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个人活着,就是为了避免惩罚或为了得到奖赏。赞美就是对别人付出的一种报偿,赞美对人类的行为是一种激励与鼓舞。
在某大学中曾经进行过一项实验,所有学生被分为三组。第一组学生经常受到鼓励和赞美,第二组学生任其自由发展,第三组学生除了受批评之外无其他态度。结果任由发展的一组进步最小,受批评的一组有一点进步,但是受赞美的一组表现最为突出。汤姆是一位优秀教师,他就经常赞美他的学生,结果每位学生的表现都很令人满意,而且也懂得赞美别人。
当众表扬一个人,效果就会成倍增加。这个人不但会更努力地干,而且得到了很好的荣誉。这样做不仅提高了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还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向他学习。
我们应该学会赏识、赞美他人,努力去挖掘他人的闪光点。同是一棵树,有的人看到的是满树的郁郁葱葱;而有的人却只看到树梢上的毛毛虫。
为什么同样一件事物,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懂得赏识、赞美,而有的人只会用挑剔、指责的眼光看待事物。
一名记者曾做过一次调查:经常赏识他人,夸奖、赞美他人的人往往处事积极乐观,受人欢迎,受人尊敬,不常生病,并且比一般人长寿;而常指责、抱怨的人没有朋友,孤单落寞,身体、心理脆弱,比一般人寿命短。
9.5.3成功的人际关系技巧
1.注意外表形象
白领人员的衣着外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因此白领人员在平时就应该注意自身的外表形象和言谈举止,以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另外,良好的个人形象也是事业成功的一个有利条件。
一个外表形象良好的人,往往比形象一般的人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
2.积极主动交往
如果清高自傲、孤芳自赏,不能与人合作,缺乏团队精神,就容易让领导和同事对你产生看法,在工作中就很难得到别人积极主动的帮助与配合。所以应该经常主动与同事和上下级之间进行沟通,与大家打成一片,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说到底,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3.学会幽默健谈
幽默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一个说话幽默风趣的人,当然比木讷呆板的人受大家的欢迎。这种能力除了个别天赋之外,更多的可以通过平时多积累充电、广泛培养兴趣爱好来培养。具备了这种能力,在和各种类型的人进行交往时,就很容易寻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有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适当赞美别人
人人都愿意听好话,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所以很多想走捷径的人争相拍领导的马屁;对于同事和下属,情况也是一样,一句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语,常常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当然,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赞美要注意做到适度和自然,否则过犹不及。
5.善于控制情绪
在工作中难免碰到各种挫折和委屈、误解,这时要注意努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一些细小的人际摩擦和矛盾而动辄闹情绪、惹麻烦,影响团结,更不能因为情绪不好而影响了工作,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与人打交道,难以在工作中进行人与人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6.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也叫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积极地参与他人的思想感情,意识到我也会有这样的时候,我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样?这样才能实现与别人的情感交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移情的最根本要求。伊斯兰教的先知们教他们的子弟说话时必须要把好三道关卡,即每说一句话都要合乎这样三个标准,否则就不该说。这第一道关卡是自问:我这句话是实话吗?其二是我这句话难道非说不可吗?其三是我这句话够厚道吗?而第三关则是针对移情而言的。当你做错了一件事,或是遇到挫折时,你是期望你的朋友说一些安慰、鼓励的话,还是希望他们泼冷水呢?也许你会说:这不是废话吗,谁会希望别人泼冷水呢?可是,当你对别人泼冷水时,可曾注意了他人同样的想法?
7.树立开放心态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人心隔肚皮”,“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与人说话,躲躲闪闪,讳莫如深,就容易使人产生距离感。所谓莫逆之交,相逢恨晚的人,大都是能开诚心、布公道,彼此知心者。西方社会心理学家创造的“约哈里窗户”理论认为,人们之间交往成败与否,人际关系能否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人自我暴露区域的大小。每个人心里都存在四个区域: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开放区域”(你知我知);别人了解、自己却不了解的“盲目区域”(你知我不知,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自己了解、从未向人透露的“秘密区域”(我知你不知,隐私);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未知区域”(你我都不知,潜能,潜意识)。一般地说,为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和发展,总要尽量扩大“开放区域”,缩小“秘密区域”,做到多向对方袒露心扉,让别人了解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我对别人开放的区域越大,往往可以获得相接近水平的开放区域。所以,要了解别人,先要让别人了解自己。缩小秘密区,扩大开放区,自然会得到别人良性反馈和获得别人的好感。一般情况下,自我开放的区域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度成正比。
8.容忍不同的观点
不要强加自己的意愿于别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一定要以压倒对方的观点为前提。能够容忍对立的观点是建立合作关系的一个基础。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能会有完全相反的立场。例如你设计的一个工作方案,自己的感觉是非常完美的,然而在批评者的眼中就会有许多不足。有不同观点时不要急于反驳,设身处地地想一下:为什么别人会与自己的观点不同?坚持,但不固守原则,有观点,但不固执。适当地做出让步,给对方,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这样更容易达成共识,赢得尊重。
9.倾听与反馈
与别人谈话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听取对方的观点。倾听对方的观点是传递自己的尊重的一个重要信号。不要急于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人际交往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急于表白自己的观点。其实有理不在声高,事实早晚会澄清,倾听一下对方的理由,更容易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对别人的微笑,也要还以同样的微笑;在别人做得很努力、有成效的时候,要给予真心的称赞;对于下属工作中的不足,要先肯定其工作中的长处,再批评其不足,这样不容易引起逆反心理。适当的反馈,可以进一步加深沟通。
10.良好人际关系的六条途径
戴尔·卡耐基在《怎样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一书中提出的六条途径: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与七类不易相处的老板共事策略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老板也一样,100个老板,有100种管理风格,相应地,也有100种和老板共事的方法。摸透老板脾气,及时调整相处策略,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是职场生存的重要原则。下面列出7种不易相处的老板类型,你可知道如何成为他们的好员工?
