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位作家说过:“在任何力量与耐心的比赛中,把宝押在耐心上。”
小甲虫的取胜之道,就在持之以恒的耐心上。
一位青年问著名的小提琴家格拉迪尼:“你用了多长时间学琴?”格拉迪尼回答:“20年,每天12小时。”
也有人问基督教长老会著名牧师利曼·比彻,他为那篇关于“神的政府”的著名布道词,准备了多长时间?牧师回答:“大约40年。”
现在有一种流行病,就是浮躁。许多人总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他们有如吕坤讲的那种“攘臂极力”的人,不去做扎扎实实的长期努力,而是想靠侥幸一举成功。比如投资赚钱,不是先从小生意做起,慢慢积累资金和经验,再把生意做大,而是如赌徒一般,借钱做大投资、大生意,结果往往惨败。网络经济一度充满了泡沫。有人并没有认真研究市场,也没有认真考虑它的巨大风险性,只觉得这是一个发财成名的“大馅饼”,一口吞下去,最后没撑多久,草草倒闭,白白“烧”掉了许多钞票。
现在当影视明星,做电视节目主持人成为许多青年男女的梦想。每年广播学院、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招生,都会吸引来成百上千的“俊男靓女”。他们中不少人只看到了明星的风光无限,没有看到他们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辛劳与努力,以为靠着漂亮的脸蛋就能成为第二个赵薇、章子怡。他们忘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明星”,是“撼大摧坚”的功夫,所谓“台上1分钟,台下10年功”,需要“徐徐下手,久久见功,默默留意”。北影的一位老师曾评价说:“很多孩子外形条件很好,可是文化素养太差。”美丽的花儿不是一夜开放的。这些年轻人应该听听大发明家爱迪生是如何说的:“我从来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我的发明除了照相术,也没有一项是由于幸运之神的光顾。一旦我下定决心,知道我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我就会勇往直前,一遍一遍地试验,直到产生最终的结果。”
俗话说得好:滚石不生苔。坚持不懈的乌龟能快过灵巧敏捷的兔子。凡事不能持之以恒,正是很多人最后失败的根源。英国诗人布朗宁写道:
实事求是的人要找一件小事做,找到事情就去做。
空腹高心的人要找一件大事做,没有找到则身已故。
实事求是的人做了一件又一件,不久就做一百件。
空腹高心的人一下要做百万件,结果一件也未实现。
要想“久久见功”,就要同自己的惰性作斗争。有时要强近自己一件一件地去做,并从最困难的事先做。有一个美国作家在编辑《西方名作》一书时,应约要撰写102篇文章。这项工作花了他两年半的时间。加上其他一些工作,他每周都要干整整七天。他没有听任自己先拣最容易阐述的文章入手,而是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严格地按照字母顺序进行,决不允许跳过任何一个自感费解的观点。另外,他始终坚持每一天都首先完成困难较大的工作,再干其他的事。事实证明,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
吕坤讲“撼大摧坚”,除了要“久久见功”即有耐力有恒心外,还讲到要“徐徐下手”,就是说面对要完成的工作,不能不问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做。要在着手做之前,先周密思考,找好下手的地方,确定完成的方法。如小甲虫进攻大树,就是从根部开始下手的。再如庖丁解牛,要摸清牛的筋骨空穴、身体构造,才好下刀,游刃有余。三国时代,刘备要打天下,如此“撼天摧坚”的功业要想完成,光凭一腔热血,与关羽、张飞一道勇猛冲杀是不行的。于是便有了“三顾茅庐”,有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确定了“以蜀建国,三分天下”,最终再图统一的战略。战略已定,便不避挫折和失败,积小胜为大胜,终于在与强大敌手的争夺中,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成功。
完成艰巨的工作,需经历“久久见功”的过程。过程长,耗时也多,极容易产生疲惫和绝望。这种情况下就要“默默留心”,不是傻干,而是寻找比较聪明的办法,把艰苦的长过程“缩短”。
