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当寻火种》是流传在贵州回族民众中神话。“阿当”原本出自是《古兰经》中,他是真主创造出的第一个人,也称阿丹。所以,在《阿当寻火种》神话中以“阿当”命名来寻火的英雄,这样既可以增加神话的神圣性和严肃性,也可以提升神话的价值。另外,回族神话深受周边民族神话的英雄,这一点在《阿当寻火种》这一神话中最有体现。“雷公”是我国西南、中东南地区的苗族、瑶族、布依族、傣族、侗族等许多少数民族神话出现最多的形象。雷公能降洪水惩罚人类,雷公也能播撒雨露,滋润人类。许多民族敬奉雷公,也惧怕雷公。因此,有关雷公的神话也流传很广,影响也很大。《阿当寻火种》把雷公斧变成回族神话的一个重要母题,这说明,回族神话受到了周边的苗、瑶、侗等民族的影响,也理所当然地将这一母题巧妙地安置在自己民族的神话中。
降龙神话也是在回族民众中比较有影响的神话。从回族降龙神话的内容上看,它既保留了回族先民神话龙神话的痕迹,也受到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神話的影响。比如在回族龙故事《玛乃与木萨》、《插龙牌》、《李郎降龙》中恶龙为非作歹,用干旱或洪涝为人类制造灾难。为了破除灾难,降龙英雄挺身而出,制服恶龙,恢复人类的正常生活。显然,在回族英雄降龙神话中仍然保留了回族先民神话的影子。同时,回族降龙神话也融合了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神話的元素,以及一些当地民俗文化的元素。流传在云南地区的《插龙牌》神话中提到的回族“插龙牌”活动就是当地的一种“祈雨”习俗。“祈雨”原本是云南当地汉、白等民族的民俗事项。由于,云南回族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与各民族分散,杂居的格局,这为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回族与其他民族相互往來,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其他少数民族神话元素、民俗事项当然也就或多或少地被融合到回族神话和回族民众的社会生活中。这就是回族神話中经常出現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神话母题的原因。
(四)伊斯兰教神话,包括人类的起源、伊斯兰教圣人的故事等。
神话与宗教历来都有纠结不清的渊源。特别是回族神话无不渗透着伊斯兰教的影响。因此,“许多神话既是宗教观念的基础,也是民间文学推广的泉源,二者表里杂揉,难分难解”伊斯兰教神话的类型有很多,有叙述人类、植物和动物起源的,有讲述伊斯兰教中圣人的,还有讲述伊斯兰教节日由来的,等等。其内容大都源自《古兰经》经典,还有一些出自《古兰经故事》。伊斯兰教神话往往是通过回族宗教人士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场所,向回族民众进行口头宣讲。人们把这种讲述方式称之为“讲瓦尔兹”(也称卧尔兹)。讲瓦尔孜,阿语愿意为“宣讲”、“宣喻”,是阿訇在会礼中对前来礼拜的回族群众的演讲。据传,在穆罕默德时代,就有专讲“瓦尔孜”的人,叫泰米木·达理,他曾给穆罕默德讲过“间谍和骗子”的故事。一般讲述故事时,讲述者坐在礼拜寺~中,群众团团围着他。讲述者先叫大家赞颂安拉,然后或讲述历史,或讲述各国故事、或讲述神话故事等等。
《人祖阿丹和好娃》是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包括真主创作天堂、造人、人类的繁衍等母题。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混浊,万物不生,真主哲布勒尹来、米卡伊来、伊斯拉菲来、阿兹拉伊来、蒙克尔、乃克尔、雷祖瓦尼和马力克八大天仙。又为他们造就了天堂,所有的天仙每日在天堂里享受着真主慈悯的恩典。
一天,真主要用地上的纯净的泥土造化一种拙体的人。给予拙体的人以智慧,还赋予他们一种欲望,让他们生儿育女,繁衍人类,用智慧去创造美好的顿亚(人世间)。
天仙们取来泥土。阿兹拉伊来天仙用泥土造化了人形,真主给泥人度了灵气后。便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活人。取名叫阿丹,也称人祖阿丹。为了繁衍人类,真主从阿丹的左肋巴取了第三个肋骨造化好娃,做阿丹的妻子。阿丹和好娃居住在天堂里,真主明示他们不能摘取麦果吃,因为麦果是不清洁的东西,吃了有违圣法。
