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说话的水平和能力对于办事的成败也是起着关键的作用。水平和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是谁,只要肯下工夫积极训练,一定能成为一个说话高手。
嘴“甜”自有好处来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充分地说明了金钱在世俗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世间不仅仅只有金钱有这么大的魔力,其实还有一种力量能与金钱的魔力相抗衡,这种力量来自于对别人的恭维和赞扬。
嘴巴“甜”一点,适当地恭维一下别人,对你来说只有好处,绝对没有坏处,只是这种恭维要恰到好处,掌握火候,这就需要你拥有超出常人的心机。
“心机”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保证,拥有了它,有时能变不可能为可能,适当的恭维别人便是拥有心机的一种表现。
菲德尔费电气公司的约瑟夫·S·韦普先生,曾经用这一妙招,使一个拒他于千里之外的老太太,十分乐意地与他达成了一笔大生意,顺利完成了推销用电的任务。
那天韦普走到一家看来很富有很整洁的农舍前去叫门。当时户主布朗肯·布拉德老太太只将门打开一条小缝。当得知他是电气公司的推销员之后,便猛然把门关闭了。韦普再次敲门,敲了很久,大门尽管又勉勉强强开了一条小缝,但未及开口,老太太却已毫不客气地破口大骂了。
韦普并没有退却的意思,经过一番调查,他终于找到了突破口。这一天,韦普又上门了,等门开了一条缝时,他赶紧声明:“布拉德太太,很对不起,打扰您了,我的访问并非为电气公司,只是要向您买一点鸡蛋。”老太太的态度当时就温和了许多,门也开得大多了。韦普接着说:“您家的鸡长得真好,看它们的羽毛长得多漂亮。这些鸡大概是有名的品种吧!能不能卖一些鸡蛋呢?”这时门开得更大了,这时那位老太太反问道:“您怎么知道这鸡与众不同呢?”韦普知道,办法已初见成效了,于是更加诚恳而恭敬地说:“我家也养了这种鸡,可像您所养的这么好的鸡,我还从来没见过呢!而且,我家的鸡,只会生白蛋。附近大家也都说只有您家的鸡蛋最好。夫人,您知道,做蛋糕得用好蛋。我太太今天要做蛋糕,我只能跑您这里来……”老太太顿时眉开眼笑,高兴起来,把韦普先生引进门里来了。
韦普利用这短暂的时间瞄了一下四周的环境,发现这里有整套养乳牛的设备,断定男主人定是养乳牛的,于是继续说:“夫人,我敢打赌,您养鸡的钱一定比您先生养乳牛的钱赚得还多。”老太太心花怒放,乐得几乎要跳起来,因为她丈夫长期不肯承认这件事,而她则总想把“真相”告诉大家,可是没有人感兴趣。
布拉德太太马上把韦普当作知己,不厌其烦地带他参观鸡舍。韦普知道,他新办法的效果已渐入佳境了。但他在参观时还是不失时机地发出由衷的赞美。
老太太毫无保留地传授了养鸡方面的经验,韦普先生极其虔诚地当作学生。他们变得很亲近,几乎无话不谈。在这个过程中,老太太也向韦普请教了用电的好处。韦普针对养鸡需要用电详细地予以说明,老太太听得很专注。
两星期后,韦普在公司收到了老太太的用电申请。几句恰到好处的恭维话让韦普先生得到了他所想要的东西。有“心机”的人便是这样能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让它变为可能。嘴巴“甜”一点,恰到好处地恭维一下别人,你的事业可能会更顺利一点,人生也就更精彩一点。
批评语言要慎讲
如果批评不适当,可能会破坏彼此的关系,所以批评语言一定要慎讲。
北卡罗莱纳州王山市的凯塞琳·亚尔佛瑞德是一家纺纱工厂的工业工程督导。她的职责的一部分,是设计及保持各种激励员工的办法和标准,以使作业员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纱线,而她们也能赚到更多的钱。
在他们只生产两、三种不同纱线的时候,他们所用的办法还很不错。但是不久前他们扩大产品项目和生产能量,以便生产十二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纱线,原来的办法便不能以作业员的工作量而给予她们合理的报酬,因此也就不能激励她们增加生产量。
凯塞琳已经设计出一个新的办法,使他们能够根据每一个作业员在任何一段时间里所生产出来的纱线的等级,给予他们适当的报酬。
设计出这套新办法之后,凯塞琳参加了一个会议,她决心要向厂里的高级职员证明自己的办法是正确的。她详细地说明他们过去用的办法是错误的,并指出他们不能给予作业员公平待遇的地方,以及她为他们所准备的解决办法。
但是,凯塞琳完全失败了。她太忙于为自己的新办法辩护,而没有留下余地,让他们能够不失面子地承认老办法上的错误,于是她的建议也就胎死腹中。
