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似乎觉得这还不够深重,又给生活设置了各种障碍和旋涡。他长期把自己囚禁起来,每天练琴十至十二小时,忘记饥饿和死亡。十三岁起,他就周游各地,过着流浪生活。他一生和五个女人发生过感情纠葛,其中有拿破仑的遗孀和两个妹妹。姑嫂间为他展开激烈争夺。但他不齿于上流社会生活,认定命该受苦受难。在他眼中这也不是爱情,而只是他练琴的教场和获得惟一一个儿子的公平交易。除了儿子和小提琴,他几乎没有一个家和其他亲人。
他其次才是一位天才。三岁学琴,十二岁就举办首次音乐会,并一举成功,轰动舆论界。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英、捷等国。他的演奏使帕尔马首席提琴家罗拉惊异得从病榻上跳下来,木然而立,无颜收他为徒。他的琴声使卢卡观众欣喜若狂,宣布他为共和国首席小提琴家。在意大利巡回演出产生神奇效果,人们到处传说他的琴弦是用情妇肠子制作的,魔鬼又暗授妖术,所以他的琴声才魔力无穷。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李斯特大喊:“天啊,在这四根琴弦中包含着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
人们不禁问:是苦难成就了天才,还是天才特别热爱苦难?
这问题一时难说清。但人们分明知道:弥尔顿、贝多芬和他被认为世界文艺史上三大怪杰,居然一个成了瞎子、一个成了聋子、一个成了哑巴!——或许这正是上帝用他的搭配论摁着计算器早已计算搭配好了的呢。
并非苦难成就天才,也不是天才特别热爱苦难。苦难很多人都可能会碰到,有的人退缩了,有的人过来了。退缩的人就此沉没,过来的人成了天才。
26.坚持与分寸
选择好了人生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约在一个半世纪以前,一艘英国商船沉没于马六甲海域,这艘从广州驶出的船上载满古老中国的丝绸、瓷器及珍宝。
10年前一位名叫鲍尔的人偶然从资料上获此信息,便下决心打捞这艘沉船,他在深黑的海底摸索了漫长的8年,探寻了70多平方公里的海城,终于找到了海底的宝物。
耗资是巨大的,工作刚进行了30天,就用去几万元,两位最初的合伙人认定无望而离去。之后没有一个合伙人能坚持得更久,其中有一位鲍尔的好友,几次加入又几次离去,并一次次劝说鲍尔放弃这“疯子”般的念头。
事后鲍尔说他其实一直有放弃的念头,每次精疲力竭地从海底潜回时他都想永远不再下去了,他甚至怀疑早年的记载有误,而且8年来他已耗尽巨资债台高筑,但他终于坚持到了成功的这一天。
坚持不用多,在人的一生中,有一次坚持到底就算是成功,而放弃一旦开了头就决不会少,对于曾经认定的事——事业、爱情、友谊,放弃过一次就会一再放弃。
人生当中最难选择的两个字是分寸。
在科学上有一个关于分寸的定论叫黄金分割,德国的科学家称之为神圣分割,就是最具有美学价值的比例,也就是我们人类的视觉感到最舒服的造型。其实在生活当中,黄金律几乎无处不在。旗帜的长宽,人体上下部的长短,窗子的大小,一天当中气温冷暖的比差,甚至阳光的强弱,都有一个科学的定律在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人生的分寸。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
清末曾国藩回湖南组建湘军,先后攻克太平军几个重要城市,最后攻陷金陵,曾国藩因此受封一等侯爵。可是也就在这时,曾国藩发现他的湘军总数已经达到30万众,是一支谁也调不动,只听命于曾国藩的私人武装。
曾国藩感觉到了顾命大臣功高震主的问题,他开始自削兵权,从而解除了清廷的顾虑,使自己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历史上,有不可尽数的立下绝世功勋的人都没能逃脱“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曾国藩与他们的区别在于他及时地选择好了自己作为一个将军大臣的分寸。
看看我们所处的世界,因为有一个完美的尺度,我们的世界才端庄和谐。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们,因为有一个人生的分寸,才使我们的人生既有失败的懊恼,也有成功的欢欣。
27.苹果星
另选一个角度,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
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呈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于是,在那么一天,我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不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触动的是,这深藏其中,不为人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28.宁可少时勤
少年时,勤快一点,不半途而废,年轻时才能厚积薄发完成自己的事业。
宋朝林逋《省心录》说:“少不勤苦,老必艰辛;少能服劳,老必安逸。”意思是:少年时期不勤苦学习知识和本领,年老体衰时必然倍受艰辛;少年时期能刻苦耐劳,年老时必然安逸舒适。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年少时学到了知识和本领,日后就可以大有作为,年老了生活就可安安乐乐了。反之,少年时没学到什么知识本领,日后难有作为,年老时就难免捉襟见肘了。
岁月不饶人,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深知时间的宝贵,对于时间的流逝,人们常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毛泽东同志对时间的流逝也是深有感触,有诗句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而大自然所付予人们的财富,最平等的就是时间,无论公侯将相、志士商贾、乞丐流民,均是同样的尺度,同样的宽厚,同样严厉,一旦逝去,不复再来,岁月如梭、华年似水,当白发复顶,夕阳西下,回首一生,有片刻之感,对于浩瀚宇宙来说,尤如沧海一粟。许多年轻人,不懂得珍惜时光,顾自在游戏场中蹉跎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反正“未来是我们的”,常常是今日已过,明日再说。浪掷光阴,暴殄人生。
一个能奋发图强的人,必定是有时间观念的人。汉代的张良在成名以前,就经历过一次这样的考验。少年时的张良一日在下邳的桥上遇到了一位把鞋子掉到桥下去的老人。老人三番五次地支使他,张良都一一照办了。于是老人指点说:“孺子可教也,五天后的凌晨,你到这里来见我。”五天后,张良见天快亮了,就赶紧起身到桥边,不料老人已等在那里。老人对他说:“应约而来,却不守时,比老人还晚到,你再过五天来。”过了五天,张良听鸡啼了,又赶紧赶去,却见老人还是比他早到,又是怒冲冲地说:“为什么又迟于约定时间?再过五天来”。这次张良在第四天的晚上不敢合眼,刚过半夜就去桥上等候。老人姗姗而来,见他果能勤于守时,十分高兴,说年轻人就应该这样。然后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传授于他。张良得此书后日夜攻读,日后果然运筹帷幄,为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出谋划策,成为汉朝的开国元勋。
