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能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症。用量3~9g。
5.2茎、木类中药
茎木类中药包括茎类中药和木类中药。
茎类中药药用部位包括茎藤、茎枝、茎刺、茎的髓部等。药用茎藤的,如大血藤、青风藤等;药用茎枝的,如桂枝、桑枝、桑寄生、钩藤等;药用茎刺的,如皂角刺,或其翅状附属物,如鬼箭羽;药用茎的髓部的,如灯心草、通草等。药用草本植物的茎的,则列入全草类中药,如麻黄、石斛等。
木类中药药用部位主要采用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内的各部分,通称为木材。木类中药大多采用心材部分。心材蓄积了较多的挥发油和树脂类物质,颜色较深,质地亦较致密而重。
性状鉴别一般应注意其形状、大小、粗细、表面、颜色、质地、折断面及气味等,带有叶的茎枝,还应观察叶的特征。
形状以圆柱形较多,也有扁圆柱形的。木质藤本多扭曲不直,大小粗细不一。木类药材多呈不规则块片状。
表面粗糙,具纵横裂纹或栓皮剥落后的痕迹,皮孔大多可见。木类药材多为木心。
颜色多为棕黄色,少数显特殊的颜色,如鸡血藤为红紫色。
质地坚硬。
断面常可见年轮,木质部占大部分,有放射状的射线,常可见导管小孔。中央有较小的髓部。
气味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味。木类中药如降香、沉香有香气。
草质茎一般为细长圆柱形、方形,表面多沟纹,具有粗细不等的枝线。质脆,易折断,断面可见明显的髓部,有时常成空洞状。
大血藤(Caulis Sargentodoxae)
【来源】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e cuneata(Oliv.)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
【性状鉴别】呈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有浅纵沟。横裂纹及疣状突起(小疙瘩)。栓皮有时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暗棕色或红棕色内皮,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枝痕或叶痕。平整的横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排列不规则的细孔(导管)被红棕色射线隔开,呈放射状花纹(车轮纹)。质坚体轻,折断面裂片状。
【功能主治】气微,味微涩。能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肿痛。用量9~15g。
鸡血藤(Caulic Spatholobi)
【来源】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
【性状鉴别】茎呈扁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有纵沟。质坚实,难折断,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横切面可见皮部内侧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木部淡红色,小孔洞(导管)不规则排列,皮部与木部相间排列呈偏心性半圆形的环。小形的髓,偏向一侧。气微,味涩。
【功能主治】能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用量3~15g。
沉香(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及沉香的含有树脂心材。
【产地】白木香主产于广东省。广西、福建等省亦产。沉香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及越南等国。我国台湾亦有栽培。
【采收加工】本品全年均可采收。自树干中割取沉香,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树脂的黄白色木质部及朽木部分,晒干。
【性状鉴别】
(1)国产沉香(白木香)呈不规则块、片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片。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或黑棕色的树脂斑块和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交互形成的纹。空洞及凹窝的表面多呈朽木状。质疏松或较坚实,大多不沉于水,断面刺状。有特异香气,味微苦,燃烧时发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2)沉香呈圆柱状或不规则棒状、条块状。表面有刀劈痕。表面黄棕色或灰黑色,密布断续棕黑色的细纵纹(系含树脂的部分),有时可见黑棕色树脂斑痕。质坚硬而重,能沉水或半沉水,气味较浓,燃之发浓烟,香气强烈。
以色黑、质坚硬、油性足、香气浓而持久、能沉水者为佳。
【功能主治】能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闷胀疼痛,呕吐呃逆,气逆喘急。用量1.5~4.5g。
钩藤(Ramulus Uncariaecum Uncis)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p)Jacks.、大叶钩藤U.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 U.hirsuta Havil.、华钩藤 U.sinensis(Oliv.)Havil.及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
【性状鉴别】
(1)钩藤为带单钩或双钩的茎枝小段,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表面光滑无毛,具细纵纹,红棕色至紫红色。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基部较宽,先端细尖;钩基部的枝上可见环状托叶痕和窝点状叶柄痕。质轻而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疏松似海绵或萎缩成空洞。无臭,味淡。
(2)大叶钩藤小枝具突起的黄白色小点,钩枝密被褐色长柔毛;钩表面灰棕色,末端膨大成小球。
(3)毛钩藤枝或钩的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疣状凸起,被褐色粗毛。
(4)华钩藤小枝方柱形,表面黄绿色,钩端渐尖,常留萎缩苞痕,常有宿存托叶。
(5)无柄果钩膝钩枝具稀疏的褐色柔毛,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叶痕明显。
以外皮抽皱,肉厚、内外紫红色,质坚实、味酸者为佳。
【功能主治】能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惊痫抽风,妊娠子痫,高血压症。用量3~12g。
5.3皮类中药
皮类中药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少数为根皮或枝皮。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皮类中药由外向内包括周皮和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
性状鉴别皮类中药因原植物、取皮部位、采集加工、干燥过程的不同而形成外表形态上的不同特征,在进行鉴定时要仔细观察皮的性状,正确运用术语是十分重要的。
形状由粗大老树上剥的干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呈短片状或短小筒状。不同的皮类药材呈各种不同弯曲状态。一般描述术语有:
(1)平坦皮片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等。
(2)弯曲皮片多数横向向内弯曲,通常取自枝干或较小的茎干的皮易收缩而成弯曲状。
