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与物体有关的智力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思路
与物体有关的智力有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与运动智力。将物体分类,将实物与图片配对,运用计算机运算,动手操作的实验,制作物体的比例图;写生、素描,多媒体教学,CAD绘图;用肢体语言来表示词汇、概念,随着音乐节奏做协调的动作,用舞蹈来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学校教学应该把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学生重新组织大脑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活动教学的环境,并引导学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有效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术课程的学习。
(3)与个人有关的智力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思路
与个人有关的智力有内省智力、交往智力。给学生一定的反思以及独立工作的时间,如写日记,读传记,把自己假定为历史人物,制定人生目标(个人规划),定期做自我小结、自我评价;学生管理班级,合作做项目;分组、分工做毕业设计。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发展学生内省智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发展内省智力的环境,设计发展内省智力的活动,如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并完成某一任务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设计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写日记等方式对自己的活动进行重新思考等。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以发展交往智力,因为只有在共同的工作中,学生才可以学会分担责任、倾听别人意见、与他人协商、竞争基础上的合作等,才可以学会在集体中担当多种角色、欣赏合作者的特别贡献以及从整体利益出发进行合作等。
3.对教师的要求
多元智力的教育理论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其智力组合特点,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并真正学以致用,保障人的性格和智慧的全面合理发展。教师要考虑授课的综合性,要创造个性化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以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多种智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校内课程与教学的局限性。多元智力理论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不能单单局限于学校范围内,而要在整个社会的范围里发展他们的多方面智力。通过“社区服务学习”可以检验课堂学习内容,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另外,新的教育技术能为多元智力创设有效的解决方案和适当的环境来开发多种智力。通过电脑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工作空间选择,使用模型模拟设计可以创造新的学习激励因素,使用网络可以创造出更广阔的虚拟发展空间。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高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多元的。且高职学生正处于创新能力高峰期,因此要鼓励高职学生根据不同智力类型变换学习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对象创设各种适宜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部分有智力特长的学生的培养可以像大学教授带研究生一样进行指导式或引导式学习,与校外的人一起工作实习以拓展发展空间,发展交往智力等。学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力,并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来学习。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学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多元智力理论放大了对人类自身认识的视野,指出了传统智力测试、智力开发及智力评价的严重缺陷,动摇了当今社会奉行的智力观、教育观、考试观及人才选拔标准的合法性基础。如果建立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新的学生观、智力观、评价观及人才选拔的标准,那么,那些被我们的社会和学校所认为的“差生”就将获得解放,一大批青少年就将重新获得学习的机会,享受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多元智力理论认为,若要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教师群体首先要拥有多项智力,教师的某项智力经验是学生发展该项智力的重要学习楷模。另外,教师拥有切身体验,教学也会更加切合实际,也就是说,教师的素质要求依赖于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因此,高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学历和职称问题,懂理论知识,会实践操作,同时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方面知识的教师,才能胜任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岗位。从教师个体结构来看,“双师型”或“三师型”素质结构是其最理想的模式。因为,“双师型”或“三师型”的教师在智力优势上至少兼顾了多个智力领域,有利于开发高职院校学生在各个智力领域的潜能。培养出的是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教师自身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外,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当然不可缺少。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离“双师型”素质结构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高职院校师资一个方面要求教师具有硕士以上的高学历,另一方面对现有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使更多教师的素质达到“双师型”素质结构的要求。从教师群体结构来看,各种智力强项的人员合理组合为最佳模式。多元智力教学倡导团队教学、协作教学,让各种智力优势的教师相辅相成,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另外,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专、兼职教师结合,吸收工程师、技师、技术员等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加入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这不仅可以缓解高职院校师资的数量问题,更能促进师资结构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另一项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制度,把它作为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建设的目标之一。
4.教学结果的评价
社会的需求是对高职院校教学结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标准。考试、考核方式要多样化,理论考试仅仅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方式之一。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我们还应该用其他更能反应教学目的和社会需求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依赖于标准化考试,认为考试是检验学习者的唯一标准,这种机械的评价模式缺乏合理性、客观性。多元智力理论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评价观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主张挖掘学习者的智力强项,促进学生的发展。多元智力强调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而不是教育目标的提出。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校训强调“严谨、求实、求真、诚信、团结、创新”等,但是学校课程的设置和内部管理往往与这些目标背道而驰,多数高校都在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艺术欣赏与创造能力等,但教育质量的评价中,并不关注这些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巨青.科学逻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2]尹鑫.论抽象思维的创新特质.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杨仲明.创造心理学入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4]林崇德,辛涛.智力的培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5]赵东升.多元智力理论对高职教育的启示.职教论坛,2006
[6]王经伦.逻辑思维学:有待认知的逻辑学新领域.广东社会科学,2004,(3)
[7]梁全进.试论发展优势智力与创新课堂教学.基础教育研究,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