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明的领导者总是善于和乐于以学习、创新作为组织活力的源泉,因为他深知,一个学习型组织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学习让人提高,学习给人提供创新的能源。学习创新往往与直接的效益相距较远,但它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证。
3月初春,灿烂的阳光洒在一片开满金盏花的园圃上。角落里,有几朵金盏花叶片泛黄、扭曲,枝干纤弱,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仔细一瞧,原来叶背早已长满了蚜虫,一群蚂蚁正忙碌着要把蚜虫赶到另外一株叶片青翠、肥美多汁的金盏花上。
“老弟啊!瞧你笨手笨脚的样子!你这副德性,如何把这些家伙赶到另一边去呢?”一只老蚂蚁说,“仔细看着!瞧瞧老哥显显手段!”
那只因缺乏经验而急得满头大汗的小蚂蚁,只见老蚂蚁两三下就把一群蚜虫赶到另一棵花儿上去了。
“老哥,拜托你教一下我吧!”小蚂蚁迫不急待地央求道。
“哈!这功夫可不是三年五年就学得成的,你这初出茅庐的小子不用着急,只要多看老哥怎么做就成了。”老蚂蚁摆出一副爱理不理的脸孔,以教训的口吻回答道。
小蚂蚁不断地找机会请老蚂蚁指导,但老蚂蚁总是言辞闪烁、推三阻四的,有时候还不忘强调一下它这本领是如何如何的困难以及如何如何的复杂,言下之意尽是在炫耀自己的天资英明。
午后雷阵雨逐渐多了起来,夏日近了。小蚂蚁在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后,已逐渐掌握了要领,甚至发明了更有效的方法。于是,它不再请求老蚂蚁传授经验。
又到了采集蚜虫分泌物的清晨,老蚂蚁惊讶地望着小蚂蚁干净利落的表现,终于忍不住酸溜溜地问道:“小家伙,你好厉害啊!你到底是怎样学到我这门功夫的呢?”
小蚂蚁回过头来,以坚毅的口吻缓缓地答道:“时间!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别人能做的事,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时间终将教会我们一切。”
办公室中总有一些倚老卖老的人,除了喜欢自抬身价,吹嘘自己的经验多么丰富外,更恶劣的是常摆出“高姿态”,吝于指导后进。事实上,组织中的工作以例行性事务居多,而从事这种类型的工作所累积的经验又有一个特性,那就是:10年的经验,只不过是10次一年的经验而已。遗憾的是,总是有人会忽略了这一点。
利用一切出现的机会与条件,而不是忍耐诅咒,敞开心扉拥抱这个世界。尽可能利用环境中的各种条件,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现在发生的事情对我有什么好处?如何利用它使得我获得更多?”要善于总结他人的缺点来为自己服务。
捕蝉
一位旅人在经过一片树林时,看到一个老人拿着竹竿捕蝉,而且一粘就是一个,就像在地上捡拾东西一样容易。”
旅人就问:“您这么灵巧,一定有什么妙招吧?”
老人说:“我的这个捕蝉技术已经练了5个月了,当我练到了在竹竿顶上放2个弹丸掉不下来时,我去捕蝉却发现蝉还有可能会逃脱。于是我就回家接着练,后来可以放3个弹丸了,我发现蝉逃脱的机会还有1/10。我并没有满足而继续练,练到可以放五个弹丸而掉不下来时,捕蝉就如拾取地上的东西一样容易了。”
我们总是认为我们的表现或企业的发展已经达到极限了,其实我们只刚刚练到“放两个弹丸而掉不下来”的程度,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位捕蝉的老人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事情时不要刚刚看到一点成果就停止继续改进,更不要为自己懒于改进工作而寻找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极限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达到的,不管是个人能力的极限还是企业发展的极限。当你不再去想“极限”这个词时,你会发现在很多方面还有继续改进和提高的余地。
狼不停脚
一只狐狸看见一头雄壮的野狼在草地上来回地奔跑,便劝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歇一会儿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奔跑。
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附近,你何必那样呢?”
