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82700000036

第36章 36计之36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我们现在讲破解家庭教育九大难题的第九个难题“习惯决定命运”的第四计,“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的好坏对孩子能否养成好的习惯至关重要。先给大家讲一件新鲜事。

2009年9月上旬,就在教师节前,温家宝总理到北京的三十五中去视察。温总理非常有耐心,一上午听了五节课程,下午还跟老师们座谈。各国总理当中,能到一个中学去待一天,一上午听五节课,这是很少有的事。媒体记者们都去拍照,发了很多照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温总理听课的照片,引起好多人的好奇,都去仔细研究这照片,结果发现照片里体现出来的问题很是耐人寻味。

温总理在那听课做笔记,前边坐了六个学生,五个男孩,一个女孩。结果发现照片里就总理的坐姿是正确的。那几个孩子戴眼镜不说,还都趴着写作业,只有总理保持离桌面一尺远的距离写字。

这个学校也是一个名校,一般来说,这学校的学生老师早就知道总理来听课,谁跟总理坐一块儿听课不认真啊,都想好好表现,可居然就不自觉地坐姿不正确了,这说明坏习惯是藏不住的。

那为什么温家宝总理能够做到坐姿规范呢?要我说呢,温总理有童子功。温家宝总理和周恩来总理都是天津南开中学毕业的。

南开中学我去过,校门口的楼道里有一面大镜子,镜子上有一段“镜铭”,内容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像勿傲勿怠勿暴,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南开中学的学生一到学校,经过镜子前都会注意看看自己的仪容是不是合适,头发乱不乱,脸是不是洗干净了,头是不是挺直,神色有没有戒骄戒躁。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从南开中学出来的这两任总理,走到哪里腰板都是很直,个子虽然不高,但很精神。这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深受环境的影响。

再给大家讲一个学生的例子,这个例子我很难忘。由于我也是一个作家,采访过很多的青少年。有次北京东城区的一个学生跟我说,孙老师,我这个人不愿意上学,就报了旅游职业高中,我的愿望就是到饭店当服务员,后来我如愿以偿到建国饭店当了服务员,觉得很开心。但是也有烦恼的事。

他说,有一天我从总经理门前走过,被总经理叫住了,一般来说,在五星级饭店总经理和员工说话的机会很少。这位总经理是位女士,年纪比较大。她说,小伙子过来,你是这个店的员工吗?我说是啊,我是客房部服务员。

总经理又问,你会走路吗?我说会啊,从小就会啊。然后总经理就让我走一遍让她瞧瞧。

总经理看我走完后,说走路就是走路,你两个肩膀晃来晃去怎么回事?她目视前方,来来回回走了两趟后,说这才是走路,给你一个星期时间回家练习走路,练好了就来,练不好就别来了。我一下子就傻了,离开时都不知道该先伸左脚还是右脚了。

一个人的气质和素养,从坐姿、走路、说话就能看出。因此说,坏习惯是藏不住的缺点,而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什么叫良好的环境?要让孩子多读书,父母就一定要先多读书;要让孩子有礼貌,父母一定要先有礼貌;要让孩子有孝心,父母要带头先有孝心,这就是环境。

下面一个故事,就可以让父母们看看什么叫好的环境。北京有一个妈妈姓周,也是我的朋友,曾被评上“全国十佳母亲”。看看她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她们全家人都喜欢吃橘子,但十多年前橘子很贵。这个妈妈买橘子与众不同,不按斤买,而是按3的倍数买。有次晚饭后全家人看电视,妈妈让儿子把最后三个橘子洗干净,一人一个。她儿子洗完后没马上送过来,而是抱着橘子一会儿看看妈妈,一会儿再看看爸爸。妈妈一看,马上就明白儿子的小心思了,儿子肯定心想就剩三个了,你们俩还吃啊。她给丈夫使个眼色,结果爸爸妈妈若无其事地剥橘子吃了,儿子在一边流眼泪,心里肯定想一点都不心疼我。

