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是各民族共同开拓、共同耕耘的。无论人数多少,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因此,我们党很早就提出了“民族、宗教无小事”的科学论断,并指出“民族地区存在的一切困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来解决”。这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基本解决了吃饭和穿衣问题,并逐步过上了小康生活。然而由于某些历史和自然原因,许多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滞后,突出表现为“三个低”:生产水平低、文化发展水平低、群众生活水平低。加上长期以来语言、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民族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但越是千头万绪,“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越是迫在眉睫。从“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发展非常重视,真心诚意地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这不仅因为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还因为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换句话说,只有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民族才能团结互助、共同富裕;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不断进步;国家才能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增加“五个投入”:一是政策投入;二是科技投入;三是人才投入;四是资金投入;五是感情投入。特别是在增加感情投入上,要求我们做到:对少数民族有感情,对民族地区有感情;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心中要时时装着我们的民族地区,装着我们的少数民族群众。一句话,有感情才能有行动,有行动才能有作为。我们应当坚信,依靠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一切困难和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