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71300000014

第14章 景观环境的形态构成解析。(1)

相关研究指出,景观作为一个实体与空间的系统,对它的形态研究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景象、空间与结构。景象有关实体的体形与界面特征,我们一般也可以称之为“形象”、“外形”等,是我们的视知觉最直接感受的部分,是一种外在的表相;空间有关场地的围合与限定,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需要主体通过身体去知觉和体验;而结构则是一种组织方式,其关注的重点在于各部分如何关联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而这三者又是相互关联的。景观中的实体包括自然生成的部分和人工营造的部分,它们分隔和限定了不同大小和形态的景观空间。实体与空间相互界定、相互显现。实体显现出表相,空间意味着体验。而它们形成的系统则可以从结构的层面来进行研究。

4.1 景观实体及其形象特征。

4.1.1 土地。

土地是景观的基底,是景观中其他要素存在的基础。但它并非仅仅是一个平整的、中性化的基面,而同样有着三维向度上的丰富变化,在空间中形成具有竖向尺度的实体。土地自身的形态变化在大地景观形态中具有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

土地的形态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表征,它记录了自然力和人工力作用的印痕。人类活动对于土地形态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土地的自然形态基础上直接改造土地,如平整土地、划分地块、开挖沟渠、堆叠台地等;其二是在直接改造自然土地的同时,也改变其他对土地有着重要影响的自然要素,如栽种作物、改造径流等,从而间接地改变了土地形态。

一般用于描述土地形态的术语包括地形与地貌:地形着眼于纯粹描述地表的起伏变化;而地貌则包含了地形和地肌两部分内容,是一种整体性的描述。

常用的对地形进行分类和描述的工具包括坡度和等高线。

坡度是地表任意两点之间连线的倾斜度。其表示方法一般有三种:高长比、百分比和倾斜角。坡度的大小可作为地形的重要分类标准。国际地理学会地貌调查与制图委员会对坡地的分级标准:2~5°为缓坡地;5~15°为斜坡地;15~25°为急坡;35~55°为急陡坡;55°为陡坡;55°以上为垂直坡。坡度的大小,表达出了地形的陡缓,从中可以判断出不同地段的建造可能性。但是坡度的概念具有相对性,其所描述的总是所选取的两点之间地形的平均状况,事实上忽略了这两点之间地形的次一级变化。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点连成的曲线,是在平面上表达和研究地形的最有效工具。

等高线的形状、走势、疏密等形态属性,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理论上说,只要所选取的高差间距足够小,等高线建立起的地形的模型就足够接近真实情况。等高线的间距表达了地形的倾斜状况。在每两根等高线的高程差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越稀疏、间距越大,地形越平缓;等高线越密集、间距越小,地形越陡峭,当若干根等高线的局部重合时,那里往往是崖壁、陡坎等地形突变之处。

4.1.1.1 地形。

从地形学的角度来看,土地的形态变化虽然千差万别,但其基本构成可以认为是由倾斜程度不同的坡面组合而成的(天然状态下的所谓平地只是近似水平、起伏很小而已)。因此可以说坡地是地形最基本的形态。

坡地的实质,从形态上讲是大地表面升与降的结果。根据坡面的形态特征,坡面可分为直形坡、凸坡、凹坡和复合坡。直形坡是从坡顶到坡脚,坡度均匀一致的坡面。凸坡是从坡顶到坡脚,坡面呈现中部突出的坡。凹坡是坡面形态从坡顶到坡脚下凹的坡。而复合坡是从坡顶到坡脚,坡形发生较多变化的坡,典型的是上凸、中凹、下直的坡。

斜坡的土地具有外向性,有观景视线一侧是开敞而暴露的。因而,景观规划方向通常是向上、向下和向外的。坡地的自然坡度可以通过变化得到强化和夸张,这样处于坡地层状结构中的景观要素具有动态的景观特征。坡地上的景观要素在形态和视觉上有沿坡向下的趋势。

不同坡面的组合形成了基本的地形变化单元,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视觉特征。

(1)凸地形。

凸地形是大地表面的隆起,是景观中的一个正向实体。凸地最基本的形式是接近环形同心的等高线,其中心是所在地面的制高点,表现形式包括土丘、山峰等。大地表面高大的凸起形成的山峰在历史上曾经被赋予特殊的、神圣的象征意义,它被认为是连通天与地的阶梯或是通道。这种峰状的凸地形的顶点还往往与崇敬、尊贵、权威等意象联系在一起。

