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灵活运用,因人而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运用教学批评时要充分研究学生,摸清学生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开设的面是全校所有的大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经常是不断变换的面孔。这么多学生,他们是千差万别的,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经济条件也不同,不同的学生对于接受教育的方式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对于接受批评的力度和方式方法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批评中,要考虑学生产生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批评的方式,决不可千人一腔,万人一面,对不同情况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并根据实际,随时调整。有的需要公开批评,有的宜个别批评;有的需要严厉批评,有的宜幽默暗示。对学习较好、自尊心极强的学生,偶尔在课堂上犯了错误,教师就应该对他进行个别批评教育,而不宜当着全体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那样,会挫伤他的自尊心。也可以暗示一下,使他及时改正错误。对一个容易灰心丧气的学生,在批评的同时,还必须对他指出一些优点和可取之处,让其尽量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其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对性格内向,特别是性格比较孤僻的学生,教师应该尽量以关切的询问代替具有消极情绪色彩的批评,尽量平易近人,春风化雨,消解其不容易接受批评的心结。对性格外向、活泼的学生,可以进行幽默式的批评,在弹指一笑间让其领会幽默背后的深远意义。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对的学生太多,教师在研究、考查学生时必须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教师不容易做到。为了更好地掌控教学过程,为了取得教学批评的更好效果,为了自己教学艺术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用一点时间和精力研究学生、吃透学生也是值得的。另外,批评的方式,还可以根据学生错误思想产生的不同时间、地点,用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发出信号,使学生终止不良行为。例如,在教师讲授的时候,发现有同学在下面闲聊,教师就可以用友好的眼神和目光看他们两眼,他们就会很快地终止谈话行为,并坚持认真听教师讲课。这远远胜过类似“谁在说话”“愿意说到前面来说”“愿意讲到讲台上来讲”“哪有这样的学生,一点也不尊重教师的劳动”这样的批评的效果。
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运用教学批评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对学生的理解、信任、批评教育融入春风化雨之中。印度诗人泰戈尔写过这样一句散文诗:“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这就是说,似水柔情,力胜千钧。水的柔情力量,超过了锤的打击。同样道理,要使学生接受教学批评,改正缺点错误,有时不在于声严色厉的训斥,不在于山呼海啸的批评,而在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正如法国作家拉封丹曾经写过的一则寓言所说:一天,北风与南风比试,看谁能够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施展威力,呼呼猛刮,行路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越裹越紧,北风不得不败下阵来。南风则徐徐地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路人只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衣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赢了。显然,南风的柔情胜过了北风的“锤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必须紧紧抓住“情”“理”二字,在“情”与“理”上下工夫。情感是沟通师生思想和心灵的纽带,对在课堂上有思想和行为错误的学生,需要教师用热情、诚恳和信任的思想、感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就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倘若心情不好,着急或气愤的时候,最好暂缓批评,因为这时说话容易激烈、过火,不切实际。例如,如果教师刚在家里生完气或者被领导批评、同事奚落后就走进课堂,恰巧遇到学生上课不擦黑板,上课迟到,教室秩序混乱,便有可能把一肚子的气撒到学生身上,撒到课堂上,就可能用十分苛刻的语言把学生狠狠地批评一顿。结果教师和学生的情绪会更糟,教学气氛更不好,进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切忌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运用教学批评。其次,运用教学批评要有理有据,与学生实行“心理位置互换”,将心比心,时刻想着“如果我是学生……”只有换位思考,找出学生在课堂上产生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原因,才能避免简单、粗暴的教学批评。比如,发现学生上课打瞌睡,教师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找出原因:一是学生身体不舒服所造成的;二是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教学感染力、吸引力过于弱小所至;三是前一夜睡眠严重不足所至;四是个别学生厌学、听不懂所至。凡此种种,教师就要根据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批评,力争达到心与心交融,情与情沟通,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学生对老师的批评心悦诚服,努力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再次,要回避使用直接、严厉、激烈的说教式批评,也不能用苛刻的语言伤害学生,更不能用冷酷的表情刺痛学生的心灵,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产生更加消极、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
5.欲贬先褒,寓硬于软
心理学研究表明,受表扬、受赞美不仅是少年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也是各种年龄层次的学生的普遍心理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欲贬先褒,也就是批评之前先赞美,就必须要学会赏识学生,赏识一切学生,赏识学生的一切,努力发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有时从小事甚至是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中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但在教学批评实践中,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青教师,往往只站在和犯有错误的同学对立的权威的立场,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甚至讽刺、挖苦、百般指责,使被批评者的尊严受到极大的威胁,引起被批评者的反感,产生心理上的防卫倾向。这样的教学批评不仅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也不利于教学组织和建立正常的教学规范,更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育人的目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肯定他的长处,然后再给予恰如其分的批评;先用积极的情感、高度的热情和友好的态度,明确批评的目的、意义,激发学生活跃、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前进的信心和意志,鼓励其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再对其提出严格的要求,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这样,寓批评于表扬之中,把严肃的批评教育融于情感交流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课堂学习纪律,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比如,笔者在进行多种所有制教学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我谈民营经济”的作业题,在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时,发现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笔者没有进行评讲,只是简单指出了本次作业存在抄袭现象,并布置了第二次作业“我对民营经济的再认识”。通过两次作业的比较,笔者对第二次作业的进步特别是第一次作业存在抄袭而第二次未再抄袭的同学进行了公开的、发自内心的表扬。在表扬的基础上,对抄袭的恶习、不良的学风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选择了典型事例分析其危害,这深深地教育了学生,在以后的作业和调查报告中都未出现过类似的错误。
6.谅解宽容,爱护自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运用教学批评时要谅解宽容,爱护学生的自尊。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尊心。自尊心是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缺乏自尊心就不会有荣辱感、责任感,甚至自暴自弃成为不求上进的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思想和行为需要教师谅解宽容,学生的自尊心需要教师去爱护。原因在于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往住会产生自卑感,对自己的错误和过失感到后悔,唯恐老师重责。这样,老师就要巧妙地批评,对学生的过失采取适当的谅解或宽容的态度,以维护其自尊心。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具有师生平等的观念,一些教师过于强调教师的批评权,认为批评教育学生是教师的正当权利,始终没有把学生摆在平等的地位,因此在运用课堂批评时往往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湮设在问题与缺点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或创设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重新点燃自尊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并把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再次,教师要注意使用批评的语言和方式方法。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往往采用“否定的评定”和故意的挑剔的方式,使用一些有伤学生自尊的语言。如“不愿意听我的课,马上请出去”“如果不想听课,可以不到教室来”“上课打瞌睡,晚上干什么去了,看见就有气”“如果要看课外书籍,可以到外面慢慢去看,看舒服了才来上课”“中学生都清楚的这样简单的政治常识、理论问题都弄不懂,基础太差了”等等。这些语言,大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是在有意地暴露学生的弱点和短处,是在打击学生,不但达不到批评的效果,还会伤害学生,使师生之间的感情疏远,失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必须明确,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支持引导对方获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宽容是最好的批评。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运用批评时还要注意批评的整体效应。不仅要激起某个学生的情绪反应,还要以一当十,引以为戒,让其他的学生都能受到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反应情况,可以吸收一些学生的好的批评建议或意见。总之,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要冷静思考,方法适当,才能使批评行之有效。但是,无论批评的作用如何大,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尽量多采用表扬、鼓励,少批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