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没错,一勤天下无难事,所有有作为的人都会告诉你,是勤奋成就了他们伟大的一生,希望李叔同挑灯夜读的身影能时时留在我们的心中,让“勤勉”这种美德伴我们一生。不急不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用工夫如穿针引线,急不得,粗不得,要仔细专注耐烦才行。
——李叔同《修行语录》
李叔同是一个万事皆认真的人。丰子恺在《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一文中引述夏丏尊对弘一的评价是“做一样,像一样”。丰子恺进而解释说:“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李先生何以能够做一样像一样呢?就是因为他做一切事都‘认真地,严肃地,献身地’做的缘故。”
就象恩格斯所说:“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个在生活和工作中办事认真的人,往往能够赢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1985年,卡菲里在西雅图维尤里奇学校当图书馆员时,一天,一个四年级老师来找到他说,她有个学生总是最先完成功课,他需要干点别的对他有挑战性的工作。“他可以来图书馆帮帮忙吗?”她问。
“带他来吧。”卡菲里说。
不一会儿,一个穿牛仔裤和圆领衫,长着沙色头发的清瘦男孩进来了。
卡菲里向他讲了杜威十进制分类藏书法。他很快明白了。然后,卡菲里让他看了一堆卡片,上面的书目都是逾期很久未归还的。但现在卡菲里怀疑这些书其实已还,只是夹错了卡片和放错了地方,需要查找核实一下。
“这是否有点像侦探工作?”他问。
卡菲里说:“是的。”
他便劲头十足,像个真正侦探似的干开了。
到他的老师进来宣布“休息时间已到”时,他已发现了3本夹错卡片的书。他还想继续把活干完为止,但老师说他得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她最后说服了他。
第二天早晨,他很早便来了。“我想今天把夹错卡片的书全找出来。”他说。到下午下班前,他问卡菲里,他是否已够格当个真正的图书馆员,卡菲里说这毫无疑问。他实在勤奋得可以。
几星期后的一天,卡菲里在办公桌上发现了张请柬,是那个整理图书的学生请他去家里吃晚饭。
在那愉快的晚宴结束前,那位学生的妈妈宣布,他们全家将搬到附近一个地区。她还说,她儿子最舍不得的就是维尤里奇图书馆。
“今后谁来找遗失的书呢?”他问。
到他搬家时,卡菲里很不情愿地同他分了手。这男孩乍一看似乎很寻常,但他做事的那种认真专注却使他显得与众不同。卡菲里万没料到的是,那个男孩日后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奇才,他就是因创办微型公司而改变全世界的比尔·盖茨。
滴水藏海,小中见大。对每一件小事的态度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命运。天才的头脑只是比尔·盖茨成功的一方面因素,绝对不是全部,如果没有那种认真负责的精神,他的商业帝国不可能对如今的世界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
最后,关于“认真”这个话题,我们想起了丰子恺的一段回忆,正是发生在李叔同身上的点滴趣事:
律宗是讲究戒律的,一举一动,都有规律,严肃认真之极。这是佛门中最难修的一宗。数百年来,传统断绝,直到弘一法师方才复兴,所以佛门中称他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又有一次,我寄回件邮票去,多了几分。他把多的几分寄还我。以后我寄纸或邮票,就预先声明:余多的送与法师。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体现。
学习无止境,艺多不压身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李叔同《格言别录》
在眼下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生存环境,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而不至于被抛弃,而要做到这一点,别无二法,只有学习,不断的学习。
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常常强调干劲及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并非每一位都干劲十足、勤奋好学的。例如,宰予虽有一副绝好的口才,却怠于学习。对于宰予,孔子常会摇头叹道:“朽木不可雕也。”但再怎么责骂这种人也难改其性,最终被社会淘汰的肯定是这种不可救药之徒。
还有另外一种人,提起他们读书学习的故事来却总令我们肃然起敬。
就像我们的主人公李叔同。9岁那年,其他孩子还在昏天黑地玩耍的时候,他则常常呆在书房里,一呆就是半天。家里请的启蒙老师常云庄先生,面对这个凤眼宽额,聪明好学的孩子,授业更是慎重,常引得李叔同嗜书如命、背诵如食。每当常先生赴“三取书馆”讲学,他便尾随老师身后,悄悄入席,从旁听讲,像个贪婪的牛犊,拼命地吸吮着文化的乳汁。自打常先生启蒙以来,他读了《孝经》、《唐诗》、《千家诗》,并能背诵和讲解。然而,9岁的李叔同其癖好可不仅仅是诵诗。之后,他又央求大哥为其请来天津著名书画篆刻家唐静岩先生,教授他书法和篆刻。再后来,趁家中请戏班,又学唱戏,再后来东渡日本学美术、学西洋画……
可以说,李叔同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渡过的,从不懈怠、从未停止。李叔同的一生真正实现了古人的诚训:一日不学,百事荒芜。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习永远不可有自满自足之心,要知道艺不压身,只要是对人生、对事业有用的知识技能,尽可来者不拒,只要肯学,什么时候都不为晚。
欧洲有句谚语:“学习永远不嫌晚。”这和东方的“活到老,学到老”如出一辙。
的确,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是现在学科分得很细,往往隔行如隔山。文学出身的人,不懂得历史,历史出身的人,不懂哲学。李宗盛有首歌的名字叫“忙与盲”,我们盲点太多,要做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丰富的人,必须正视自己的缺陷和无知。怎么样来弥补呢?就要勤学好学。孔子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师项橐,读易经“韦编三绝”等故事,都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表率。无论我们处在什么年纪,只要决心发奋学习,都来得及。
最后,我们把李叔同教导他的学生——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一句话送与大家共勉:“时代是进步的,将来新的事物是层出不穷的,多学习,有学习的机会不要轻易地放过。”
莫让时间随流水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歌曲《落花》
人生苦短,以至于我们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生命已在不经意间匆匆而过。从浪迹天涯的公子哥儿到文坛才子,艺界名士,每当回首往事,李叔同内心自会有数不清的感受,而最终至深的感叹就是“伤青春其长逝”。
关于惜时,李叔同有很多这方面的歌曲,一为自勉,二是警策青年学子把握青春、珍惜光阴。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落花》、《长逝》、《悲秋》等几首歌曲,现录而示之,与大家共勉。
《落花》的旋律采自何处不详,但曲调稳促精进,配以别致而不含糊的歌词,在空灵曼妙的气氛中唱起来令人确信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客观事实:
纷,纷,纷,纷,纷,纷……
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
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芳菲菲以争妍;
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春残。
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已矣!
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
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歌曲一开始就给人一种时间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向前飞逝之感,接着便阐述“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的哲理,最后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都出现了一个重点强调:“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尤其是最后五个字“青春不再来”突现得十分彰显。
《长逝》表现的是跟《落花》一样的主题,只是歌词更为浅显明白:
看今朝树色青青,
奈明朝落叶凋零。
看今朝花开灼灼,
奈明朝落红飘泊。
惟春与秋其代序兮,
感岁月之不居。
老冉冉以将至,
伤青春其长逝。
是的,“伤青春其长逝”!这里,我想起了一些李叔同“惜时”的片断来。这虽与《落花》《长逝》二歌无必然联系,但说来与读者玩味,亦能对李叔同有更多的了解。
曾经和李叔同一同在春柳剧社的欧阳予倩以为李叔同脾气异常,这并不是信口雌黄,因为他自己就有过这样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