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至2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2009年学术年会在吉林大学召开②。本次大会收集到各有关高校和部门共撰写的论文273篇。这些文章内容丰富,涉及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考虑到专题内容、会场和发言时间及学校和地区平衡等诸多因素,大会选取了82篇文章作为年会学术研讨会的宣讲论文,分为6个专题: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留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留学生教学工作研究、医学留学生教学和管理研究、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研究和金融危机对留学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郎玉屏,女,硕士,西南民族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讲师。
②本书参考文献均引自《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大会宣讲论文集》。]
笔者一直从事学校留学生管理工作,对宣讲论文中的“留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专题比较感兴趣。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而深入地剖析了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并从实践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极具借鉴价值。本文试对留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研究的这些文章进行综述,以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一、文献研究的现状
82篇文章中涉及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文章共有16篇,根据留学生学前、学中、学后的阶段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关于留学生入学前的,有1篇,即复旦大学王蕾的《加强留学生临行前入学指导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类是关于留学生学成后(毕业后)的,也只有1篇,即天津医科大学的韩康、郭凤林的《来华医学留学生毕业跟踪调查的相关分析》。
第三类是关于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管理,共14篇,占绝大多数。这些文章又可以分成三个方面。其一是学生方面,共3篇;其二是教师方面,共4篇;其三是管理方面,共7篇。情况具体见表1。
二、留学生入学前的教育文献概述
王蕾[1]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在复旦大学进行调研。从调研的结果看来,留学生非常希望从校方得到临行前的入学指导。
她认为留学生入学前的教育对教学管理的顺利开展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可以帮助留学生了解相关信息,提高其来华后的适应能力;第二,预先对留学生进行中国的法制教育,避免违法事件的发生;第三,预先对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第四,提高留学生应急处理能力,掌握应对技巧;第五,加强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留学生正确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
她借鉴国外高校对外国留学生临行前的入学指导措施,提出应从五个方面着手加强留学生临行前入学指导工作:1.编写内容详细的留学生入学指南,通过邮递和网站提供给学生;2.加强学校和相关留管部门网站建设与更新,尤其是英语版网站;3.提供学生交流平台,帮助建立新老学生间的联系;4.充分发挥留学生社团及其骨干的作用,参与对新生的入学指导;5.发挥校友和交流学生的作用,在生源较多的国家举行入学指导说明会。
三、留学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文献概述
韩康、郭凤林[2]来自天津医科大学。他们的留学生专业性很强,来华学医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历届169名毕业生中一直有联系的有147名,很方便跟踪调查。
从跟踪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毕业生对母校的希望主要集中在八个方面,比如要增强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开设与中国留学生相同的课程,减少学生人数、加强与生源国的医学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等。这些意见和建议对该校进一步发展留学生教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跟踪随访工作将更全面和准确,他们提出成立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校友会。校友会的成立将依靠常年跟踪调查工作的信息,为学校的教育改革逐渐实现医学教育国际化,优化生源和对外交流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尽管医学专业有其特殊性,其他专业不方便跟踪调查,但他们的做法还是很值得借鉴。
四、留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管理文献概述
正如上表将留学生学习过程分成的三类,下文亦将分别阐述。
1.学生方面。吴招胜[3]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沟通着手,尝试建立健全留学生的思想教育沟通机制;张玉平、刘东青[4]从留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分析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两个阶段:“蜜月期”、“危险期”,从而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刘阳春[5]着重探讨了留学生校外住宿的管理问题。
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结合该校的实际,具体分析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策略。比如,吴招胜认为,留学生的思想沟通机制要从三个方面构建,即转变思想观念,构建全方位的沟通体系;消除沟通障碍,搭建零距离的沟通渠道;夯实沟通基础,建立长效型的沟通机制。并提出是否具有跨文化教育意识、是否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性、是否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否掌握跨文化冲突处理方法是能否做好留学生思想教育沟通工作的关键。
针对留学生校外住宿现象,刘阳春认为要冷静、客观的分析,有利的方面在于:有利于提高汉语水平;有利于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有利于缓解留学生与公寓管理中出现的矛盾。不利的方面在于:为校方管理增加难度;对留学生学业带来负面影响;对留学生交往能力及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他认为,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为每一位校外住宿外国留学生发放中、英、日、韩等多种版本的《校外住宿手册》,告诉留学生校外住宿注意事项,紧急救援电话等;经常给校外住宿留学生发送邮件,提醒他们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与留学生公寓建立联系,要求留学生公寓只有在收到国际处允许留学生搬出的通知后才能为其办理退房手续;为每位留学生安排在校生担任他们的辅导老师,每周2~4小时辅导他们的汉语和专业课;及时把已掌握的校外留学生住宿情况提供给公安机关,协助、配合留学生住地公安机关做好管理工作……
2.教师方面。刘佚阳、王乐鹏[6]和李月如、贾树学[7]主要从素质教育方面论述教师的重要作用。他们分别从素质教育的内容、内涵以及目标方面阐述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和保障条件。刘佚阳认为留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李月如认为应从三个层面着手留学生的素质教育:激活潜能,培养良好的学习素质;推广传统博雅文化教育,提高留学生文化素质;制定有中国特色的留学生行为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此,他们提出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宣传,实施观念规范化;言传身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加强心理辅导;提高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留学生素质教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建立健全以留学生为本、与国际接轨的各项教学和管理制度等。