这妈妈说虽然我把橘子吃下去了,但几乎没吃出来啥味道,注意力还都在孩子身上呢。

我说你做得对,孩子不缺橘子,缺的是为别人着想。所以在吃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孩子吃独食。有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应该还能做到这一点,但家里有老人时就可能有些麻烦,老人以前节俭惯了,因为以前物资匮乏,有点好的基本都留给老人孩子吃,自己舍不得。但现在这个社会物资已经很丰富了,没必要为这么一点吃的反而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这样太得不偿失了。

因为孩子长大的过程是一个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当孩子的心中能够想到别人时,他的社会化就开始了;当他能够处理好你、我、他的关系时,他的社会化水平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有句话叫“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这就是环境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我觉得我们中国的父母,特别是母亲有一点要注意,很多中国母亲在孩子面前,往往是只会示强,不太会示弱。比如说孩子放学了,有的母亲哪怕自己病了很不舒服了,也照样接孩子,照样买菜,照样做饭。孩子有时候就发现了,跑过来问妈妈你怎么了。其实这是个很宝贵的教育契机,能够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为什么呢?大思想家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同情心人人都有,同情心是爱的萌芽,孩子跑过来问妈妈你怎么了,这就是同情心,是爱的萌芽。各位可以仔细想想,一般这种情况下,作为母亲的会怎么回答?

很多母亲会说:“你不用管我,我没事,一会儿吃饭,你先去做作业或者看你的电视去吧。”很多母亲就这样很轻易地把孩子给支开了,自己一个人撑着。

这样说了多次之后,孩子慢慢就明白了。哦,我明白了,妈妈都是铁打的,妈妈永远不会倒下,妈妈难受不难受不用关心,她永远没问题,永远不用关心,根本就不需要关心,可以像机器一样工作。

所以,一次一次的拒绝后,孩子就慢慢产生这个感觉了,你不需要我,你自己可以解决,永远不需要我。时间长了,孩子就成习惯了,校正不过来了。将来等你真有一天需要他的时候,想让孩子过来帮忙,他不过来了,没这个习惯啊。

孩子的毛病经常是父母用辛辛苦苦的毛病换来的,这个是很遗憾的,就是说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培养了孩子的很多毛病。

那么怎么办呢?我建议我们的父母亲,特别是母亲,既要会示强也要会示弱。当你遇到困境时要坚强是对的,但是当你生病的时候,不舒服的时候,需要孩子给予体谅和帮助的时候,你该躺下就躺下,该休息就休息,该不能动就不能动。

孩子跑过来问你怎么了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哪儿不舒服,哪儿很难受。孩子就会努力想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么照顾自己的。拿热毛巾给敷一下?把太阳穴给捏一捏?这个时候父母亲应该安然接受孩子的照顾,孩子能做的照顾并不多,顶多就捏捏头、捏捏脚,拿个毛巾擦擦。但孩子这么做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我长大了,能照顾爸爸妈妈了。

这时候,父母亲不要忘记感谢孩子,“谢谢,有你照顾我好多了。”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可能没有同情心,不可能无视别人的痛苦,不可能成为一个冷血的人。所以一位教育家说得很好,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大人尽量不要替他去做,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这就叫成长,这就叫教育。

包打天下的父母是不明智的父母,包办太多以后孩子就会变得无能,变得懒惰。但要想创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父母首先要带头养成好习惯,比如很多父母苦恼孩子不会写作文,不知道该写啥。要想作文好,首先要多读书,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但很多父母又说,我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了啊,可他就是不爱看书,怎么办呢?这时候,父母就该首先想想,自己有看书的习惯吗?

在我们家,其实我从没有特意去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我很少跟孩子说读书很重要,你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但我孩子从小就要看书,为什么呢?因为我自己看书很多,一有空总是拿本书看着。我们搬新家的时候,我就有一个要求,要有一间书房,让工人打一个顶天立地的书柜,里面全放了书。因为我经常看书,经常写作,所以我的孩子也经常看书,经常写作。我有一本书的序言是我女儿写的,这就是一种环境。

所以父母特别需要成为孩子的第一环境,而且是积极的环境。家里面不一定要有酒柜或者是吧台,但家里一定要有书,平时也少逛商场多逛书店。少带孩子到饭店吃饭,多带孩子去旅行,去感受大自然。这些都是父母需要注意的。

