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国庆
2011年8月25日,为开展牧区产地检疫工作,我随十三师畜牧中心的同事们来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二道河子村
(十三师红山农场一牧场三连)。为了工作方便,我住进了哈萨克族牧民克乃家,开始了为期10天的牧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我们在村口设立了检查点,每天从天亮到深夜12点都有人值班检查进出牧区运输牛羊的车辆,对牧区牛羊传染病摸底排查,杜绝疫病流出。刚来时,周围的环境我从来没有见过,感到格外的新鲜!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望不到边际的草原,还有远处隐隐可见覆盖着白雪的天山。在草原上到处是悠闲啃食青草的牛羊。我暂住的村庄里,村民多是哈萨克族,所以每天见到的都是哈萨克族朋友。来之前已经略知哈萨克族是一个热情、好客、浪漫的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饿死人的民族。来之后,果不其然,我真正领略了哈萨克族牧民的热情,感受到了他们朴实厚道的民风。克乃家位于村中间,临近村中公路。一家三口人居住三间北屋,另有厨房、牛棚,还有一个小院落。房子不是太新,是普普通通的农村民房。克乃和妻子都有40多岁,他们有一个上高中的女儿。
我们3个检疫人员被安排在北屋的一个里间,他们夫妇睡客厅,女儿睡另一里间。每一间屋都有哈萨克族牧民特有的通铺。炕上铺的都是羊毛毯。哈萨克族的床铺上,被褥很多,干净整洁,高高摞起来,大概有20多条被子,全是供来客使用的。
刚住下时有点不适应,因为把我们安排在里间,晚上进出很不习惯。可是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的反感。我不安的心才算平静下来,哈萨克族是真正好客的民族!因工作需要,我要到牧区的草原了解牛羊饲养情况。我乘坐摩托车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多,在没有路的草原上奔波了8个多小时,拜访了30多个哈萨克族毡房。每一个毡房都是一家牧民,都有一群羊,从200多只到400多只不等,也有牛群。两家最近距离也有数公里。
让我想不到的是,每进一个毡房都会受到牧民热情的招待,他们把各种点心,有大枣、葡萄干、干奶酪,还有牧民特有的包尔萨克(经过油炸的面食)拿出来摆放到炕上,再泡上一壶奶茶,让我们尽情地吃,慢慢地喝。也不问哪里的客人,只管倒茶。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大家却没有一点陌生感,没有一点戒备心。到后来他们的热情让我不敢再进毡房,因为实在是吃饱喝足了。中午我们遇见一家哈萨克族牧民生小孩了,他们的亲戚朋友都来庆祝,大摆筵席。见我们来,就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留下参加他们的家宴。
我们因为还有工作只能喝过奶茶就出发了。没能参加这个宴席我现在还有点遗憾呢。走访完牧民毡房回到克乃家已是下午5点多,由于一天的颠簸,我累得快站不起来了。牧区的太阳异常毒辣,强烈的紫外线晒得我脸上火辣辣地疼。一星期后,我适应了克乃家的生活习惯,很温馨,像世外桃源。这里的治安环境很好,摩托车就放在大马路上,车钥匙也不拔,整个晚上也不会丢失。克乃家的羊群在牧区放养。为了喝奶茶家里养了一头奶牛,牛脖子上没有拴绳子,任凭牛自由啃食青草。
后来我发现全村的牛羊都不拴绳子,纯自然放牧,天亮自己跑到牧场吃草,晚上又各回自己的主人家。在克乃家我们轮流做饭,哈萨克族的生活条件还是很艰苦的。
早上,吃馕饼喝奶茶;中午,做拉面,有少许青菜。晚上,随便做些稀饭或还是吃馕饼喝奶茶。并不是原来想象的每天吃不完的手抓羊肉。到了晚上,克乃家除了一个小节能灯发光外,还有就是一部小电视了,黑暗笼罩着克乃家的小院,也笼罩着整个村庄,宁静无比。
如果天空无云,可以看到异常明亮的星星。虽然白天30多摄氏度的高温,但夜间很冷,温度接近零摄氏度。有时还下小冰雹。一天内的温差高达30摄氏度。夜间盖上被子睡觉香甜无比,只有这时才会远离难耐的酷暑。时间过得真快,10天到了,要离开克乃家了。虽然由于饮食原因,我满嘴都是燎泡,痛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但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整个村庄看了一遍,把克乃一家人的热情、朴实以及他们的小院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作者系河南援疆干部,援疆期间任十三师畜牧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