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引导
一、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与网上引导的基本问题
自中国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互联网本身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匿名性、虚拟性等特性,一种全新的思想交流方式和文化环境得以诞生,对人们的生存方式和交往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思想、心理等特征,使高校成为中国社会网络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高校思政类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与发展,高校由此迈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
(一)高校思政类网站的定义
1.定义
高校思政类网站,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是指高等院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目的而设立的一种网络信息载体,是随着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和校园网的完善而产生与发展的,是媒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涵
要准确理解高校思政类网站这一概念,首先要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载体”、“媒体”等核心概念。
(1)一个网络信息载体
通常认为,“网站”是在因特网上,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HTML等工具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的相关网页的集合。简单地说,网站是一种通信传播工具,像传统布告栏一样,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来发布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或者利用网站来提供相关的服务,也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来访问网站,获取自己需要的资讯或者享受网络服务。
经查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站”下的定义为:在互联网络上包含访问者可以通过浏览器查看的HTML文档的场所,宿主于服务器上。因此,“网站”既包括具备独立服务器、独立IP地址等复杂的大型网站形式,也包括虚拟主机、或者是具备鲜明主题的HomePage等简单的形式。
此定义从专业的技术层面,把具备独立IP地址的复杂大型网站形式或只是简单网页形式的,能够显示HTML文档的场所都纳入到网站的范畴。所以,“高校思政类网站”,既包括高校中具有独立IP地址、集合了多个网页的网站,如中国海洋大学海之子网站(http://www.season.org.cn),也包括高校中某些简单的页面,如电子科技大学党校的网页。
(2)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
创建高校思政类网站的出发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承载的信息也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无论以何种形式、何种内容,都是为了更好地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大致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成为高校面向全校师生,尤其是广大学生,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与“文化侵略”的网络阵地。古今中外,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级、外交等,只要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的,在教育主体的把关选择的前提下,都可以涉及。总之,高校思政类网站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入到各项内容当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渗透力。
(3)高等院校为主体
高校思政类网站是由高等院校创建的,其服务对象是高等院校的全体师生。
首先,它是高等院校作为创办主体的网站,不包括其他机构或个人创办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互联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创办主体不仅仅是高等院校,政府、企业、甚至个人都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创办者。中国红色联盟网站(www.redunion.org)对全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进行了不完全的分类统计,目前有280多个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加入到红色联盟网站,其中由高等院校创办的就有130多个,约占46%。可见,高等院校还是当前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
高等院校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创办主体,同时还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
其次,高校思政类网站的受众是高等院校的全体师生。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三大功能之一,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着眼于服务大学生和教师,也就是说其受众客体是高校在校大学生和教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由其他主体创办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其受众客体较为广泛。
(4)媒体行业的一种
互联网的出现,立即被称之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具有多媒体、数字化、实时性、交互性等独特功能,能够实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有机结合,并因其海量的信息、传播的便捷和独特的交互性,使受众者全球化,引起大众传播领域一次革命性的飞跃。第四媒体的这一独特功能优势使政治思想教育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改变着人们政治思想教育的观念,而且改变着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模式和方法,尤其是为政治思想教育开辟了新领域、创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时空变为超时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直观性、可选择性和不可控制性。
(二)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特征
1.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
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思政类网络获得了迅猛发展,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新窗口,不仅满足了广大学生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也为实施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与传统的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如校报、校园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宣传栏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相比,高校思政类网具有显著特点和诸多优势,是实施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