有一些关于品质培养方面的词,比如善良、文明、诚信,看着很虚,但都渗透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比如关于诚信,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妻子为了不让孩子跟着她去赶集,就承诺等她赶集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孩子欢天喜地地在家等着,但她赶集回来后跟孩子说,一头猪顶得上咱们家几个月的口粮,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杀了呢?孩子就哭了。

曾子知道这件事后,非常严肃地批评了他妻子:“你既然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就应该做到,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最后他把猪杀了做了一顿丰盛的饭。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做任何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食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是保住了,但却在一个孩子的纯洁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任何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但现在应该还有不少父母,在被孩子哭闹得没辙的时候,会信口做一些承诺,暂时让孩子安静下来。然后认为孩子过会儿就忘了,父母也就不再提了。这实在是一种很糟糕的教育方式,孩子总会长大,而且是模仿着父母的行为来为人处世,当他也认为这种欺骗方式很正常的时候,那父母被他欺骗的日子就不远了。

到这儿为止,破解家庭教育的九大难题就都讲完了,这九大难题基本总结了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所要面对的一些最明显的挑战。孩子都是一张未经涂画过的白纸,孩子们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从一定侧面反映出了父母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父母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天天向上。本书内容结合了我38年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一些经验,特别是我做了20多年的专职研究后的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希望能给今天的父母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附录I 孙云晓答问录

(一)

提问:孙老师您好,我来自北京,听您讲亲子教育,真的对我启发很大,对孩子以后的教育,可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此表示非常的感谢。

孙老师:谢谢。

提问:我想提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孩子写作业的那个案例,对我启发很大,因为我孩子也存在这个问题。还想再提一个就是孩子的预习和复习问题,我想了很多的办法,但是一直没有解决这问题,您能不能通过一些案例给我一些启发,让我回去之后能够实现让孩子提前预习事后复习的效果。

孙老师:这个妈妈的问题很好。我觉得在小学生和初中生有四个学习习惯如果掌握了,学习一般来说都会好的。第一个就是上课认真听讲,第二是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第三是坚持复习,第四是坚持预习。

这四个习惯,有的妈妈说第一个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因为我们也不可能跟着去上课,不知道他听讲不听讲啊。

这有办法,当孩子放学回来之后,父母要学会做孩子的学生,说你今天上课了,你上学有哪些知识特别重要,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孩子一般很愿意给父母当老师,我们今天上课讲什么了。父母要认真听,认真提问,孩子愿意经常给父母讲他学过的东西,对他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因为他为了给父母讲会好好听课,这就相当于是事后复习了。

要让孩子上课认真听还有一个做法就是通过预习,让孩子带着问题上课,这样他也会上课注意听讲。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预习一段时间,一开始孩子可能自己也不知道预习什么,这时家长要注意孩子在哪方面可能不太明白,然后让孩子准备几个在预习过程中觉得不能理解的问题,让孩子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上课时可以问老师。

家长就不要提前为孩子解决这些问题了,否则孩子会觉得,上课跟我没关系,我已经都听懂了。

这时还可以跟老师沟通一下,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他现在带着问题来听课,请老师在上课时关照一下让他提问题,他一提问请老师表扬一下他提得好,这样学习积极性应该就高了。孩子在学习中一定要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这是他产生兴趣最重要的来源。

(二)

提问:孙老师您好,您讲了一些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从小的时候开始,我家孩子还不是很大,才四岁,我老是想他还小,可以缓一缓等一等,但实际上有些习惯已经养成了,所以我应该从现在开始就慢慢地从自身做起,让他养成一些好习惯,改掉一些坏习惯。

我想问一个问题,我家的孩子很喜欢小动物,他想养小猫小狗,我不想让他养。但听了您讲的课后,又觉得是不是可以养小动物,让他从新的环境里把他已有的一些不好的现象改过来,比如说玩儿着玩儿着玩具就丢了找不着了,养小鸡的时候他会用水去冲它,小鸡乱叫,他还觉得挺好玩的。您觉得,一个四岁的孩子怎么样从养小动物这件事上来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孙老师:这个妈妈的问题也非常好,我觉得让学前儿童、小学生饲养小动物对培养他的爱心、责任感,让情感丰富都是有好处的。由于他的年龄小,他确实不知道,冲这个小鸡,小鸡会很难受。这个时候可以给他讲这个道理,唤起他的同情心,问他如果别人拿水去冲他,他自己感觉难受吗?

