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汽车贴纸自然也不例外。“放下又拾起的是你的信件,拾起放不下的是我对你的思念。”“如果我是法官,我将判决你,终身监禁,监禁在我心里。”“你的眉毛是杀死我的弯刀,你的嘴唇掏干了我的钱包。”“男人像香蕉,放得越久越软;男人像假期,永远不悠长;男人像红酒,自称越老越醇,但多数中途变质,成了醋;男人像漏网的鱼,永远是漏网的那尾最好。”
除了汽车贴纸外,许多车迷将自己喜爱的明星,或者崇拜的偶像的照片挂在车窗前,以此表达自己的喜好。年纪大多半挂的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年轻人则喜欢挂范冰冰、章子怡、任贤齐、林书豪等影视或者娱乐明星的照片。
闲来无事时,站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看一辆辆样式各异的车子不同的表情,可以欣赏到有趣的汽车流动文化。
人到四十一杯茶
董桥先生说中年是一杯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年龄。譬喻细腻,富于想像,令人玩味。
西谚说:“生命从四十岁开始。”国人也用美好的诗句描绘四十岁:“枝头繁茂缀硕果,秋水文章不染尘。”童年时看四十岁如仰望高山,神秘多姿;青年时代羡慕四十岁,功成名就,金碧辉煌;三十而未立时,则把一切希望与幻想都寄托在十年后。
我觉得人到中年,有两点或可称道:一是儒雅。这儒雅来自于一种浓浓的书卷气。人到中年,或人情练达,或饱读诗书。自然与少年时期不同。少年如朝阳,它是希望与生机,也是朝气与梦想。老年是夕阳,它是一种收获与成熟,也是一种回味与沉淀。而中年却是正午的阳光,回头是晨曦的向往,向前是晚霞的痴恋。人到中年,稚气的想法逐渐如落叶离开树木,成熟的思维之果会挂满枝头。岁月的刻刀也许在我们的脸庞雕琢生活的沧桑,但心灵的河流逐渐成为一道风景:多了几分宁静,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内敛,少了几分张扬;多了一些宽容,少了一点冲动……二是淡泊。这淡泊不仅仅表现为对名利的达观以及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还表现为一种简朴。人到中年,不喜欢排场,乐得“箪食瓢饮”。这种逆消费社会潮流而动的性格换来的是内心的宁静、富足和坦然——不汲汲于功利,当然也就毋须患得患失。
孔子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纵心所欲,不逾矩。”这本是圣人足迹,却被后人奉为安身立命的准则,而立和不惑也因此成了三十、四十的代称。
在今天看来,三十而立是寻常情形,四十不惑就不那么简单了。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在这个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面前,四十岁又怎可轻易敢言不惑呢?
昔日,陈子昂登幽州台而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李白揽镜自照,“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苏东坡游赤壁,发思古之幽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哲人惑的是宇宙人生,诗家惑的是韶华易逝,贤达惑的是安邦定国,庸人惑的是柴米油盐。虽然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可身在红尘绿埃之中,名缰利锁固然可以解开,宇宙人生试问又有几人能够参透?
