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求人办事儿的规律: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在运用这一策略的同时,要注意的是:诱导别人参与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应当首先引起别人的兴趣。
当你要诱导他人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时,先得给他一点小胜利。当你要诱导他人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时,你最好给他一个强烈刺激,使他对做这件事有一个要求成功的希求。在此情形下,他的自尊心被激起来了,他已经被一种渴望成功的意识刺激着了,于是,他就会很高兴地为了愉快的经验再尝试一下了,总之,要引起他人对你的计划的热心参与,必须诱导他们尝试一下,然后再量体裁衣,选好时机和话题,逐步引导到你想求办的事情上来。
好事多磨,水滴石穿
许多事情是靠人“磨”出来的。有些情况下,只有多磨才能办成想办的事。
“磨”不是一种无赖的行为,它也是要策略的。磨的时候要彬彬有礼,摆事实讲道理,还要笑容满面,要经常出现在能让对方看到的场合,例如,他的办公室、家里等等。而且每次都要准时无误,让对方感到好像是在上班一样,一到点就赶来了。这样对方总能看到你,也就总能想到你的事情了。
虽然这种方法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办成事。因为有时候对方因种种原因不同意办理此事,而此事又是合情合理的,这种情况下只能“磨”了。
磨,能显示真诚,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能感动人。磨,是积极主动地向对方解释,与对方沟通,不间断地软化对方的过程。因此必须是全身心投入,必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磨,是一种静静的礼貌的等待,等待对方尽快给予答复。不要让对方感到你是故意找麻烦,故意影响他的工作和休息。要尽量通情达理,尽量减少对对方的干扰,这样,才能磨成功。
磨可以不露锋芒,不提要办的事,只是不间断地接近对方,使双方关系渐近,让对方更多地了解你,同情你,从而产生帮助的愿望。也就是说,你想办法与对方接近或与对方家人接近,并通过各种办法与他们搞好关系,从感情上贴近。这种感情上的磨,对方是难以拒绝的。
有些领导喜欢让人磨,不愿轻易同意任何事情。你磨他,使他从精神上得到一种满足,即权力欲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去磨,若怕麻烦,存有虚荣心反会被对方见笑,他会说:“本来他再来一次我就同意了,可是他没来。”所以磨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难”办法。
“眼泪战法”赢得他人同情
同情弱者是人性天生的弱点,调动眼泪战法,再铁石心肠的人,也免不了会动情。
当我们在求人解决问题时,应该调动听者的同情心,使听者首先从感情上与你靠近,产生共鸣。这就为你问题的解决与事情的办成打下了基础。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将受害的情况和你内心的痛苦如实地说出来,处理者是会动心的。
同情心可以促进当权者对受害人的理解,可以在处理问题的过程把你的哭诉的情况也考虑进去。另外,如果处理者想不了了之,你的哭诉还有可能激发被求者的责任感,要使被求者知道,这是在他职责范围以内的事,他有责任处理此事,而且能够处理好此事。
美国曾有一位老妇人向正在律师事务所办公的林肯律师哭诉她的不幸遭遇。原来,她是位孤寡老人,丈夫在独立战争中为国捐躯,她靠抚恤金维持生活。前不久,抚恤金出纳员勒索她,要她交一笔手续费才可领取抚恤金,而这笔手续费是抚恤金的一半。林肯听后十分气愤,决定免费为老妇人打官司。法庭开庭。由于出纳员是口头勒索的,没有留下任何凭据,因而指责原告无中生有,形势对林肯极为不利。但他十分沉着、坚定,他眼含着泪花,回顾了英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爱国志士如何奋起反抗,如何忍饥挨饿地在冰雪中战斗,为了美国的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最后,他说:
“现在,一切都成为过去。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地下,可是他们那衰老而又可怜的夫人,就在我们面前,要求申诉。这位老妇人从前也是位美丽的少女,曾与丈夫有过幸福的生活。不过,现在她已失去了一切,变得贫困无靠。然而,享受着烈士们争取来的自由幸福的某些人,还要勒索她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抚恤金,有良心吗?她无依无靠,不得不向我们请求保护时,试问,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法庭里充满哭泣声,法官的眼圈也发红了,被告的良心也被唤醒,再也不矢口否认了。法庭最后通过了保护烈士遗孀不受勒索的判决。
没有证据的官司很难打赢,然而林肯成功了。这应归功于他的情绪感染、驾驭了听众及被告的心理,达到了理智与情绪的有机统一。
如果仅靠情感也打动不了对方时,还有一着就是激发起所求之人的责任心,同情心与信任心一旦互动被激发,事情办成就八九不离十了。