如果他不理解,甚至可以在洗淋浴的时候冲他一下,他就能够体会到这种感受了。让小孩子养小动物,可以激发他的责任感和爱心,我认为这个是可以的。

只是四岁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独立去饲养一个动物,这个时候肯定需要大人的指导和协助。养一个比较安全的动物,注意不要有伤害的就可以。

到了小学阶段的时候还可以养植物,养植物对孩子的好处也很大。对植物仔细观察后,对孩子的描写能力、表达能力,包括掌握生命规律都很有好处,所以我觉得完全可以尝试。

教育儿童有一个特点,最重要的不是说,而是做,养动物,养植物,或者是去活动,去游戏。学龄前的孩子其实并不需要认多少字和做多少题,但是需要培养他的观察力、关注度、反应的灵敏性、情感的丰富性,这些都非常需要,可以给孩子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以保持强大的后劲。

(三)

提问:孙老师,由于工作原因我每年跟孩子们也打过很多的交道,发现有这么一个问题,现在有很多的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孩子接触得比较少,有些家庭基本是由保姆陪着孩子,孩子跟父母有时候一个月都见不上一次,只能通过电话联系,这样的孩子有很多的苦恼,因为跟家长的沟通渠道很有限,没有太好的办法。

我们作为老师这一方,发现这问题后,该如何来起到一个很好的纽带作用,帮助家长和孩子们解决这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成长。想就这个问题向您请教一下,谢谢孙老师。

孙老师:作为学校或者老师这一方,最重要的就是把孩子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尽量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父母,引起他们的注意。教育并不是把孩子放到学校就可以了,除了学校教育外,对于人格和性格的培养,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我认为,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父母,就算是再好的再慈祥的人都没有办法代替父母,父母一定要意识到孩子需要父母亲直接的关爱。孩子在12岁以前特别是6岁以前,特别需要和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亲子依恋的情感,如果这个情感建立不起来,12岁以后花100分的力气都补不上12岁的1分,12岁以前的1分比12岁以后的100分还要多。就是说12岁以前特别是6岁以前亲情能否建立起来是决定一个孩子一生幸福的关键。

我知道,越成功的人士,事业做得越大的人士,时间越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你觉得孩子是重要的,我认为做重要的事情是永远有时间的,一定要挤出时间和孩子交流。即使远在非洲,都可以给孩子发一个短信,发一个邮件,心里要有所牵挂和交流。千万不要说我几年都不用想这个事,孩子长什么样我都不用管了,这一定是有问题的。有的孩子其实生活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他故意折腾出事情就为了跟父母见面。

我知道这样的很多事情,东北有一个私立学校的孩子,过情人节时花了两万块钱给学校里每个人买鲜花,把学校里老师学生都给搞蒙了,其实他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见到他父亲,你不是没时间见我,只给我钱让我花钱吗?我一天花两万,看你心疼不心疼,来不来看看我出啥事了。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亲的关注和爱。作为教育者这一方,我们应该把孩子的这种信息传递给他们的父亲母亲们,督促他们做出合适的安排。

我想不管成功还是不成功的人士,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认他,跟自己没感情。但如果忽略了孩子,就意味着是在酝酿着一场危机。

比如,如果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或者是跟跟姥姥姥爷长大,一下子好多年,老人很可能溺爱孩子。等到送到父母身边的时候,父母一看就恼火,孩子怎么惯成这样了,那可不行,得严格管教。孩子就会感觉到只有爷爷奶奶才爱我,姥姥姥爷才爱我,爸爸妈妈不爱我,这种反差会带来很大的问题。所以说,要提醒这些父母们,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是不能放弃的,生而不养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四)

提问:您好,孙老师,我是北京大学的老师,最近有一个问题让我非常苦恼。我儿子已经17岁了,原来没有时间陪他,现在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而且在社会上交了很多不好的朋友,他的老师也经常打电话说他有时候旷课,回来问他他就骗人。你说我打他吧,他都这么大了,他应该明白这些事,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你说他叛逆吧,他表面上并不叛逆,他只是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沾染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坏,我们怕他学坏。您说出现这种问题我们该不该打他?