在田径比赛中,马拉松是最艰苦的比赛,他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意志都是严峻的考验。而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却能轻松应对,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的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他均获得了冠军。他说,他是用智慧战胜对手的。他在自传中谈了他的取胜秘诀: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上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日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冲向第二个目标。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被这样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完了。山田本一说:“起初,我并不懂这个道理,我把目标定在四十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了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分段完成大目标,这就是山田本一“默默留心”得到的秘诀。
26.成功不分早晚,持之以恒能过关
有当然,有自然,有偶然。君子尽其当然,听其自然,而不惑于偶然。小人泥于偶然,拂其自然,而弃其当然。噫!偶然不可得,并其当然者失去,可哀也。
人人都想取得成功——学子想考上清华北大或出国留学,老板想让自家的产品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国足球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科学家想在纳米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网络公司老总想在纳斯达克上市,电影演员想捧得奥斯卡金奖。
那么,成功的愿望怎么才能实现?先看两个寓言故事。
古代宋国有一个农夫,他非常想发财。他总觉得每日劳作,难以很快实现发财梦。这天,他干着干着就不想干了,一不高兴,就坐到树底下睡觉去了。也巧,恰有一只兔子,冒冒失失跑来,一头撞在树上,死了。农夫不费吹灰之力,得了一只兔子。他觉得自己找到既不劳作又能发财的方法了。这以后他就天天坐在树底下,等更多的兔子来撞树。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另一个故事的主角也是个宋国的农夫。他在田里插好了秧,就盼着秧苗快快长大,好有一个大丰收。他性子太急了,每天都要去看看秧苗长高了没有。这天他干了一天活回来了,非常疲劳。人问他忙什么,他回答:“我把秧苗都往高拔了拔,这样它们就可以长得快了。”这就是另一个成语“揠苗助长”的出处。
这两个人的做法在大家看来,自然是可笑的。但实际上有些人在追求成功时,也常会这样做,只是没意识到罢了。
明朝人吕坤说,事有当然,有自然,也有偶然。有见识的人做事,都是尽力按应该的做法,即“当然”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要顺遂自然规律。而对于偶然发生的情况,不要被它迷惑,干扰自己做事。
而有些人却不是这样。如“守株待兔”中的那个人,偶然白捡个兔子,就死抱着“偶然”不放了,放弃了原来“靠劳作致富”这个“当然”。结果呢,田荒了,兔子也没有再来。
“揠苗助长”里的那人,犯了另一种错误。他虽然看起来也在努力实践“当然”,但他却违背了自然,结果也不妙,那些秧苗全死了。
可见,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把握好“当然”、“自然”和“偶然”。
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是不言而喻的。“强扭的瓜不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光有成功的愿望是不行的,比如打仗,自己力量太弱,非要跟强敌硬碰硬,非输不可,只能按客观规律办事,避敌锋芒,寻找敌人的弱肋出拳,慢慢积小胜为大胜。毛泽东在井冈山时的兵法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27.音符需要不停地寻求
人生的旅途上,有些人或许已经找到自己所要的那个音符了,这可喜可贺,却也要继续努力;而那些仍在寻找的人更不必气馁,过程也比结果来得重要。
演技派电影明星达斯丁·霍夫曼在“金球奖”的颁奖典礼上接受终身成就奖时,提到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有一次,他为《毕业生》那部电影做宣传,碰巧与音乐大师史达温斯基在同处接受访问。主持人问起史氏,那时是否是他一生当中最感到骄傲的时刻——新曲的首度公演?功成名就、掌声四起?史氏都一一加以否认。最后,他说:“我坐在这里已经好几个小时了,这期间,我一直不断地在为我新曲中的一个音符绞尽脑汁,到底是‘1’比较好?还是‘3’?当我最后发现众里寻她千百度的那一个音符的一刹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骄傲的时刻!”霍夫曼说,他被大师感动得当场哭了起来。
如同伟大的作曲家心无旁骛、孜孜不息地寻找一个最能撼动他的音符,不管是从事何种行业的人,那最令人满足、安慰的时刻,的确是在自己“千山万水”、“柳暗花明”终于找到了的一瞬间。登山者攀越高峰,淌着血汗、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去,面对挑战,战胜挑战,达到顶峰,那一刻的心灵震撼,绝对是无可比拟的!