脊状的凸地则是峰状凸地的发展,它可以看做是峰状凸地在长度上的延展和拉长。脊状凸地是山地地形最主要的构成元素之一,构成了山体中除了山峰之外的大部分山体。从等高线的形态上来看,脊状凸地在模式上可以描述为一系列拉长了的椭圆,而且椭圆在长轴方向的拐点是凸拐点。这些凸拐点的连线即是脊地的脊线,在山地中亦即山坡的坡轴线。

脊状的凸地主要的形态特质来自于其在长度上的延伸。它能够形成某种视觉上的“障壁”,因而能够作为屏障般的分隔物,成为景观空间的边缘限定。此外,脊状凸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导向性和动势。从视觉角度而言,脊地具有摄取视线并沿其长度引导视线的能力。脊状凸地除了其本身的高起外,同时也具有某种横向延展的体量。

(2)凹地形。

典型的凹地形是碗形的洼地。它是一个具有内向性的空间。另外,凹地形可以说是凸地形的反面,并且许多情况下是与凸地形相辅相生、互为表里的。一系列凸地形之间自然形成凹地形,亦即凹地形可以是由凸地形围合而成的。这在山地地段中是十分常见的。

凹地形最基本的形式同样表现为环形同心的等高线,而其中心为最低点。对于凹形山体来说,长轴大大长于短轴的、且在长轴方向上的椭圆部分则表示了非常深而且凹口狭窄的山坳,而这样的在短轴方向上的椭圆部分则可以看做是稍稍凹进山丘主体部分的地段原型。

凹地形的另一种形态和脊状凸地一样是基本形态的发展,亦即呈条状发展的谷地。谷地的等高线形态则是拉长了的椭圆,其在长轴方向的拐点的连线是谷地走向的主要描述。

谷地同样具有方向性,两侧高地的夹峙使其对于视线有着较强的引导性。然而当谷地的走向发生较大的弯曲时,前方的视野就会受到一侧高地的阻挡。

4.1.1.2 地形与土地类型。

对于土地类型的区分并不仅仅是以地形为唯一基准,事实上是综合考虑气候、地貌(包括地形与肌理)、水文、植被、土地利用等多种要素来进行的。但地形的差异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性的标准,同时它对于人工营造物的形态的影响也是基础性的。

从地形差异的角度来看,大地表面主要包括平原、山地与丘陵(可视为山地的一种)、盆地等土地类型。

(1)平原。

平原一般是指地表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土地类型,其规模具有大小不同以至相当悬殊的变化。其平面轮廓一般有扇形、菱形、条带形和不规则多边形等多种形态特征。

平原基本上可以视为一个宽广的基面,形态上缺少第三维。每一个垂直形态的景观要素必须考虑自身的形态,又要作为背景的衬托作用。平原在视觉上缺少焦点,其内部最凸显的景观要素对整体景观具有控制性的作用,并适于运用低平形体来补充,或与强烈的垂直形体作对比。

平原的基本特质是其开敞性。天空背景是平原的重要景观要素。而地平线以其精练的剪影效果和天空产生虚实对比。长距离的视野有助于在平坦地形上构成统一协调感,因为大多数景观要素能很容易被看到,并且彼此间在视觉上有一种联系。平坦开敞的地面和远方横亘的地平线使得景观中的水平线条和水平造型易于成为协调要素。而相对的,垂直线形的元素,在平原上会成为突出的要素,成为视觉的焦点。

平原的另一个特质是不考虑其他景观要素的话,地形本身并不提供明确的方向参照。

因而在平原上布置的设计元素,适于向多方向的伸展。

(2)山地。

山地是多种地形的组合,同时也是各种相互联系和共存的景观要素及其形态的综合体。

在地形上,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形是山地的首要特征。《地理学辞典》中,对“山地”的定义为:“许多山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其特点是具有较大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根据中科院地理所1960年确定的标准,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的地形被归为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被称为丘陵。

根据其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山地坡度和外貌,可以将山地进一步划分为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等形态类型。

低山:海拔高度为500~1000m,相对高度为200~500m,山坡坡度一般在5~10°,切割较深的低山,山坡坡度可能较陡,可以超过10°。

中山:海拔高度一般为1000~3500m,相对高度一般为500~1000m,山坡坡度一般为10~25°。根据中山的外貌大致可分为:具有和缓地形的中山、具有比较陡峭外形的中山以及经过冰川作用而具有尖锐角峰与锯齿形山脊等地貌的中山等。

高山:具有3500~5000m的海拔高度和1000m以上的相对高度,山坡坡度一般大于25°,其中海拔高度大于5000m的为极高山。对于人工营造而言,主要发生在丘陵和低山地段,以及中、高山中相对平坦的地段。

山地地形是由一系列点状、脊状的凸地形及其之间的凹地、谷地组合而成的。山体的主要组成包括:

山峰——独立的锥状隆起的山体;。

山脊——条形隆起的山地地形;。

山崖——坡度在70°以上的倾斜地形;。

山谷——两侧或三面被上坡所围的地形。

根据郑忻教授的研究,对于山体形态的描述,可以将其主体部分看做是椭球的一部分。

山丘的几何原型就是在这一椭球部分的基础上经过轴线的弯曲、等高线间距的拉长或缩短、局部的平直化以及凹凸变化等变形过程而获得的。坡轴线地形的主要形态要素之一,代表着山体发展的脉络和走向。从地形图上来看,坡轴线是凸地形等高线拐点的连线。山体就像胶质流体一样向四周扩展,主要坡轴线的曲回与延伸,似乎暗示了“流体”的动向。所以,山体的“气脉”,应以主要坡轴线的走向为具体的表现。坡轴线不仅在平面上有所弯曲,而且在空间中跌宕起伏。在此,等高线凸拐点的间距对于主要坡轴线的动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等高线凸拐点的间距较长,坡轴线在空间的状态就较为舒缓,从主体部分伸出的山翼平缓地伏下,显得十分流畅;等高线凸拐点的间距突然缩短,坡轴线在空间的状态则急剧下倾,山翼有戛然而止之势;在山体坡轴线上等高线凸拐点变换了方向,就意味着坡轴线在空间中呈起伏状。对于一些形状复杂的山丘,如果以等高线各主要凸拐点的连线即凸坡轴线为主要线索,那么就可在较为具体的水平上把握山丘山体形态的主要特征。总之,坡轴线的种种变化可以与山丘山体复杂多变的形态对应起来,因而坡轴线是认识山体形态特征的主要线索(图44)。

从群体组合来看,具有相对独立的锥状形体的山峰与具有连绵的条形形体的山脊以不同方式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丰富多变的实体形态。山体之间既具有独立性又相互依存,具有相互间的视觉联系和整体关系,共同形成复杂的整体形象。

各山体之间的主次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有占有绝对支配性的主峰,其他四周的山体在高度和体量上明显居于次要和烘托的地位,这时各山体之间的主次关系很分明;另一种情况是各山峰的高度、体量相差不大,这时各山峰的主次关系要由其所处的位置、形象和视景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决定,主峰一般是相对较高的、处于主导性的中心位置的山丘,各山丘往往围成一定范围的腹地。而山体之间的交接关系,最常见的是狭长的山体以较短边作为邻接面,山体较长的面则与平地或水面相接。有时若干狭长的山体大致呈直线形邻接,有屏障般的形象特点,所谓“青山若嶂”;有时山体本身有些弯曲,山体之间邻接成一定的角度,具有逶迤的态势。

同类推荐
  • 建筑背后的故事

    建筑背后的故事

    很早之前有这样一个想法,用那些为世人瞩目的中华经典背后的故事与传奇,让国人来了解中华的历史、解析中华的文化。其实,无论是书法国画、奇珍异宝、园林建筑,都在其特定的历史跨度中,有其不同寻常的内涵。这个了解、解析的过程,暂且让我们将它命名为——“另类考古”。“另类考古”的过程是浪漫和神秘的,也一定是趣味盎然的。因为世上还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它这般漫长的诡譎、突兀的辉煌与瞠目的神奇。况且,历史老人往往更愿意让自己的哑谜被人不经意地揭穿。这样一来,每一个经典背后的故事在布满谜思的同时,每每出人意外,又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人的眼球。当然,“另类考古”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考古的历史”或是“历史的考古”,但它所讲述的故事无不与历史的前进与人类的进步和创造力有关,所以它的内容注定是充满挑战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进入历史文化的深处,了解文化背后的传奇,是此书的最终目的。史实与传奇合二而一,厚重与灵异经纬交错,诱惑你的阅读,牵引你的想象。告别枯燥繁杂的专业考试,走入丰富多彩的考古之旅。第三只眼看历史,发掘湮没已久的惊人真相。带你进入一个波澜壮阔的古代文明世界,为你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谜团。
  • 地震灾后重建与统筹战略相关问题研究

    地震灾后重建与统筹战略相关问题研究

    本书正是站在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大背景下,结合灾后重建的实际和近年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多角度进行了理论阐释,深刻剖析了灾后重建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寻求有效地推进灾后重建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剖析了彭州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抓住重建资金筹集、重建模式选择等关键和难点,积极探索、创新、推进灾后重建的新机制、新模式,构建灾后新的城乡建筑形态系统、现代产业系统、基层治理系统的实践,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地震灾。
  •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本书介绍了莫干山别墅楼独特的建筑特点与建筑风格,包括白云山馆、林海别墅、88号别墅、松月庐、郭沫若住过的雄庄、潘家园林等。
  • 山西老宅院