在学习了几堂卡耐基训练课之后,凯塞琳就深深地了解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她请求召开另一次会议,而在这一次会议之中,她请他们说出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他们讨论每一要点,并请他们说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在适当的时候,凯塞琳以低调的建议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把办法提出来。等到会议终止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于是凯塞琳把自己的办法提出来,而他们也热烈地接受这个办法。
凯塞琳说:“我现在深信,如果你率直地指出某一个人不对,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你指责别人只是剥夺了别人的自尊,并且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警告别人时不要指出缺点,而要强调如果纠正过来会更好:
有位公司主管慨叹纠正别人错误实在难,稍微提醒一下部属,部属不是猛然反抗,就是越变越坏。这位主管只是指出对方的缺点加以批评而已。
有位棒球教练在纠正选手动作时,不说“不对,不对”而说“大致上不错,但如果再纠正一下……结果会更好。”他并非否定选手,而是先加以肯定再修正。也就是说先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然后再把目标提高。如果只是纠正、警告的话,只有徒然引起选手的反感,不会有何效果可言。
领导在下属犯错误时,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批评。
张震将军某日视察某部,召集将、校军官十余人座谈。某部领导发言时,将军突然插话问:“一个战士的津贴是多少?”
在座将校军官皆沉默,竟无一人能答。
张震将军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把话锋一转,说道:“有个军阀叫张宗昌,人称三不知将军,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支枪,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小老婆。”在座将校听了都面红耳赤。一次,张震将军视察某部“红一连”。连长、指导员汇报道:“连队四年达标,年年先进。”
张震将军问连长:“你们达的什么标?”
连长支吾。
又问指导员、教导员,也答不上来。再问团长、政委,结果也一样。
张震将军生气地说:“达的什么标都不知道,还达什么标?有个旧戏,叫《法门寺》,太后在上面一喊,下边的人,不管听懂还是没有听懂,也跟着‘嗯’地答应一声,然后一声声传下去,一声声往下‘嗯’。我们可不能搞法门寺作风。”
张震将军通过类比的方法,对军队中的错误作风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既给官兵留了一定的面子,又把错误的性质点拨得入木三分,达到了很好的批评效果。
批评别人是一种艺术,如何批评别人则是一种手段,掌握了这种手段办事方能成功。
说话不可冒犯他人自我
绝大多数人还是都有一个混着优点与缺点的自我。这自我需要满足,而且不容冒犯亵渎,因此有些人可以接受九十九句批评的话,却不能接爱冒犯到他自我的一句话。
新来的主管第一次主持会议,他很诚恳地要求大家以后多“建议”,并且说:“如果发现缺点,也欢迎大家告诉我。”
现场雅雀无声,没有说话。第二次会议,主管再次重复那些活,才到职两个月的小许终于站起来提了一些工作上的建议,主管当场表示“嘉许’。他的动作有了示范的作用,有好几位同事相继发言。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许必不放过建议的机会,除了工作上的建议之外,也针对主管个人的言行有中肯而且诚恳的建议。
大家都认为,小许一定不久就会“升官”,谁知却被调到一个闲差,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在开会时提建议……
看来小许是个热情直爽而且单纯的人,他的动机正确,但做法却有值得讨论的地方。
人有很多种,有些人心口如一,宽容大量,有些人心口不一,嘴巴说得很漂亮,心里完全不那么想;因此要求大家提“建议”,有的人是真心的,有的人却只是故意作态,因为他要符合大家对主管的“角色期待”,所以他必须塑造“开明形象”,免得手下对他产生排斥。另外,一位新主管“广纳建议”,尚有其他目的:
