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为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韩信曾经是布衣时,从人寄食,一位在河边漂洗丝絮的大妈接济他给他饭吃,当他封楚王后,“召所从食漂母,赐千斤”,对于普通的老百姓韩信都能不忘记他们对自己的恩德,可见韩信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刺客列传》中的五位刺客为了报答主上的知遇之恩,与敌人殊死搏斗。以“士为知己者死”为道德标准,共同反抗暴秦。
当然也有以牙还牙的勇士,李广李将军是汉朝的名将,将兵抗击匈奴屡获战功,而终生不得意,最后被迫自杀。当年李广被免官,夜里和随从与他的一个朋友在田间饮酒。回来经过霸陵亭的时候,遭霸陵尉呵斥,“就是现任的将军也不许夜行,何况是卸了任的将军。”于是,硬把李将军扣留在亭下过了一宿。不久,武帝起用李广,拜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无辜杀害,“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我们说人死为大,可是在当时的情境,伍子胥替父兄报仇不得不叫人为之称快。
(四)恪守信义者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即“恭、宽、信、敏、惠”。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司马迁对恪守信义者总是给予特别的称赞。
《吴太伯世家》写季札北上访鲁途中结识徐君,徐君喜爱季札的佩剑,但不好意思说,季札心里明白,但因出使的需要暂未给予,使鲁回国,途经徐地,闻徐君已死,甚为悲伤,遂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相赠。随从不解,季札回答说,“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这种对死者的无欺之举可谓守信之极了。
《游侠列传》首段有这样的记载:“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游侠是忠信义的典型代表,司马迁对他们颇有赞赏之词。郭解的外甥和人喝酒,强迫别人喝过量的酒,被人杀死,郭解不怪罪凶手,反而说自家的外甥有过错,是信义至极了。
(五)富贵还乡者
出门在外的游子年老的时候总是思念自己的故乡,想着衣锦还乡、落叶归根。《史记》人物形象普遍存在着富贵还乡的想法,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项羽在焚烧了咸阳后一心想东归,说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刘邦当了天子之后,回到故乡,唱起《大风歌》袒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还有许多衣锦还乡的场面,如苏秦、刘邦、司马相如、主父偃等人都有类似的记载。苏秦富贵归乡,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苏秦兄弟妻嫂的前倨后恭的变化,足见人情冷暖。
在司马迁笔下,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都是历史的重要角色,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撰写着历史,活跃在时代的舞台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
三、《史记》士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各民族的文学创造,必定受到各民族传统及流行思想的正反深浅各种程度不同的影响。儒家思想历来是影响中国文学的主要思想。由思想影响更前进一步,便是人格修养。所谓‘人格修养’,是意识的,以某种思想转化、提升一个人的生命,使抽象的思想形成具体的人格。”“在一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制度中,出于现实的需要,人们的利益、要求、期望集中于某一个楷模身上,即为理想人格。这种人格范型最典型地体现了该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价值标准。”本文所论形形色色的士人形象正是儒家思想所提到的理想人格的体现。
士人们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他们的个人经历、心理感受与国家的兴衰存亡紧密相连。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无不深深地影响着士人们保家卫国、献身祖国事业的抱负与理想。中国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贯穿了思想史的发展。而在众多思想中儒家思想是影响先秦西汉士人的主要思想。自从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以来,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且儒学的整体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仅先秦到两汉,各时期的儒家思想各有不同。战国,儒家思想受冷落;秦朝,儒家思想遭压制;西汉,儒家思想享“独尊”。士人们的语言、行动、地位随着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而变化。“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的儒家理想价值及“内圣外王”之“理想人格”的要求使得士人们继承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精神: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坚韧不拔、战胜挫折,勇于创新、敢于革命,忧国忧民、崇尚正义,追求独立。
《史记》士形象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强大的动力。许多作家在《史记》中找寻自己的位置,对号入座,不同程度地具有这些士人的特点,他们的身份、气质和思维都与这些士人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着名的大家受其影响,普通的老百姓也是受其影响深厚,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轼的高风亮节,李白的清逸豪放,杜甫的忧国忧民等,从各个层面都可以看出。《史记》中许多经典的故事成为文学典范,如飞将军李广、荆轲刺秦王、毛遂自荐等,他们作为传统的中华文明被后代一一学习。元明清的一些典故更是直接进入戏剧小说的创作,许多还被改编后搬上舞台,霸王别姬、鸿门宴、屈原投江等影视剧作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之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司马迁自比孔子,担当记载历史的重任,倾注了个人的血泪,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凝聚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奋发向上,担当起服务人民、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使新一代的知识分子更加懂得如何在生活中给自己定位,把《史记》中士人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聂石樵.司马迁论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28
[2]司马迁.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刘向集录.战国策(第2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常昭.《史记》士形象论[J].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
[6]张大可.史记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7]刘向.说苑[M].长沙:岳麓书社,2002
[8]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9]孙立群.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0]马亮宽.略论士人知识群体的形成及社会属性[J].山东:聊城大学学报,2004,(7)
[11]查屏球.从游士到儒士:汉唐士风与文风论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2]张新科.文化视野中的汉代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3]刘利,纪凌云译注.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4]韩兆琦.史记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5]韩兆琦.新白话史记原着[M].北京:中华书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