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乌鸦呈阶梯形逐步下降。由于出现一根长阴线,趋势明确的倒向了下降的一边。
9.2.5 缺口
缺口(Gap)是指没有交易的范围,即某一K线的最低价比前一K线的最高价还要高,或某一K线的最高价比前一K线的最低价还要低,使K线图上出现跳空的现象。缺口分为普通缺口、突破缺口、继续缺口和竭尽缺口4种。
(1)普通缺口
普通缺口就是股价在盘整期间出现的缺口,缺口出现后并未使股价脱离盘局形态上升或下降,股价短期内仍处于盘局,缺口也在短期内被封闭。
(2)突破缺口
当形态完成后,K线以缺口跳空上升或下降,远离形态,突破盘局,表示真正的突破已经形成,行情将顺着原来的趋势运行下去。股价向形态上端突破,盘整区域和缺口便成为将来回档的支撑区,股价将有一段上升行情,是买进时机;股价向形态下端突破,盘整区域和缺口就成为将来反弹或上升的阻力区,股价将继续下跌,是卖出时机。
突破缺口愈大,表示将来的股价变动愈强烈。股价向形态下端突破,并不需要大成交量的配合,仍然有效。另外,突破缺口在短期内是不被封闭的。
(3)继续缺口
继续缺口又称持续缺口、中段缺口和测量缺口,通常是在股价突破形态上升或下跌远离形态而至下一个整理或反转形态的中途出现的缺口,它具有加速股价上升或下跌的作用,表示股价运行维持原先的趋势。由于继续缺口通常出现在股价变动的中点,因此根据此种缺口可以大概地预测股价未来的上升或下跌距离。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升或下跌行情中,有时可能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继续缺口,每次继续缺口的出现,都说明股价跳空的行情有加强原先趋势的力量。
(4)竭尽缺口
出现在上升行情或下跌行情的尾声,是长期上升或下跌行情将结束的信号,股价将进入整理或反转阶段。
上升趋势中缺口发生的当日或次日,成交量比之前交易日成交量显得特别庞大,而预期将来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出现比此更大的成交量或维持此成交量水平,极可能是竭尽缺口。如果缺口出现后的次日行情有反转情形而收盘价停在缺口边缘,就更加肯定是竭尽缺口。同样,下跌行情结束前,出现向下跳空的缺口,成交量萎缩,此缺口也是竭尽缺口。
9.2.6 岛形反转
在上升或下降行情尾声形成竭尽缺口后,股价继续朝相同方向运行,经过一星期或更长时间完成头部或底部形态后,开始朝相反方向移动,而在先前竭尽缺口价位处再度跳空形成突破缺口反转下跌或上升。由于两个缺口大约在相同价位发生,而整个盘档密集区在图形上看起来就像是孤立的小岛,因此称之为岛形反转。岛形反转出现时,股价的下跌或上升是相当急剧的。
9.2.7 形态分析
1.形态分析概念和方法
股价运动有按趋势发展的规律,并且类似情况会重复出现,可以通过过去和现在的股价资料,分析预测股价变动方向。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把过去和现在的股价变动数据标在以时间为横轴、以股价为纵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根据股价图形的形态分析未来趋势,这即是形态分析。
分析股价趋势时,可以取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例如1天、1周、1月、1年或者5分钟、1小时等),以这个时间段结束时的股价作为这个时间段股价的代表进行研制和绘图。如果以1天为单位时间,就取当天的收盘价为代表,以1周为单位时间,就取1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代表,分别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时间顺序连成收盘价曲线图,依此类推,分别构成股价的日线图、周线图、月线图、年线图和分时图,进一步深入分析,还可以取每一个单位时间内的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以这4个数据作为每个单位时间内股价变化的代表,可以更充分地表示股价变化。
