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当前是国家对民族地区投入力度最大的时期。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关于兴边富民、人口较少民族、少数民族事业专项规划,和关于支持西藏、新疆、宁夏、青海等藏区、云南边境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文件。帮助建成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程,修建了一批机场、高速公路、水利枢纽等基础设施项目,为民族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当前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2008年,民族地区地方财政收入是1978年的51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与30年前、60年前相比,都是几十倍、上百倍的增长。民族地区农牧业比重明显下降,工业和服务业比重显著上升,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转变。民族地区特色优势经济不断发展,已成为我国农畜产品和工农业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同时,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成为不少地方的支柱产业。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国家生态保护工程扎实推进,水土流失、沙进人退等生态恶化局面得到初步遏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钱包”更鼓了,“家产”更多了。
第三,当前是民族地区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弘扬的力度。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30%。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国家法定活动,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推行“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大力实施“两基”攻坚。现在,全国已有674个民族地区县级行政划分单位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
第四,当前是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国家以民族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异地开发和社会帮扶等措施,不断加大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力度,“吃饭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通过加大民族地区水利建设力度,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吃水难”问题逐步解决。通过继续实施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加快民族地区茅草房、危旧房改造,“住房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通过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央财政加大了对民族地区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的支持力度,“看病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通过加快建立覆盖民族地区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收入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正在逐步解决。
这么多“最”,归结到底就是一个“最”——当前民族地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