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分析[彭瑶,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学院教师。]
为了调查当今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建设情况以及学生现实实践情况,我们在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所大学随机选取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了180份问卷,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67份,问卷有效率为92.78%。经过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收到的反馈信息如下:1.在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方面。大部分同学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经常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占30%。虽然偶尔参加的人数达到62%,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这个比例比较合理。应该让8%从不参加的同学也加入社会实践的队伍中来。2.认为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程度。调查得出,有62%的同学认为社会实践重要,33%认为非常重要,有5%的学生认为不重要。结果直观表明,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3.认为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从调查结果来看,31%的学生认为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太重视,58%同学认为比较重视,但只有11%的同学认为学校和社会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这点说明学校在努力加大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工作的同时,还应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加以宣传,在思想和行动上引领大学生认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成长。4.曾经参加社会实践的内容。从调查结果得出,通过普通兼职和勤工助学来完成社会实践的分别占34%和31%,志愿服务工作占21%,而与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的单位实习仅占9%,其他方式占5%。5.参加社会实践的信息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得社会实践信息主要来源于自己寻找,占59%,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而学校推荐仅为23%,学校应该拓宽信息渠道,使学生有着更多的机会进行社会实践。除此以外,亲朋好友推荐占18%。6.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调查表明,53%的同学主要目的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好准备,有25%的同学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但我们从调查结果中看到有近1/4的同学进行社会实践的目的非常盲目。7.认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困难。48%的同学认为,社会实践难在“联系实践单位”,19%的同学认为是“资金投入不足”。学校应该为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单位,同时提供资金保障,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有一个好的开始,同时在进行过程中有保障。8.认为学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应该努力的方向。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应该把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所学即所用,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从而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分析
综合第一部分中的调查结果,我们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现实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很重视社会实践,并努力参加社会实践,但是他们参加的社会实践在信息来源上渠道狭窄,时间上分配不合理,实践对象与专业相关度太低,部分学生盲目进行社会实践,而且满意程度不尽如人意。在学校方面,学校重视程度不是很高,不能够很好地与实践单位建立联系,在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上工作不够,在资金投入上不足,不能够保障学生社会实践期间的正当利益。2.从内容形式上看,一是内容比较丰富,但普遍停留在过于单一的形式上,从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方面来讲,力度还大大不够。从调查结果不难得知,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的内容绝大部分是通过普通兼职和勤工助学来完成,另外有一小部分是通过志愿服务工作,而与专业学习相关密切的单位实习却十分缺乏。这样的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并没有系统地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出发进行安排,没能很好地体现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不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全面成长。并且由于社会实践经费的不足,学校难以大规模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大多数以假期自行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为主。便由于本身没有严密的制度进行约束与管理,当前的社会实践更多时候成为一种虚多实少、流于形式的活动。二是没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大多数高校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在接到实践任务的时候只能茫然地自行寻找实践单位,而学生自行寻找理想的实践单位的难度也是非常高的。3.从组织管理上看,一是没有系统全面的部署和具体落实。学校大多数情况下都注重抓某一类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小分队或者是志愿者行动,对整体的学生实践活动缺乏统一的计划安排和具体的落实措施,整体效果不佳。二是对社会实践的具体指导远远不够。大多数高校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上,主要还是局限于会议中和文件上,忽视了对学生社会实践进行具体指导的环节,导致许多学生对社会实践如何联系和开展十分茫然,所以也自然难以达到实践目的。4.从思想认识上来看,一是对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虽然现在大家对社会实践和认识已经有了进步,但至今仍有不少的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上的人还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学生成长教育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重视的缺乏,导致了大学生实践活动难以获得学生最主动积极的投入,同时无法得到最广泛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不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二是忽视了实践与教育的密切联系。当前的社会实践,大多与教学割裂开来,虽然当前高校的社会实践已逐渐纳入教学计划安排,便从事教学与指导实践活动在我们的教学环节上还是未能实现统一,从而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专业技术关联程度还是很低。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中明确指出,在发展道路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为人人都能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平等机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针对在第二部分中分析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对如何构建适合学校、社会、学生三者有机结合的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和长效育人机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对于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全面认识到实践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道路中的不可替代的引导和教育作用。要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最有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争取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得到学生最积极的响应和最热情的投入。(2)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在当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理想的实践单位难求是大学生遇到的一个相当普遍而且极其关键的问题。因此,学校、社会要积极探索合作途径,共同协作,建立起各门类的、稳定的实践基地,为大学生进行丰富全面的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基地保障。(3)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把专业社会实践与专业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并形成一种良性教学模式。要把实践教学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要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学以致用的精髓,并将实践中的体会和所学反作用于指导今后的进一步学习。(4)重视统筹规划,加强对社会实践的具体指导。学校要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全面统筹规划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途径、过程的管理和具体指导,开设社会实践课程或讲座,努力摆脱当前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盲目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实践意义,探索科学高效的社会实践途径,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实践育人的目标。