根据股价移动的规律,我们可以把股价曲线的形态分成两大类型:持续整理形态和反转突破形态。前者保持平衡,后者打破平衡。平衡的概念是相对的,股价只要在一个范围内变动,都属于保持了平衡。这样,这个范围的选择就成为判断平衡是否被打破的关键。
同支撑线、压力线被突破一样,平衡被打破也有被认可的问题。刚打破一点,不能算真正打破。反转突破形态存在种种假突破的情况,假突破给某些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有时是很大的。虽然我们对形态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但是这些形态中有些不容易区分其究竟属于哪一类。例如,一个局部的三重顶(底)形态,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有可能被认为是矩形形态的一部分。一个三角形形态有时也可以被当成反转突破形态,尽管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把它当成持续整理形态。
反转突破形态描述了趋势方向的反转,是投资分析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变化形态。反转变化形态主要有头肩形态、双重顶(底)、圆弧顶(底)形态、喇叭形及V形反转形态等多种形态。
与反转突破形态不同,持续整理形态描述的是在股价向一个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运行后,不再继续原趋势,而在一定区域内上下窄幅波动,等待时机成熟后再继续前进。这种运行所留下的轨迹称为整理形态。三角形、矩形、旗形和楔形是着名的整理形态。
2.M头形态形成过程
在上升趋势过程的末期,股价急速上升到第一个高点A建立了新高点之后受阻回跌,在峰顶处留下大成交量。受上升趋势线的支撑,这次回档将在B点附近停止,成交量随股价下跌而萎缩。往后就是继续上升,股价又回至前一峰顶附近C点(与A点几乎等高),成交量再度增加,却不能达到前面的成交水准,上升遇到阻力,接着股价掉头向下,这样就形成A和C两个顶的形状。
M头形成以后,有两种可能的前途:第一是未突破B点的支撑位置,股价在A、B、C三点形成的狭窄范围内上下波动,演变成下文将要介绍的矩形。第二是突破B点的支撑位置继续向下,这种情况才是双重顶反转突破形态的真正出现。前一种情况只能说是一个潜在的双重顶反转突破形态出现。
以B点作平行于A、C连线的平行线,就得到一条非常重要的直线——颈线。A、C连线是趋势线,颈线是与这条趋势线对应的轨道线,它在这里起支撑作用。
一个真正的双重顶反转突破形态的出现,除了必要的两个相同高度的高点以外,还应该向下突破B点支撑。
突破颈线就是突破轨道线、突破支撑线,所以也有突破被认可的问题。后面将介绍的有关支撑线、压力线被突破的确认原则在这里都适用。
双重顶反转突破形态一旦得到确认,同样具有测算功能,即从突破点算起,股价将至少要跌到与形态高度相等的距离。
这里的形态高度,是从顶点到颈线的垂直距离,即从A或C到B的垂直距离。边箭头所指的将是股价至少要跌到的位置。
总结起来,双重顶反转形态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①双重顶的两个高点不一定在同一水平,二者相差少于3%就不会影响形态的分析意义;②向下突破颈线时,不一定有大成交量伴随,但日后继续下跌时,成交量会扩大;③双重顶形态完成后的最小跌幅度量方法,是由颈线开始,至少会下跌从双头最高点到颈线之间的差价距离。
3.W底形态形成过程W底形态。在下降趋势的末期,价格在A点进行正常的反弹。
在B点附近停止后继续下降,但是力量不够,在C点(与A 等高)上升,形成W底。
4.三重顶、三重底、多重顶和多重底
三重顶、三重底的特点介于双重顶、双重底和后面讲的头肩顶、头肩底之间,多重顶、多重底的特点接近于后面要讲的矩形,但又有区别。
(1)三重顶
形态形成过程类似于M头的过程,特殊点是:形成于M头的两高点后,再下跌至颈线位又一次获得支撑,转向上行,但终因前面两个高点附近压力太大再次逆转向下突破颈线,形成三重顶。
(2)三重底
形态形成过程类似于W底形成的过程,特殊点是:形成于W底的两个低点后,再上涨至颈线位又一次受到阻击,转向下跌,但终因前两个低点附近支撑极强而向上反转突破颈线,形成三重底。
(3)多重顶和多重底
多重顶和多重底是比三重顶和三重底更罕见的图形,其形态形成过程和理论意义要点介于M头、W底和矩形之间。从实战讲,多重顶是比三重顶(多方)更强的形态,多重底是比三重底(多方)更弱的形态。
