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战略举措,经营美好未来
职业生涯规划或再规划,简而言之就是对人才与职业进行匹配的规划与再规划过程。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变化过程。职业规划不是应变之策,而是经营未来。有效的职业规划,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起来。“目标之所以有用,仅仅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励人们去奋斗,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目标,以免漫无目标四处漂浮,随波逐流。
2.把握自己,争取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人的认识为基础和前提的,又是要解决目标问题的,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也就把握住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学生转变成一个精明的从业人员,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实竞争的残酷,并不允许你慢慢地成长,它要求每个人不仅要看清自己,还要看清前方,快速地成长起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有困惑,可以有迷茫,但绝对不允许自己放弃努力。
3.先给一个高度,经过努力会跳得更高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大致设计好一个自己将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即自己以后要走的路。在前进的道路上,先给自己定下一个合适的高度,然后再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朝着那个方向前进,直至达到既定高度后再设定新的高度,渐行渐高,那个前方的高度就是我们的未来。
4.没有规划的人生注定要失败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一种寻找目标的动物,他生活的意义仅仅在于是否正在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完全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注定是要失败的。
《读者》2002年第22期刊登了一篇名为“穿越玉米地”的文章,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文章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企业培训班上,一位学员向讲课者提问:“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企业经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吗?”讲课者回答:“请你们设想一下:此时此刻,你们正站在一片玉米地的面前,展现在你们眼前的,是一片果实累累的玉米地,同时,这又是一片隐藏着无数大大小小的陷阱的玉米地。现在,你和你的对手们要进行一场有趣的竞赛:看谁最早穿越玉米地,到达神秘的终点,同时,他手中的玉米又最多。也就是说,你穿越玉米地,要比别人更快,手里要有更多的玉米,而且要时刻保证自己的安全——这就是‘玉米地游戏’的三个生存要素:速度、效益和安全。……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就是创业决策的过程,N次的选择,将产生N种经营状态和结局。穿越的魅力就在这里。企业经营的谜底也就在这里。”——这就是玉米地的寓言。
那么,我们打算怎样穿越“玉米地”呢?当你的人生就要开始一场新的角逐的时候,在你的职业生涯就要掀开新的一页之际,你曾经认真地直面过这个问题吗?而这个问题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又长远的目标。以后的25年,他们各自穿越玉米地。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3%的人在25年间始终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比较安稳地生活和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27%的人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异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和怎样去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1.2.3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性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组织都有重要意义。现代人已经不再把职业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且试图借一定的职业来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而职业生涯规划为人生事业成功提供了科学的技术和基本的操作方法,并能使组织与员工实现双赢,因而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及组织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就在于使得我们个人的职业生涯成功,那么什么是职业生涯成功呢?
1.职业生涯成功是个人职业生涯追求目标的实现
职业生涯成功的含义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相对性,对于同样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有着不同的含义。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成功明确进行界定,包括成功意味着什么,成功时发生的事和一定要拥有的东西、成功的时间、成功的范围、成功与健康、被承认的方式、想拥有的权势和社会的地位等。对有些人来讲,成功可能是一个抽象的、不能量化的概念,例如觉得愉快,在和谐的气氛中工作,有工作完成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职业生涯中,有的人追求职务晋升,有的人追求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对于年轻员工来说,职业生涯的成功宜应在其工作上建立满足感与成就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快速晋升;在工作设计上,设法扩大其工作内容,使工作更具挑战性。
2.五种不同的职业生涯成功方向
职业生涯成功能使人产生自我实现感,从而促使个人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职业生涯成功与否,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判定的标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现实来看,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与方向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目前大家共识的有5种不同的职业生涯成功方向。
①进取型——直线型思维的人视成功为升入企业或职业较高阶层、使其达到集团或系统的最高地位。
②安全型——一些扎实的人需要长期的、稳定和相应不变的工作认可、工作安全、尊敬和成为圈内人。
③自由型——一些人视成功为经历的多样性,希望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对自我最大的控制权而不是被控制。
④攀登型——一些人将成功定义为一种螺旋形的东西,不断上升和自我完善,从而得到刺激、挑战、冒险和擦边的机会。
⑤平衡型——在工作、家庭关系和自我发展之间取得有意义的平衡,以使工作不至于变得太耗精力或太乏味。
