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78400000006

第6章 儒家哲学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2)

宋明以后,儒家学说有两支,理学和心学。宋明儒学继承了唐代韩愈和李翱的“道统说”,使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真正的统治思想,影响后学数百年。有人说,中国封建社会旧的思想传统也正是在此时成熟起来,也正因其成熟完备,所以才影响深远。

宋明年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儒学之所以能复兴,其思想因素是多方面的。

第一,儒家本身。“道统说”使后人纷纷以孔门儒学正宗自居,促进了儒学发展。

第二,佛教。佛教的细密思辨性,使新儒家开始建立形而上的理论体系,形成以伦理为本位的体系。

第三,道教。道教中的阴阳家思想(如宇宙发生论)被新儒学的“宇宙发生论”所吸取。

总之,儒、释、道三者,只有儒学具有广厚博大的气度和胸怀,吸取了释、道的理论成果,对自我进行批判和再造,所以才能发展,直至现当代。

就宋明儒家的理论内容来说,比先秦、汉唐完备。虽有“宇宙论”等新的内容,但其主题是重新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轴心的孔孟之道。人性论是宋明理学的体系核心,其思想比先秦儒学更自觉。

五、明清实学和近代哲学

明中叶至清中叶,由于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总危机的爆发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加之宋明理学空疏之弊的暴露及衰颓,社会上出现了一股由虚返实的实学思潮,被称为“明清实学思潮”。主要实学家有罗钦顺、吴廷翰、高拱、王夫之、戴震、黄绾、王艮、何心隐等。

在明清实学思潮推动下,儒家传统价值观发生了以下方面的转化:由性二元论向性一元论转化;由空悟虚静之论向实修论(或实功论)转化;由道德空谈论向道德实践转化;由重道德价值向重物质价值转化;由重群体价值向重个体价值转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开始在中国传播,思想家在论述中对之加以吸收,奠定了宇宙论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历史观的进化论依据。而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社会基础的根本变革,政治上的改良派与革命派在哲学上形成不同观点,但总的特点是力图推动传统哲学走向近代。

六、“五四”运动后——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学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潮,广义来说,也是一种文化思潮。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它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以尊崇宋明儒学(特别是心性之学)为特点,力图吸纳、融会西学,以寻求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现代化。

现代新儒学是现代中国的儒学,以继承儒家道统、弘扬儒家学术为己任,具有尊孔崇儒、以儒家学说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干的一般特征,它是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激烈反传统的一种保守回应,也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力图适应现代、走向世界的一种努力。

20世纪,虽然西方近现代各种思想学说先后传入中国,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最强大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改变了中国的面貌。除此之外,较有影响性和生命力的学说,当属现代新儒学。

一般说,现代新儒家学派在20世纪八十多年的发展中,已有三代人出现。第一代是20年代至40年代,以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冯友兰、贺麟为代表;第二代是50年代至70年代,以钱穆、方东美、唐君毅、牟中三、徐复观为代表;第三代是80年代以后,以杜维明、刘述先、陈荣捷等人为代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现代新儒学中的新一代学者崭露头角,他们以精进的态度,批判审视的眼光,看待和处理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和继承,力图开拓研究的新局面。跨入新世纪,在现代新儒学遭到种种批评和驳难,并一度有所消退的情况下,“后现代新儒学”、“后新儒学”的提法与概括赫然出现,标志着新儒学“以回应所谓后工业社会和后现代文化”的一种姿态。后现代新儒学的创导者力图通过反省性批判和创造性转化,打开现代新儒学发展的新局面,“这实际上预示着新生代的现代新儒学传人已开始面向21世纪,对儒学的发展命运作出新的思考。”

第二节先秦儒学的基本思想

先秦儒学在整个儒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元典的地位,是后代儒学的活水源头。从纵的方面看,它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学说中。孔子作为儒学创始人,建立的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他相信天命但又远避鬼神;充分肯定人的自觉能动性,强调“为仁由己”,把人生看成是社会塑造的,倡导“为政以德”的政治学说;在处世做人上,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走极端。孟子在思想总体上与孔子一脉相承,但在许多具体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政治学说上,提出“王道”、“霸道”之说,主张“王道”政治;在人性论上主张“性善论”,强调尽心。

荀子的思想特点在于他从唯物主义立场上,论述了天人关系,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认识论上,也提出非常正确的见解;人性论上提出“人性恶”,强调社会对人的影响的唯物主义见解。

从横的方面看,儒学主要涉及了天道观、人性观、政治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等多方面的内容。

一、天道观

天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很早就讨论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关于天人关系的问题。“天道”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的自然规律的意思,二是天意,天命之意。

(一)孔子的天命论

孔子并未明确提出天人关系问题,但他的一些言论,可以表现出他的观点。据孔子的学生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曾对学生攀迟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他对学生季路问事鬼神之事,作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说,连活着的人都不能侍奉好,怎么谈得上事鬼神?不知如何活着做人,又怎能谈到死后呢?