孙老师:这种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打他,结果可能更糟糕。首先,17岁的孩子你不一定能打得了,他可能会跟你有一场格斗,会更糟糕,跟父亲打起来更糟糕。其次,就算你把他打得很重,那么打也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被打的孩子一般来说,有两种发展可能:第一,你打他,他就打别人。因为他没法跟你打,他就可能会打别人来发泄,结果打出一个小霸王;第二,如果你把他打服了,就可能打成个窝囊废,他见到谁都怕,这也不可能是你想要的孩子。所以说打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你这个孩子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是规律,用理论讲是群体社会化,在孩子的青春期,有一个最鲜明的现象就是群体社会化。父母对他的影响远远低于同伴的影响,他跟同伴的来往非常密切,他以同伴的标准为标准,以他们的欢乐为欢乐。这个时候的危险性就在这儿,如果他交的朋友不好就有可能让他走上不好的路,如果是好的就带上好的路。

孩子10岁以后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理解和尊重,这个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建议这样,我相信你的孩子也是,每个孩子心里都有美好的梦想,最好的方式是比如说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跟他好好聊一聊,在这个年龄阶段最能够让孩子动心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他未来的发展,可以用他可能的未来发展来吸引他。可以跟孩子说你有很多的发展前景,你最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因为17岁完全到了可以规划职业生涯的地步了,要先了解一下孩子的目标。有了目标以后要有计划,该怎么实现,一步步地陪着他具体规划出来。父母可以用很美好的前景来吸引他,任何事情都可以,比方说换换环境,比如说可以到外地去旅行,到国外去看看,或者到什么地方休学旅行,让新的生活改变他,我觉得可能会更为有效。

提问:谢谢孙老师,我还想问你一个问题,如何能让孩子交到好朋友远离坏朋友呢?

孙老师: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他对朋友有情感色彩,你孩子到这一步的话,肯定跟那些朋友是水乳交融。我想最好的方式是这样,新的生活,新的选择,会带来新的朋友。比方说你让他为了新的目标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开展一个新的生活,他一定会有新的认识的人,是不是啊?在这个当中就会有人出现积极的形象。为了实现他的目标,你可以给他找一个大学生,给他当家教或者是陪伴者,那么这个人可能就是他的最好的最新的积极的朋友,所以这就回到了我说的成功教育的理论。

跟中医理论相似,一是固本,不断有成功的体验,有信心;第二是扶正祛邪,给他找积极向上的朋友,帮助他实现目标,逐渐以好朋友代替那些不太好的朋友,用好的生活代替不太好的生活,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父母可以给孩子写信,当然当面谈是最好的,可以说一说建议和思考,只有理解和尊重对青春期的孩子是最有用的,靠简单粗暴的方法只能越搞越糟糕。这是我的建议。

(五)

提问:您好孙老师,我这儿还有一个问题,我知道您是一个很成功的教育专家,我有一个两岁四个月的儿子,我非常喜欢他,而且我们父子相处非常快乐,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之前没有的体验。您在课上说到童年恐慌,我觉得年轻的父母对孩子有一种焦虑和恐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健康,非常幸福,非常成功。这里面我个人觉得父亲和母亲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就作为父亲来讲,您觉得是做严父好还是做慈父好?