1.了解手下的“倾向”;任何建议都可显现该人的内心和价值观念,所以,让手下“开口”,手下的“倾向”即一览无遗。
2.了解前任主管领导的特色及偏差;手下不一定会批评前任主管,但从他们反映的问题却可发现些蛛丝马迹,这是一位新任主管相当重要的参考。
3.了解谁是手下的“头头”及他们彼此的“生态关系”,也要了解谁是“不满分子,谁是“是非制造者”……
大部分的主管要求“建议”都是诚恳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主管的动作根本就是“虚应故事”,甚至是一种权谋……。
小许的主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主管?从这个故事中难以了解,因为这要从他的主管如何面对建议,如何处理建议等多方面来研判。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小许被调至闲差,和他对主管个人言行的“建议”有关。
或许也有超大肚量的人吧!不过这种人很少。当主管的再怎么开明,毕竟还是需要一点“架子”的;小许的意见,对主管已造成压力,他又提出和主管个人行为有关的“建议”,主管就算不发火,也不会太愉快,因为他的建议冲撞了主管的“架子”,也冒犯了主管的自我,所以不被调职才怪。
这位主管不能说他有“错”,只能认为他肚量不够大,但此为人情之常,古代不是有很多皇旁被谏臣惹火而把谏臣杀掉?因此要提“建议”,有些要点必须注意:
1.不必当“急先锋”,让别人先提,看看“风势”后再开口,免得被心机深沉的主管“引蛇出洞”。
2.不可能解决又不切实际的问题少提,因为提了等于给主管增加麻烦,他是会把你当成“麻烦人物”的。
3.看主管采纳建议的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决定是否要继续提,如果他只是做做样子,那就不要再提,因为提了也没有用,自己还会惹人厌。
4.关于主管个人行为的“建议”,能不提就不要提,若非提不可,应在私下委婉地提,否则主管会大大不爽的。
不过,也不能什么都不提,否则在主管眼中,你就变成一个不会看不会想的人了。
两难问题要学会含糊其辞
在人际交往中,面对一些两难问题,往往不能明说,可是如果避而不答又会让他人不快,那么,这时不妨“含糊其僻”、“言语闪烁”,让人摸不准意思,抓不住把柄,这不失为一个说话不惹祸的一个诀窍。
有这样一则寓言:
有一天,狮王心血来潮。于是,它张开大口,叫熊来闻闻它嘴巴里是什么气味。熊老实巴交,据实回答:
“大王,您嘴巴里的气味很难闻,又腥又臭的。”
狮子大怒,说熊侮辱了作为百兽之王的它,罪该万死!于是便猛扑过去,一口把熊咬死了。
接着,它又叫猴子来闻,猴子看到了熊的下场,便极力讨好狮子,它说:
“啊!大王,您嘴巴里的气味既像甘醇的酒香,又似上等的香水一样好闻。”
狮子又是大怒,它说猴子太不老实,是个马屁精,一定是国家的祸害。于是又扑过去,把猴子也给咬死了。
最后,狮子问兔子闻到了什么味。
兔子答道:
“大王,非常抱歉!我最近伤风,鼻子塞住了。现在什么味道也闻不到。大王您如果能让我回家休息几天,等我伤风好了,一定会为您效劳。”
狮子没找到借口,只好放兔子回家,兔子趁机逃之天天,保住了小命。
在这种场合中,兔子的回答是机智的,因为此时既不能对狮子嘴巴中的臭气进行肯定,也不能否定,只是含糊其辞,用“伤风”来搪塞。
事实上,这则寓言的意义对我们现生活的作用更为巨大,日常生活中,与人交际,有些话决不能说的太具体明了,这样或许才能更好达到目的。
顾维钧曾担任驻美公使。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国际舞会,与他一起跳舞的美国小姐突然问他:“请问你是喜欢中国小姐呢还是美国小姐?”
这问题很不好答,若说喜欢中国小姐,势必得罪了舞伴。如果说喜欢美国小姐,又会有失中国公使的尊严。
顾维钧灵机一动,回答说:“不论中国小姐或美国小姐,只要喜欢我的人,我都喜欢她。”
似是而非,模糊其辞的语言在生活中其实已有大量运用,比如我们经常会说的“等一会儿”、“过不了多久”、“再过些时候吧”等等,这样就避免了把话说死,留下很大的回旋空间。在外交上,使用模糊语言的机会更多。如“我们对X人的事态表示关注”、“我们注意到了××的言论”等等,工作中也常用模糊语言,比如常听到的“最近”、“多数同志”、“基本满意”等等。这样一来,说话便具有很大的弹性,有时能帮你摆脱困境。在历史上,有一个典故与上文所讲的“兔子伤风”的寓言极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