一天,阿丹和好娃到了阿甸乐园,看见麦果鲜嫩晶亮,香气扑鼻。好娃忍不住摘二个麦果。一个递给阿丹,一个自己全吃下肚子。阿丹刚吃了一口,被天仙卡住了脖子。结果阿丹的麦果留在脖子上成了男人的喉咙。好娃的麦果全吞下肚了,真主就让好娃每月来一次月经,来恕吞食麦果的罪孽。
《古兰经》中的圣人神话最为丰富,阿丹、努哈、萨利哈、易卜拉欣、易司马仪、优素福、尔萨、穆罕默德等圣人故事是讲述最多,流传最广的神话。回族宗教人士通过“讲瓦尔兹”的方式,向民众宣讲伊斯兰教圣人们的崇高品德与献身行为,以此来规范回族民众的信仰和生活行为。在穆罕默德故事中有一个《乞讨不如自食其力》的故事讲述:
一个叫木沙的青年,游手好闲,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一天,他到了一个院子长满鲜花的人家门前遇到院子的主人。他向院子的主人要了三样东西:一个能睡觉的毡子,一直能喝水的碗和一根能打水的麻绳。主人一一满足了他,并和年轻人一起,到集市上把三样东西卖掉,买了一把斧头回来。他又给青年人一包干粮、一根长绳,让他上山砍菜。还与青年人约定,半个月后再见。于是,青年人每天上山砍柴,在到集市上卖掉,不到半个月,他不仅能吃把肚子,还穿上了新衣服,口袋里也有了余钱。这时,他明白了院子主人的用意。与其乞讨度日,不如自食其力的道理。这个教育青年人的人,就是穆罕默德。
“自食其力”好过“游手好闲”这是民间最普通的道理。而再通过圣人穆罕默德故事传递给了广大的信教民众,使信教民众更加确信“与其乞讨度日,不如自食其力的道理”,由此,增强了神话故事的信服力和说服力。在此,伊斯兰教神话不仅仅是要宣讲伊斯兰教教义,同时,它还是对回族民众实施道德伦理教育的武库。
二、回族神话的特点
众所周知,早在唐宋时期,回族先民就从文明程度较高的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等地来华出使、经商和传教。他们进入中国后,同样,接受了文明程度也很高的汉族文化的影响。在中西两大文明的基础上,酝酿起来的回族,其文化的起点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再加上,构成回族族源的民族非常复杂,因此,回族神话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来源的纷杂多源、神话构成的多元性与神话类型的多样性和鲜明的伊斯兰教色彩。
(一)回族神话起源的纷杂多源
回族神话的源头有很多,从其民族构成上看,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西域人,有东南亚的占城回回、黑回回,有南亚回回,还有犹太人、吉普赛人,以及与汉、蒙古等民族通婚融合的基因。从文化多元性来看,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中亚文化、西域文化、汉族的儒家文化等。因此,回族神话的源头有很多,既有古代阿拉伯神话、波斯神话、西域神话,又融合有汉族神话的元素。尤其在回族神话流传与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其与汉族交往的密切,汉族神话中一些元素,被回族民众不自觉地接纳到回族神话中。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宁夏卷》的神话篇中的“人族阿丹和好娃”神话的异本二后的附录中,哈牛姆用泥土造人的神话。这则神话是由宁夏固原县大湾乡回族农民马继贤讲述的:“人是由真主的手下人哈牛姆用泥捏的。哈牛姆用水和泥,按照自己的模样捏人,捏成的泥人放在阳关下照晒,晒干后就会活过来。一天中午,天气突变,暴雨即将来临,哈牛姆把来不及搬的泥人用扫帚扫进屋里,有扫断胳膊的,有扫断腿的。从此,世上有了缺臂少腿的残疾人。这与汉族中流传的女娲造人的故事大体相同。”
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宁夏卷》还收录了一则汉族女娲捏人的神话:
“很早很早以前,世界上只有女娲一个人。有一天,女娲很愁闷,说:’咋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如果有许多人,那该多好啊!’于是,她就和了一推黄泥,照着自个家的样子捏起泥人来。她捏了几个泥人人,对着泥人吹了口气,这些泥人就都活来了,同她一样,也会说话走路。女娲看了很高兴,就把和的泥一鼓劲捏光后,又和了一推,又捏光了。天快黑了,她捏得很乏,就把剩下的一推泥用棒搅开,吹了一口气,吹到山沟里去了。这些吹到山沟里的泥疙瘩,也都变成了人。
第二天,女娲醒来一看,个个沟里都有了人,耕地的耕地,锄草的锄草。