孙老师:我想是这样,既要做严父,也要做慈父,刚柔相济是最好的,不可能绝对刚也不可能绝对的柔,鲁迅说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是有道理的,就是说对孩子该严的时候要严,该柔的时候要柔。我讲课的时候讲过这个道理,两岁到五岁期间,父母特别需要对孩子做的事情要敢于说“不”,为什么?因为两岁到五岁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阶段,他这个时候是非不明,这个时候应该告诉他不可以,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又是错的。好与坏,是与非,一定要很清楚地让孩子明白其中的界线,这对人的一生都是最关键的。五岁到十岁还要继续进行品德教育,比如说诚信、礼貌、合作、有爱心。如果十岁之前把儿童基本的道德智能培养起来,这一生就有保障了。十岁以后的教育就两个字“尊重”,因为青春期来临,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和孩子玩、聊天的时候要当慈父,这两方面都是孩子非常需要的。

总结一下就是,父亲带孩子游戏、运动的时候,应该都是很温柔的,非常慈祥的,但是在碰到原则性问题,说“不”的时候就一定要严肃。难就难在刚柔相济,对这个度的把握上。让孩子对父亲的感情既有敬畏之心,又有孺慕之情。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好父亲。

(六)

提问:孙老师你好,我家孩子比较小,只有四岁多。但是你刚刚一讲,我就回忆起我姐姐家的孩子,现在已经读大学了。但是我记得他只有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回家,那个门老是打不开,打开以后看见他满脸通红,很惶恐的样子。我们马上意识到可能他看了他爸爸妈妈以前看过的A片,当时我姐姐我姐夫没有管他,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那如果以后我要碰见我家孩子这种状况,我是不理他还是怎么样,或者就是跟他讲一讲为什么要看?

孙老师:这个问题很好很现实,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觉得避而不谈不好。其实孩子为什么满脸通红?孩子一定觉得这样做可能不太好,所以他才脸红。那么这个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你不谈,他反而会觉得很不舒服,很不知所措。在碰到孩子偷看这些东西之后,我觉得需要跟孩子好好谈一谈。

第一,如果是男孩子的话,最好由爸爸去出面谈;如果是女孩子,那还是由妈妈来谈。第二,这个谈话一定要保密,不要让别人知道。第三,谈的时候不要指责,你现在看这个是坏孩子,这时候看这些不好,很危险。这话不要说。

你就问在看什么?看了以后有些什么想法?你觉得这个对你是好还是不好?然后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首先肯定孩子对这个问题很好奇这是正常的,一定强调这一点,孩子看这个东西就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但是孩子看到的这些可能是片面的,因为这是一种商业演出,而不是真实的美好的性爱。后面可以就孩子关心的性问题进行指导。

有一个重庆的男孩子,因为老手淫,他自己不能接受,觉得自己太肮脏了,后来居然为了断除自己控制不住的念头而拿剪刀自残。居然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所以说当孩子碰到这样的事情时,一定不要视而不见,视而

不见反而不能解决问题。但是也不能非把这当成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不是所有的孩子看了毛片都会出问题。

有些孩子会出问题,这说明孩子本身的其他素质可能需要加强。因为一个正常的人偶尔看了,看了也就看了,没太多问题。但是如果本身是一个不健康的人,那可能就复杂了,有的可能去街上尝试,所以还是需要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要有比较深的了解才好。

(七)

提问:孙老师您好,听了您的讲解以后,有一个问题请教,我的孩子在四年级的时候,就是去年下半年,回家跟我讲了这么一个问题。因为我的女儿她学校有什么事情或者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从来不避讳地跟我去交流。在她的心里,就把我当作一个朋友一样的,什么事情都跟我交流。

她有一天回家就跟我说,妈妈,我们班谁谁写小纸条说特别喜欢谁谁谁,还说旁边的有个同学说特别喜欢我。当时我也跟她交流了一下,讲解了一下怎么处理这种问题。不过想请孙老师再详细地解说一下,碰到这问题时怎么和孩子沟通更好一点,想印证一下当时我的讲解是不是也这么得当,这是一点。

还有一点就是她们这个学校所在的巷子里有三所学校,两所小学一所中学。每天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总是能在路边看到好多中学生的一些过分行为。好多小学生的家长都反映有这种问题,因为特别不健康但又没有办法制止。

有时候带着孩子,当她看到这些不入眼的行为的时候,确实也没办法去说,而我们只能把自己在看到这些行为后的想法和见解再跟她讲,就讲这种行为怎么样怎么样。我女儿每次看到以后,就把头扭到一边,反正就是避而不见那样的感觉。有时候我跟她交流,我说你看像这样的怎么样怎么样太早什么的,反正我就会用我自己的想法跟她交流。也想请孙老师在我这个问题上讲一下,看看我的处理方式是不是得当。