总之,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但要想将此项工作做好,仅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学校、社会、学生同时把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视起来,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才能够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松等.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研究与探索.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06).
[2]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年6月版.
[3]中共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施意见.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赵丹
摘要:本文就现今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高等院校计算机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措施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着重探讨并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未来的适应性。为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教学评价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在考虑新世纪的教育、人才问题时,都应考虑这个时代对我们的影响。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以培养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为目标,在计算机发展迅速的今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同样大的,必须进行相关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的变化。根据一直以来的实践探讨,对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改工作提出了几点设想。[赵丹(1982-),硕士,讲师。]
一、重视基础课程的教学,优化教学环境
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不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都紧跟全国的改革进程,而且在基础教学、教材建设、题库建设,特别是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也要与时俱进。根据教学经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否逐步成长为有培养前途的技术人才,第一年的学习尤其重要。重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加强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选派全科组较好的教师上专业基础课。文化基础课如能注重专业特色,把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兴趣是会增长的。专业基础教学改革体系如图1所示。
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环境:
1.对大学本科计算机课程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并重,不可偏废;
2.基于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课型等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教学环境,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拓宽教学途径,使课堂得到有效延伸;
图1专业基础教学改革体系图
二、以职业能力标准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重视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基本实验技术的教学(如网络控制),可要求在每个单元实验结束后,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分组撰写实验小论文。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良好的动手能力。学校实验教学由于受到学制、教学计划与实验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可能对各种实验都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因此,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教学必须重视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的规范操作,突出实验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宜定为考查而非考试。产学结合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学院充分意识到企业参与办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了产学研领导小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了广泛的行业联系,全方位探索、开展校企合作,为学院的产学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2以职业能力标准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深挖质量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1.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督查制度
为提高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承担该教学任务的大学计算机机教学部,制定实施了“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提出了自编教材、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学环节督查、开展教学网站建设等措施。大学计算机教学部又制定实施了“教学质量监控规程”,对每学期的教学质量检查、督促和评价作了规定,包括查教案、查教学进度、查批改作业、查听课次数等,使抓教学质量工作走向常规化。
2.统一认识,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重
针对部分学生偏重操作、轻视基础知识学习的现象,对于本科层次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要“两手抓”,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重。对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历来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只要能进行一些简单操作就可以了,至于一些像二进制这样的内容不必要讲。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讨论,统一思想:对于本科大学生,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上应该懂得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相关的基础知识,一些概念和术语都应该了解。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重点精讲,在多媒体教室要注重演示,在机房要勤于指导督促学生练,使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互不偏废。此外,由于目前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当普及,本科生申请学士学位也要求要有相应的计算机要求,因此,同时也注重应试教学,在考前进行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模拟训练,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学计算机教学部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参与编写了实验辅导教材,建立教学资源网站,指导学生课件制作等,以及结合等级考试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