(3)管状或筒状皮片向内弯曲至两侧相接近成管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加工时用抽心法抽去木质部的皮类中药,如牡丹皮。
(4)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
(5)单卷筒状皮片一侧向内表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如肉桂。
(6)双卷筒状皮片两侧各自向内卷成筒状,如厚朴。
(7)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
(8)反白皮片向外表面略弯曲,皮的外层呈凹陷状,如石榴树皮。
表面
(1)外表面指皮的外面。通常较为粗糙,有纵横裂纹,色深,多数树皮尚可见皮孔。有的外表面常有斑片状的地衣等物附生,少数枝干皮上有刺,如海桐皮。除去或部分除去外皮的皮片表面常较光滑,如牡丹皮。
(2)内表面一般较外表面色浅而平滑,常有粗细不等的纵向皱纹,也有内表面显网状皱纹或平滑坚硬,如秦皮。
折断面皮类中药横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部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主要有:
(1)平坦组织中富有薄壁细胞而无石细胞群或纤维束的皮,折断面较平坦,无显着突起物,如牡丹皮。
(2)颗粒状组织中富有石细胞群的皮,折断面常呈颗粒状突起,如肉桂。
(3)纤维状组织中富含纤维的皮,折断面多显细的纤维状物或刺状物突出,如桑白皮、合欢皮。
(4)层状组织构造中的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折断时形成明显的层片状,如苦楝皮、黄柏。
有些皮的断面外侧较平坦或颗粒状,内侧显纤维状,说明纤维主要存在于初皮部,如厚朴。有的皮类中药在折断时有胶质丝状物相连,如杜仲。亦有些皮在折断时有粉尘出现,这些皮的组织均较疏松,含有较多的淀粉,如白鲜皮。
气味气味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各种皮的外形有时很相似,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气味均较微弱。肉桂与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气味也是鉴别中药的重要方法。
厚朴(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及四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枝皮和根皮。
【采收】4~6月剥取生长15~20年的树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土坑里,使之“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再蒸软,卷成筒状,晒干或烘干。根皮及枝皮剥下后可直接阴干。
【性状鉴别】
(1)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表面粗糙,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栓皮有时呈鳞片状易剥落,被刮去粗皮者,表面较平坦,显黄棕色。内表面较平坦,具细密纵纹,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外部灰棕色,颗粒性,有时可见多数发亮的细小结晶(厚朴酚结晶)。气香,味苦带辛辣感。
(2)枝皮(枝朴)皮薄,呈单筒状,表面灰棕色,具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嚼后残渣亦较多。余同干皮。
(3)根皮(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劈破,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表面灰棕色,具皱纹,劈破处呈纤维状。质硬,易折断。嚼之残渣较多,余同干皮。
以皮厚、肉细、油性足、内表面色紫棕而有发亮结晶状物、香气浓者为佳。
【炮制方法】姜厚朴取厚朴丝,用姜汁拌匀,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晒。筛去碎屑。每100kg厚朴,用生姜10kg。
【功能主治】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用量3~10g。
肉桂(Cortex Cinnamomi)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采收】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
(1)企边桂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2)桂通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者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3)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4)桂碎在栓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多供作香料用。
【性状鉴别】呈浅槽状、卷筒状或板片状,企边桂宽约6~10cm,桂通直径为2~3cm,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时可见灰白色的地衣斑;内表面红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用指甲刻画可见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侧呈棕色而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有浓烈的特殊香气,味微甜,辛辣。
【功能主治】温肾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用于虚寒吐泻,经闭痛经。用量1~4.5g。
杜仲(Cortex Eucommiae)
【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
【采收】春、夏两季剥取栽植近十年的树皮,去粗皮,晒干;或将剥下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堆置于草内,使之“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
【性状鉴别】为扁平的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的块片。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色,较厚的皮大多已刮去部分栓皮,显淡棕色而较平滑;未刮去粗皮者有不规则纵槽及裂纹,并有斜方形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内表面红紫色或紫褐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胶丝相连。一般可拉至1cm以上才断丝。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感。以皮厚、块大、去净粗皮、断面丝多、内表面暗紫色者为佳。
【炮制方法】盐杜仲取杜仲丝或块,加盐水拌匀,稍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颜色加深,有焦斑,丝易断时,取出晾晒。筛去碎屑。每100kg杜仲丝或块,用食盐2kg。
【功能主治】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症。用量6~9g。
黄柏(CortexPhellodendri)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shneid.及黄檗除去栓皮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