野狼停了下来回答说:“我现在不练,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就跑不动了。而平时坚持训练,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学习是进取的前奏,是为了发展和进步积蓄能量。一个在别人闲暇的同时保持学习状态的人和团队,才是最有希望的。
学习应有相应的努力、挑战和忍耐,方知个中乐趣。学习是促进个人和团队能量的重要方式,要善于利用学习,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三不足”口号
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开始主持变法的时候,就提出了“三不足”口号:“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正是这种“三不足”的思想指导了他实施变法工作。自然,这个口号引起了反对派的不满,反对派不仅在具体变法条文上反对王安石,而且继司马光之后又向他的“三不足”口号开刀,企图从舆论上打倒王安石。
翰林学士范镇向神宗上疏说:“天下土、地生毛、天鸣、地震,都是劳民的征兆。希望陛下观天地之变化,罢去青苗和农田水利法。召回使者,自然民心安定而百官释疑。”攻击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
谏官范纯仁上奏讲道:“王安石改变祖宗法度,使得民心不安。”御使刘挚也在奏章中攻击王安石罪在不赦,使国家百年之成法消除废乱,荡然无存。枢密使文彦博借议政的机会向神宗进谗言道:“祖宗法制未必皆不可行。祖宗法制俱在,不必更改。改则必失人心。”可见用心之良苦。
当时宋人把王安石的第三个口号“人言不足恤”写成“流俗不足恤”。参知政事在弹劾王安石的奏章中讲:“王安石强辩自用,诋毁公论为流俗。”御史中丞召公著在对反对青苗法的奏章中讲:“当今大臣都认为青苗法不合时宜,而王安石却将反对派的意见斥为流俗。”
王安石坚决地反击这些反对派的攻击。所以陆佃对王安石讲:“外间都讲你拒谏。”王安石置之一笑,说道:“我怎么会拒谏?是邪说太盛,不值得理睬而已。”
创新是发展的必然,如果没有创新,我们终将死于思想的枯萎与行动的衰竭。无论从管理还是从竞争的角度来讲,创新都尤为重要。比如,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制胜的因素很多,创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市场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企业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别具一格、引人注目至关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创新。在产品的推销和顾客的服务方面同样如此,企业只有做到和别人不一样,只有推陈出新,只有寻找到一条令人耳目一新的途径,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尽快脱销,才能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口味。只有创新,企业才能领先;只有创新,企业才能取胜;只有创新,企业才具生命力。
鸭姐妹走路
每天大清早,鸭姐妹俩总是顺着大路摇摇摆摆地走向池塘去游泳。
“这条路真好,”鸭姐姐说,“但是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另外找一条路走走。还有许多路都能通向池塘去呢。”
“不,不,”鸭妹妹说,“我不同意,我实在不想找另一条新的路。这条路我已经走惯了,很舒服。”
一天早上,鸭姐妹看见一只狐狸坐在路边的一个篱笆上。
“早晨好,鸭小姐。你们是去池塘游泳的吧?”
“唉,对啊。我们每天都要走这条路呢!”鸭姐妹说。
“真的吗?有意思。”说着,那狐狸露出尖尖的牙齿笑了笑。
第二天,太阳升起了。鸭姐姐说:“如果我们今天还是走那条老路的话,我们一定会遇到那只狐狸的。我不喜欢看到它那副嘴脸。今天我们一定得找条新的路走。”
“你真是傻透了。”鸭妹妹笑着说,“那只狐狸看上去可像一位绅士啦,昨天它还朝我们笑呢!”
就这样,鸭姐妹俩还是沿着老路摇摇摆摆地向池塘走去。果然,那只狐狸仍旧坐在篱笆上,手里还拿着一只麻袋。
“可爱的小姐们,我正在迎候你们呢。你们没有让我白等,我真是太高兴了。”说着,它打开麻袋凶猛地扑向鸭姐妹。鸭姐妹“嘎嘎嘎”地喊叫着,扑闪着翅膀飞也似地逃回了家,赶紧把门闩上。
第三天,为了安定一下情绪,鸭姐妹呆在家里没有出去。
第四天,它们小心谨慎地找到了一条能安然无恙地到池塘去游泳的路。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怠惰,习惯于原已成形、早已熟悉的做法。创新需要学习精神,需要创造能力,需要一点点冒险。
常变常新。对于管理工作来说,不仅要有制度上的创新、思想上的创新,还需要有其他方面的创新。在不断地与别人的要交流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无疑会使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和尚与哲学家
一位和尚跪在一尊高大的佛像前,正无精打采地默诵经文。长期的修炼并未使他立地成佛,他为此而苦闷、彷徨,渴望解脱。正好,一位云游四方的哲学家来到他身旁。
“尊敬的哲人,久仰久仰!弟子今日有缘见到你,真是前世造化!”和尚来不及站起,激动得颤颤巍巍地说,“今有一事求教,请指迷津:伟人何以成其为伟人?比如说,我们面前的这位佛祖……”
“伟人之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哲学家从容地说。
“是因为……跪着?”和尚怯生生地瞥了一眼佛像,又欣喜地望着哲学家,“这么说,我该站起来?”