5.头肩顶
头肩形态是实际股价形态中出现最多的一种形态,也是最着名和最可靠的反转突破形态。它一般可分为头肩顶、头肩底及复合头肩形态三种类型。
①股价长期上升后,成交量大增,获利回吐压力也增加,导致股价回落,成交量较大幅度下降,左肩形成。
②股价回升,突破左肩顶点,成交量也可能因充分换手而创记录,但价位过高使持股者产生恐慌心理,竞相抛售,股价回跌到前一低点水平附近,头部完成。
③股价再次上升,但前段的巨额成交量将不再重现,涨势也不再凶猛,价位到达头部顶点之前即告回落,形成右肩。这一次下跌时,股价急速穿过颈线,再回升时,股价也仅能达到颈线附近,然后成为下跌趋势,头肩顶形态宣告完成。
这种头肩顶反转向下的道理与支撑线和压力线的内容有密切关系。直线L1和直线L2是两条明显的支撑线。从C点到D点,突破直线L1说明上升趋势的势头已经遇到了阻力,E点和F点之间的突破则是趋势的转向。另外,E点的反弹高度没有超过C点,也是上升趋势出了问题的信号。
直线L2是头肩顶形态中极为重要的直线——颈线。在头肩顶形态中,它是支撑线,起支撑作用。
头肩顶形态走到了E点并调头向下,只能说明原有的上升趋势已经转化成了横向延伸,还不能认为已经反转向下了。只有当图形走到了F点,即股价向下突破了颈线,才能确认头肩顶反转形态已经形成。
同大多数的突破一样,这里颈线被突破也有一个被认可的问题。百分比原则和时间原则在这里都适用。一般而言,以下两种形态为假头肩顶形态:第一,当右肩的高点比头部还要高时,不能构成头肩顶形态;第二,如果股价最后在颈线水平回升,而且回升的幅度高于头部,或者股价跌破颈线后又回升到颈线上方,这可能是一个失败的头肩顶,宜作进一步观察。
头肩顶形态是一个长期趋势的转向形态,一般出现在一段升势的尽头。这一形态具有如下特征:
①一般来说,左肩与右肩高点大致相等,有时右肩较左肩低,即颈线向下倾斜;②就成交量而言,左肩最大,头部次之,而右肩成交量最小,即呈梯状递减;③突破颈线不一定需要大成交量配合,但以后继续下跌时,成交量会放大。
当颈线被突破、反转确认以后,大势将下跌。下跌的深度,可以借助头肩顶形态的测算功能进行。从突破点算起,股价将至少要跌到与形态高度相等的距离。
6.头肩底
头肩底形态。
头肩底是头肩顶的倒转形态,是一个可靠的买进时机。这一形态的构成和分析方法,除了在成交量方面与头肩顶有所区别外,其余与头肩顶类同,只是方向正好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头肩顶形态与头肩底形态在成交量配合方面的最大区别是:头肩顶形态完成后,向下突破颈线时,成交量不一定放大;而头肩底形态向上突破颈线,若没有较大的成交量出现,可靠性将大为降低,甚至可能出现假的头肩底形态。
7.复合头肩顶与复合头肩底
股价变化经过复杂而长期的波动所形成的形态可能不是标准的头肩形态,会形成所谓的复合头肩形态。这种形态与头肩形态基本相似,只是左右肩部或者头部出现多次。
其形成过程也与头肩形态类似,分析意义也和普通的头肩形态一样,往往出现在长期趋势的底部或顶部。复合头肩形态一旦完成,即构成一个可靠性较大的买进或卖出时机。
8.对称三角形
对称三角形形态的形成过程。
股价运动永远是涨跌交替,但是股价运动从来不是直线式的(各种形态示意图中的直线型不过是描述股价趋势大意)。从顶到底,再到顶的过程中充满了曲折、反复,恰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一样。在这过程中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整理或盘整形态。其中三角形是最重要的整理形态之一。
上升过程中的对称三角形的形成是因为股价已上升一段时间,到达一个高点后部分多头出货离场,导致股价下跌,到一个低点后又被买盘抬起,但上升到接近第一个高点时又有部分做空者认为股价冲不破前一高点而“打提前量”出货,导致股价没有达到第一高点即转向下跌,这时又有部分仍然看好后市者认为股价跌不破第一个低点而“打提前量”进货,导致股价没有跌到第一个低点即再次转向上升。两次高点连线构成上边,两次低点连线构成下边。在两边之间股价数度反复,形成一个逐渐收敛、上下边倾斜角度相似的对称三角形形态。
下跌过程中的对称三角形与上升过程中的对称三角形形态相同,发展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