孙老师:我觉得这个妈妈的问题也是非常好的问题,都非常有生活的气息,都是很真实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当孩子收到纸条或者说看到别人在传纸条时,父母应该怎么说。你的孩子是四年级,是在小学阶段的事情,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按照小学生这个阶段的特点来进行引导。

首先要肯定写纸条就是表达喜欢某个同学,那么这种表达是可以理解的。到了一定的年龄,你喜欢我,我喜欢你,这挺好的。

但是什么叫喜欢呢,你可以和她讨论什么叫喜欢,喜欢一个人就应该帮助一个人,就是互相帮助。可以告诉她喜欢一个人应该怎样相互帮助,还是往友谊上解释,它肯定不是爱情,有一点感情上的萌动也是属于友谊。

而且跟孩子沟通要把握一个原则,你说有人喜欢你也好你喜欢别人也好,这都很正常。可以问孩子,是喜欢一个人好呢?还是喜欢好几个人好?孩子应该会觉得喜欢好多同学更好,就是要引导孩子在小学包括中学里应该多喜欢一些人,多交往一些人。可以问,如果在学校你就喜欢一个人就只这一个人来往,你觉得好吗?孩子想想可能就太没意思了,有一堆朋友在一起玩才好呢。

实际上这个引导的原则就是爱情是排他的,友谊是开放的。让孩子觉得喜欢是正常的,只要喜欢都可以来往就可以了。我觉得要让孩子避免总是单独地两个人来往,封闭地排斥他人,这对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儿童的教育三分教七分等,不要在小学阶段让他考虑长大了后的很复杂的问题,因为他还没有提高到这样的高度。

第二个问题,看到很多中学生就在路边拥抱接吻,小孩看了这些动作以后,为什么会扭过头去觉得不舒服呢?应该跟孩子讨论为什么你扭过头去不看呢,你觉得好不好啊?那肯定不好,为什么不好?

你可以和她讨论为什么不好。孩子一定有孩子自己的见解,让孩子努力地表达清楚她自己的想法。孩子一定会说他们那样不好,他们那么做不文明,让别人看了都不舒服。你说对,这个时候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和同学之间有很好的来往都没问题,但是如果有这样些行为的话,同学们看了会怎么想呢?别的同学还怎么跟他们来往呢?这样对发展一定是不利的。

通过这个讨论,孩子知道了不能这样表达,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不好。我觉得这样的话,孩子就可以理解这个现象,而且她自己也不会去这么做。你也可以把你看到这情形后的心理给孩子解释一下,觉得这样做并不美,这样做还会妨碍别人,这样做不是很文明很成熟的表现。这样也会给孩子起到预防的作用。

通过这种交流,还可以跟孩子保持一种非常亲密的沟通关系,随时可以讨论。像你这样能跟孩子保持交流就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标志。

§§附录II 教育节目播出电台名录

优佳教育集合众多教育名家思想和实践之精髓,以一档公益广播节目《在清华听演讲》的方式为中国的父母构建整套的权威、科学、实用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系列节目将在全国近两百家城市广播电台同步播出。2010年6月,将开播“孙云晓破解中国家庭教育难题”专题,敬请收听。

本书内容由孙云晓教育讲座整理而来,专题讲座的电台播出频率详见下表。具体播出情况以当地电台为准。

同类推荐
  •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妈妈播种什么,决定孩子收获什么!犹如一句谚语所言:“那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着人类的未来。”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教育大都来自妈妈,妈妈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妈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 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

    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

    本书介绍了日本时下最为流行的婴幼儿饮食新理念——“食育”。让孩子“吃什么”、“吃多少”,强调的只是摄取营养,而“食育”专注的是“怎么吃”,怎么让孩子有吃的欲求:既爱吃的东西,又爱吃的过程。
  • 让孩子充满创造力

    让孩子充满创造力

    本书深入剖析了孩子创造力培养的精髓,从家庭氛围、动手能力、想象力、好奇心、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自信心等几方面入手,帮家长和孩子找到最有效、最实用的激发创造力的方法,并就家长在培养孩子创造力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 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本书从女性生理常识、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婚前孕后、育儿护养、饮食禁忌等诸多方面,以科学严谨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全方位进行阐述,同时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爱得有分寸孩子才优秀