子贡与孔子有这样的对话: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如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这里的“天”,是指自然之天。但从上面的对话来看,可以认为,孔子是借天有它自己的规律,人必须顺其行事而教导学生不必多问,只要跟他好好学习、行事就行了。因为在孔子的心目中,他是代表“天德”、“天命”的。在《为政》中,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五十岁后就知“天命”,一切都顺“天意”而行。

有一个叫公伯寮的人在季氏面前说了子路的坏话,季氏相信了。孔子的学生子服景伯要揍死这个挑拨是非的公伯寮。孔子劝说道: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道之存废”是由“天命”决定的,公伯寮的坏话生不生效还要由“天命”来决定,何必去和这个小子计较呢?显然,在孔子看来,天是有意志的,并不是自然运行的规律。孔子还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综上所述,孔子天道观的基本观点是:相信天命的存在,承认天是有意志的;人世的一切是由天命决定的。至于鬼神则要敬奉,但不要过分依靠。对此,子夏用简练的语言做了概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二)孟子的天命论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相信有决定一切的“天命”。孟子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这是他对“天命”的解释。这就是说,人不去做不能做的,客观上却已做了,不能达到的却达到了,这就是“天”和“命”。它是不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和转移的,但又支配着人间的一切。孟子又进一步把“天”赋予了道德的属性,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

“诚”就是至真的“善”。孟子把“诚”当做天道,认为“天”是以道德的法则来决定人世生活的。他认为天子传位于后代,不是由个人意愿决定的,而完全是天意。

孟子在继承传统“天命”思想的同时,也增添了新的内容,这就是“天意”不纯粹是“天”的意愿,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他认为“天意”就是“天下之民从之”、“百姓安之”之物。这样来解释天意,就把“天意”和“民心”联系起来,从而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

(三)荀子的天道观

战国末期农业生产和商品交换得以发展,天文、历法、农学、数学等自然科学和技术都有了显着进步,为较正确地解决“天人关系”问题提供了物质和思想基础。因此,荀子的天道观反映了唯物主义思想。

1.天道自然

荀子认为的“天”,不再是具有意志的独特的人格神,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他在着名的唯物主义论着《天论》中指出: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物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这样,在他看来,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阴阳风雨、四时变化都属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一切变化的机制,就是“神”,而由这种无声无息的变化机能所形成的物质自然界就是“天”。荀子所说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把世界上万物的生成、变化看成是自然运动的结果。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宇宙生成论。

2.天行有常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常道”和“常数”都指的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法则。荀子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自然界是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的,它不以统治者的好坏而改变。人顺应自然规律就吉祥顺利,违背自然规律就遭殃。

3.天人相分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明于天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这就是说,如果能明确地区分“天”和“人”的职分,就可以算是最聪明的人了。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4.制天命而用之

“人”对“天”不是无可奈何的,而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控制、征服、改造、利用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所以,荀子的天道观是承认“天”的客观性、规律性,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抹掉了前人加在“天”上的神秘主义色彩;同时,他又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区分“天”“人”的基础上,强调了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后来的“人定胜天”思想恐怕也最早源出自于荀子。

汉代董仲舒则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在神秘主义的基础上,认为“天”与“人”是合而为一的。

二、人性论

人性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讨论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性”字虽早已见于《诗》、《书》,但作为系统的人性理论问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提出和讨论的。儒家创始人——孔子也就成为第一个提出人性问题的思想家。

(一)孔子的“人性论”

孔子人性论的基本观点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是他在《论语·阳货》中提出的。

意思是说,人的本性在先天上是相近的,没有什么太大差别;而在后天的经历中,由于习惯和影响的不同,人的品性就逐步显示出差别。

那么,人生来具有的本性是什么呢?孔子对此并未作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孔子所说的“性”,是与“习”相对的,他不以“善恶”讲“性”,只认为人的天性是相近的。所以孔子所说的“性”,后来被孟子和荀子从两个方面发展,这就是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

(二)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因为在他看来,人性中有仁、义、礼、智四端,这四种根本的“善”,在“性”中已具有了,是“性”固有的,并不是从“无”到“有”勉强生成的。

他在《告子》中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仁、义、礼、智四端“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把人具有的这四种德性,归结为人生来就具有的四种善心,“四心”是“四德”的基础和萌芽,“四心”发展起来就形成“四德”。他用救小孩的超功利动机与行为来说明人们心中具有一种先验的“善端”,是为了证明“人性善”。

同类推荐
  •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中国人的自信与自卑

    中国人的自信与自卑

    本书主要围绕中国社会和生活切实的问题进行论述,分为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几部分。从经济形态的发展变迁、政府公信力的存亡、国人的生存状态、真假文明的争辩等来构架,反应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全面的阐述和分析,让你明晰中国现实和现下发展状态、,洞察国人心理,了解中国人的自信与自卑。
  • 尼采的幸福哲学