有位教师,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各项条件具备,但职称总评不上,原因是他与校领导关系不好。
此君上告到上级主管领导处,虽然竭尽所能让领导引起对自己处境的同情,但仍收效不大,这位领导听后反而椎辞说:‘评不上是你学校的问题,学校不上报,我又有什么办法?”此君早有心理准备,立刻说:‘如果学校能解决,我就不会来麻烦您了。我是逐级按程序反映。你是上级领导,而且又主管这方面的工作,下面在这方面出了问题,您是有权过问的。如果您不及时处理,出现更大麻烦,那就晚了。我想,只要您肯过问,您的意见他们会听的。”
这番话很奏效,这位领导很快改变了态度,事情最终得以解决。
这位办事者的言外之意是:“处理此事是您的责任,如果你不过问就是失职,那么,我还会向更上级领导反映,那时,您可就被动了。”
在求人办事时,尽情用眼泪来激发对方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当你巧妙地点醒对方身负的责任和手中的权利时,会使对方衍生出一种自豪感,使他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并同时站到了你的立场上。到了这个时候,再难办的事情也能办得成。
学会宽容,报怨以德
人应该宽容,让心胸如水一般虚静深远,包容一切,也能化解一切。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里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里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让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我们在茫茫人世间,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摩擦。如果不注意,仇恨袋便会悄悄成长,最终会导致堵塞了通往成功之路。所以我们一定要记着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我们就会少一分烦恼,多一分机遇。
学会宽容,对于化解矛盾,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你的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宽容大度被认为是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品质。
如果我们能够从自己做起,宽容地看待别人,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当别人批评我们时,如果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能够心平气和,审视自己。于是我们就会发现,别人的批评其实是一片好心。这样,我们就会觉得世界依旧温情脉脉。
但如果我们以敌视的眼光看待别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狭窄,处处提防,最后终会因孤独而陷入忧郁和痛苦之中。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因为一些无法释怀的龃龉而造成永远的伤害。
宽容待人,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这样的人一定会为人所喜欢,受人尊重,反过来,别人也乐意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帮助,所以宽以待人的人更容易成功。
宽以待人,就是说做人要心胸宽广,忍耐性强,对别人宽厚、容忍。有位哲人曾说过:“谁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该在平时宽以待人。”一个平时宽厚的人,顺利的时候可以与之共同奋斗,困难的时候人们也会去帮助他。
罗尔先生就因宽容之心,颇富戏剧性地改变了人生的困境。罗尔在维也纳从事律师工作,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回到瑞典。他身无分文,急需找到一份工作。他会好几种语言,所以想找个进出口公司担任文书工作。但大多数公司都回信说因为战争的缘故,他们目前不需要这种服务,但他们会保留他的资料等等。其中有一个人却回信给罗尔说:“你对我公司的想像完全是错误的,你实在很愚蠢。我一点都不需要文书。即使我真的需要,也不会雇用你,你连瑞典文字都写不好,你的信错误百出。”
罗尔收到这封信时,气得暴跳如雷。这个瑞典人居然敢说我不懂瑞典话!他自己呢?他的回信才是错误百出呢。于是,罗尔写了一封足够气死对方的信。可是他停下来想了一下,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他不对呢?我学过瑞典语,但它并非我的母语。也许犯了错,我自己都不知道。真是这样的话,我应该再加强学习才能做好工作。这个人可能还帮了我一个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表达得虽然糟糕,但不能抵消我欠他的人情。我决定写一封信感谢他。”