1)固执型
这类老板对自己的领域非常了解,他坚信每个问题只有一个解决方法,就是他提出的方法。
他自认为是权威,听不进不同的意见。
策略:你应该给他切实的帮助,但一定要谨慎,切忌以说教的口吻跟他说话。如果你的帮助确实能发挥作用,你就有可能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2)家长型
这类老板以家长自居,喜欢出面协调下属之间的关系,总是担心被人冷落。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百事通,于是忍不住将下属的创意据为己有,夸夸其谈。
策略:如果你的创意被剽窃,不妨对老板说:“谢谢您采纳我的想法,并对它进行了改进。”
如果老板邀请你一起出席重要活动,千万不要推辞,否则就可能被认为对企业不忠诚。另外,这类老板喜欢企业充满人情味,可以偶尔送他一件小礼物,哪怕是自己做的小手工,他也会非常高兴。
3)监工型
这类老板是现代奴隶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是他们的口头禅。他们在企业中建立严格的监控制度,下属的一举一动很难逃过他们的眼睛。他们不准员工私下交谈,午间休息不能超时等。
策略:台面上,一定要按照他的要求小心行事;私下里可以婉转地暗示员工们的不满,在潜移默化中,令他慢慢做一些改变。
4)杂乱型
这类老板的创意、点子层出不穷,整日为新点子奔忙,手头的工作杂乱无章。正因为创意不断,可能招致不同意见,为对付这些批评意见,他们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
策略: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控制无休止的讨论,尽快完成最重要的工作。如果可能,建议老板把工作依照轻重缓急分类,帮他逐渐改变手忙脚乱的工作局面。
5)奴隶型
这类老板就像是企业的奴隶,为公司牺牲一切,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在他们看来,只有公司的发展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他们以节约资金为要务,能省一分是一分。他们希望员工都是精英,能切实为企业创造价值,否则就可能遭殃。
策略:同这类老板接触务必讲究策略,尽可能让他知道你取得的成绩。如果你能弥补一个市场缺口,例如找到一个只有你才能对付的客户,或拉到一笔老板想都没想过的订单,你就可能成为他眼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6)傲慢型
这类老板一般年轻有为,可能不到30岁就进入了最高领导层。他们灵活机智,工作积极,很快就出人头地。不平凡的经历使他们自视甚高、桀骜不驯,相信自己足以成为很多后来者的榜样。
策略:这类老板具有很强的虚荣心,对他们的决策应及时表示赞赏。当然,只有在决策的确正确的时候才能这样做,不适当的赞颂之词会很快被识破,弄巧成拙。
7)吹嘘型
这类老板喜欢以外表博得别人的好感。他们身穿名牌的服装、鞋子,乘坐保时捷汽车,出入高档消费场所,喜欢到处吹嘘自己的成绩。
策略:对他的穿着、用品适当给予进行夸奖,但要注意把握分寸,切忌让他感到你在有意讨好他。如果这一点奏效,你大可以放心工作。
9.5.4察言观色的技巧
“察言观色”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果我们看不懂他人发出的各种信号,就没办法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也很难处理好他人关系。
如果问你:“你会察言观色吗?”许多人可能会爽快地回答:“当然会啊!”同时将目光移开,眼珠子左右乱转,并且不自然地改变了坐姿,又用手揉了揉鼻头,那么,你觉得我该如何解读你真正的心思呢?
想必这会儿你应能理解,为何专家将“察言观色”视为极其重要的职场EQ能力了。沟通学者的研究发现,我们在沟通时,有7%的效果来自于说话之内容,38%取决于声音(音量、音调、韵脚等),而有55%取决于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所以,在解读他人心意时,重要的不只是他说了些什么,更要紧的是他怎么说。
另外,研究发现,肢体语言往往比口语沟通内容更具可信度。换句话说,要伪装语言符号容易,但伪装身体符号就困难多了。这也正解释了为何在前面的例子中,一个EQ高手应该会特别重视身体所透露的讯息。
所以,如果你我看不懂他人的脸色,就甭想读得出对方的心声。而在职场的人际互动过程中,这个懂得“看脸色”的能力就更为重要,不论是跟上司要求加薪,或是与客户谈判价钱,你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来解读对方心意,才能知所进退,而圆满达成任务。如何才能读透对方情绪?
1.先看脸色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至少有六种与生俱来的原始面部表情:喜悦、悲伤、厌恶、愤怒、惊讶、恐惧。通常在两岁之前,我们就已经能够用相同的脸部表情来表达这些原始情绪(即使一个小孩又盲又哑,仍旧会有这些情绪表情)。而我们“看脸色”的功力也是自幼就养成的,在四五岁时,我们就能辨认一半的面部表情,而到了六岁左右,看脸色的正确度就达到了75%,很神奇吧?
至于辨认表情的诀窍,则在于分析脸部的几个重要线条:嘴角(上扬或下垂),嘴形(张开或紧闭),眉毛(上扬或下垂),眼角(上扬或下垮),眼睛(睁大或微眯),以及额头(眉毛上扬则额间有横纹,眉头紧簇则眉间有直纹)。而我们之所以能区别这些情绪,是因为我们知道,某些脸部区域对辨认某些情绪特别重要。例如,以悲伤与恐惧而言,眉毛及额头就特别重要;而厌恶与喜悦的情绪则以嘴巴的表情最有意义。如高兴时嘴角后伸、上唇提升、两眼闪光,即笑容满面;而愁苦时则眉毛紧皱、眼睑下垂、头部低垂,呼吸缓慢微弱并不时发出叹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