    山西老宅院

    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老宅院的崛起、发展历程,反映了当时宅院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取向及风俗民情和时代特征。山西老宅院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本书让我们对大院文化有了更深入、完整的了解。
  • 趣谈老北京古建筑

    趣谈老北京古建筑

    京城“内九”、“外七”等十六座城门、雄伟的天安门、精美壮观的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就是所谓的左右对称。因此,就出现了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
热门推荐
  • 最好的教养在哈佛

    最好的教养在哈佛

    哈佛大学被誉为“高等学府王冠上的宝石”,成立300多年以来,先后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社会精英。从这些精英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到,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以外,在哈佛学到的收获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哈佛精神始终鞭策他们向成功攀登,是哈佛大学成功的教育理念缔造了他们辉煌的人生。本书从青少年励志角度出发,通过具体的哈佛事例揭示出哈佛大学培养社会精英的秘密,给广大青少年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力量,以此来激励他们奋发学习,努力走向成功。 另外,每位家长也都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此书,品味哈佛的教育精华,帮助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 望京华

    望京华

    深夜的京城一片寂静,一名少女从巷子里走出来,手持匕首顺着冰冷的城墙,一瘸一拐的向宫内走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道丹师

    极道丹师

    经脉尽毁,仇敌追杀,生死之际他将何去何从?幸得神秘源珠,修绝世功法《圣天经》!战蛟龙,斗强者,叱咤四大神朝!红颜知己,绝代佳人皆入怀!废材重修,再跃龙门,苍生蝼蚁踩脚下!极道何在?颠倒阴阳,掌天地乾坤!
  • 寻龙

    寻龙

    一桩离奇的凶案牵出一份古老的遗物;这个古老的遗物又牵出一个原始的传说,传说的背后有着英雄史诗般的故事,以及两份悲哀的爱情……虽然说他们已经过去有十万年之久,可是历史的车轮似乎围绕地球转了一圈后,一切的故事又将在今天重演:龙浩天紧紧抓住一丝微弱的信息,闯都市、下古墓、远征珠峰、塔克拉玛干沙漠、甚至是传说中东北的羽山、当年盘古留下的时空异界;他从未后退,因为他相信这个传说背后的真正主角就是自己!他要寻找真相;他要复原传说;他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他要抵制整个人类即将面临的危机;一场人类凭着现代武器也无法控制局面的战争!他,将要开启一个古老的神话时代!
  • 鹿晗: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鹿晗: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对于鹿晗这个鼎鼎大名的人物,顾默凉早有耳闻,伊兰的校草嘛。然而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时光不记得:许你陪我到天荒

    时光不记得:许你陪我到天荒

    总有些人的内心是有些缺口却因此而有暖暖的温度。从象牙塔延伸到忙碌而空荡的城市。他们兜兜转转,是否还记得曾经想要的生活的模样,记得曾经如何在心里装下沉沉的情感。在这里你能看到情感的变迁,沉痛的,美好的,无心的,有意的,各样的女子,流离的爱情。忘忧的萱草盛开在时光河流的岸边···希望你也如同他们或者如同我,获得慰藉。故事缓慢悠长,但是值得回味,人物之间的关系命运反复交叉,重合分离,总是会有你想不到的变化·······敬请关注!若你喜欢,请不要忘了收藏,这是对每天写字的我最大的鼓励。
  • 霸王龙二十一世纪称雄

    霸王龙二十一世纪称雄

    他是“时空穿梭”实验的第一个试验品,没想到竟然阴差阳错的变成了一头霸王龙,没错,就是霸王龙,但他并不是在侏罗纪,而是在二十一世纪。“老子穿越了?”眼前这头庞大的霸王龙震撼了街头的一个小混混。“不,是我穿越了。”阿罪心里说道。PS:曾经想写一本《斗破苍穹》,有事耽搁了,让土豆抢了先。曾经想写一本《盘龙》,有事耽搁了,让番茄抢了先。曾经想写一本《凡人修仙传》,有事耽搁了,让忘语抢了先。......《不入精品,自断双手,跟完前30章,留不住你,老鸟的错》
  • 往昔如歌之风萧离离

    往昔如歌之风萧离离

    以古代王朝争斗为背景的古风小说,讲述了一个时代的没落,忠臣的无奈,虽一腔热血却无力回天的悲凉,书中没有主角,但人人皆是主角,大到王侯将相,小到市井流氓,他们都在以自己的信念,谱写这乱世的悲歌。
  • 骑士帝骑

    骑士帝骑

    我现在在认真地想办法写下去,请提一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