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华容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魏永康的父亲魏炳南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今年已七十有余,3年前瘫痪在床,靠民政局发放的补助生活。儿子永康是这个家庭的全部希望,而从小天资聪颖过人的他也确实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幸福。
魏永康可以算是当地有名的神童,13岁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3年后,他却因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回家,他的母亲深深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母亲曾学梅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有出息,于是将所有家务活都包了下来,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魏永康读高中时,曾学梅还在给他喂饭。读大学时,下岗在家的曾学梅决定继续陪读,学校专门划拨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供他们母子无偿使用。上大学期间,曾学梅仍形影不离陪在儿子的左右,甚至帮他洗头。对于魏永康的肄业,曾学梅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我去北京陪着他读书,他就不会肄业回家,肯定能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魏永康除了生活不能自理,在处世做事上也遇到了困难。母亲不离左右的照顾,让他缺乏集体生活的历练。在学校里他从不和同学交往,看书看累了就一个人在教室里跑跑。经常有同学欺负他,前面踢他一脚,后面踢他一脚。有一次,老师没来上课,一个同学就让他就给老师打电话,告诉他老师的电话号码是“119”,结果把火警招来了。由于只埋头读书不与人交往,计算机考试时间改变了他浑然不知;连硕士毕业论文提交的时间他都错过了。
魏永康在退学回家之后,性格变得更加孤僻。2004年,魏永康曾几度离家出走,最长的一次,他带着800元离开了家,一路上省吃俭用跑了16个省市,当身上剩下的钱被偷光以后,永康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最后民警将他送回了家。这时,母亲曾学梅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她说:“现在我经常教他做家务,也欢迎其他同学找他交流,他自己的生活起居已能够自理了,他还常常照顾瘫痪在床的爸爸。”
魏永康是一个典型的高智低能的例子。他除了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其他的生活本领都没有学到。魏永康虽然有着让人羡慕的学习成绩,但他的遭遇也不值得别人的同情。因为这样的不幸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父母不要试图为男孩扫清所有的障碍,使他远离挫折。实际上,即便父母想方设法,费劲心机,也不可能使孩子一丁点儿都不受挫折的打扰。男孩理应接受挫折教育,这是他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经历。
这就意味着父母需要放慢脚步,给男孩充足的时间,以便能让男孩自己从生活中探索和领悟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父母的帮忙,男孩很容易就能完成一项任务。当然,对忙碌的父母来说,他们很愿意这样做,因为节省了很多时间。但是,对男孩来说,他们失去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所以,父母不应该横加干预,更不能完全代劳。
前面提到的抗震小英雄林浩,就是一个生活能力特别强、对待工作有责任心的人。林浩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林浩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小小年纪,林浩会做很多家务,还会做饭。
父亲林大坤说:“因为是班长,林浩一直管着教室的钥匙。每天早上6点,闹钟一响,他会准时起床,自己炒碗蛋炒饭吃,然后走半个小时山路去上学,他从来不迟到,说要是迟到了,同学们都会在外面等。”
很多家庭贫苦家中孩子,不仅能够照顾自己,而且还能够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艰难困苦,磨练出他们超强的韧性。
今天的家长除了关注男孩学习外,还应该给男孩多补补生活课。家长要尽量让他们多动手,多做家务活;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品格;教会孩子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是正确的,但这份爱如果过头的话,会阻碍男孩独立性的培养。独立性是生存能力的基础。家长应该从小培养男孩的独立性,否则男孩长大后很难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
现今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孩子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环境中。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男孩,利用生活实例教给男孩一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等。比如:培养男孩学会管理自己的用品,要求男孩将自己的物品等放在指定的地方,起床时,让男孩自己穿衣服、鞋、袜,整理好床铺等。家长可以从小事情培养男孩的生存能力,有目的地培养男孩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激发男孩做事的兴趣。男孩做事有了进步,家长则一定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日常生活中处处潜藏着锻炼男孩生存能力的机会,家长不要错过让男孩学习、锻炼的每一次机会,努力提高男孩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今后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未来是属于孩子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因此,家长要做有心人,绝不能“富”着养男孩。这是家长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
6.“富”着养的男孩外表光鲜,内心空虚
“富”着养的男孩,在父母的照顾下,无需为生活而烦恼、忙碌,习惯并满足于享受,因此他们看不到也不愿看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没有积极的生活目的。“富”着养的男孩容易性格冷漠,很难做到换位思考,不懂得感恩。“富”着养的男孩非智力因素得不到全面的发展,相比“穷”着养的男孩虽外表更加光鲜,但内心世界却不一定是丰富的。
家长把男孩“富”着养,把他照顾得光鲜亮丽,但不等于能培养他的良好品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也许会掩盖着肮脏的东西。