学者们假设这些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和观念来自于个人的思维习惯、动机和决策类型,并成为指导人们长期职业生涯选择的根据。
职业生涯成功与家庭生活之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个人与家庭发展遵循着并行发展的逻辑关系,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与家庭因素息息相关,或协调或冲突。职业生涯与家庭的责任之间的平衡,对于年轻雇员特别是女性雇员尤为重要。每个人在社会生命周期中都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但我们作为子女、父母的角色是不可逆的。我们能放弃一项职业,却不能放弃这些角色。相反,我们要设法完成这些角色。因此,家庭成员的意见对雇员的工作成效有重大影响。
要对职业生涯成功进行全面的评价,必须综合考虑个人、家庭、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有人认为职业生涯成功意味着个人才能的发挥以及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并认为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可分为自我认为、社会承认和历史判定。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按照其人际关系范围,可以将其职业生涯成功标准分为自我评价、家庭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四类评价体系。如果一个人能在这四类体系中都得到肯定的评价,则其职业生涯必定成功无疑。
3.职业生涯成功评价体系
由于职业生涯成功方向和标准的多样性,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战略,这是对雇员人格价值的尊重;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措施。通过两者之间的平衡,找到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促进企业和雇员的共同发展。
1.3职业生涯发展与选择理论
1.3.1职业选择匹配理论
1.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
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帕森斯教授提出,是用于职业选择与职业指导的最经典的理论之一。
1909年,帕森斯在其所着的《职业选择》一书中,明确提出了职业选择的3大要素。
第一,自我了解:性向、成就、兴趣、价值观和人格特质等。
第二,获得有关职业的知识:信息的类型(职业的描述、工作条件、薪水等)、职业分类系统、职业所要求的特质和因素。
第三,整合有关自我与职业世界的知识。帕森斯的理论强调:在做出职业选择之前首先是要评估个人的能力,因为个人选择职业的关键就在于个人的特质与特定行业的要求是否相配;其次是要进行职业调查,即强调对工作进行分析,包括研究工作情形、参观工作场所、与工作人员进行交谈;最后要以人职匹配作为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帕森斯认为,只有这样人才能适应工作,并且使个人和社会同时得益。
帕森斯认为职业与人的匹配,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条件匹配。即所需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
第二,特长匹配。即某些职业需要具有一定的特长,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有独创性、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美的、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作为职业选择的经典性理论,至今仍然有效,并对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罗伊的人格发展理论
罗伊(Anne Roe)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她的人格理论约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她依据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心理学经验及对各类杰出人物有关适应、创造、智力等特质的研究结果,综合了精神分析论、莫瑞的人格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形成了其人格发展理论。
1)主要观点
罗伊的理论试图说明遗传因素和儿童时期的经验对于未来职业行为的影响。罗伊认为:早年经验会增强或削弱个人高层次的需求,进而影响人的生涯发展。她特别强调早期经验对个体以后的择业行为的影响。
罗伊的理论假设每一个人天生就有一种扩展心理能量的倾向,这种内在的倾向配合着个体不同的儿童时期的经验,塑造出个人需求满足的不同方式。而每一种方式对于生涯选择的行为都有不同的意义。
罗伊认为需求满足的发展与个人早期的家庭气氛及成年后的职业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个体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她)是接纳的还是拒绝的,家中气氛是温暖的还是冷漠的,父母对他(她)的行为是自由放任的还是保守严厉的,这些都会反映在个人所做的职业选择上。
2)亲子关系与职业选择
罗伊认为父母对个体早期的教养方式,对其今后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她把父母对孩子管教的态度从“温暖”和“冷漠”两个基本方面,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六种情况。
第一型“关心子女型”中的“过度保护型”父母,会毫无保留地满足子女的生理需求,却不见得能满足子女对爱与自尊的需求,即使这些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子女的行为未必表现出社会认可的行为。所以,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子女,日后显示出较多的人际倾向,而且不是出自防御的心理机制。
而“过度要求型”的父母,对于子女需求的满足往往附加某些条件,也就是当子女表现出顺从的行为,或表现出父母认可的成就行为时,其生理需求或爱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这种在父母的高标准严要求下长大的孩子会变成完美主义者。他们会为表现得不够完美而焦虑,因而在做职业选择时较为困难。
在第二型“逃避型”父母的教养态度下,无论是受到拒绝或忽视,儿童需求满足的经验都是痛苦的,即不论生理需要还是安全需要的满足都会有所欠缺,更谈不上高级需要的满足。所以,这类儿童日后会害怕和他人相处,宁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靠自己的努力满足自己的需求。
第三型“接纳型”家庭的氛围大体上是温暖的。在温暖、民主气氛下长大的孩子,各类层次的需求不会缺乏,长大之后也能做出独立的选择。
总之,童年的经验与职业选择有极大的相关。每一个家庭对于子女的养育方式都不尽相同,养育方式上的差异,致使个人各种心理需求的满足方式与程度也会有层次上的出入。因此,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孩子的职业选择有重要的影响力,应该让孩子从小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倾向及职业的兴趣,这样他们对终身的择业行为才有正确的观念及选择的能力,也愿意承担选择后的责任。
3)职业分类
罗伊认为,我们所选择的工作环境,往往会反映出幼年时的家庭气氛。如果我们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充满温暖、爱、接纳或保护,就可能会选择与人有关的职业,包括服务、商业、文化、艺术与娱乐或行政(商业组织)等一类的职业;如果我们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冷漠、忽略、拒绝或适度要求的家庭中,便可能会选择科技、户外活动一类的职业,因为这些职业的研究范围是以事、物和观念为主,不太需要与人有直接、频繁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