到现在有的人还说:‘那女娲捏下的就是现在的富人,那搅开的,就是现在的人。’”
讲述人:冯德章;记录人:胡俊红。1988年10月13日采录于会宁县老君乡杏树村。
回族哈牛姆泥土造人神话与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的情节非常类似。为什么回族也会产生泥土造人神话?它与汉族泥土造人神话有什么不同?据《古兰经》萨德章第71、72节中说:“当时,你的主曾对众天神说:‘我必定要用泥创造一个人。当我把他造出来,并将我的精神吹入他的体内的时候,你们当为他而倒身叩头。’”由此看来,回族泥土造人神话源自《古兰经》,同时,在回族民众的思维意识里,汉族的女娲造人神话与《古兰经》中的泥土造人神话尽管有一些差异,但也有很多的相似性。尤其是他们都以土为造人的材料,都给予了泥人鲜活的灵魂和生命。因此,在辗转讲述神话的过程中,回族与汉族民众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一些情节借鉴过来,使之成为自己民族神话的一部分,这也是回汉民族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
总之,由于回族族源的多源化,文化的多样性,势必造成了回族神话的源头很多,内容和类型多样化。也恰是回族神话具有多源化、多样化的特征,才为回族神话的极大丰富奠定了基础。
(二)回族神话构成的多源化,类型的多样化。
回族神话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回族的哲学、宗教、历史、道德和习俗等。特别是由于回族历史的特殊性,回族文化的多源性,回族神话的构成也呈现出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特点。也就是说,回族神话的构成是多源化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回族神话多源性首先体现在它的构成有阿拉伯、波斯、突厥、西域神话,也融合了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的神话元素,又有伊斯兰教神话为核心,因此,回族神话从文化起源上说,它是多源化的。其次,回族神话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讲述回族起源的“阿丹与好娃”神话;还有赞颂英雄”阿当寻火种“、”李郎降龙“等;还有宣讲伊斯兰教教义与思想的“伊斯玛仪”、“穆罕默德故事”等,以及回族先民神话,等等。这些神话通过神奇的幻想来表现生活。其主题也大都是颂扬先祖们勇于献身、敢于创造、坚持不懈的与自然斗争,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的美好境界等,其形象既鲜活而又生动朴实,贴近生活,但又充满奇幻与想象。再次,回族神话的类型是多样化的,包括起源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宗教神话、阿拉伯化生神话、中亚龙神话、海神神话等。与其他民族神话相比较,回族神话的类型带有及其鲜明的宗教与地域性特征。它是不同历史时期,回族先民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宇宙自然、人类自身、文化境遇、地域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总结。回族神话的多样性是与其民族形成与发展历史进程密切相关的。正是由于回族民族族源的多源性、文化的多元化,也就造就了回族神话类型的多样化。
(三)鲜明的伊斯兰教色彩。
伊斯兰教是回族之所以形成的核心与根本。在回族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中,有关伊斯兰教神话占据了回族神话的绝大部分内容。回族民众也非常喜爱讲述它们。尤其是在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中,一些宗教人士以宣讲的方式,向回族民众讲述《古兰经》中的神话,宣扬宗教教义。而回族民众在接受伊斯兰教的思想后,又会有意或无意地把它渗透到回族神话中。因此,回族神话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也可以说,伊斯兰教对回族神话的影响力是任何思想也无法替代的,如果缺少了伊斯兰教的基础,回族神话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