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敷关元法:活田螺2只、葱白2个。捣烂如泥,敷于关元穴,如掌心大,每日1次。
(4)敷中极法:甘遂9g、冰片6g。共研末,加适量面粉,开水调成糊状,敷于中极穴上,每日1次,对尿潴留有效。
(5)急性尿潴留者,可取食盐500g,炒热,布包,乘热熨小腹部,冷后炒热再熨,以通为度。亦可用细沙代食盐。
3.导尿法:若出现尿潴留,应及时行导尿术,以缓其急。
4.单验方
(1)射干15g,水煎入白糖适量,日3剂,10天为1疗程。(《中医杂志》)
(2)瓜蒌30-60g,煎汤坐浴20分钟左右。
(3)向日葵心10g,加水2000ml,煎汁1500ml,早晚各1次空腹服用,10天为1个疗程。
(4)蜣螂粉3g,每日1次,温开水送服。气虚加服补中益气丸;实热加服龙胆泻肝丸。
(5)生大黄12g、荆芥穗12g。晒干研末,先服1/2,4小时后再服1/2,温开水调下。
5.食疗方
(1)青鸭羹:青头鸭1只、草果5个、赤小豆50g。先将鸭去毛,洗净肠肚,将小豆、草果放入鸭腹内缝合煮熟,加五味佐料调和,空腹食之。(《饮膳正要》)
(2)滑石粥:滑石30g、瞿麦15g、粳米100g、葱白10g。将滑石、瞿麦水煎,滤去渣留汁,入粳米,如常煮粥,将熟入盐少许,加葱白,同煮至熟即可。(《圣济总录》)
(3)玉米须车前饮:玉米须50g、车前子20g(包)、生甘草10g。上药加水500ml,煎取400ml,去渣温服,每日3次。(民间验方)
(4)茅根菠萝速溶饮:鲜茅根250g、鲜菠萝汁500g、白糖500g。鲜茅根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继续以小火煮,浓缩至将干锅时,加入鲜菠萝汁,再加热至稠黏时停火;待温,拌入干燥白糖粉将煎汁吸净,混匀晒干,压碎装瓶。每次10g,以沸水冲化,顿服,每日3次。(《家庭药膳手册》)
(5)甘蔗白藕汁:鲜甘蔗500g、嫩藕500g。甘蔗去皮,藕去节,分别切碎榨汁,二汁相混,分为3次,1日服完。(《常见病的饮食疗法》)
(6)竹叶酒:淡竹叶250g。将淡竹叶煎汁,同曲、米适量如常法酿酒,酒熟后压去糟渣。不拘时徐徐饮之。(《药酒验方选》)
以上用于湿热证。
(7)核桃酥:核桃仁500g、白糖500g。白糖置锅中,加水少许,小火煎熬至用铲挑起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趁热加入麻油炸酥的核桃仁,调匀,倒盘中,待稍冷,压平切块即可,不拘时食之。(《中医食疗学》)
(8)琥珀葱汁饮:葱白30g、琥珀粉6g。葱白煎汤送服琥珀粉,早晚各1次。(《太平圣惠方》)
以上用于血淤证。
(9)灯芯柿饼汤:灯芯6g、柿饼2个。上味加水适量煎汤,用白糖调味饮用。柿饼可食。(《朱氏集验方》)
以上用于肺热证。
(10)薯蓣苜粥:生山药30g(轧细)、车前子12g。先将山药粉用凉水调成稀糊,再放入车前子(布包)同煮作稠粥,取出车前子包,不拘时食之。(《医学衷中参西录》)
(11)黄芪鲤鱼饮:生黄芪60g、鲜鲤鱼1尾。共煮,饮汤食鱼肉。(《常见病验方》)
以上用于中气虚证。
(12)补肾羹:羊肾1对,葱白、生姜各10g,冬葵子500g。冬葵子炒香。羊肾1对去筋膜切细,加葱白、生姜,加水适量煮熟,调入盐、味精,加入冬葵子即可食之。(《圣济总录》)
(13)葵菜羹:羊肉500g,草果5个、良姜6g、羊肚1个、羊肺1具、蘑菇250g、胡椒15g、白面500g、葵菜500g及葱、盐、醋适量。先将羊肉、草果、良姜熬成汤,再将另炖熟之羊肚、羊肺、蘑菇切细放入汤中,再加胡椒粉及葵菜、葱、盐、醋成羹,另用白面做成细面条煮熟,蘸此羹食。(《饮膳正要》)
以上用于肾虚证。
6.中成药
(1)八正合剂,每次15-20ml,每日3次。用于湿热证。
(2)尿塞通片,每次4-6片,每日3次。用于血淤证。
(3)前列康片,每次4-6片,每日3次。用于肾虚证。
(五)预防与护理1.节制房事,避免忍尿不排。
2.戒烟酒,忌辛辣。
三、文献摘要
《证治汇补·癃闭》:“一身之气关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