“是的!”哲学家打了一个起立的手势,“站起来吧,你也可以成为伟人!”
“什么,你说什么?我也可以成为伟人?你……你……你这是对神灵、对伟人的贬损!”说着,和尚双手合十,连念了两遍“阿弥陀佛”。
“与其执著拜倒,弗如大胆超越!”哲学家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
“超越?呸!”和尚听了哲学家的话如惊雷轰顶,“这疯子简直是亵渎神灵,玷污伟人!罪过!罪过!”说着,他虔诚之至地补念了一遍忏悔经,又跪下了。
身在迷信之中而不知其迷信,最终被其毒害乃至扼杀,创新又从何谈起。任何一位管理者,都不会轻易地去怀疑自己的上司,更不会轻易地用恶语去对待自己的上司。尊敬、保护、分忧、和颜悦色,着眼长处,是对待上司的基本态度和表现。上司是人,员工也是人。上司需要依靠,部属也需要依靠。所以,管理者应该用相同的心情去对待自己的上司和部属。优秀的领导者很注意始终假定自己的部属是无辜的。态度和善,接待热情,着重优点,多给鼓励;出了差错,即使责任不完全在自己,也要主动承担。这些都是优秀管理者的经验之谈,也是管理艺术的一个方面。作为一个管理者,就应当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员工。员工确也喜欢自己的上司能有这样的态度,尤其是那些有主见的员工。
教练画线
一位武术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信十足地认为一定可以勇夺冠军。却不料在决赛时,遇到一位实力相当的对手,使他难以招架。武术高手察觉到自己竟然找不出对方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击中他的要害。
比赛结果可想而知,武术高手惨败在对方手下,也失去了冠军宝座。
他懊恼不已地下台找他的教练,并请求教练帮他找出对方招式的破绽。
教练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道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条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武术高手苦思不解,如何能像教练所说的,使地上的线变短。最后他还是放弃继续思考,而求教于教练。
教练在原先那条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较之下,原先的那条线,看来变得短了许多。
教练开口道:“夺得冠军的重点,不在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只要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正如原先的那条线一般,也就在无形中变得较弱。”
应付挫折的道理也正如画线一样,你强它就弱,而你弱它就强。使自己由弱变强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只要你始终是两条线中最长的一根,主动权就永远在你手里。
三个徒弟
一位隐士派他的三个徒弟去远方。他把他们送到路口,吩咐他们说:“从这儿往南都是畅通的大道,沿着这条大路走,不要走岔路。”
三个徒弟把师傅的话铭记心中,然后辞别师傅,沿着大路向南走去。他们走了50多里发现有条河横在面前,沿河岸向东走半里就有桥。其中一位徒弟说:“我们向东走半里路,从桥上过吧?”另外二位皱着眉头说:“老师让我们一直往南走,我们怎能走弯路呢?不过是水罢了,有什么好怕的!”说完,三人互相扶着涉水而去。河水水深流急,他们有几次差点送命。
过了河,又往南走了100多里,有一堵墙挡住了去路。其中那一位又说:“我们绕绕吧。”另外两个仍坚持:“谨遵老师的教导,无往不胜。我们怎能违背老师的话呢?”于是迎墙前进。“砰”然声响,三人碰倒在墙下。三人爬起相互勉励:“与其违背师命苟且偷生,不如遵从师命而死。”而后又相互搀扶,直向墙撞去,最后都撞死在墙下。
当通过种种渠道得知某人成功的“秘诀”之后,我们就会竭力模仿,全然不去顾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当我们执行行动方案时,总是有板有眼,从不考虑怎样根据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外部环境灵活应对。我们认为自己是在遵循“圣旨”,可最终结果却是“撞死在了南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