罗尔把写好的信揉掉,另外写了一封:“你不需要文书,还不厌其烦地回信给我,真是太好了。我对贵公司判断错误,实在很抱歉。我不知道自己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错误,我很抱歉并觉得惭愧。我会进一步努力学好瑞典语,减少错误。我要谢谢你帮助我成长。”
几天后,罗尔又收到回信,对方请他去办公室见面。罗尔如约前往,并得到了一份工作。
宽容忍让不仅是爱心的体现,也是思想境界的升华。它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人格力量,使我们获取友谊、赢得信任,可以推动我们的事业前进。
善待他人,即便是那些有意或无意伤害了我们的人,我们也应善待他,用恩德报答怨恨,化干戈为玉帛。
在日常中,每一个人总要遇到一些他人的损害。一些怨敌会无端给自己制造众多殴打、诽谤、侮辱、嘲讽……还有一些亲友,以前也许相处得不错,但到了一定时候,他们也会翻脸不认人,平白无故地闹许多是非,给我们带来身心伤害。类似事件,每个人都会有过亲身的体验。
面对他人的伤害,如果以牙还牙、以怨报怨,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为他人进行伤害行为时,他的心为烦恼所制而无有自主,如果在此时遇到了抵抗,定会如同火上浇油,嗔心会更炽盛。大家知道,“沙门四法”的原则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不以嗔怒对嗔怒,不以揭短对揭短。如果以怨报怨,就违背了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平时修持的功德,也就会在刹那之间毁坏殆尽。最终的结果,于人无益,于已有害,所以这种以怨报怨的行为,是万万不可采取的。
乐于忘记旧怨是一种很重要的心机。有一句名言叫做:“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何必?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就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最终害人害已。
只有既往不咎,才可甩掉沉重的心理包袱而大踏步地前进。人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人与人之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吧,对方心存歉疚,诚惶诚恐,你不念旧恶,以礼相待,说不定也能使对方改“恶”从善。
一位名叫拉比的卖砖商人,由于另一位对手的竞争而陷入困难之中。对方在他的经销区域内定期造访建筑师与承包商,告诉他们:拉比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砖块不好,生意也面临即将歇业的危险。拉比对别人解释说他并不认为对手会严重伤害到他的生意。但是对方卑鄙无耻的行为使他心中生出无名之火,真想“用一块砖来敲碎那人的脑袋作为发泄”。
“有一个星期天早晨,”拉比说,“牧师讲道时的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为难你的人。我就把在上个星期五,我的竞争者使我失去了一份25万的订单的事跟牧师说了。但是,牧师却教我们要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而且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他的理论。当天下午,我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时,发现住在弗吉尼亚州的我的一位顾客,正因为盖一间办公大楼需要一批砖,但是对方所指定的型号并不是我们公司制造供应的,而与我的竞争对手出售的产品很类似。同时,我也确定那位满嘴胡言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机会。”
这使拉比感到为难,是遵从牧师的忠告,告诉给对手这项生意的机会,还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让对方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那么到底该怎样呢?拉比的内心斗争了一段时间,牧师的忠告一直萦绕在他心里。最后,也许是因为很想证实牧师是错的,他拿起电话拨到竞争对手家里。
接电话的正是那个对手本人,当时他拿着电话,难堪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拉比还是礼貌地直接告诉他有关弗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结果,那个对手很是感激拉比。拉比说:“我得到了惊人的结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关我的谣言,而且甚至还把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我做。”拉比的心里也比以前感到好多了,他与对手之间的误解也获得了澄清。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这就是迎战那些终日想要让你难堪的人所能采用的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