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这个小棉袄暖不暖和,要看妈妈在里面放了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缝制”。用爱做里,用美做面,再加上精心“整理”,一针一针细心“缝”起来,穿上不仅暖身,更能暖心。
美国作家诺埃尔说,作为一个现代的母亲,我很清楚重要的不是你给了孩子们多少物质的东西,而是你倾注在他们身上的关心和爱。关心的态度不仅能帮你省下一笔可观的钱,而且甚至能使你感到一份欣慰,因为你花钱不多并且给予了胜过礼物的关怀。
我想,这段话足以说明母爱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尤其是女儿,更需要母亲用无私的关爱来滋养。
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这个小棉袄的质量如何,暖不暖和,要看妈妈在里面放了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缝制”。用爱做里,用美做面,再加上精心“整理”,一针一针细心地“缝”起来,穿上不仅暖身,更能暖心。
下面是一个幸福母亲的自述:
“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以为要等女儿暮暮长大后我才能体会到,因为我认为现在我对母亲的关心和孝顺就是这句话的体现。可随着暮暮一天天地长大,她不时对我的关心体贴,让我非常感动,我已经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义,真正感觉到幸福!
每当天冷刮风的时候,暮暮自己带上帽子,也不忘告诉我:“妈妈,你也带上帽子吧。”“不用,妈妈不冷。”可她总是坚持,以一副大人的口吻说;“快带上吧!要不该冷了!”就是这一句关心的话,使我的心很暖,根本感觉不到冷。
吃饭的时候,我在盛饭,暮暮和爸爸都坐在餐桌旁,暮暮的爸爸准备吃了,暮暮对爸爸说;“你不要吃,等妈妈来一起吃!”看爸爸已经吃了,她还是说;“哼!我等妈妈一起吃!”我要是夹菜够不到,暮暮就把菜盘推到我前面,就这些细节,我真的感受到宝贝对我的爱。
每当我不舒服的时候,她会让我躺下,温柔地说;“趴一会儿就好了,喝点热水吧!”可能每次她不舒服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她都学会了,学会关心照顾别人了。
我看电视因为剧情感动而哭了,暮暮就会很认真地看着我,说:“妈妈,你怎么了?谁欺负你了?”那时我都会笑出来,说:“谢谢乖女儿的关心,妈妈没事,妈妈是看了电视剧而感动了!”
每次我做饭的时候她都会帮我把厨房的门关好,看到我切菜或水果,总是嘱咐我要小心,“慢点切”,我理解她的意思,心里总是暗自高兴,宝贝会关心人了。记得我的手被划伤,第二天我都忘了,而暮暮却抓住我的手,看好了没有。
有这样一个女儿,看到她,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女孩的心思从小就是很细腻的,有时候你的一次关心,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她们都会记在心上,并会很自然地运用到生活中,影响着她的一言一行,甚至一生。
虽然父母养育女儿并不是要求得到她的回报,但是,女孩从小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却是拜父母所赐。你对女儿充满关爱,她就会不自觉地向你学习,发自内心地关心你和身边的人。有关爱伴女儿成长,她就会成为你的贴心小棉袄,而且变得富有爱心,懂得关心照顾你和别人。
小瑞今年16岁了,但是真正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却不多,对父母的印象也不深。
小瑞说,在她的印象中,“妈妈”这个词让她觉得特别奢侈,她对父母的记忆有好几年的时间是空白。她9岁那年,被爸爸带回了老家,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下岗了,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把她送走再外出打工。这让她觉得爸爸妈妈不爱她了,她会永远失去妈妈。
尽管她大部分童年时光里都有妈妈的影子,但灵敏的第六感总是时不时地让她觉得,她必须好好珍惜跟妈妈在一起的日子,仿佛这些看似极其平常的母女生活会在某个时刻毫无预兆便消失。她经常做同一个梦,梦见在一条光秃秃的陌生的路上,她紧紧地挽住妈妈的手,又蹦又跳,可走着走着,她们紧握的手突然被什么东西使劲分开,她被一股莫名的巨大力量硬生生地从妈妈身边拽走,她扯着嗓子叫喊,可妈妈好象突然间变了个人似的,仿佛从来就不认识她,漠无表情地就这么看着她作无力的挣扎,陌生得令她心痛。突然惊醒,发现自己还在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而脸上早已蓄满了大滩未褪尽的泪痕。尽管她一再抚着怦怦的心安慰自己说这怎么可能。但这些,仿佛是一种比现实存在更为深刻的印象永远地刻在了她的记忆的深处。
家庭的“不幸”让小瑞过早地尝到了远离父母的孤独,只能在梦中寻找母亲的影子,但潜意识中却是害怕失去母亲,做的梦并不温馨,总是在梦中惊醒,这是她渴望得到母爱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呼喊。