第一,高校思政类网络体现渗透式思想教育的主导地位。高校思政类网络由学校负责建设和管理,体现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它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众多的门户网站和各类不同形式的栏目、论坛等,把学校管理者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渗透到高校思政类网的具体运转之中,把高校思政类网管理者的教育目的、教育导向等,通过背后的设计和隐性的渗透,体现了高校思政类网络在渗透式教育中的主体性和主导性。另外,高校思政类网络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监控,如高校思政类网络管理严格执行IP地址绑定,用户注册实名制,论坛“版主负责制”,有的学校还开发了“学生管理系统”、“网络语言净化器”、“校园绿色网络软件”等软件系统,大大降低了网络上不文明语言和不安全信息出现的几率,及时消除或弱化消极信息和不健康内容,体现了技术层面的隐蔽性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了高校思政类网络在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高校思政类网络提供学生喜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根据全国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为网络,占到80%以上,可见高校思政类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类网络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丰富的特征,深受学生喜爱。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重大活动、专题报道,到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招生就业信息、党团生活等涉及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内容,都可以在高校思政类网络中找到;同时高校思政类网络通过文字、影视、图片等形式,使网页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思政类网络还可以通过BBS、博客、QQ等新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此外,高校思政类网络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能够全天、全程地跟进和呈现,具有辐射面广、受众面宽的特征,突破了校园报纸、电视、宣传栏等地域、时空局限,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可以浏览高校思政类网,了解学校的动态、理念、文化等。把教育的内容在学习和娱乐中渗透到大学生思想当中,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渗透式思想教育的隐蔽性和渐进性要求。
第三,高校思政类网络满足渗透式思想教育的开放式原则。渗透式思想教育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教育的开放性,以及教育过程的双项和多项的交流互动。互联网本身具有交互性的特点,高校思政类网络同样如此。通过高校思政类网络打破以往一对一的教育模式,实现人与电脑、人与人的互动交流,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敞开心扉、平等对话。学生们可以在网络上与教师探讨人生哲理,交流学习经验;与同学和朋友沟通思想,传递情感;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启发,受到熏陶和感染。如各高校思政类网都建有教师社区,以此为平台,进行师生学习与交流;如BBS论坛,在开放式的环境中相互交流,通过教师的管理和积极引导,呈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以上这些特点和优势能够体现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隐蔽性、渐进性和开放性。因此,通过高校思政类网络实施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不暴露教育的意图和目的,又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教育效果的持久性,又能广泛传播先进文化,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进而影响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形式上的开放性与交互性
高校思政类网站作为新时代的一个信息交流的网络技术平台具有形式上的开放性,与其他信息交流的手段相比,它更少受到束缚和羁绊,网站上一切资讯的传播与获取都是自由的。高校思政类网站的出现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灌输”方式,积极引入“交互式”的交流方式,顺应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社会化发展的需求和心灵结构调适的要求,利用网络手段将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参与式学习。
3.内容上的生动性与丰富性
高校思政类网站的主要功能在于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与传统教育方式不同,高校思政类网站可以把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永恒主题等政治教育内容,都运用声、光、色、画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来演绎,从而化抽象为生动形象,化枯燥为丰富多彩,化难解为浅显易懂,化厌烦为喜闻乐见。力求把严肃的宣传主题编成生动的计算机程序,以吸引大学生愿意使用、主动使用、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寓教于乐的目的。高校思政类网站作为校园媒体的一部分,在承担政治宣传任务的同时,还具有新闻传播的重要功能,要避免网站信息的单一性,要用丰富的内容吸引广大高校师生主动点击与浏览。
4.作为教育传播者具有非主体性与亲和性
高校校园网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教育与宣传作用。校园网通过各个不同的媒体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宣传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全面地把党的大政方针、学校党委及行政的各项工作与决策迅速而全面传达,通过发挥高校网站的教育宣传作用,推动高校德育工作更便利、更广泛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师生之中,并能够更及时、更有说服力地传播意识形态理论,解决师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增强高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高校的改革发展。此外,教育宣传的效果而言,高校新闻传媒在德育过程中能够克服传统灌输式的德育局限,通过生动性、多样性的优势,增强德育的效果与吸引力。
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角色定位上与传统方法不同,要从教育主题的灌输者、说教者转变为网络传播中的“把关员”,既是教育者,又具有非主体性的特点;既具有高新技术、广博知识和良好品德,又不以权威自居;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输者,又是网络信息传播的监控者;既不强行“说服”,又积极提供“选择”和“引导”,与大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使自身更具有人情味、更有亲和力,也更具有取得教育效果的魅力,从而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
二、思政类网站管理与网上引导的得语与失语
高校思政类网站管理与网上引导的得语与失语实际上是目前高校思政类网站管理与网上引导的现状分析。得语是指在管理和网上引导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失语是指在管理和网上引导的缺失和总结。
(一)思政类网站管理与网上引导的现状
为准确把握当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现状,以中国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三所大学调查数据。并结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与分析调查的相关数据,得出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