人到中年,是人生的一个分界线,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人到中年,是点燃的烟,除了燃烧还有别的选择吗?人到中年,是夏日的午后,被吵闹着,心却寂寥着;人到中年,是笼中的鸟,身在笼中,心在蓝天;人到中年,懂得了生活,却只能接受生活的无奈……人到中年,犹如夏天到了,有酷暑,有闪电,有狂风,有骤雨,似乎各种困难都拥挤成堆。人到中年,就似一副担子在肩。左边担着子女,需要自己用心去呵护与搀扶;右边担着父母,需要自己用心去赡养与陪伴。人到中年,仿佛人生的一道槛。槛内是自己的那个家,需要自己去维护与支撑;槛外是工作与事业,需要自己去奔波与追求。人生对于接近四十,尘满面、鬓已霜的中年,是一枚糖衣的药丸,甜味已消,苦味备尝,生命像一头耕作的牛,背负太重,前路踽踽……中年的季节很累,但那累里却孕育着希望;中年的季节很美,但那美里谁又知那独自泪落的伤感。人到中年,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而每一次的感动,都会是一种心之颤动,而每一次的失落,都会是一种心之收获。
人到四十,厮守的多是平淡。工作平淡,每日的研读与写作已成为按部就班;友情平淡,年节时收到的贺卡零落了许多,其中绝少青春期癔症句型,暖心的唯有几句淡淡的家常问候;家庭平淡,下班回来,忙碌的多是孩子的作业和一日的三餐……人到四十,开始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伴侣的缘分,友情的抚慰,亲情的依恋……开始明白生命就是一个过程,知晓青春不会永在,人生不可重来。每个人不过是时间长河里的过客,所以更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
人到四十,终于懂得了什么是活着,也明白了为什么而活着。活着就是一份心情,明白了不能爱的不去爱,不会来的不盼来,不该想的不去想,不可求的决不求。历练出不急不躁的生活外观,不温不火的性格内里。人生的目标,慢慢调拨正了;心底的欲望,也渐渐变得同现实切合了,不切实际的梦幻肥皂泡已然破来,内波平浪静,风正帆悬。
如果说,四十已知而不惑。那么我想,四十的不惑,在于能够从容对事,宽厚待人。走过年轻的浮躁,也曾为世事不公愤世嫉俗,如今自己已拥有足够的气量和定力,没有什么能轻易将我们击垮。不再锱铢必较,别人的挑剔,莫须有的指责,错怪的委屈,都能泰然处之。人到四十,不惑在于已知这个世界不完美,故能不苟求他人,也不会强求自己。当我们无论如何努力也迈不过那道门坎时,会给自己下台的阶梯;当缘分已尽,无法再同居一个屋檐下,不会以死相胁,而是给爱也给自己放一条生路。人到四十,不惑在于业已参透生命的寓意,不会太看重过眼浮云。已经懂得了用什么衡量生命的价值,不再介意别人的目光,只想找回真实的自己。虽然心中还有未泯的梦想,但已能平静地接受现实的赋予,包括它的残缺以及不完美。人到四十,不惑在于拥有了生活的积淀,自信每个年龄都有它的风情物语,平静地接受一夜醒来眼角新添的皱纹,面对鬓角第一根白发,依旧持续年轻的心态,找到快乐,也给别人带来愉悦。
四十的不惑,不惑在于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心胸坦荡,自然可以活得自在洒脱。人到中年,我们步入人生的另外一种境界,脚步虽然还不能停留,肩负重担,却可以脚踏实地、从容淡定地走过。
诚然,四十岁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但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落,固有的价值观念有时也会跟新的潮流冲突,偶尔也会对自己固守的精神家园产生疑问,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唯有灯火阑珊。眼见长江后浪推前浪,又常常感叹雄心不再,壮志未酬,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同朱自清先生所感慨的:“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人到四十一杯茶。那茶是用几十个岁月炮制而成,雅致而温馨。那茶少了少年的那份芬芳,多了几份甘醇与温馨;少了老年的那份浓厚,却多了几份风雅与蕴藉。就像罗大佑在一首舒缓的歌中所唱的:“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叶……”有许多的美丽还含着一缕淡淡的伤感……中年之茶,虽不是满口满心都是余香,却从容散淡,充满情致。于细品之中,或多或少能品尝到几缕苦与涩,但却不因其苦与涩,就完全否定那份香与浓。
闲话春联
