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继续将导管向声门推进,此时操作者应将自己的耳和面部靠近气管导管的近端,依靠导管内呼吸气流声的强弱或有无,来判断导管斜口端与声门之间的位置和距离,导管口越正对和接近声门,气流声越响。当调整至声响最强部位时轻轻插入导管,通过声门进入气管。反之,导管越偏离声门,声音越低或全无,此时操作者一边用左手调整头位,并触诊颈前皮肤以了解导管前端的位置,一边用右手调整导管前端的位置,重新插入。
⑦推进过程中如遇阻挡,同时呼吸气流声中断,提示导管前端已触及梨状窝,或误入食管,或进入舌根会厌间隙,此时不能用力强行插入,否则会损伤黏膜。
⑧通常根据实践经验,经右鼻孔插管时,头部宜偏右斜;经左鼻孔插管时,头部应偏左斜,这样盲探插管容易成功。
四、环甲膜穿刺和环甲膜切开术
(一)环甲膜穿刺
环甲膜是一体表可触及的解剖标志,位于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紧急情况下,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操作者用一根粗注射针头(16号)在行局部皮肤消毒后,刺向环甲膜气管腔。进入后即明显感觉有气流冲击,随即上呼吸道阻塞的症状缓解。有条件时先作一皮肤切口,然后穿刺环甲膜并插入导管。所选导管为套管针,其外径成人为6mm,小儿为3mm,亦可使用12号外套管针,长约5~10cm。经环甲膜穿刺进入后,将针芯取出,外套管留置于气管内。可外接喷射呼吸器作高频通气,其呼出气经喉由自然气道排出。当上呼吸道完全阻塞难以呼气时,须另行一穿刺进入气管腔作排气用。
(二)环甲膜切开术
环甲膜切开术是一外科紧急开放气道的方法,其特点是出血少且迅速。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
2.操作者确定环甲膜位置,并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
3.横向切口,切开皮肤及环甲膜,并旋转90°。
4.插入小号气管导管(尽可能大),连接呼吸器,行机械通气,给予高浓度氧。
五、气管切开术
【适应证】
1.上呼吸道阻塞包括急性喉炎、喉水肿、急性会厌炎、上呼吸道烧伤、喉及气管异物、喉及气管外伤伴软组织肿胀及骨折等,为绝对适应证。
2.对呼吸道异物患儿,应尽早取出异物,若无合适器械及取异物条件,可先行气管切开。
3.由于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毒、颅脑外伤、颈椎外伤等引起昏迷、吞咽障碍、咳嗽反射受抑制,为保证呼吸道通畅,可行气管切开。
4.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发感染、呼吸衰竭,为减少呼吸道阻力,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者需要长期行机械通气者。
5.已行气管插管,但仍不能顺利排出支气管内分泌物或仍需较长时间呼吸机治疗者。
【操作方法】
1.器材准备
吸引器、气管切开手术包、简易呼吸器、面罩、照明设备等。气管切开导管的选择:气管导管的种类很多,有金属、塑料、硅胶等材料。对需行正压通气者应选用带气囊的导管、硅胶管的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一般分为大、中、小3种型号,根据年龄、体型等选择。
2.操作步骤
(1)体位:一般取仰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后仰,使气管接近皮肤,以利于手术。助手坐于患者头侧,以固定头部,保持正中位。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麻醉:采用局麻。沿颈前正中,上自甲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上窝,以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如情况紧急或昏迷患者也可不予麻醉。
(3)切口:多采用直切口,自甲状软骨下缘至接近胸骨上窝处,沿颈前正中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4)分离气管前组织:用血管钳沿中线分离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暴露甲状腺峡部。若峡部过宽,可在其下缘稍加分离,用小钩将峡部向上牵引,必要时也可将峡部夹持切断缝扎,以便暴露气管。在分离过程中,两个拉钩用力应均匀,使手术野始终保持在中线,并经常以手指探查环状软骨及气管是否保持在正中位置。
(5)切开气管:确定气管后,一般于第2~4气管环处,用尖刀片自下向上挑开2个气管环(切开4~5环者为低位气管切开术),刀尖勿插入过深,以免刺伤气管后壁和食管前壁,引起气管食管瘘。