故小便不通,由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宜清金降气为主,并参他症治之。若肺燥不能生水,当滋肾涤热。夫滋肾涤热,名为正治。清金润燥,名为隔二之治。燥脾健胃,名为隔三之治。又有水液只渗大肠,小肠因而燥竭者,分利而已。有气滞不通,水道因而闭塞者,顺气为急。实热者,非咸寒则阳无以化。虚寒者,非温补则阴无以生。痰闭者,吐提可法。淤血者,疏导兼行。脾虚气陷者,升提中气。下焦阳虚者,温补命门。”
《景岳全书·癃闭》:“凡癃闭之证,其因有四,最当辨其虚实。有因火邪结聚小肠膀胱者,此以水泉干涸,而气门热闭不通也。有因热居肝肾者,则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若此者,本非无水之证,不过壅闭而然,病因有余,可清可利,或用法以通之,是皆癃闭之轻证也。惟是气闭之证,则尤为危候。然气闭之义有二焉:有气实而闭者,有气虚而闭者。”“通闭方法:凡治小水闭塞不通,危急之甚,诸药不效者,速寻白菊花根捣烂,用生白酒冲和,取酒汁温而饮之,神效。按此方或白花者一时难得,即不拘何色,但以家菊根代之,亦必无不效。一法治膀胱有溺,或因气闭,或因结滞阻塞,不能通达,诸药不效,危困将死者,用猪溲胞一个,穿一底窍,两头俱用鹅翎筒穿透,以线扎定,并缚住下口根下出气者一头,乃将溲胞吹满,缚住上窍,却将鹅翎尖插入马口,解去根下所缚,手捻其胞,使气从尿管透入膀胱,气透则塞开,塞开则小水自出,大妙法也。一,通塞法:凡败精干血,或溺孔结垢,阻塞水道,小便胀急不能出者,令病人仰卧,亦用鹅翎筒插入马口,乃以水银一二钱徐徐灌入,以手逐段轻轻导之,则诸塞皆通;路通而水自出,水出则水银亦从而喷出,毫无伤碍,亦最妙法也。一,熏洗通便法:凡偶有气闭,小水不通,胀急危困之极者,速用皂角,葱头,王不留行各数两,煎汤一盆,令病者坐浸其中,熏洗小腹下体,久之热气内达,壅塞自开,便即通矣。若系妇人,亦可用葱数茎塞阴户中,外加熏洗,其通尤速。”
《石室秘录·腑治法》:“小便不通,乃膀胱之病,膀胱之气化不行,小便即不能出。小便闭塞,治膀胱之经而已矣,然而治法全不在治膀胱也。……盖膀胱必得气化而始出。气化者何?心包络之气也。膀胱必得心包络之气下行,而水路能出。”
第十三节精浊
一、概说
精浊是以尿后滴白,排尿不畅,少腹坠胀,或茎中痛痒,但尿液并不混浊为主要表现的肾系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前列腺炎。
“精浊”首见于《证治汇补·下窍门·便浊·附精浊》:“精浊者,因败精流于尿窍,滞而难出,故注中如刀割火灼而尿自清,惟窍端时有秽物,如疮脓目眵,淋漓不断,与便尿绝不相混。”
《景岳全书·淋浊》把本病分为精浊和溺浊,“凡赤者多属于火,白者寒热俱有之。由精而为浊者,其动在心肾;由溺而为浊者,其病在膀胱肝脾。”
《临证指南医案·淋浊》亦认为“若房劳强忍精血之伤,乃有形败浊阻于隧道,故每溺而痛,徒进清湿热利小便无用者,以溺与精同门异路耳”;“败精宿于精关,宿腐因溺强出,新者又淤在里”,成为精浊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原因。至此,对本病的认识始称较全面和系统。
二、病因病机
本病因湿热下注,阴虚火旺,精室淤阻等所致。
湿热蕴结。感受外界湿毒,或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或素体湿盛,过食辛辣肥甘之物,酿生湿热,蕴结下焦,致气化不利,清浊不分,发为精浊。
气滞血淤。久病入络,气血不畅,或湿热壅滞,精室淤阻,而发本病。
肾阴亏虚。素体阴虚,或耗伤肾水,元精失守而致精浊久而不愈。
肾阳不固。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弱,或劳损过度,肾阳亏虚,固摄无权,脂液下泄而成精浊。
(一)诊断依据
1.小腹、会阴、睾丸部有胀痛不适感,轻度尿频,排尿或大便时尿道可有白色分泌物溢出。
2.可伴有神疲乏力,头晕,腰酸痛,性欲减退,遗精,早泄,阳痿,不育等症。
3.以男性中青年为多见,常呈慢性经过,多反复发作。
4.直肠指检,精室肿大有压痛,慢性者亦可缩小。
5.前列腺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或成堆,卵磷脂小体显着减少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