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2理气活血汤
配方:柴胡、地龙、延胡索、香附、当归、白芷各15g,桃仁、全蝎、天麻各10g,白芍、川芎、丹参、龙骨、牡蛎各20g。
加减变化:经前及经期头痛者,重用川芎30~40g,并加益母草15g,红花10g;经后头痛者,加黄芪30g,熟地黄20g;肝阳上亢,眩晕、恶心明显者,加钩藤、菊花各15g;肝经郁热,心烦易怒者,加栀子15g,牡丹皮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经前7d开始服用,一般7~10剂为1个疗程。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通经、平肝降逆。
适应证:主治经期头痛。
临床应用:痊愈2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6%。治疗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3个疗程,平均1.8个疗程。
病例:患者,女,36岁。2000年4月23日初诊。头痛4年余,反复发作,近半年来加重,每于月经来潮前3d左右头痛剧作,经行而痛减,经净而痛止。
月经周期尚准,经量一般,经色紫暗有块;伴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弦细。辨证为肝郁化热,瘀血阻络,治宜疏肝清热,活血通络,调经止痛。按照以往规律,10d之后月经将至,故于2d后开始服用本方加减:柴胡、香附、白芷、栀子、红花各15g,桃仁、全蝎、天麻各10g,白芍、丹参、地龙、延胡索各20g,川芎、龙骨、牡蛎、炒酸枣仁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
共服药10剂,5月3日月经来潮,头痛未作。随访7个月,头痛未复发。
经验体会:经期头痛之病多与肝经气血失调有关。古人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又隶属肝肾。肝之功能主要表现为调节气血、情绪以及冲任、月经等。肝气郁结,气血逆乱,淤阻冲任,病滞于下,气逆于上,脑府血络痹阻,故见经期头痛,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经、平肝降逆。自拟理气活血汤中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川芎、桃仁、丹参、当归活血化瘀,白芍养血柔肝,全蝎、地龙平肝重镇,白芷祛风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
诸药共奏疏肝理气、活血通经、平肝降逆之功。经前及经期头痛者,多为瘀血明显,故重用川芎,加益母草、红花以增强活血之力;经后头痛者,多为血海空虚、清空失养所致,故重用黄芪、熟地黄以补气养血。由于自拟理气活血汤的功效与经期头痛的机制相符,故随症加减,常常效如桴鼓。
方3疏肝解郁汤
配方:炒柴胡1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30g,陈皮10g,夏枯草15g,刺蒺藜15g,当归10g,香附10g,蔓荆子15g,桑寄生15g,续断15g,枸杞子15g,甘草10g。
加减变化:经前及经期头痛者,重用川芎30~40g,并加益母草15g,红花10g;经后头痛者,加黄芪30g,熟地黄20g;肝阳上亢,眩晕、恶心明显者,加钩藤、菊花各15g;肝经郁热,心烦易怒者,加栀子15g,牡丹皮10g;脾虚有纳差、腹泻者去当归,加白扁豆30g,山药15g,党参20g;兼有脾虚夹湿,腹胀,纳差,大便溏,去白芍、当归加苍术15g,厚朴10g,神曲20g。
用法:上方药水煎3次,混匀约600ml,分3次内服。每日1剂。经前经后均可服用,连服2周为1个疗程,可服用2~3个疗程。
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
适应证:经期肝郁头痛。
临床应用:临床治疗38例,痊愈2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治疗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3个疗程。
病例:患者,女,36岁。2004年4月23日初诊。头痛4年余,反复发作,近半年来加重,每于月经来潮前3d左右头痛剧作,经行而痛减,经净而痛止。
月经周期尚准,经量一般,经色紫暗有块;伴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弦细。辨证为肝郁化热,瘀血阻络,治宜疏肝清热,活血调经止痛。按照以往规律,10d之后月经将至,故于2d后开始服用本方加减:红花15g,桃仁10g,全天麻10g,丹参、地龙、延胡索各20g,龙骨、牡蛎、炒酸枣仁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药10剂,5月3日月经来潮,头痛未作。随访3个月,头痛未复发。
经验体会:经期头痛多与肝郁气滞、肝肾阴血不足、肝经气血失调有关。
古人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又隶属肝肾。肝之功能主要表现为调节气血、情绪以及冲任、月经等。肝气郁结,气血逆乱,瘀阻冲任,病滞于下,气逆于上,脑府血络痹阻,故见经期头痛,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经、平肝止痛。正如《女科仙方》中所说:“夫肝属木,其中有火,舒则通畅,郁则不扬。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抑拂其气而痛。”疏肝解郁汤方中当归、白芍补血调经,柴胡、香附、夏枯草、刺蒺藜疏肝解郁,清肝火,白术、茯苓、陈皮健脾抑木,桑寄生、续断、枸杞子补益肝肾之阴,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共奏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之功。
