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活重建政策
1.住宅重建
新泻县中越地区利用复兴基金向住房重建群众提供贷款利息补助;利用复兴基金向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租住房的租金补助;利用复兴基金为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受灾老年人提供住房重建贷款(但规定在其去世后把土地和房屋出售以一次性归还贷款作为保证)。
2.生活重建
设立“生活支援咨询员”,为受灾人群提供福利服务,其人员费用由复兴基金提供补助;
开展“心理关怀事业”,预防和防止受灾群众发生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其工作经费由复兴基金提供;
支持“农田灾害相关治理”工作,由国家和县里专项补助,解决地震后灾害治理,区划重新调整和复耕等工作;
对不属于国家和县里补助的农田生产能力恢复项目,比如水渠修整等,则由复兴基金支持;
支持公共基础设施的恢复。
(四)产业恢复政策
1.山区经济的复兴
其具体措施为:设立“交流及绿色观光”项目,通过修复和完善农村美丽的景观、建设体验农村种植、养殖业和新兴的休闲活动设施,加强区域交流、加快绿色观光业的发展,开展城乡交流活动,恢复和提高灾后农村的经济活力,吸引游客。
2.旅游观光产业的振兴
其具体措施为:开展地震后恢复性宣传,消除不利影响,通过复兴基金,为相关旅游团体提供业务工作经费补助。
3.加快城市商业重建
其具体措施为:开展大型交易活动,复兴基金还对能够提高销售额的商业街的振兴给予支持。
(五)基础设施的综合治理和重建
该项目由国家国土交通省与县市联合对山区受灾道路、损毁河道、农业基础设施、堰塞湖和桥梁进行综合性治理和重建。
三、关于山区重建典型——长冈市山古志村的重建介绍
山古志村是新泻县长冈市的一个重灾村落,2004年地震发生后,在开展了救援避灾暂时搬迁后,开始了全面重建工作。
一是在国家、县市支持下,进行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农田基础设施的全面治理和重建。
二是居民在政府和社会志愿者的帮助下,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共渡难关;特别在当年冬天,克服了一场15年来未遇的大雪。
三是地震发生后的10个月里,长冈市制订了指导重建的“长冈市复兴计划”,重点突出生活的再建、城镇的活力恢复、教育文化共同体的再建和山区居住环境的再生。
四是关于住房重建。
公营住宅重建:为无力进行住宅重建的老年人群家庭提供住房。
五是高度重视山区住宅的规划。
突出山区特色:比如木质结构的房屋,融入风景的安静色调,住宅旁边池塘、树林的保护等。
还注意住宅对四季变化的适应性:如冬季采光和保暖、夏季的凉爽通风、注重邻里交往的方便性等。
六是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形成了不可缺少的独特的“重建文化”。比如举办斗牛节以宣传山古志重建精神、恢复锦鲤养殖以提高知名度、开展新居入住感恩典礼、举办祈愿焰火以纪念复兴等活动。这些已成为该地区知名的文化活动。
4.1.2德国灾后重建经验
德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最近几年就发生过三次大规模洪水灾害,暴雪、飓风等自然灾害在德国也时有发生。德国在应对频繁灾害的过程中建立了预警、抢险、救灾、减灾等机制,并在灾后重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是政府及各级灾后重建组织得力。在德国,灾后重建最高协调部门是公民保护与灾害救治办公室,隶属于联邦内政部。在疫情以及水灾、火灾、雪崩等灾害发生后,消防队、警察、联邦国防军以及志愿组织等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除了政府组织外,非政府的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在灾后救济和重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德国内政部与红十字会、生命救助会等五个志愿机构建立了固定联络。这些机构拥有50万名专业人员可以随时供政府调度。另外,还有在救灾办公室注册的120万名普通志愿者和7.6万名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随时待命,他们都经过前期培训,在灾后大规模的救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重视普及和加强公众防灾意识。以预防洪水为例,德国在各州设立了洪水预报中心,将洪水预警分为四级,并广泛宣传,向民众解释各级不同的风险程度和相应的预防措施。另外,德国中小学随即开展了灾害预防教育,一般民众都知道受灾时如何进行自救和相互救助。