男孩从小就有活泼好动,喜欢乱写乱画,喜欢翻箱倒柜的现象,对于某一阶段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但面对男孩这样的行为,家长绝不能一味地放任,任其发展。家长要约束男孩的不良行为,让男孩明白对与错,培养男孩正确的行为标准。
某大学的学生赵某向三间房派出所报案称:在大学图书馆门前抓到一名盗窃其手机及电子辞典的男孩,现该男孩已经被带到学校的保卫处。
民警通过对事主了解情况后得知,事主赵某当时正在学校的图书馆看书,正当赵某与同学小张聊天时,小张小声告诉赵某有个男孩把她桌上的手机拿走了。赵某回头一看,果然桌上的手机和电子辞典都不见了,只见一男孩正快速往门口走去。赵某和小张一起拦住该男孩并将他带到学校保卫处。随后,民警将涉嫌盗窃的男孩带回了派出所。
当民警问其为什么要偷东西时,马某交代,其实自己并不缺钱,父母都是在东北做生意的,经常会给他寄钱过来。只是每次在图书馆看到别人的手机和其他物品放在桌上时,出于好奇和一时冲动就想去偷,于是便趁事主不注意的情况下将放在桌上的物品“顺”走,得手后也不会将赃物卖掉,只想据为己有。
作为一名大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蠢事?因为马某缺少对“获得”的正确理解,同时他的内心是空虚的。当他喜欢上别人的东西时候,采取“偷”的方式解决问题。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很多东西都是直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他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不明白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马某家庭条件优越并有大好前途,但还是感到生活无聊,无所事事,心灵空乏虚无。于是,他为了摆脱这种心理上的饥饿,寻求刺激而去偷东西,以此来排遣心中的郁闷,最终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马某作为一名大学生,绝不是一个法盲,但是他却先后四次行窃。他没有对自己行为进行约束的能力,而是随心所欲。同时他也缺少了对诱惑的抵抗力,一次次地放纵自己的行为。
让男孩学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就是去满足男孩的一切要求。“富”着养的男孩,每天都被过多的爱包围着。当男孩想要玩具车的时候,家长毫不犹豫地买给他;当男孩想要吃冰淇淋的时候,家长也满足了他。但是家长是否想过,男孩能够理解他们的苦心么?男孩能够明白生活的艰辛么?
“富”着养的男孩,不会明白很多东西来之不易,因为男孩没有付出,只学会了理所当然的接受。当男孩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从不知感恩;当男孩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毫不客气的埋怨自己的家长。家长得罪了“富”着养的男孩,男孩以冷漠的眼光来回报父母。
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人们常常会认为他多么多么的聪明,而忽略了他是否是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人如果有好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他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他克服很多困难,可以让他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拥有坚强的意志、懂得待人接物、能够控制情绪,这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
一天妈妈带着6岁的东东坐出租车。等妈妈付完钱下车后,东东问妈妈:“妈妈,你给他钱,为什么还说‘谢谢’呢?”
妈妈告诉东东:“叔叔把我们送回家,车跑这么远的路,他很辛苦,我们不仅要给他钱,而且还要表达我们对他的感谢。对人多一分感激、多一分尊重,没什么不好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东东每次都从出租车下来,或别人帮他做事情时,他都会说一声“谢谢”。
父母要让男孩学会感激别人给予他的一切,这样他就会懂得感激曾经支持和帮助过他的每一个人。懂得感恩的男孩,会更加珍惜眼前这美好、幸福的生活。如果男孩脸上时常都洋溢着甜蜜和喜悦,做什么事情都是开开心心的,不会产生抱怨情绪,那么必然会交到很多的朋友。
父母可以通过生活小事来培养男孩的良好心理,这远比给男孩讲大道理更加有效。比如:给家人过生日,为别人制作礼物等。值得注意的是男孩有时候会做错事情,最初犯的错误并非刻意,有可能是因为天真烂漫,所以父母这时候就应该耐下心来,好好指正,以大事化小的态度来处理,而不是马上就大发雷霆。
其实有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都是存在一定缺陷的,父母为了给男孩创作优越的条件,就算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于是,男孩们自然觉得一切的得来都是应该的,而不会去体谅大人的辛苦,不会知道劳动的真正价值。
有的父母为了让男孩专心地学习,把一切事情都揽在了自己身上,经济宽裕的家庭是这样,经济拮据的家庭也是这样,家长们宁愿勒紧自己裤腰带,东挪西凑,也要来尽量满足男孩的各种需求,甚至是男孩之间虚荣攀比的消费心理。
父母在教育男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也是会影响男孩内心优良品质的形成的。如:有的家长鄙视普通劳动者,看到环卫工人,家长会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父母看到路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会表示拒绝,并告诉孩子:“少管闲事,免得惹一身麻烦!”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启蒙老师,家长如果想要教育出好男孩,首先就得像东东的妈妈那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孩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情感丰富、乐观向上、踏实稳重的好男孩。
一个人如果有好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他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他克服很多困难,可以让他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较为普遍,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全家上下,6口大人像陀螺似的围着一个小孩子在转,而孩子呢?被宠得像个小皇帝般,不仅什么家务都不为父母分担,而且还十分娇气、自私。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竞争自然也就越来越激烈,如果男孩从小就不知道如何努力学习本领,不知道自食其力,长大后势必就不能适应社会,没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这样从小在家当惯“皇帝”的男孩,长大后恐怕就要给别人当“乞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