我们将GDCEMV的客户价值区分效果与现有的面向缺失数据的“两步式”分类策略如先采用MS进行插补再建立单一SVM模型、先采用EM方法进行插补再建立单一SVM模型、先采用RI进行插补再建立单一SVM模型、先采用MI进行插补再建立单一SVM模型(依次简记为MS-SVM,EM-SVM,RI-SVM,MI-SVM),以及Krause等人提出的“一步式”客户价值区分策略LMF的客户价值区分效果进行了比较。
为了评价各种方法的信用评估效果,本文引入如表1所示的评价矩阵。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引入4个常用的模型评价准则:①总的准确率Accuracy=(A+D)/(A+B+C+D) ×100%;②ROC曲线及AUC值。在类别不平衡问题上仅仅用总的准确率这一个指标显然是不够的。ROC曲线是常用的类别分布不平衡条件下分类模型的评价准则。针对两类问题的ROC图是一个真正率-伪正率图,其中真正率= D/(C+D)×100%,伪正率= B/(A+B)×100%,X轴用伪正率表示,Y轴用真正率表示。由于直接比较不同分类模型的ROC曲线很不方便,因此,很多时候,人们使用ROC曲线下方的面积,即AUC(Area Under the ROC Curve)值来比较分类器性能的优劣。③少数类准确率(又叫覆盖率):Minor accuracy= D/(C+D)×100%;④多数类准确率:Major accuracy= A/(A+B)×100%。
3.2试验结果分析
6种分类策略的ROC曲线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但总的来说,在绝大多数时候GDCEMV的ROC曲线均位于最上方,其次是EM-SVM策略和LMF策略的ROC曲线,处于最下面的是MS-SVM策略的ROC曲线。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在“Australia”数据集上,GDCEMV策略具有最好的分类性能,而MS-SVM策略的分类性能是最差的。
GDCEMV策略具有最高的AUC值、总的准确率以及信用差的客户准确率,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在“Australia”数据集上,本文提出的面向缺失数据的“一步式”集成策略GDECMV具有最好的信用评估效果。进一步需要指出的是,在6种分类策略总的准确率差别不是太大的情况下,只有GDCEMV策略的信用差的客户准确率是高于信用好的客户准确率的。如LMF策略,虽然总的准确率仅次于GDECMV策略,但主要是由于它对信用好的客户准确率比较高(在6种策略中是最高的),而对信用差的客户准确率只有0.8370,因此,该策略的信用评估性能并不令人满意。
4.结论
本文主要关注缺失数据条件下的客户价值区分问题,针对已有的“两步式”价值区分策略的不足,提出了基于GMDH的“一步式”集成策略GDCEMV。该策略不仅能够处理训练集中包含缺失的情形,也能处理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同时包含缺失的情形,它能够在不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数据集中的未缺失的数据信息,从而减少了对数据缺失机制假设以及数据分布模型的依赖。在澳大利亚客户信用评估数据集“australia”上的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一步式”集成策略具有很好的处理缺失数据的能力,与已有的4种“两步式”策略以及1种“一步式”策略相比,GDCEMV能够取得更好的客户价值区分效果。
基于理想关联度法的旅行社专线产品竞争力评价
周文坤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对旅行社专线产品模式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设计旅行社专线产品竞争力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理想关联度方法对旅行社专线产品的总体状态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科学地反映旅游市场上竞争态势。以四川省内游旅行社专线产品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科学合理的结论。
关键词:旅行社专线产品;多指标决策;评价;竞争力;关联系数
中图分类号:C81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或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无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一个组织、一个产业,都必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而组织或产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竞争力是关键性的决定因素。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或组织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或组织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其实质是与竞争对手比较而产生的相对位置关系,其结局是优胜劣汰。因此,对竞争力的研究成为经济和管理界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课题,并且将一直成为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研究领域。
旅游市场指由旅游产品引起的在供需双方交换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旅游业是由提供各种能满足旅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行业所构成的集合,其中包括旅游观赏娱乐业(旅游景区/点)、餐饮住宿业(宾馆、酒店)、旅行社、交通通信业、旅游购物业等。这些产业是以旅游景区/点为核心,通过旅行社为桥梁和纽带,协调旅游业与各相关行业的企业之间的组织工作与依存关系,连接旅游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旅游相关产业聚集。旅行社通过从相关企业采购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旅客的各种需求,形成旅游组合产品销售给旅客。旅行专线产品作为旅游产业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拉动和满足旅游市场需求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旅行社与旅客直接发生接触关系,比较了解旅客的需求和偏好,能够有的放矢地设计和安排适合游客的旅游产品,有效地组织游客的旅游活动顺序,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的体验需求,同时在旅游场所的其他企业采购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旅行社和顾客正是通过旅游市场这个媒介进行交易,而旅行社专线产品成为重要的交易载体,因而它不仅是旅行社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基础,而且也是旅行社同行之间开展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与主要形式。
根据旅客流动方向,可将旅行社专线产品分为国内和境外旅行社专线产品。而前者又可以分为出省旅行社专线产品和入省旅行社专线产品,后者又可以分为出境旅行社专线产品和入境旅行社专线产品。
1.旅行社专线产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旅行社专线产品竞争力是其综合实力的反映,是以资源与管理为基础的外在表现形式。因而,在评价其竞争力时必须全面、客观、动态地从整体的视角进行考察,以防止片面、主观、静态地评价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缺乏可信性与权威性。
