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14700000005

第5章 学术探讨(4)

治疗上应嘱患者节制饮食,加强锻炼,所谓:“实则泻之易”。但是自古及今,众多脾胃派的温补学家,反对“消导”二字,唯恐挫伤中土。明、赵献可:“至若山楂、神曲、麦芽三味,举世所用者,余独永弃”。李东垣却不然,他在《食积伤脾论》中,以三棱消脾丸等7个处方中都有巴豆、莪术、神曲等。李老强调只要辨虚实,分标本、焦三仙,是具有其特殊的疗效的。

李老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脾胃通降理论创新并运用于实践,收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顺应了脾胃病的生理病理特点,而“通降”是治疗脾胃病的核心,做到标本结合,正如高士宗所说:“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

保胃思想

“胃气”之称,首见于《内经》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谷入于胃,脉道以通,气血乃行。”说明了胃气对人体生命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灵枢·五味篇》指出:“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人以胃气为本,说明胃气在人体的特殊重要性。故在治病时,历代医家都重视要保护“胃气”,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非常重视胃气。金·李杲提出“人以胃气为本”(《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就是强调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胃气”即指脾胃的消化功能而言。胃气强,即指脾胃的运化功能强,气血生化有源;胃气弱,即脾胃的消化功能弱,气血生化乏源。故《景岳全书·论脾胃》说:“故人自有生之后,无非后天之为用,而形色动定,一无胃气之不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亦云:“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也。”正因为胃气在人体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故有“胃者水谷之海也”(《灵枢·玉版论》),“胃为脏腑之本”(《类经》),以及“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因而胃气的存亡、强弱,可推测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而“保养胃气”即是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苦寒败胃及峻猛泻下之药食,以保护脾胃,固正防邪,进而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故《景岳全书》曰:“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是可知土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而凡脾胃受伤之处,所不可不察也。”因此,李老用药治疗疾病,无论外感、内伤均注意保护胃气。临床上虽辨证分型,但常把“保胃气”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李老根据前贤的各种治疗原则,在临证时灵活掌握,并加以发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治疗慢性虚衰性疾病,如肺气肿、消化道溃疡、消化道慢性炎症、慢性结肠炎等病证中,都注意调理脾胃,以健脾和胃、健脾益气、补中益气等法补益生化之源,有助于机体的恢复,从而使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

重视舌象,辨治有准绳

李老认为,胃脘痛临床辨证时,主要是辨别病邪的性质、脏腑的虚实变化、气滞及血瘀的程度。故辨证时,必须仔细实施望闻问切,要重视中医的四诊合参,尤其对舌象的辨识独具特色。舌为脾胃之外候,李老诊治脾胃病尤其重视验舌且精于验舌。他认为舌象在辨治胃病中有着准绳的地位。病人的舌象,从舌质、舌苔、舌下络脉,均需仔细观察并予以记录,若舌脉与症状相符,则辨证论治一脉相承,若舌脉与症状不符,则进一步判断思考,决定舌脉与症状的合参及取舍。务求辨证准确,切合病情。

一、舌淡者从虚论治

如舌质淡红,边有齿痕或浮胖娇嫩者,病为阳虚之证,当治以温法。则可用如附子、肉桂、干姜等温阳祛寒之品,并动态观察舌质的变化,若舌质变红,齿痕减少则减量或停服药物,避免温燥过度,耗伤阴津,因“阳热常可骤生,而阴津不可速长”。

二、苔黄者以通治之

中医理论常规认为,苔黄者以热邪为患,当用清热之法治疗,李老认为舌苔色黄,质厚而腻者,为胃中积滞不化,胃通降功能失职所致,故以通导之法予以治疗,用二陈汤配保和丸或枳实导滞汤治疗疗效较好,而清热药多苦寒易于冰伏其邪,损伤胃气,对胃病苔黄反而不利。以通导之品使胃气通降,升降枢机恢复,胃气得以鼓舞,消化功能健运,故可治苔黄之胃脘痛。

三、苔腻者以化治之

此类患者多有胃脘胀满,食纳不香,口中黏腻、恶心呕吐,胸闷或口干而不欲饮水等症状,治当芳香化湿,如砂仁、薏仁、白蔻仁、厚朴、藿香、佩兰等;如苔厚腻多津液者,可用滑石、法半夏、通草、苍术等,但需中病即止。