我有个习惯,在年三十的下午,喜欢到别人家门前转转,看各家各户门前的春联,发现好的总是默记于心,回家后抄在一个专用的本子上。一副春联不仅是迎春的吉祥物,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贴春联那户人家的文化程度。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文字和书法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传说东海仙山有一棵盘曲三千里的大桃树,大桃树有一拱形枝干,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山上的妖魔鬼怪,进出必经这里。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神荼和郁垒去把守。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督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从那时起,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一学士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该学士的作品,就自己提笔写下: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春联的种类很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短春条、大春条。每幅春联都有横批和一个“福”字,还有斗方和影壁单贴、门心和抱柱。一般大街门外的对面和屋门对面,都贴“出门见喜”,屋里贴“抬头见喜”,影壁单贴“迎样鸿穆”等等。老年人喜欢带吉祥话儿的,如“多福多寿多子孙,日富日资日康宁”;而商铺大都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除了家庭用春联,还有用于各行各业的春联。如学校用联“辛勤培育桃李满天下,忠诚执教春光遍校园”;企业用联如“生产捷报顿开千秋业,科研硕果更上一层楼”。春联不仅是节日的装饰,也是人们对未来的寄托,对新春的祝颂。旧时店铺前的春联还兼起广告的作用,各行各业都要想方设法用春联来夸耀自己的生意,用春联来招揽顾客。不同行业的春联有不同的特色,只要看一眼春联,就能知道这家店铺是经营什么的,比如绸缎庄常用“此中多锦绣,以外无经纶”;粮店则贴“风雨调和岁月,稻粮狼藉丰年”。澡堂子使用“沂水乘风咏,汤盘取日新”的雅联;香烟行则贴出“云霞共吞吐,花草自精神”的巧对,恭维吸烟的人都成了活神仙。其他如理发店用“到来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酒店用“香闻十里春无价,醉卖三杯梦亦甜”;旅馆用“乾坤到处皆吾友,风月谁家不是邻”。无不既有颂春之情,又和自己的本行密切相连,表达了人们憧憬未来,热爱生活的美好心情。
民俗学家乌丙安说,中国有一系列的年俗都是具有深远历史和影响的,很多都够得上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联是中国独有的春节民俗形式,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十分独特,有外国语言和文字所无法企及的美感。春联需要保护和抢救,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延续下来,应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星空独语
夜风轻轻地抚摸着花朵,花朵在风中微微地摇曳着。夜是这样的宁静,如水一般沉稳,一样清凉,不难让人想起杜牧的名句“天阶夜色凉如水”,而我也很自然地“坐看牵牛织女星”了。
此时此刻,我心无羁绊,呼吸平缓,神色从容,凝眸仰望着那亘古悠远的神秘之源。哦,这个时候,从石缝砖隙里传来了小虫子不安分的探询,风从草尖的吻上徐徐地滑过,在挑逗着我的呼吸。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多么晴朗的夜空,点缀着许许多多闪闪烁烁的星星,大大小小疏疏密密,遥远如哲人沉思的目光,亲近如轻拂面颊的风儿。
我一向认为只有通过星光,通过天空璀璨的星光,才能更深刻地去感受夜的阒静雅致,夜的神奇瑰丽。就像今夜,天上的星斗因没有月光而格外灿烂,那些亮晶晶的星子们,闪烁不定,散发着千百年来不变的色泽。一瞬间我突然思接千古:少年张衡曾偎依在祖母的怀中数星星;青年李白曾卧于船头看星星……童年的星空,是那般神奇瑰丽,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也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少年的星空,充满了迷茫与诱惑,各种关于宇宙的猜测和幻想交织成动人的图画。青年的星空,充满了那么多的匪夷所思,在遥远的不可知的地方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而中年的星空,平平常常,简简单单,就像自己手头的一件十分得心应手的工具,不过用来判断天象的阴晴圆缺罢了。
悲伤的眼泪是流星,快乐的眼泪是恒星,满天都是谁的眼泪在飞?哪一颗是我流过的泪?当人生进行到某个时段,总会有因疲惫和困倦而失败的时候,可是如果不为失败找出理由那就危险了。秋去春来,斗转星移,使我不得不对眼前这个纷纭多变的世界进行思索与再认识。我喜欢恒星,也爱流星,流星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流星短暂的生命中却有着辉煌的历史。流星的轰轰烈烈,重重地拨动着我的心弦!我想:一个人可以像恒星一样默默无闻地发出光亮,也可以像流星一样轰轰烈烈。如果一定要我从中选择其一,那么我会说:只要这个社会需要,我会不顾一切地扮演好每一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