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血液和内脏系统药理
【本章要点】
初级药剂员理解抗凝血药的应用和不良反应;平喘药、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细胞生成素、镇咳药、助消化药、止吐药的应用。掌握抗贫血药、止血药、平喘药的应用。重点掌握利尿药的概念,抗溃疡药、常用利尿药、组胺-受体阻断药的应用和不良反应;铁制剂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中级药剂员理解细胞生成素、镇咳药、助消化药、止吐药、H1-受体激动药的应用。掌握抗贫血药、止血药、平喘药、抗消化性溃疡药、抗凝血药、组胺-受体阻断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的应用、不良反应。重点掌握铁制剂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利尿药的概念,抗溃疡药、利尿药的应用和不良反应。
高级药剂员理解细胞生成素、镇咳药、助消化药、止吐药。掌握抗凝血药、组胺-受体阻断药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重点掌握抗贫血药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平喘药和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利尿药的概念;常用利尿药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
药剂技师理解镇咳药的分类、应用;助消化药、止吐药的应用;H1-受体激动药的应用和禁忌症。掌握抗贫血药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抗凝血药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重点掌握平喘药和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其代表药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利尿药的概念、分类,常用利尿药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组胺-受体阻断药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
5.1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
5.1.1抗贫血药
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临床常见贫血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可用铁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所致,治疗比较困难。
一、铁制剂
常用的铁制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和右旋糖酐铁等。
【临床应用】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多种酶的重要原料,临床主要用于以下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1)慢性失血如钩虫病、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痔疮、子宫肌瘤等急慢性失血。
(2)铁需求增加如妊娠、哺乳期及儿童生长期铁需求量增加引起的贫血。
(3)营养不良和吸收障碍如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等引起的贫血。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硫酸亚铁和富马酸亚铁吸收良好,不良反应较少,较常用。枸橼酸铁铵为三价铁,吸收差,但刺激性小、作用缓和、易溶于水,可制成糖浆剂应用。右旋糖酐铁供注射应用,毒性较大,仅限于少数严重贫血而又不能口服者应用。口服可出现胃肠刺激症状,宜餐后服。可致便秘、黑便。
胃酸、维生素C、果糖、半胱氨酸等有助于Fe3+的还原,可促进吸收。四环素等与铁形成络合物,相互妨碍吸收,茶叶、含鞣质的中草药妨碍铁的吸收。
二、叶酸
叶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尤以酵母、肝及绿叶蔬菜中含量较多。人体所需叶酸全部由食物中摄取,每日最低需要量约为50mg。
叶酸进入体内后被还原和甲基化为具有活性的5-甲基四氢叶酸。进入细胞后作为甲基供给体使维生素B12转成甲基B12,后者能与多种一碳单位结合,传递一碳单位,参与体内多种生化代谢。当叶酸缺乏时,导致DNA合成障碍,细胞有丝分裂减少,血细胞发育停滞,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消化道上皮增殖受到抑制,出现舌炎、腹泻。
叶酸作为补充治疗,用于各种原因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如由于营养不良或妊娠期、婴儿期叶酸需要量增加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三、维生素B12
是一类含钴的维生素,存在于动物内脏、牛奶、蛋黄中。维生素B12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过程,为细胞发育成熟和维持有鞘神经纤维功能完整性所必需。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贫血或与叶酸合用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对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炎及神经萎缩等也有一定疗效。
少数患者可有过敏反应。
四、红细胞生成素
刺激红系干细胞生成。主要用于慢性肾病引起的贫血,对肾衰尿毒症血液透析的贫血患者疗效显着,有效率达95%以上。还可用于炎症、肿瘤化疗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引起的贫血。
5.1.2促凝血药
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
维生素K
维生素K1来自于植物,K2来自腐败鱼粉或由肠道细菌产生,二者脂溶性高,需胆汁协助吸收。人工合成的有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和维生素K4(乙酰甲萘醌),二者水溶性高,不需胆汁协助即可吸收。
【临床用途】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合成。临床用于:
(1)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疾病。
(2)因肠道缺乏胆汁,致使肠道吸收维生素K受阻引起的出血。
(3)早产儿、新生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引起的出血。
(4)低凝血酶原所致的出血,如长期应用香豆素类、水杨酸类等药物引起的出血。
(5)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解救。
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溶血性贫血,面部潮红、呼吸困难、胸痛、虚脱等。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常用的药物有氨甲苯酸(对羧基苄胺)、氨甲环酸(止血环酸、凝血酸)等。临床用于治疗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如肺、肝、脾、前列腺、甲状腺、肾上腺等手术时的异常出血,以及人工流产、胎盘早剥等所致出血。也可用于链激酶和尿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
氨甲环酸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氨甲苯酸相似,但其抗纤溶作用更强,止血效果更好。
三、作用于血管的促凝血药
垂体后叶素