母爱是女儿成长的最好养料。
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母爱更是任何一种爱都比不上的,它就像一滴滴甘露,滋润着小小的禾苗,营养价值极高。要想让女儿成为自己的贴心小棉袄,自己要先成为她的“贴心大棉袄”,将心比心,用宽大的母爱给她温暖和力量,让她在阳光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2.父亲是女儿心中的一座山
父亲是女儿心中的一座山,有许多女儿把父亲当成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虽然父爱深沉,父爱无言,但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给女儿的成长注入一股无形的强大力量。
有一种爱,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说,然而,它会让女儿在以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都忘不了,它就是宽广无边的父爱。
女儿的成长离不开父亲深沉的爱。父爱像白酒,辛辣而热烈,让她醉在其中;父爱像咖啡,苦涩而醇香,让她为之振奋;父爱像绿茶,平淡而亲切,让她神清气爽。
父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女孩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女孩,如果缺少父爱,她的心胸就不会宽广豁达,她的精神就会缺少支柱,她的目标就不会远大。父爱与钱无关,但却关乎女孩的前途和命运。
父亲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女儿的成长。
我老家有一个叔叔,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但他在女儿明明的教育问题上从来没有吝啬过。如今女儿已长大成人,读完大学在县政府上班。有一次回家,无意间看到了她在重点高中读书时写的一篇文章:
我跟爸爸已经有几个月没见面了,但他的笑容却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皮肤泛着古青色,就像一尊雕塑,让人敬仰。父亲长年在外劳动,有着一副强健的体魄。他中等个子,一双和善的小眼睛,那不起眼的嘴巴里经常吐出金玉良言。
爸爸是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是不急不躁。因为这一点,妈妈总是发牢骚,埋怨他对什么事都不在乎,说他不思进取。这时,他总是低着头,默默地忍受着。
我是能理解爸爸的,当初若不是因为书读得太少,凭爸爸的智商,怎么会如此委屈,仅靠体力来维持生计?最难能可贵的是,生活的压力并没有磨钝他那颗高尚的心。
去年一放假,我就坐车去爸爸打工的地方。爸爸在车站接我,他看见我,高兴得直摸我的脑袋。“走,上公交车,坐半个小时就能见到你妈了。”爸爸拉着我,挤上了车。我找到一个座位,叫爸爸过来坐,他笑着说:“你坐吧,瞧你整天坐着,现在站着,想必不自在。”正说着,上来一位老太太,爸爸冲我使眼色,我心领神会,连忙站起来,招呼老太太来坐。老太太直摆手,我窘在那里。爸爸上前扶着老太太,微笑着说:“您老坐下,前面有一段路很不平,会颠簸得厉害。她交给我,您就放心坐吧。”老太太感激地看了爸爸一眼,顺从地坐了下来。
我爱我的爸爸,因为他总能理解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姑姑家吃饭,席间,爸爸对姑父说;“我发现明明最近压力很大,晚上睡觉,只要稍微有一点动静,她就醒了,我不知道怎么帮她?”在旁边吃饭的我,听到这话,感动得差点流下眼泪。难怪最近他总是对我说;“我和你妈以前可能太严厉,但爸爸更希望看到一个健康的你,阳光的你,只要你努力了,我们就心满意足了。”然而,作为女儿的我,却常常抱怨他:“你总不像别人的爸爸那样,时刻鼓励我,让我怎么有努力的油去点亮成功的灯呢?”哎,我的话,给爸爸造成多大的负疚感。
明明的爸爸没有强迫她做过什么事,更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她,给她的只是自由的空间和无尽的关爱。虽然这种关爱看起来波澜不惊,无声无息,但一两句话就能说到她的心里去,让她觉得暖洋洋的。这一两句话就足以让她感觉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持着她,推动着她一直向前。这也许就是明明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路劈荆斩棘的动力。
父亲是女儿心中的一座山,哪怕是愚公,也不能将他从女孩的心中移走。
父爱对女孩的影响深远,父爱是女儿成功道路上的一座灯塔。有时候,父爱无需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达,点到为止也许更能起到好的效果。父亲把女儿当公主来培养,从一点一滴中教她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修炼自己的品格,她会受益终生。
