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在剧中重现了弘光邪恶昏聩的行貌,客观上暴露了“天下没有不是的君”的宋明理学君权理论的荒谬:弘光这样的皇帝受到了不仅有马士英、阮大铖这样的奸臣,还有像史可法、黄得忠这样的忠臣的拥护。那么,这样的君主到底值不值得人们如此忠心耿耿呢?《桃花扇》最后,作者孔尚任为忠奸两类臣子安排了不同的归宿,弘光皇帝却是“阳数未终,皆无显验”。尽管孔尚任意识到了宋明理学君权至上理论导致的必然结果,但却找不到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因此只好避重就轻地略去了对君王的审判。
(二)对贵贱尊卑等级之论的反思
明清之际,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上层士人已失去统治者的优势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属于“微族”的手工业者、小商人、歌妓乐工等市民阶层则逐渐走上历史舞台。孔尚任《桃花扇》中正是由于作者对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失望,而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这些逐渐走上历史舞台的市民阶层,尤其歌颂了那些地位卑微的歌妓、说书人、乐工等救危扶困、匡扶正义的侠肝义胆。封建等级社会中,他们的身份地位是非常低下的,甚至没有政治发言权,不问国事,远离政治似乎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但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一肩挑起挽救国家、社会的重担。“孔尚任用生动的形象,对传统的贵贱尊卑观念提出了大胆的挑战。”
柳敬亭原是阮大铖门下的优人,在得知阮大铖的罪行后,“不待曲终,拂衣散尽”,比较侯方域在小恩小惠面前的气节丧尽,柳敬亭不食奸臣之粟的鲜明是非观,使得这位艺人的形象顿显高大。《听稗》中,柳敬亭借用《论语》中“申鲁三家欺君之罪,表孔圣人正乐之功”的典故表白自己才出阮家,不愿另投别处的道德操守以及不与奸臣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场和决心,赢得了复社文人的敬重。《修札》中,左良玉欲引兵东下以解兵中缺饷之急,杨龙友请侯方域代父修书,书信写完,却没有合适的送信人。关键时刻,柳敬亭挺身而出,主动要求携信投辕:“不必着忙,让我老柳走一遭何如?”当问及书信中的意思时,柳敬亭更是一语中的:“防贼自作贼。”于是,在《投辕》中,柳敬亭上演了一出单枪匹马,智闯兵营,舌战左良玉的精彩戏码。利用士兵们对粮草的急切盼望,柳敬亭谎称自己是解粮官兵,混进森严的兵营。面对性格乖张暴戾的左良玉,柳敬亭更是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智说左良玉,说到激切处,更是佯摔茶盅,假装进入左良玉内地寻吃,巧妙地讥诮其错处:“心若做得主呵,也不叫手下乱动了……”一番机智辩说,一句不提撤兵之事,却叫左良玉自明理亏,意识到就食南京的荒谬。
与柳敬亭相同,苏昆生在得知阮大铖阴险为人后,也毅然决然地离开阮府,转投妓院,教李香君唱书。在他看来,“做这美人的教习,强似做那义子的帮闲”。《逮社》中,复社文人遭到阮大铖的迫害身陷囹圄,苏昆生冒着生命危险向宁南侯左良玉求救。为了进入戒严的军营,苏昆生夜半唱曲,冒死求见。以苏昆生与复社文人的交情,他本可以不管这桩与自己没有多大干系的闲事,但他没有从个人角度出发,而是以是非对错为标杆,凡是遇到需要帮忙的事,便尽心竭力,古道热肠。《截矶》中,左良玉兵败自尽,人马溃散,英雄末路,无人送丧,只有苏昆生一人守着左良玉尸身哭祭,苏昆生的悲痛,不仅仅是对英雄生命的惋惜,更是对良将不再,国家前途渺茫的悲叹。
南明灭亡后,柳敬亭、苏昆生两位艺人心怀对故国的眷恋再也没有出山,而是凭着自己的本事以砍柴、捕鱼为生。他们分别创作了《哀江南》《秣陵秋》感慨南明往事,唱出了振聋发聩的时代哀音。值得玩味的是,《桃花扇》最后一出《余韵》中,作者孔尚任借徐青君之口,对士人、知识分子的一番揶揄:“那些文人名士,都是识时务的俊杰,从三年前俱已出山了。”再一次暗暗地把那些国之栋梁的士人与柳敬亭、苏昆生类倡优艺人做了一番比较,“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徐青君的这一番话何尝不是对士人骨气的调笑嘲讽呢?
“‘男尊女卑’观念是儒家女性观的基调,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儒家由这一基础不仅衍生出女性的‘三从四德’,而且鄙视妇言,否定妇人见识,甚至将女子的见识与小人的见识并论。娼妓则更是处于卑微地位的女性群体中的最底层。”《桃花扇》中的李香君爱憎分明,气节高绝,虽然出生烟花之地,却似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是非观念和进步的思想意识。
新婚第二天,李香君便保持清醒的头脑,向杨龙友询问妆奁的来由。当得知妆奁、酒席费用出自阮大铖之手时,便立刻拆穿了阮大铖此举的阴险目的,义正词严地指责见利动摇的侯方域:“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炎附势,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地也?”更是脱衣拔钗表明其不与阉党为伍的决心,以清醒的政治头脑,鲜明的政治态度影响了侯方域。《骂筵》一出中,李香君被选入宫中唱戏,宴会上,面对阮大铖、马士英一伙权奸,她进一步看清了他们的丑恶面目,公然斥责马士英、阮大铖的种种罪行:“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腥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香君“犀利的言辞,如匕首和利剑,一刀一刀地割下奸党面皮。这种尖刻言语出自一位娇弱女子之口,岂不令那些须眉之物汗颜?”作者这样来写一名烟花女子的豪言壮语不正讽刺了那些成天空讲治国,一到关键时刻却不堪其用的文人吗?
《守楼》一出中,杨龙友替香君做媒,劝其再嫁田仰。在杨龙友看来,侯方域出走避祸,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香君一个弱女子,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香君却毅然拒绝:“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我立志守节,岂在温饱。忍寒饥,决不下这翠楼梯。”说罢,倒地撞头,血溅香扇,以死来明证自己决不再嫁,誓死守节的决心。李香君对爱情的忠贞何尝不是她政治操守的忠贞,在江山易主的时代背景下,香君作为普通大众中的一员建立另一种精神丰碑供人们去敬仰,这是一种时代的需要,也是作为一个人的需要,她的形象甚至比许多文人雅士更高大。
张燕瑾在《历史的沉思——〈桃花扇〉解读》中这样谈到孔尚任对于儒家贵贱尊卑等级观的质疑:“封建社会是男人的世界,士大夫就是男人的代表,在社会结构中他们处于中心地位。可以说是男人,是士大夫支撑着封建的大厦。但是,没有柳敬亭、苏昆生们的传檄、寄书、献说词……他们能做成什么呢?”那些为士人们所不齿的,处于社会下层,位卑职贱的人们支撑起了整个男权社会,在国破家亡之际,又是他们一肩挑起了挽救国家的重任。
桃花扇底送南朝,《桃花扇》真实再现了动乱年代的众生百态,揭示了南明灭亡的原因。在抒发兴亡之思的同时,孔尚任也对被称为“社会的顶梁柱”的士人进行了批判,对士人精神中君权至上的思想意识与贵贱尊卑的等级思想进行了重新审视。
参考文献:
[1]孔尚任.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张建安.桃花扇底看南朝[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李季平.孔尚任与《桃花扇》[M].山东:齐鲁出版社,2002
[5]蒋星煜.桃花扇研究与欣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