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西夏王朝以武立国、兵行天下,形成了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的万里疆域,与宋、辽、金鼎立抗衡近两个世纪。西夏亡了,历史下了这样的定论:“夏地安宁,遂称宁夏。”这也许就是“宁夏”地名的来历。
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个雄霸一方的王朝,一个创造了自己文化的民族,何以在顷刻间灰飞烟灭,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不仅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历史上也实属罕见。
有人说,西夏王朝是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蹄踏平的。依我看,它是被自己打败的!西夏后期的统治者,偏于文治,重于佛事,疏于武备,这才是它灭亡的真正原因。西夏王朝从崛起到消亡,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和民族,当国防意识泯灭,思想武装解除,必然面临灭顶之灾。国防,乃国家兴亡之本;国防意识,更是民族生存之魂。唐朝由繁荣发达到“安史之乱”,断送了“开元盛世”就是最好的例证。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曾讥讽西方有的国家:长达二十年之久的防务意识淡化,对希特勒突破马其诺防线是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贡献”。
“历史是一面明镜,没有它便不能知兴亡;历史是一尊洪钟,没有它便听不到振聋发聩的呐喊;历史是一把高悬的达摩利斯之剑,忘却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沧桑的历史画卷,从这书香弥漫的厚重典籍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当民族、国家从历史襁褓里刚刚问世之际,面对着的并非一个太平盛世或极乐世界,战争的硝烟如影随形般地笼罩着各个民族和国家。历代王朝,凡是国力强盛、整备国防的,都国运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凡是国力衰弱、防而不固的,往往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新中国诞生前的一百多年,帝国主义的侵略,毁灭了多少家庭,已经无法统计。中国近百年受外来侵略的屈辱,有不如敌国“坚船利炮”的无奈现实,更有国内“疏于武备”“兵心不固”“有国无防”的沉痛教训。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并非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忽然间发了善心,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了,人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日渐增强了,我们的天空,布起了一张让任何侵略者都望而生畏的人民战争的天罗地网。
国强才有家安,国破必然家亡。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曾这样说:“鸟爱巢,不爱树,树一倒,没处住,看你糊涂不糊涂?人爱家,不爱国,国若破,家无着,看你如何去生活?”国防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护虽然是无形的,但却又是丝毫不容忽视的。“没有国防如金汤,哪能致富奔小康?”一位工人说:“生产要有安全帽,经济建设必须有国防作保障。”一位企业家也讲:“没有国防,就没有我们的厂房。经济效益再好,厂房建得再漂亮,侵略者打来,都会被炸光、烧光!”
大浪淘沙,千古兴亡。历史反复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富国更要强兵;现实不断警示我们,和平需要呵护,居安更应思危!面对太平安宁、歌舞升平,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千万不能忘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庚子年间的巨额赔款、丧权辱国的各种条约、金陵城下的累累白骨;不能忘记炸我大使馆、撞毁我战机的霸道行径;不能忘记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和“不战而胜”的和平演变;更不能忘记胡锦涛主席多次强调的“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庄严使命和历史责任。因为屈辱的血泪还在心底流淌,悲惨的呻吟犹在耳边回响,列强凶残的屠刀依然在眼前肆无忌惮地挥舞,战争恶魔、恐怖主义时时在威胁着国家、民族的利益和无辜平民的安全。
危险尚未消除,岂敢高枕无忧。当今世界仍然是不安全的!只有人人都来关心国防事业、支持国防建设,国防力量才会越来越强大,人民的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才会越来越有保障。为了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噩梦不再重演,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宏愿早日实现,让我们站在一起,用心灵结成信念不倒的长城;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热血铸就民族崛起的脊梁;让我们带着中华儿女自信的笑容,以决心和勇气为刃,以不懈的努力为柄,用微笑做鞘,锻造中华民族克敌制胜的利剑,强我国防,兴我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