四、苔少者以养治之

胃病见到舌红苔少或无苔者,往往病程较长,舌苔初起以剥脱为主,逐渐剥脱至苔少甚至无苔,多因过用温燥、抗生素、抑酸的药物,致使胃阴耗损,症见胃脘隐痛,胃纳极差,不饥不纳,味觉丧失,舌痛灼热等,治当益阴养胃。方选益胃汤,药用北沙参、五味子、麦冬、生地、乌梅、石斛、玉竹、葛根、山药等,以甘寒之品益养胃阴。另外要注意舌苔出现的部位,舌中心无苔多属脾胃阴伤,若苔厚中光为食滞或痰浊阻滞脾胃,舌根大片光剥,多属肾精不足;舌面光而滑润,多为痰饮不化,不能认作阴虚,盖痰饮在脾胃,使苔不能滋长所致。

辛开苦降法的应用

辛开苦降法又称辛苦通降法,属中医治疗八法中的“和法”范畴,是将辛温(热)和苦寒(凉)两种药性相反的药物配伍使用,治疗寒热错杂、气机逆乱、升降失常的病证。

在脾胃病的病变过程中,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病理变化,古代医家很重视脾胃寒热的病机,如《灵枢·师传》云:“胃中热,则消谷令悬心善饥,脐上皮热;肠中热,则出现黄如靡,脐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就阐述了脾胃寒热错杂的病机及临床表现,即可出现胃肠局部与全身的寒热错杂的症候。常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辛开散结降逆止呕;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温中散寒;湿象重加藿香、佩兰;诸药相配苦辛通降、开痞散结、温清并用、攻补兼施、使脾胃升降正常。

辛开苦降法作为中医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用亘古有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辛苦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后世遵经旨组方用药者,如张仲景加减泻心汤系列俱是寒热并用,熔辛甘苦味于一炉,堪称是运用辛开苦降法的典范。后来发明者虽代有贤能,然皆未跳出其案,若《伤寒论》中桅子干姜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乌梅丸及半夏、甘草、生姜三泻心汤等方剂中辛味之半夏、干姜、生姜,甘味之人参、甘草、大枣,与苦味之黄芩、黄连、桅子等作为调和肠胃、调理阴阳的药对形式,一直沿用至今且疗效确凿。搜得其秘又善变通者最有名的莫过于朱丹溪,他以辛味之吴茱萸、苦味之黄连按比例配制的左金丸治疗肝郁化火,胃失和降,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嘈杂嗳气等胃脘部症状,效果甚佳。皆属辛开苦降类方药。总之,辛开苦降法作为治疗胃病的基本方法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但李老对辛开苦降法的用药有新的见解,认为不应局限于《伤寒论》的认识,应在更广泛的范畴内理解与认识辛开苦降法的用药,生(干)姜、半夏、橘皮、桂枝、细辛、麻黄……均应在辛热(温)药候选之列,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板蓝根、苦参、蒲公英、败酱草……均应在苦寒(凉)药候选之列。此外枳壳(实)味辛、苦,性寒,辛能开,苦能降,亦为具有辛开苦降之效的药物。

李老还强调在运用升降之法治疗胃痛时,用药不可升之太过,强迫脾气上升,或柴胡、升麻之类升药过量,服药时间过长,又易触犯胃气,使胃气上升,胃失和降,则胃气不降,脾气亦难以升发,气机升降失常,胃肠功能下降。再者脾升太过,还可影响肺的肃降功能、心气的下行与肾水相交,出现肺气上逆和心肾不交。同样应用旋覆花、代赭石、柿蒂等降胃气之品时,亦不可降之太过,恐其影响脾的功能。

病案举例:张某,女,43岁,2009年11月18日初诊。患者近三年来反复发作胃脘部不适,食后加重,近一周病状又发作,伴痞满嗳气,纳食一般,大便时干时稀,每日一次,舌尖红,苔薄白,脉弱,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中医诊断:胃痞(升降失司、气机逆乱)。治法:调理脾胃、升脾降胃,方药:旋复花(包煎)9克、代赭石(先煎)30克、党参15克、法半夏10克、黄连3克、枳实10克、炒白术10克、干姜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水煎服,日1剂,服药一周后,诸症减轻,大便正常。上方去枳实10克、加黄芪15克,以益气扶正,一周后诸症消失。

李老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乃是胃气失于和降,细究其临床全过程始终呈现本虚标实、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病理状态和体征,故对本病的治疗,“补之不可,攻之不可,欲得其平,须从缓治”(《景岳全书》),宜和胃健中、平调寒热、标本兼治,半夏泻心汤正好具有此功效,临床再加减变化,使其更合病情,故可收到满意疗效。