三是强调灾后重建部门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其灾后重建机制也是以交流沟通为核心设计的。在公民保护与救灾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不同的机构按照预案有着专门的分工,分别承担着重建基础设施、恢复煤电油运以及保障灾区食物、饮水、药品供应等工作[22]。
4.2国内灾后重建经验借鉴
大自然无情地在汶川大地上带走了生命,带走了家。逝者安息,生者尚需前行,家园重建迫在眉睫。汶川地震的破坏力所及范围相当广,而震区地处山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这场灾难几乎是空前的,没有完全可复制的经验可以应对。在此,且将唐山和丽江作为国内遭地震破坏后重建的典型城镇作为范例,优秀做法值得效仿,遗憾之处亦可鉴之[23]。
4.2.1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经验借鉴
灾后先建“简易城市”是唐山的重要经验——简易城市包括简易学校、简易医院、简易商店甚至简易电影院,这是大量受灾群众集中的避难所,其意义就在于让心灵受到巨大创伤的群众感觉到生活还在继续。
震后崛起的新唐山,号称全国最结实的城市,其经验在于:第一,分区选择有利抗震的地段建设,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分别避开危险地段。第二,提高建筑防震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并做到一丝不苟。第三,在住宅结构抗震上,主要采用“内浇外挂”“内浇外砌”“砖混加构造柱”结构形式。第四,注重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的措施,如市区仓库布局、化工厂区、堤坝调整等。
唐山——在1976年曾被西方媒体断言已经从地球上抹掉的城市,到1990年就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在恢复形象方面,唐山受难于地震,也闻名于地震,因此把地震旅游的开发摆在首位,带动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利用报告文学、电视剧、纪录片、纪念报刊专题策划等媒体手段恢复及提高自身形象,以及进行了相当专业化的“安全”宣传,对其形象重建起到了关键作用。
4.2.2丽江地震灾后重建经验
1996年,丽江地震震级达到了7.0级,也造成了重大伤亡和大规模的房屋倒塌,但是丽江却抓住了重建的契机,发现了“香格里拉”,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看,汶川地区的地形和旅游资源与丽江相似,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城乡比较分散,可在一定程度上考虑通过重建实现从农业大区向旅游大区的转变。
丽江为小型城镇提供了范例。丽江老城区全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房屋,木柱梁、木屋架,房屋一排排相互连着,屋顶上都铺着瓦片。地震时瓦会有响声,起到报警作用,木结构抗震性非常好,在7.0级地震中也没有发生毁灭性破坏。
丽江——用震后短短十余年的时间,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摇身成为头顶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世界名城。其城市形象重建最重要的启示是极富成效的以“安全”为核心导向的媒体公关战略。震后仅三天,地区旅管委接受央视采访时就坚定地提出“玉龙雪山没有垮、丽江旅游不倒”的口号,由《焦点访谈》和《中国报道》节目分别播出,使海内外对震后丽江旅游状况有了正确的、全面的认识,为日后丽江旅游的恢复打下了良好的正确的舆论基础。仅仅一个半月后,丽江就迎来了地震后第一个旅游团队——日本26人旅游团队,标志着丽江旅游接待工作正式恢复,其示范作用大大增强了人们对丽江安全的信心。和唐山相似,丽江政府也借助了大地震纪实摄影展、文艺晚会、电视剧、画册、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化产品形式对其进行宣传,不仅宣扬了丽江的抗灾精神,也把美丽的景色、独特的民族风情传达给世界,就在余震不断的当年,丽江就实现了旅游业的恢复和增长。此外,丽江政府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系列节事策划,如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雪山音乐节、《印象·丽江》的首演、《千里走单骑》的首映式庆典、纪录片国际选片会等一个个大型的节庆活动,使丽江一次次地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