1.1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旅行社专线产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些指标的简单堆积和随意组合,而是根据某些基本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并且能够反映旅行社专线产品竞争态力状况的指标集合。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综合评价,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充分反映和体现旅行社专线产品竞争力的内涵,要有合理的层次结构,能客观综合地反映旅行社专线产品的经济效益,体现旅行社专线产品在竞争力方面的核心指标。
(2)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可以分解若干个子系统。应在不同层次上采用不同的指标,有利于政府、企业决策者在不同层次上进行调控,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提升旅行社专线产品的竞争力。
(3)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
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在一定的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就可以比较和分析旅行社专线产品竞争力发展的过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同时,由于旅行社专线产品竞争力培育是一个持续渐进的发展过程,所以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变化,能综合反映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4)可测性与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量化,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其影响重大的也可以用定性指标来描述。同时,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应当明确,不要过于复杂,计算所需要的数据也应比较容易获得和比较可靠。
(5)完备性与简明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内容简单、明了与准确,并具有代表性。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数量不宜过大,在相对比较完备的情况下,指标的数目应尽可能地压缩便于操作。
1.2指标体系设计的路径与内容
竞争力是企业或产业以具有的能够持续地合理控制和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建立在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等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基础上的竞争优势能力总和。旅行社专线产品竞争力是通过其在市场销售产品或服务而反映出来的生产力,最终由市场表现来衡量和检验。
2.评价旅行社专线产品竞争力的理想关联度法
在指标集中有效益型与成本型两种类型指标。为了消除各指标的不同物理量纲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对决策矩阵中各元素进行规范化处理。
3.实证分析
以四川省内游旅行社专线产品数据为例,应用理想关联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4.结论
本文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采用关联度方法对于评价四川省各旅行社专线产品竞争力比较有效,基本客观地反映四川省旅游市场的实际情况。第二,四川省内旅行社专线产品的综合关联度值相近,说明四川省内旅游产品发展情况十分类似,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大幅度强化和提升整体旅游概念和题材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创新,重新进行市场定位,以呈现旅游市场差异化竞争态势与总体的繁荣。另外,本文所得的评价结果是基于所选择的4个指标基础上得到的,其指标的数量及选择是否正确需要同行们进一步探讨,同时也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进行旅行社专线产品的竞争力评价。
参考文献
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金碚.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全春光,邹安全,程晓娟.基于TQCSE的企业竞争力模型及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4):156-160
杨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框架的“文化”因素分析:一个综述[J].旅游学刊,2006,21(12):35-42
杨宝英,钱乐祥,苗长虹.旅游竞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02(6):88-95
路科.旅游业供应链新模式初探[J].旅游学刊,2006,21(3):30-33
赖斌.基于聚类分析的旅行社专线产品市场竞争态势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8):60-63
依绍华.旅游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J].财贸经济,2006(12):104-106
唐留雄.中国旅游产业转型与旅游产业政策选择 [J].财贸经济,2006(12):101-103
黄秀娟,黄福才.区域国际旅行社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与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6,21(11):48-53
臧德霞,黄洁.关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内涵的辨析与认识[J].旅游学刊,2006,21(12):29-33
钟艳,厉新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与吸引力创新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1):77-80
王应明,张军奎.基于标准差和平均差的权系数确定方法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22(5):22-26
许叶军,达庆利.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的权系数确定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14(5):434-436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Travel Service Routing
Product Based on Ideal Incidence Degree Method
ZHOU Wen-kun
(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ravel service routing product and gives its competitiveness model and evaluation systems using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heory.At the same time it uses a method of ideal incidence degree to evaluate the travel service routing product quanticaly,which provides a scientifical conclusion of competitiveness situation in tourism marketing.Finally,a case of Sichuan Province travel market is given to show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