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书,是指某一学术课题在实践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也可以是就已知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新成果、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科技文书是应用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用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原理与科学技术,熔科学技术的丰富内容和系统的写作知识、技能为一炉,以各种实用科技文体为主要形式的写作活动。科技与写作离不开科学技术研究的实践,同时又要掌握科技应用文的体裁、特点、规律、要求、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描述和反映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反映科学技术研究的各种实践活动,为科学技术的运用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科技文书包括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报告、实习报告、实验报告、申论等。本项目限于篇幅,主要介绍毕业论文、实习报告、申论等文体的写作知识。
任务1毕业论文
小王的大学生涯转眼间就进入毕业学年了,系里已经布置了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而且在实习结束还要提交实习报告,可小王对毕业论文及实习报告一点概念也没有,怎么办呢?小王从系里发下来的一长串参考选题,扫描了一遍,凭直觉定下了一个比较时髦抢眼的论题,把论题输入百度的搜索栏中,网页上跳出数百个与论题相关的论文篇目,小王从中选择了几篇,来了个板块结合,一篇毕业论文就这样“诞生”了!这种现象在当今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是普遍的。想想,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呢?这样“写作”毕业论文还有什么意义呢?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摒弃这种错误的做法,绝不可心态浮躁,偷工减料,这样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这里将介绍毕业论文的写作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也就掌握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只要你平时注意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关注和研究专业实践中的问题,做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心人,就可以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为自己的求职竞争增添砝码。
一、毕业论文的概念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院学生毕业之际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础技能解决本学科领域的某一具体问题,取得了创造性的结果或者有了新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的学术论文。
二、毕业论文的特点
(一)综合性
毕业论文在选定课题后虽然不可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全部用上,更不可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在实际中的全部问题。但在撰写过程中,运用论据、论证、论点时需要综合运用分析归纳、论述表达等能力,需要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毕业论文的内容里,主要是综合反映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性
大学所接受的教育是专业教育,所以其写作的毕业论文应具有专业性。其专业性表现在:一是选题的专业性。毕业论文必须围绕专业实践范围内的问题,超出了专业范围的选题是不符合要求的。二是所用原理的专业性。在研究写作中,要求扎实掌握所学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分析专业实践中的问题。
(三)创造性
学术论文的价值在于它有创造性。科学研究要求在知识不断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对社会各个不同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其理论将指导学科的发展,或指导社会实践及技术应用实践。即使某种理论观点是错误的,也会给人们提供教训,使人们重新认识研究这一问题的价值或重新思考解决某一问题的途径。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而不是重复、抄袭、模仿前人的劳动。
三、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
(二)立论科学、观点创新
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其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最后,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
怎样写毕业论文?关键在于和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选择课题、搜集资料、分析研究、拟定提纲、撰写初稿、润色定稿。这六个环节环环相扣,构成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过程。
(一)选择课题
课题是指科学研究围绕之进行并力求能获得结果的问题。确定选题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即确定研究方向。是关系到毕业论文成败的第一关。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论文才会有价值。一般来说选题时需要遵循两个原则。
1.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课题
选择课题首先要有研究的价值,而研究的价值是由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一个课题,满足人的需要程度越高,其研究价值也就越高。满足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满足经济现实、管理实践的。要注意选择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不能为选题而选题。所选题必须从现实工作出发,针对现实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弊端去研究,寻找解决的对策办法,这样选题才能使论题具有价值,有指导实践的意义。二是满足学术问题、理论研究的需要。在学术研究中,对同一个问题,由于研究者视角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看法,甚至彼此之间存在分歧,这些分歧争论,往往就是学术研究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把研究引向深入,推动理论的发展。简而言之,符合下列五个条件之一的,都属于有科学价值的选题。
(1)属亟待解决的课题;
(2)属新发现和新创造;
(3)属空白的填补;
(4)属通说的纠正;
(5)属前说的补充,即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发展性研究,以使之更丰富、更完整。
2.选择有希望成功的课题
选择有价值的课题主要解决的是值不值得选择的问题,而选择有希望成功的课题则是能不能够选的问题。学术价值高的课题未必就能够选,这还得从自身出发,有个可行不可行的问题。一个课题是否可行,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考虑自己的兴趣。一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倾注高度的热情,虽然充满艰辛,困难重重,仍会全力以赴,乐此不疲。因此,论文选题,最好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课题。