    爱得有分寸孩子才优秀

    嗨!我是辰辰妈。辰辰,当然就是我的儿子——一个快乐、阳光、向上、健康,并一直觉得自己很幸福的小男孩。从辰辰诞生的第一天起,我这个妈妈就开始了跟孩子一起成长的难忘旅途。一路走来,虽然也有过磕磕绊绊,但收获更多的是辰辰成长的幸福与快乐。在别人眼里,也许辰辰并不是最优秀的,但在我看来,孩子的快乐、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他就像我们种下的一粒种子,只要拥有健康、快乐,只要我们懂得适时浇水,给他适当的营养,他迟早都会长成一棵我们期望的参天大树。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皇帝的新衣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皇帝的新衣

    这部作品里揭露了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的虚荣和愚蠢。骗子们看出了他们的特点,提出“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他们当然看不见,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衣服。但是他们心虚,都怕人们发现他们既不称职,而又愚蠢,就异口同声地称赞那不存在的衣服是如何美丽,穿在身上是如何漂亮,还要举行一个游行大典,赤身露体,招摇过市,让百姓都来欣赏和诵赞。不幸这个可笑的骗局,一到老百姓面前就被揭穿了。“皇帝”下不了台,仍然要装腔作势,“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因此他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种弄虚作假但极愚蠢的统治者,大概在任何时代都会存在。因此这篇童话在任何时候也都具有现实意义。
  • 赤遥

    赤遥

    前方高能!!!这里有着嗜好收藏各种加量的云中仙顶级女装大佬山鬼超级护短的邻家大哥东君但是和蔼实际爱财如命的河伯连过河都要收钱了?作为上司,整日都板着棺材脸的大司命新上任的少司命祈明接手职务且看搞怪天界奇妙之旅
  • 惊世狂魔

    惊世狂魔

    21世纪某科技大学的学生,在一次意外中重生到玄天大陆同名同姓的废物少年身上。从此废物变天才,修炼速度惊人。无意中发现自己身份竟然是魔界的太子,而魔界远在十年前就被人族、妖族、冥祖、神族联手灭族。少年身负国耻家仇,终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杀凡帝,斩妖族,灭冥界,诛众神。血染乾坤,一统苍穹。不一样的热血传奇,不寻常的玄幻故事。***请大家略过第一卷,直接从第二卷开始观看***
  • 魔源匠师

    魔源匠师

    有人说,成功只有一种,那便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虽然在别人眼里,他具有千年难得一见的灵修天赋,但是他并不喜欢灵修,也许是因为太无聊,也许是因为太简单。总之,他只想做自己喜欢的,即便是要获取无上的力量,他也要用自己的方式。此时此刻,他在思考着,思考着自己想干什么,而不是自己该干什么,他永远都不会妥协。
  • 绮幻仲夏夜之梦

    绮幻仲夏夜之梦

    夏天是少年特有的气息,让少女慌了神。“真希望有一天,能将日记本里,酝酿了一整夏的情话写成情书寄予你,将那些曾经的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拐弯抹角的小情意,都坦坦荡荡讲给你听。”不定期更新(?ˊ????)???拍拍你
  • 房里住了小天使

    房里住了小天使

    失意记者出差归来,突然发现自己房里多了个女孩儿。是妖精,还是天使?从此生活翻天覆地……
  • 武林明史

    武林明史

    [起点二组签约作品]江湖,就像一局棋,谁都以为自己是执棋人,往往只有到死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到底是执棋人,还是棋子。纵观棋局,谁又能真正置身局外,笑看棋生棋灭?PS:在武侠逐渐没落的今天,写我心中的江湖,那一片天,那一个人,那一把剑,那一段,被掩埋的历史……
  • 精诚无间

    精诚无间

    一个美丽的女子,倾城倾国;一个智慧的女子,冰雪聪明;一个热血的女子,无惧生死;一个忠诚的女子,矢志不渝。人生倘能重来,依然如此选择。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