(6)插入气管套管:以弯钳或气管切口扩张器撑开气管切口,插入大小适合、带有管芯的气管套管。插入外管后,立即取出管芯,放入内管,吸净分泌物,并检查有无出血。
(7)创口处理:气管套管上的带子系于颈部,打成死结以牢固固定。如皮肤切口较长,可将切口上方缝合1~2针,导管下方创口不予缝合,以免发生皮下气肿。最后用一块开口纱布垫于伤口与套管之间。
(8)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术者应仔细检查,包括伤口有无出血,导管是否通畅,呼吸运动情况如何,颈、胸部有否皮下气肿,心肺听诊双肺通气情况及心音心律,一切无误后方可离去。
六、经皮气管切开术
【适应证】
同气管切开术。
【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
常规器械及药品准备:氧气、吸引器、面罩、喉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抢救药品。病人准备:适当镇静镇痛。
2.操作步骤
(1)病人体位选择正中仰卧位,头后仰,肩部垫高,下颏、喉结、胸骨上切迹三点一线。
(2)穿刺点选1~3气管软骨间隙(以环状软骨为定位标志),常规消毒铺单,利多卡因表皮麻醉后,于穿刺点横行作一长2cm切口至皮下。
(3)以套管加针芯穿刺气管,后接注射器,当感觉突破感后,回抽注射器,若抽得气体,证明在气管内。
(4)取出针芯,将棉絮放在套管口,若套管在气管内,棉絮将随病人呼吸气流飘动。经套管放入导丝,此时若病人咳嗽反射强烈,证明导丝在气管内,可给予适当镇静药物,以利于进一步操作。
(5)拔除套管,沿导丝放入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
(6)沿导丝推下扩皮钳,扩张皮下组织及气管环。
(7)沿导丝置入气管套管,拔除导丝,及时吸除穿刺处痰液和血液。固定气管套管。
(8)根据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可适当运用止血药物。术后,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定时消毒,更换敷料。
七、异物卡喉窒息的Heimlich手法进食时因食物和异物卡喉窒息的病人不能说话、不能呼吸,这时需要医师的紧急帮助,但不要去叩击病人的背部,否则会使病情恶化,可立即采用Heimlich手法。
病人被食物和异物卡喉后,将会用一手放到喉部,此即Heimlich征象。此时可以询问病人:“你卡着了吗?”如病人点头表示“是的”,即应立即施行Heimlich手法抢救。但如无上述征象,则应观察以下征象:①病人不能说话或呼吸;②面、唇青紫;③失去知觉。
【适应证】
食物和异物卡喉。
【操作方法】
1.应用于成人:用以下4个步骤,可安全而迅速地解除异物卡喉引起的呼吸道阻塞。
(1)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用两下臂环绕患者的腰部。
(2)一手握拳,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
(3)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冲击压迫病人的腹部,不能拳击和挤压,不要挤压胸廓,冲击力限于手上,不能用双臂加压。
(4)重复挤压,直到异物排出。
2.应用于儿童:使患儿平卧,面朝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在足侧,或取坐位,使患儿骑坐在抢救者两大腿上,背朝抢救者,用两手的中指和示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冲击压迫,动作轻柔。重复之,直到异物排出。
3.自救: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中的2、3、4三点,或稍稍弯下腰,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对着该边缘压迫自己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当异物卡喉时,切勿离开有其他人在场的房间,可用手势表示Heimlich征象,以求救援。
4.应用于无意识的患者:病人取仰平卧位,抢救者面对病人,骑跨在病人的髋部,用一手置于另一手上,将下面一手的掌根放在病人胸廓下脐上的腹部,用身体的重量,快速冲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之,直到异物排出。
八、胸膜腔穿刺术
【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抽液,以确定胸膜腔积液的性质。
2.穿刺抽液、抽气,减轻肺脏压迫。
3.抽吸排脓,治疗胸膜腔感染,并可作病原学鉴定。
4.胸膜腔内注射药物。
【操作方法】
1.操作准备