    尼采的幸福哲学

    这是一本能够引导读者开心、幸福生活的读物。作者在研习尼采思想的基础上,从改变自己、丢掉坏情绪、寻找爱、享受当下、正确交友、懂得舍弃等八个方面总结出了尼采在“经营幸福人生”上的精髓和感悟,给生活中常感到浮躁、压力巨大、不快乐的人们以指导。本书可以引导我们改变自己的心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卸下压力和负担……从而让喜悦永驻心间,活出自己的精彩,拥有幸福的人生。
  •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以一种全新、简洁、有效的创新思维技巧,帮你迅速突破事业的瓶颈,提升竞争力。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改变思考的方式,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让自己的生活精彩起来。你仍被“标准答案”束缚吗?你知道什么是“多元化思维”吗?你能快速、高效地解决学习或工作中的问题了吗?你准备好“灵感笔记本”了吗?停下无目的的忙碌吧!你需要的是丢掉不必要的东西,为大脑腾出空间整理思绪,保留真正重要的想法。
热门推荐
  • 龙食

    龙食

    天地孕育万物,世人感恩天地,然而天地为什么要孕育万物,只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加精彩吗?天地只是天地吗?还是......
  • 尸者杀

    尸者杀

    “这简直就是屠杀!”燚真吼叫着。这是屠杀。屠杀。尸者杀。尸者计划。这一切早该豁然开朗的。雷邪抓住燚真的手臂,摇着头。没用了。已经没用了。屠杀已经开始。总有人会死的。
  • 做我的女朋友

    做我的女朋友

    风尘无法尽数,剪下一段过往细读。有些个字句记录着关于挥手转身的记忆,还有那份形同陌路却又心心相印的爱情。在入眼的刹那,如一把猝不及防的利剑来不及躲闪,璀璨的光芒灼伤眼眸落泪的瞬间,已硬生生地刺穿心肺,咳出一滩鲜血后,开成一朵纸上的残荷,隐着疼痛在风中独自摇曳。我愿意,愿意守护着你,一生一世。永不分离。
  • 公司开到北宋去

    公司开到北宋去

    被誉为天才的商业巨子孙维梁,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突遭暗算,意外来到北宋雍熙年间。孙维梁执着的想要复制前世辉煌,渴望拥有自己的公司,并为此锲而不舍的奋斗。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惊险、刺激、有趣、励志、感动……本书试着带大家进入孙维梁的故事中,领略其中的精彩人生。
  • 游戏达人异界纵横

    游戏达人异界纵横

    游戏达人张宇在玩网游的时候莫名其妙穿越到与游戏世界一模一样的异世界,并且从107级的顶级高手变成了1级废材。面对莫名其妙的穿越,张宇感到鸭梨很大,好在这个世界居然和游戏世界一样,是游戏世界的现实化版,而张宇别的没有,这个世界的各种历史,各种辛秘,各种藏宝地点以及各种八卦却十知八九。于是,知道得太多了的张宇开始牛B了。
  • 现实下的无奈

    现实下的无奈

    男主角李家辉一个农村教师,为了给贫困儿童建立学校而努力,更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儿童而四处奔波,而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上不是做好事就有钱赚,有身份,所以李家辉得到大家的歧视,但是女主角却李丽梅独独喜欢这样的男人,毅然的选择了离家出走和李家辉过这样的日子,爱情也得到了完美的升华。
  • 施主别来无恙

    施主别来无恙

    她是他的光不可求的渴望小心翼翼守护的温柔
  • 做个幕后大佬

    做个幕后大佬

    这是一个重生的仙帝疯狂自我开挂,一步一个脚印,暗掌修真界,做幕后大佬的故事!ps:挂:自动修炼智脑分身暴兵……ps:新人新书,跪求收藏,推荐......
  • 帝次元战记

    帝次元战记

    这是一颗科技水平远超地球的星球,那里没有手机,没有汽车,也没有大炮,上帝之力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地位的标准。
  • 不负余生不负她

    不负余生不负她

    阴暗的小胡同里,一群少年正在打架,只见少女静静地走过去,轻声对少年说:“快点完事,不是答应带我去喝奶茶的!”只见领头的少年邪魅一笑,“很快,乖!”众人:“……”这架还打不打???在没有遇见谢景宁之前,洛栖的世界是黑暗的,痛苦的,在不知不觉间谢景宁成为洛栖暗黑世界唯一的亮光。多年之后洛栖仍然记得那个曾经玩世不恭的少年对她无比认真的说道:“世界对你的不满我全都补偿给你。”多年之后的夜晚,谢景宁拉着洛栖的手,轻声说:“无论你一天经历了什么,我带着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