人生于青春,正如一年之于春与一日之于晨,能够在这一时期以充沛的精力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努力锻炼,就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志之人,当及早发奋,以求必成。老骥伏枥,毕竟日已近暮,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以说是惜时的最为普通的一条诫言吧。
29.不向失败折腰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打败自己,挺不下去。
失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挫折或者“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失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可以说,一个人的生活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就越容易敏锐地感受到失败。
当然,失败有大有小,比如学习上的困难,工作中的不顺,同事间的磨擦,恋爱时的波折等,这些都属不遂意的小事,但积累起来却会消磨人的锐气。有些失败,如高考落榜,招工无名,情场失意,事业不成,幻想破灭,家庭变故等,则往往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甚至摧毁一个人的某一精神支柱,使之爆发“人生危险”。
那么失败是不是有百弊而无一利呢?不是的,失败除有不可避免性,对人也有激励与消极这两重性。
以利而言,失败能引导一个人产生创造性的变迁,即增强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引导人们以更好的方法满足需要。英国卓越的科学家威廉·汤姆逊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他的一生:“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五十年内在科学进步上的奋斗,就是‘失败’二字。”可见,失败成就了他的事业。
但以弊而言,一是失败会造成心理上的伤痕,在情绪上可能产生下列反应。攻击;有直接攻击与转向攻击,发泄愤怒的情绪。自信者多倾向直接攻击。自卑者常把攻击转向自己,或迁怒于别人。不安;多次失败后,自信的人也会慢慢失去自信心,出现焦虑忧郁的心境。冷漠;情绪常受其压抑,会对工作对生活失去热心,采取冷漠态度。退化;常常遭受失败的人会退化,即往往会出现孩子似的无理智的行为。
二是失败会造成行为上的偏差,常见的有:合理化;自己安慰自己,就象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是酸的一样,给自己找个宽谅失败的理由,以便心安理得。鲁迅笔下的阿Q就深得此法。逃避;逃向幻想世界或生理疾病。压抑;把可能引起失败的想法、感情压抑住,使之变成潜意识。反向;为避免“不好的动机’’的暴露,而采取与动机相反的行为,如过分的亲切与屈从,背后可能隐藏着憎恶与反抗的动机。
三是失败会造成青年成长环节上的缺陷,如:停滞;发展到某个阶段即不再前进了。改向;在遇到挫折之后改变理想方向,有的会自暴自弃,甚至堕落犯罪。畸形;生活中常见一些怪僻的人,他们畸形的原因往往是失败,如失恋造成的对异性的憎恨和疏远;因直言遭到打击而变得格外慎言胆小等。恶习;这与失败也很有关系。如有的人挨了打骂,于是也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别人,所谓“以恶抗恶”。它一旦成为积习和心理倾向,就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和人格。
面对失败的这些消极性,有人常慨叹:“生活真难呵!”而那些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会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战胜失败,把自己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生活从它自身的逻辑出发,要求人们增强生活的勇气,来战胜失败。一位哲人曾说过:“迎头搏击才能前进,勇气减轻了对命运的打击。”无数伟人就是在层层叠叠的困境和失败中锻炼了这样的勇气和胆识。
生活从它自身的逻辑出发,要求人们增强失败容忍力。这种能力的高低,一是取决于身体健康条件。一个发育正常的人,其失败容忍力当然比一个百病缠身的人来得高。二是取决于过去的经验和学习。一个人学习经历的越多,其失败容忍力也会越高。三是取决于对失败的知觉判断。知觉判断愈符合客观情况,愈能增强自信心,不易为一时的挫折所折服,也就愈能提高挫折容忍力。
生活从它自身的逻辑出发,要求人们变通进取,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产生创造性的变迁。成功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补偿是一种有用的变通进取方式,在此受到失败,到彼取得补偿,如爱情受到挫折就到事业上补取;身有缺陷就到创造中补取。试想,生活中可供翱翔的天空是那么广阔,可供回旋的余地是那么广大,可供变通的途径是那么众多,这就象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旱路不通水路通。碰上失败,胸怀广阔一些,给自己留的余地大一点,这叫“游刃有余”。
年轻的朋友,不要怕失败,你的生命如果是一把劈荆斩棘的“刀”,那么失败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砥石”。为了使生命的“刀”更锋利些,勇敢地面对失败的磨砺吧!
30.不要放弃它,所有的拦路虎都成纸老虎
给自己的内心选择一个美好的自我,有自信,无形之中就可以藐视前进的阻碍,相反,所有的畏缩都将崩溃自己的心理防线。
德国整型外科医生麦尔斯对心理学的研究很有一套。他曾看过许多人,由丑变美后个性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但是,也有一小部份人,即使将脸部动手术变美后,个性仍和以前一模一样。由这个现象,他领悟到:“外在形象的改变无法使人改变,但心理印象的改变,却能转变一个人。”
换言之,人类是否能够获取成功,取决于心中所描绘的印象。想要成功,心中就要描绘出“自己能够成功”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要坚定一定能够实现那个印象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