父亲节那天,13岁的平平,用平时积攒下的零花钱偷偷给父亲买了一支花,放学回家藏在身后,跑过去给了父亲一个吻,然后献上那支花,父亲激动得嘴唇颤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见他背过身去,擦了擦脸上的泪水,他怕女儿看到,然后转过来说“我们的平平长大了”。
这样的事情也许现在并不多见,有些女孩只记得自己的节日,即使记得父亲的节日也不会有所表示,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平平在父亲节对父亲“示爱”,是跟父亲平时对她的爱分不开的。
女孩需要父爱,如同弱不禁风的小树苗需要水和土壤一样,有根才能长得更快,有水才不会干枯。父亲把女孩当公主来呵护,来培养,她才会有公主一样的感觉,才会以公主的标准要求自己,完善自己,尽早成长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公主。
3.从小培养女孩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对女孩很重要,一个优秀的女孩一定是一个有品位的女孩,她的审美观一定高人一筹。从小培养女孩的审美意识,她会不自觉地具备区分好坏的能力,又能培养女孩的情调,让她看起来优雅高贵又不失调皮可爱。
审美意识源自一个人的修养和文学内涵,是女孩气质好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父母要想让女孩善于装扮自我,则该培养她正确的审美意识;要想女孩调皮可爱、有情调,也应该培养她的审美意识。有了审美意识才会逐渐形成审美能力。可以说,审美能力对女孩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是美丽、高贵、大方的。只有审美能力提高了,她才会远离“不美”,才能随时随地避免让自己处于“不美”的状态。
一个女孩的长相是天生的,但对美的感悟却有很大的差别。审美能力强的女孩总是把自己最美的状态展现给大家。这样在别人看来,她当然与众不同,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气质好”。
读唐诗宋词、看艺术作品、学习插花、品茶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对“美”的欣赏和感悟。
女孩到了3岁以后,对自我和环境的审美要求会表现得更强烈。尤其是在衣着方面,有些女孩甚至更早就对这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此,有些父母经常抱怨说:
“我们家女儿才2岁多啊,就知道拿着我的护肤品往脸上涂了。”
“我家丫头也知道穿裙子好看,大冷天的还嚷着非穿不可,怎么哄都不行。”
“我家那个更过分,拿着我的口红当眼影,涂了个满脸花。”
如果父母发现你的小公主有追求美的倾向,就说明她的审美敏感期到来了。正如父母们描述的那样,处于审美敏感期的女孩,会突然对美产生很多想法,比如,有的女孩子喜欢有亮片的衣服、有的喜欢涂“香香”,有的喜欢穿裙子、有的喜欢扎漂亮的辫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审美敏感期开始,女孩的一生都会处在一种对美的探索之中。所以,在这个探索的初期,如果父母对女孩的审美观形成进行正确的指导、引导和鼓励,她就很有可能具备极高的审美能力,就像你期望的那样,成长为一个高贵典雅的美丽公主。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方面,态度、方法不正确的女孩父母并不在少数。他们对女孩的审美观形成进行阻止甚至扼杀,以至于让女孩的审美观停滞。欢欢的父母就是这样,她的父亲曾这样悔恨地说道:
那年冬天,欢欢刚满3岁,她突然发了神经,每天起床非裙子不穿。也许那时她觉得裙子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衣服。怎么跟她讲道理都无济于事。她使劲哭嚷着:“就要穿裙子!”每天早晨都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很久。我和妻子都要上班,没有时间跟她罗嗦。于是,我在她的小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两下:“让你不听话!这么大点儿就知道臭美,长大了还不变成个狐狸精!再嚷穿裙子我们就把你扔了!”
欢欢立刻安静了。狂风暴雨之后,妻子又作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宝贝,一个女孩子从小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外表上,长大后就会成为花瓶,甚至是坏女人。
欢欢好像听懂了,也可能是暴力和恐吓的作用,总之她再也不提穿裙子的事了。甚至到了夏天该穿裙子的时候,她也不穿。
后来,妻子给她买了很多条漂亮的裙子,但却再也没有看到她欣喜的笑容。一直到现在,她都18岁了,还没穿过裙子,性格也不活泼。这让我和妻子很痛心,是我们害了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