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及要求,取得配合。嘱其平缓呼吸,避免咳嗽,术前尽量排痰;如积液量不多,或有胸膜腔粘连倾向,或为包裹性积液,有条件者,应先选择合适体位作B超定位;器械准备,包括胸膜腔穿刺包(胸膜腔穿刺针,血管钳,50ml、10ml注射器各一,无菌试管,洞巾,纱布等),无菌手套,治疗盘,局麻药,废液容器。
2.患者体位
(1)胸膜腔积液:患者反跨坐于靠背坐椅,双前臂平放于椅背,前额伏于前臂上。
(2)气胸:患者靠坐于床或椅,双臂上抬,双手抱于枕部。
(3)危重或极度衰弱者:根据具体情况,取患者较能耐受的体位,或多人帮助扶持于理想体位。一般情况下,气胸或胸腔大量积液,平卧位也可行胸膜腔穿刺术。
3.穿刺点定位
(1)气胸:穿刺部位一般选择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2)胸腔积液:如有B超定位,应以B超定位为准;如无B超定位,可先行胸部叩诊,在叩诊实音最明显处穿刺。一般进针点选择:肩胛下角线7~9肋间,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4~5肋间。定位后用龙胆紫在皮肤相应处作标记。
4.局部麻醉
局部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局麻药一般选用2%利多卡因或2%普鲁卡因。空针抽取3~4ml局麻药,在穿刺点处沿肋骨上缘从外到内逐层注射麻醉药。注射前均须先回抽,如回抽见气体或胸水,即可认为已进入胸膜腔,停止注射,退出针头;如回抽见血液,应抽出3~5ml,放置后观察是否凝固,判断是穿刺进入血管抑或为原胸腔积血。
5.穿刺
先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橡胶管,右手持穿刺针,左手抵住皮肤穿刺点,穿刺针从穿刺点与皮肤垂直沿肋骨上缘缓慢进入,当针尖有落空感时停止进针;也可在穿刺针进入到皮下时接注射器,将橡胶管内抽成负压,再用血管钳夹闭,继续进针,当橡胶管突然重新充盈时即表明穿刺针已进入胸膜腔,接50ml空注射器,松开止血钳,固定穿刺针,由助手用注射器抽吸气体或液体,术后准确计量。慢性积液抽液量首次不宜超过600ml,以后不超过1000ml。
抽液过多过快,可引起急性复张性肺水肿。但如为脓胸,则应尽量一次抽尽。如胸水量多,且生长较快,为减少反复穿刺,可留置细管在胸腔内,定时抽吸,但需注意无菌操作及所置管的组织相容性,以深静脉置管用的留置管前端加剪2~3个侧孔为佳。
6.特殊要求
如需向胸腔内注药,在抽液结束后,用注射器抽取药液,接穿刺针,回抽少量胸水稀释后缓慢注入胸腔。
7.术后处理
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再次消毒针眼处,覆盖无菌纱布。术后须密切观察反应,注意有无并发症,如气胸、血胸、复张性肺水肿等。抽取的液体作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九、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证】
1.气胸:中等量以上气胸、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血胸:难以自行吸收或难以用穿刺抽吸消除的血胸。
3.脓胸:量较多,脓液粘稠或合并有食管支气管瘘者。
4.开胸手术后常规均需作胸膜腔闭式引流。
【操作方法】
胸膜腔闭式引流有多种术式,一般采用以下几种:
1.肋间切开插管法:此法操作稍复杂,置管较粗,对引流脓液、胸腔积血等效果较佳。定位方法同胸腔穿刺。如为液气胸,则以引流液体部位为准,且不必再置管引流气体;消毒,铺洞巾,在所定位之肋间局部浸润麻醉,用刀沿肋间方向在皮肤上作一约3cm长的小切口,以中号弯血管钳伸入切口,紧贴肋骨上缘向深部将肋间肌钝性分离至胸膜,最终穿破胸膜进入胸腔,用血管钳扩大创口至合适大小,退出血管钳;再以血管钳夹闭胸腔引流管末端,另一血管钳纵形夹持引流管前端,循切口送入胸腔,退出血管钳,继续将引流管向前推送至侧孔全部进入胸腔;缝合切口,同时用缝线固定引流管;引流管末端接水封瓶,松开血管钳。
2.穿刺置管法:此法以专用穿刺针穿刺置管,使用方便,所置引流管内径较小,用于引流气体或稀薄液体。穿刺针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结构及操作方法也有所差异,但基本相似。定位、消毒、麻醉同上;用刀片在定位点作一1~2cm长的皮肤切口,用血管钳分离肋间肌;一手固定切口周围软组织,一手握穿刺针,食指固定在距尖端4~6cm处,以防穿刺突破胸膜时进入过深,刺破肺脏;穿刺针从切口紧贴肋骨上缘缓慢用力转动,使之沿隧道方向逐渐深入,至突然出现落空感时表明已进入胸腔;导入引流管,退出穿刺针,固定引流管,并将引流管接水封瓶。
3.切肋插管法:此法需切除小段肋骨,以插入较粗的引流管,需在手术室施行,一般用于引流脓液黏稠的慢性脓胸,急诊抢救时极少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