同类推荐
  • 宁夏名老中医李遇春临床经验辑要

    宁夏名老中医李遇春临床经验辑要

    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医药学也是唯一完整保存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全部要素的民族医学,是世界医学史上传承至今仍生生不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极其少数的医学文明之一。中医药的存在和传承,已被视为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成为当前国内外现代科技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而具有高深的中医理论、独到的学术思想、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整理、继承、发扬他们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振兴中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整理李遇春教授临证40年间部分临床经验及理论认识。
  • 重症肌无力诊疗与康复

    重症肌无力诊疗与康复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但是目前广大患者及基层医疗工作者获得重症肌无力详细理论及治疗经验信息的渠道很少,对该病的认识不够,因而罹患该病后出现很多诊断、治疗及康复方面的疑问和误区。
  •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宝贵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它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
  • 地震灾区百姓卫生防病手册

    地震灾区百姓卫生防病手册

    为防止灾后传染病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发生,保障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是让地震灾区广大受灾百姓掌握科学的防病知识,应重庆出版集团之约,我们紧急编写了这本《地震灾区百姓防病手册》。内容包括“地震应急救援措施”、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化学中毒预防”、做好消毒”、防蚊、防蝇、防鼠”、传染病预防”、常见疾病防治”、重建心灵家园”等对地震灾区群众针对性较强的卫生防病知识;并附有“震灾卫生防病七字诀”。旨在让普通百姓和基层卫生防疫人员共同行动起来,掌握科学的卫生防病知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 名方妙用

    名方妙用

    本书作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广泛收集古今中医药方,经长期临床验证,精心筛选出制作简单、取材容易、疗效确切的药方1200余首。每方包括组成、加减、主治和疗效。按常见证候和内科、儿科、妇科、外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等分类编排,介绍了250余种常见病和部分疑难病症的中药名方治疗。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性强,适于临床各科医生,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及家庭自疗者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福后

    福后

    花容能倾国倾城,智慧可兴国安邦,慈悲要容载天下——一代皇后,福叆凝!可她也只是一个女人,一个兼顾权力、家族、爱情的女人。面对权力她是如何变得从容?面对家族之间的阴谋她是如何应对自如?面对爱情她是如何抉择?她敢爱敢恨,兼具慈悲和智能,并且容貌倾国倾城,旷古最完美的女人是如何谱写她的一生的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一代皇后,雍容华贵的背后是何等的凄凉。
  • 快穿之我家宿主很小白

    快穿之我家宿主很小白

    “白白,你不要救它。”系统苦口婆心的劝道。陈白眼巴巴的看着系统,“它好可爱,我好喜欢。”系统只能认命,自家主子,宠着。“白白,不要相信她。”“白白,他是大坏蛋,快点离他远点。”“白白,他想杀你,快跑。”“白白,能不能不要捡孩子了。”从此以后,系统走上了一条时刻保护陈白的不归路。
  • 阴缘难逃

    阴缘难逃

    爷爷是个算命先生,他去世那天,傻子哥哥从他坟头背回来一具尸体,说是爷爷让他背回来给我做媳妇儿的,可这尸体竟然是…………
  • 灵异之校园怪谈

    灵异之校园怪谈

    青城高中,给人的感觉便是鬼气森森,却说不上是为什么……想知道?来吧,让你知道里面的恐怖:414女生宿舍,九点禁忌,夜半敲门,午夜脚步声,血喷泉,阴森图书馆,后山的黑森林……你,准备好了吗?
  • 封仙古帝

    封仙古帝

    “何为道?”“当有一天,我肩膀上的责任足以撑起天地之时,蓦然回首间,竟发现她已经不在了,这就是道。”“这是孤独。”“可这……是我的道。”且看少年青雉,不问一生缘劫,不求百炼成仙,他有过执念,却放下执念,有过牵挂,便了无牵挂。这是一个关于逆天改命的故事。
  • 梦回寻仙录

    梦回寻仙录

    万载时光悠悠逝,只为重生,寻觅前世尘缘,寻仙问道,只求破茧重逢。一个三界不分的混乱年代,一段热血而难忘的修行之路…
  • 万世朝

    万世朝

    一介书生,联系万千事件。仙魔之子、洛神传人等身份在星空之中数一数二的人物都与他关系密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心开路就开

    心开路就开

    世界著名潜能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说: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们持有什么样的心态。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人的心就是一条路,心开,路就开,心死,路就死。我们说: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心态好,一切都好!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积极的心态,让整个身心都充满勇气和智慧,把挫折与失败当成学习的机会。这样,我们就能早日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