(2)考虑自己的业务专长。论文选题要注意扬长避短,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不利于发挥自己专长的课题,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当然,扬长避短是相对的,并不等于说回避自己的短处,使自己的短永远短下去,还要想法取长补短,化短为长,变劣势为优势。
(3)是考虑自己的能力。研究能力主要包括收集处理信息资料,对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加工的能力;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对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强弱,选题时必须有清醒的估计,使课题的大小、难易程度与自己的研究能力相适应。
具体选题的确立方法,一般有三种。
1.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掌握学术前沿信息。
选题要有创见性,出新意,不掌握学术信息,不了解已有的成果,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要想掌握学术前沿信息就必须广泛浏览前人的研究资料,了解自己所要研究课题的现状;别人在这方面已经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见解和成果,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从大量的问题中触发思考,确定选题范围的重点。
2.选题角度要求新
毕业论文要具有创见性的特点,这种特点体现在课题的选择上,要求选题的时候要注意避免重复别人已有的研究、已有的成果,要更多地运用求异思维,探讨别人尚未研究,或尚未解决的问题。创新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理论观点上的创新,也可以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可以是研究思路上的创新,也可以是研究角度上的创新;或者从旧的事实材料的分析中形成新的观点,或者用新的案例材料认证原有的观点。总之,必须提供新的信息,给人以新的启迪。
3.掌握化大为小的技巧
有的研究课题较大,较抽象,难度较大,凭自己的实力拿不下来,不妨采用“化大为小”的选题技巧。这种技巧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对课题范围的层层限定,将较大、较抽象的课题化为易于研究、较具体的小课题。如“我国进出口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一课题范围较广,研究难度也较大,可限制其外延,直至缩小到适合完成的程度。例如由“我国进出口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轻工产品进出口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家电产品进出口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冰箱进出口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搜集资料
选题和资料搜集是密不可分的。平时不了解学科动向,没有一定的积累,就不好确定论文的选题,只有确定了选题才能按照选题方向去搜集更多的资料;有时会因新资料的影响,产生新的看法,再次修订选题。搜集资料是具体研究问题的开始,没有资料就无从分析问题。现在有些学生是在学校具体安排论文工作后才开始搜集论文资料的。这种被动学习的态度,不利于科学素质的提高和撰写论文能力的提高,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准备,平时没有任何积累。临毕业,学校还要安排毕业实习,撰写论文的时间非常紧迫,给资料搜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据了解,相当多的优秀毕业论文作者,是从大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就有目的地去思考问题、搜集资料了。这不仅表明他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说明了占有丰富资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
1.直接调查是获得资料的重要途径
毕业论文的写作不是无的放矢的,是以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实地调查是获取真实可靠第一手资料的主要途径之一。调查形式是多样的,对于学生个人来说,主要还是通过直接观察、个别访谈、查阅有关档案、抽样发放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材料是第一手资料,反映的是现实实际情况,可以了解问题形成的历史和现状,把握问题的弊端和症结,对认识课题的现实意义有重要作用。
2.查阅图书文献资料
到图书馆去查阅文献,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
(1)提供课题的研究现状。查阅资料,可了解自己的课题是否有人已经研究过。如果有人研究过,可以了解他们的观点是什么、他们的基础资料来源于何处,从中分析比较他们研究的得失、吸取经验,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如无人研究,可以考虑那么有哪些相关资料可供借鉴,自己的选题究竟新在何处、有什么意义,迫使自己思考研究本课题的方法和途径。
(2)获得二手基础资料。已发表的论文或历史文献中具有大量有用的资料。某些基础性资料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问题,因为同样的资料,站在不同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认识。我们可以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去摘抄、引用一些基础资料,但要注意,对任何资料的引用不得断章取义。
(3)学习研究方法和论文的撰写方法。在搜集资料、研究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撰写论文的方法。通过分析这些论文,找出作者的思路,探讨他们的研究方法,从而达到拓展自己思路的目的。
3.利用网络搜集资料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工具查阅收集所需信息,是最为便捷高效的方法。在搜索信息时,要熟悉搜索的技巧。
(1)准确输入关键词
搜索成败与输入的关键词是否准确有关。输入关键词的要领可概括为:规范、简要。“规范”就是消除随意性,尽可能符合人们的习惯说法。“简要”就是在规范准确的前提下,表达越简明越好。
(2)变换关键词
实际上,要一次输入关键词就能做到准确无误不容易,可不断变换关键词,进行多次尝试,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3)变换搜索方式
搜索引擎提供了多种方式供选择(标题、作者、关键词等),可不断变换搜索方式,得出不同的搜索结果,同样可以扩大查找范围,常有意外的收获。
(4)借助超链接
查找某篇文章,文后链接了许多相关文章,我们便可以借助这种功能,继续浏览相关文章,不断扩大查找范围,这样可以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搜索更多的信息。
(5)收藏网站网页
发现有重要的网站网页,可借助收藏夹的功能,及时收藏起来,以便日后登录查阅,以巩固搜索到的结果。
(6)整理收藏夹
有用的网站网页收藏多,可借助收藏夹的整理功能,对其进行整理分类,使之井然有序,方便查找。
(三)分析研究
详细地占有资料,只是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的前提条件,要形成新的见解还必须对搜集得来的资料进行一番深入的研究。对材料的分析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将资料分类
资料分类是资料分析的重要步骤。分类标准要以资料反映的主要思想为依据。
2.分析资料能够证明的结论
要分析每类资料能够推导出来的结论,并把这些结论写出来,形成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