房家毅、赵梅赏、杜理[8]着重研究了留学生的趋同教育问题。他们认为:“外国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是在整体教育中的特殊,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留学生来源的特殊性,并不与教育的目的和原则对立,也不与教育方法、教育过程发生根本冲突。因此,留学生教育与国内学生教育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不仅如此,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估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同一性;在考虑到外国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时,采取‘趋同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有利于保证和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教育质量。”他们认为趋同教育的基本要素体现在七个方面:入学方式;教学计划;班级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生活方式。在展望趋同教育发展的时候,他们主张“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趋同教育的原则应该向真正的‘趋同’发展,即不论本国学生教育还是留学生教育,都要围绕国际人才的要求来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怎样的教育模式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适应人类社会的需要”。
李建英[9]针对如何在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的前提下提高管理绩效,以使规模与绩效呈良性互动趋势问题,提出“作为一名专职汉语教师,思考如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在着力提高留学生汉语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主动配合做好留学生管理工作,发挥汉语教师班主任的作用”。她重新界定了留学生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留学生班主任是留学生汉语班教育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的教师。这种角色定位是源于留学生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留学生在中国接受的是跨文化教育;留学生教育中的育人问题。
3.教学管理方面。杜海燕、刘忠、王胤、赵佩钦[10]和丁川[11]从常规教育管理角度探讨如何创新留学生管理体制。这些体制包括:制订好留学生发展规划,促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完善留学生管理模式,确保留学生教育培养健康有序发展;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各职能部门协调,高质量地完成日常事物工作……
刘冷馨、朴英爱[12]另辟蹊径,引入“导生制”的教学管理新理念。她认为导生制的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学习和成长进程,是导生制的基本诉求;导生制的关键在于对学生实施植入式教育、贴近式辅导和对象性引导;导生制的重大价值在于启迪高等教育和知识学习领域的新境界。她结合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实际,侧重于学历生,设计了留学生导生制实施方案:“从在校高年级留学生中选取成绩优秀、品行素质好、善于沟通的同学,以国别为划分单位,由各国学生会牵头,以‘一帮五’的形式担任新生的‘导生’,为新生答疑解惑,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不适应问题。在这些年长稳重,成绩优异的‘导生’的帮助下,有效减少了新生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陌生感,很多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很快走上正轨,较快地完成从学习模式和生活模式的转变。留管干部通过对导生的系统培训和定期见面有效快速了解学生思想、生活及学习困惑并施以畅捷有效的指导。”这种模式的实施对学校向国际化步伐的迈进、留学生趋同管理的探索,都有着积极而广泛的意义——可使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在财政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势下,无法容纳数量较多留管干部群体展开职业性工作,导生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可形成多维元素的弹性管理(导生没有教师的身份与威严,也没有管理者相对于被管理者的强势地位,来自同一国家的同根同源性使他们与留学生有共同语言,在管理工作中,他们很容易引起同学的仰慕、信服与尊敬);可以通过此模式整合学生力量,开辟大学至境(通过选派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对新生和低年级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可以使学生更具有凝聚力和团结力,有助于学校的和谐校园氛围的形成)。
张锡九[13]提出留学生活动应该与多元文化相结合,从而创建多元文化的和谐校园。这种多元文化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的具体实践中:比如参加当地的文化风情活动;抗震救灾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活动;共同庆祝传统节日;营造优美舒适、温馨和谐的多元文化环境氛围等。
佴永林[14]、顾建政[15]以及刘焰[16]侧重留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管理。在留学生突发事件的原因方面,他们都认同这些原因:文化、地域差异引发的冲突;身心疾病;法律意识淡薄。还有些其他原因如“留学生的从众行为(佴永林);传教问题(顾建政);管理条例执行不到位(刘焰)”。在预防机制的建立方面,佴永林认为“设施要安全、教育要经常”;顾建政认为“要做好外国留学生入学教育、搭建心理咨询平台、建立和完善留学生管理信息平台、丰富留学生业余生活”;刘焰认为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留学生管理制度、做好校外住宿管理工作、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在留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置方面,刘焰认为要严格按照《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处理规范》及学校制订的有关文件精神来执行。作为管理者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把突发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需要协助相关部门如公安局或学校安全保卫部门、消防、医院、防疫等做工作的,要积极配合,突发事件材料需要上报相关部门的如大使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按工作程序进行上报。
五、评述及启示
尽管上述文献涵盖了留学生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但分析文献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目前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
1.重视留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管理,对入学前和毕业后的跟踪研究较少,各只有一篇文章。这基本反映出留学生教育的现状,但对其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入学前的教育可以大大减少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环节和矛盾;对毕业生的跟踪又可以反思正在进行的教学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改进管理工作,促进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