配方:钩藤18g,枸杞子18g,菊花15g,生地黄20g,白芍20g,当归15g,炙甘草10g,代赭石、石决明各30g。
加减变化:月经量多,色黯挟块,延长7d以上者加大黄炭、炒蒲黄;经色鲜红、质稠量多者加墨旱莲、阿胶;呕吐甚者加半夏、陈皮;伴眩晕者加荷叶、防风;心烦易怒、大便燥结者加草决明、栀子、夏枯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0~15剂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
功效:滋水涵木,平肝降逆。
临床应用: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脑血流图基本正常、随访1年内未复发)12例,显效(头痛明显缓解、伴随症状减轻、脑血流图较前改善、随访半年内病情稳定)19例,有效(头痛减轻、伴随症状改善,不影响正常生活)16例,无效(经1周治疗无明显变化或加重,仍需服镇痛药类止痛)6例。
病例:患者,女,40岁,1997年2月20日初诊,患者经行期间两颞部反复疼痛10年,每次头痛可持续3~5d,常呈昏痛、胀痛、跳痛交替出现。伴双眼干涩,易怒失眠,恶心呕吐,口干,大便偏干,本次月经提前6d,色红质稠量偏多,舌质偏红、偏燥、少苔,脉象弦细。体检:阳性体征不明显,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双侧眼压不高,眼底无异常改变。脑血流图检查:双侧颈动脉轻度供血不足,椎动脉两侧波幅不对称,颈动脉相差40%(右侧偏低),椎动脉相差50%(左侧偏低)。辨为肾水不足、肝血亏虚、肝阳上亢,兼夹郁热,拟本方加大黄炭15g,栀子12g,草决明30g。4剂后头痛明显减轻,月经5d干净,8剂后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20剂后睡眠酣畅,脑血流图检查恢复正常,随访至1998年3月,未见复发。
经验体会:经行头痛是妇女月经期间或前后以头痛为主的一种病症,也属现代医学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一常见疑难病症。特别是病情反复的,常规治法乃至活血化瘀而求改善血管功能往往疗效不佳。笔者体会到人体头部是为诸阳之会,也赖肾水、肝血滋润,经脉通泰则相安无事。53例患者中多以颞部疼痛为主,头部两侧为厥阴肝经循行所过。肝体阴而用阳,肝木亦靠肾水滋养。
同样,女子以血为本,肝血不足,经脉失养,因虚而致淤阻也是“不通则痛”而致本病的关键,所以肝肾失调,肝阳偏亢是经行头痛之根本所在。滋水涵木,自然为本病治本之法,肾水宜升,肝阳宜降,该升不升,该降不降则头痛难以改善,蠲痛饮正是基于上述论点,寓滋水涵木、平肝降逆为一方,再根据临症加减,则疗效显满意。
方5四石柴僵汤
配方: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熟地黄15g,石决明(先煎)30g,柴胡10g,白僵蚕15g,香附10g,蔓荆子15g,钩藤15g,桑叶10g,菊花10g,白芷10g。
加减变化:肝血不足加枸杞子、何首乌,肝阳上亢、肝火上炎重用石决明、女贞子,气血不足加党参、白术、升麻,气滞血瘀加牛膝、地龙、郁金,痰湿阻滞加半夏、薏苡仁、泽泻。
用法:月经前头痛者,每逢月经来潮前1周服药;月经期头痛者,每逢月经来潮前3d服药;月经后头痛,每逢月经期第2天服药。每日1剂,连服5剂,下个月经周期按原方续服5剂。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并嘱月经期少摄入盐(以免水钠潴留,减轻头痛)。
功效:疏肝养肝。
临床应用:经治疗40例患者中,治愈28例,好转11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7.5%。其中1个疗程后治愈13例,2个疗程后治愈15例。
经验体会:经行头痛与一般内科头痛的辨证施治有所不同,由于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与肝脏的功能具有特殊的关系。故前贤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肝主疏泄,妇女易为七情所伤,而致气滞、血瘀诸症。且肝藏血,女子以血为本,又因经、产、胎、孕耗血,而易致血虚。临床所见,经行头痛以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血虚失荣多见。头痛部位以双颞眉棱骨、前额为多,痛连巅顶、目睛,常伴见精神紧张、烦躁、失眠、头晕、胸闷、乳房胀痛等症,此与肝胆经脉循行有关。本方立意疏肝解郁,养血通络,平肝疏风,切中病机,使头部脉络疏畅条达,气血充盛,头痛自除。
方6归脾汤
配方:党参10g,白术10g,黄芪15g,当归9g,茯神10g,远志6g,炒酸枣仁12g,木香5g,龙眼肉10g,炙甘草5g,生姜2g,大枣3枚。
加减变化:心悸失眠甚者加龙齿、夜交藤;乳房或胸胁胀痛者加柴胡、白芍;头痛头晕加蔓荆子、菊花;纳少便溏加山药、薏苡仁;耳鸣眩晕加钩藤、石菖蒲;口舌糜烂去生姜加麦冬、黄连,炙甘草改用甘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于每次发作期连服6剂为1个疗程。
功效:补益心脾。
临床应用:36例中,治愈29例,占80.55%;好转6例,占16.66%;无效1例,占2.77%,总有效率为97.23%。
病例:患者,女,36岁。1994年5月9日初诊。自诉每在经前三四日即出现情绪不宁,心悸烦躁,悲伤欲哭,失眠头晕等症,经净后症状消失。曾多方求治,服用逍遥丸、谷维素等药,时轻时重,未能根治。现经期将至,已发3d,心悸烦躁,彻夜不眠,不思饮食,头晕耳鸣。刻诊:见患者情绪不宁,坐立不安,喃喃自语,悲伤欲哭,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弱。辨证为思虑劳倦,心脾亏虚。治宜补养心脾,安神益智,予归脾汤基本方加龙齿12g,石菖蒲5g。
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随防半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