是从猪、牛垂体中提取的物质,含缩宫素和加压素。能使血管、子宫收缩。临床用于肺咯血、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产后大出血以及尿崩症。
5.1.3抗凝血药
肝素
【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肝素在体内外均有强大、迅速的抗凝作用,可延长凝血时间,肝素还可减少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使乳糜微粒和低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水解,故有降血脂作用。
临床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体外循环、器官移植、断肢再植、心血管手术、心导管检查、血液透析,以及血样标本体外实验的抗凝等。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偶见过敏反应,肝素引起的自发性出血用特异性解毒剂鱼精蛋白解救。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者、溃疡病、严重高血压患者及产妇分娩后禁用。
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药物有双香豆素、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新抗凝)等。它们均具有4-羟基香豆素的基本结构和相似药理作用。因口服有效,故又称为口服抗凝药。香豆素为维生素K竞争性拮抗剂,体外无效。主要用于防治血管栓塞性疾病。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快而强,不良反应少,最为常用。
过量易发生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时输新鲜血浆或全血以补充凝血因子。
枸橼酸钠
枸橼酸钠为体外抗凝血药。临床上仅适用于体外抗凝血。
链激酶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对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眼底血管栓塞均有疗效。对急性心肌梗死,可使梗死面积缩小,梗塞血管血流重建。但须早期静脉或冠脉注射用药,血栓形成不超过6h疗效最佳。严重不良反应为自发性出血,可静脉注射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等解救;因有抗原性,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有出血倾向,消化道溃疡者禁用。其他禁忌证同肝素。
尿激酶
作用较链激酶弱,对新鲜血栓效果较好。临床应用同链激酶,对脑栓塞疗效好。主要用于链激酶无效或过敏患者。
5.2作用于呼吸系统药
5.2.1平喘药
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可激动b和a受体。临床主要用于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哮喘持续状态。
麻黄碱
麻黄碱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但舒张支气管作用较弱。特点是口服有效,作用缓慢、温和、持久,连续应用易产生快速耐受性。常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轻症喘息、喘息性支气管炎及预防哮喘发作。不良反应主要是中枢兴奋引起的失眠。
异丙肾上腺素(喘息定)
异丙肾上腺素对b1、b2-受体均有强大的激动作用。其特点为:平喘作用强大而迅速,作用时间短。可舌下或气雾吸入给药。临床主要用于控制哮喘急性发作。不良反应较多,长期反复应用可产生耐受性。大剂量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室颤、猝死。
沙丁胺醇(舒喘灵)
沙丁胺醇对b2-受体有选择性激动作用,特点是可以口服给药,作用持久,对心肌兴奋作用弱。兴奋心脏作用仅为异丙肾上腺素1/10。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近年来有缓释和控释剂型,可使作用时间延长,适用于夜间发作的治疗。
二、氨茶碱
氨茶碱为茶碱与乙二胺的复盐,是最常用的茶碱制剂。具有兴奋心脏、利尿、舒张支气管等作用。口服、注射或直肠给药,均有疗效。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哮喘持续状态、心源性哮喘。
主要不良反应有:局部刺激症状。可引起中枢兴奋作用,导致失眠或不安等。过量或静注太快可引起头痛、头晕、兴奋不安、血压骤降,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如静脉给药应稀释后缓慢推注。有急性心肌梗死、低血压、休克等症状患者禁用。
三、M-受体阻断药
异丙基阿托品(异丙托溴铵)
选择性阻断支气管平滑肌M-受体,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较强的松弛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四、糖皮质激素类
二丙酸氯地米松(倍氯米松)
二丙酸氯地米松为地塞米松衍生物。局部抗炎作用强大,比地塞米松强500倍。气雾吸入能从肺组织迅速吸收,通过抗炎、消除水肿、抑制变态反应而发挥平喘作用。临床主要用于中度或重度支气管哮喘;长期用药可发生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宜多漱口。
五、肥大细胞膜稳定药
色甘酸钠(咽泰)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该药作用机制主要是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组胺、5-HT、慢反应物质等)。用于各型哮喘的预防性治疗,但对已发作的哮喘无效。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溃疡性结肠炎及其他胃肠道过敏性疾病。少数患者因药物粉末的刺激可引起呛咳、气急甚至诱发哮喘,与少量异丙肾上腺素合用能防止。
5.2.2镇咳药
一、中枢性镇咳药
可待因(甲基吗啡)
可待因对咳嗽中枢有较高选择性,镇咳剂量不抑制呼吸,成瘾性也较吗啡弱,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有效的镇咳药。临床上主要用于剧烈的刺激性无痰干咳的止咳,也用于中度疼痛的镇痛,胸膜炎患者干咳伴有胸痛时尤为适用。
二、外周性镇咳药
苯佐那酯
具有较强的局麻作用,能选择性地抑制肺牵张感受器,阻止咳嗽反射冲动的传入而镇咳。用于刺激性干咳或阵咳效果最好。口服时切莫将药咬碎,以免引起口腔麻醉。
5.3作用于消化系统药
5.3.1助消化药
助消化药多为消化液中成分或促进消化液分泌的药物。能促进食物的消化或阻止肠道的过度发酵,用于消化道分泌机能减弱,消化不良。
稀盐酸
稀盐酸为10%的盐酸溶液,服后能使胃内酸度增加,胃蛋白酶活性增强。可消除胃部不适、腹胀、嗳气等症状。临床用于慢性胃炎、胃癌、发酵性消化不良等。
胃蛋白酶
常与稀盐酸同服用于胃蛋白酶缺乏症。
胰酶
含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及胰脂肪酶。在酸性溶液中易被破坏,一般制成肠衣片吞服。
乳酶生(表飞呜)
为干燥活乳酸杆菌制剂,能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使肠内酸性增高,从而抑制肠内腐败菌的繁殖,减少发酵和产气。常用于消化不良,腹胀及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不宜与抗菌药或吸附剂同时服用,以免降低疗效。
5.3.2抗消化性溃疡药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原因认为与胃、肠黏膜局部损伤和保护机制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损伤因素(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旋菌)增强或保护因素(胃黏液、碳酸氢盐、前列腺素和黏膜修复)减弱,均可引起消化性溃疡。目前治疗溃疡的基本作用主要是减少攻击因素,增强胃黏膜的保护作用,维持这两种因素的平衡,以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