人生最大的骄傲,不在外来的掌声、名利或权势。掌声会停,名利、权势也不过是暂时的锦上添花、过眼云烟。倒不如试着学习认识自己的潜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并在设定方向之后,不畏艰辛,静心、努力、不懈地追寻,一旦真的找着了最能感动自己灵魂的“那一个音符”,必得人生至乐!
斯通非常赞赏霍夫曼的观点,他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汤姆逊由于“那双笨拙的手”,在处理实验工具方面感到很烦恼,因此他的早年研究工作偏重于理论物理,较少涉及实验物理,并且他找了一位在做实验及处理实验故障方面有惊人的能力的年轻助手,这样他就避免了自己的缺陷,努力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珍妮·古多尔清楚地知道,她并没有过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动物方面,她有超人的毅力、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干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没有去攻数学、物理学,而是进到非洲深林里考察黑猩猩,终于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
要注意到这个事实:没有什么人用大盘子把成功送给我们所谈到的任何获得了成功的人……每个人都是通过发挥他所发现的、他本身所固有的许多才能,而做到了这一点的。
28.坚持酿你的酒
“年轻人,要坚持做一件事情。坚持酿你的酒,你就会成为伦敦最伟大的酿酒师。但是,如果你既要酿酒,又要当银行家,又要做贸易,还要当制造商,那么你最终将无所适从、一事无成。”一位成功的英国酿酒师对他的徒弟如是说。
《庄子》里有一个“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故事说,一日,孔子在楚国林中见一位驼背老人手执长竿粘蝉,十分灵敏,得心应手如同捡拾一般。孔便问他有何诀窍。老人说他粘蝉时,只想着、盯着蝉翅,其他都置于身外,所以才能如此快捷。孔子得到启发,教育弟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是老人成功之所在)
一位智者说,即使是最弱小的生命,一旦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也会有所成就。而最强大的生命如果把精力分散开来,最终也将一事无成。这也就是大金融家告诉年轻的酿酒师的生活的真理。
明人赵世显说,再难的事,只要专心致志,即“有志”,就能做成,但如果“心分”,即三心二意,就会失败。再远的路,慢慢走下去,也能到达目的地,为什么要急于求成呢?
清人申居郧说,树枝一动,上面的所有叶子就会跟着乱动。心志一散漫,所有的思虑就都会变成妄想。
两位古人的话都意在说明,成就事业要专心致志、锲而不舍。不能见异思迁,一曝十寒,没有常性。
一个没有目标的水手是可怜的,因为他在海上是那么辛苦,却不知道要上哪儿去,他的生命就在错过一个个成功的口岸后渐渐老去。
你可以长时间卖力工作,创意十足,聪明睿智,才华洋溢,屡有洞见,甚至好运连连——可是,如果你无法在创造过程中了解你自己想法的重要性,一切都会落空。
成功、财富以及繁荣的创造中,最重要的元素来自你的内心——你的想法。如同詹姆斯·亚伦(James Alien)在《当人思考时》(AsaManThinketh)里面提醒我们的:“坚持着一串特殊的想法,不论是好是坏,都不可能不对性格和环境产生一些影响。人无法直接选择环境,可是他可以选择自己的想法,因此虽然间接却必然会塑造他的环境。”
如果你能够窥探成功男女的内心,你便会发现丰富的正面精力——成功及富裕的想法,而且毫不犹豫。为了创造外在的财富,你必须先创造繁荣的念头。你必须看见自己成功的模样,成功地在心中演出你的梦想和抱负。
诱人的是,你很想说服自己,你会变得更肯定,你的想法也会变得更纯粹,更与成功有关。不过,这显然是把马车牵到马的前面。致富的最快、最有把握的方法,就是从内往外。思想具有莫大的力量。使用你的想象力来创造梦想,巨大的转变就会随之而来。
我认识许多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虽然他们各有不同的才华气质、技术、工作道德和专业背景,但却有一个共同点。这条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觉得自己很成功。他们从未质疑过这个事实,他们无法了解为何有人会质疑自己的伟大程度。他们很难了解别人为何无法成功,因为对他们来说,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成功源自于心,再转换到物质世界。它不像许多人所相信的,是倒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