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突出特色,贴近群众,营造灾后重建文化氛围。一方面千方百计丰富安置点的文化生活。以过渡集中安置点为依托,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在过渡集中安置点设置专门的居民活动室、书报阅览室,为受灾群众提供阅读书籍、报刊等服务。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灾后重建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双家园”建设评比活动,看谁在重建家园中办法最多、速度最快、质量最好、风貌最佳、环境最美,进一步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为重建家园提供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同时主动开展灾后文化重建。紧紧围绕灾后重建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文化如水”“沁入心灵”的优势,组织系列文化活动,用文化服务调节情绪、抚慰心灵、疏导心理、安定人心;用文化活动舒缓焦虑、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用文化艺术作品坚定灾区群众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五是鼓励先进,树立典型,营造灾后重建社会氛围。通过鼓励先进、树立典型的方式,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营造灾后重建的社会氛围。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社会氛围。全市各级干部牢固树立争创一流的思想,工作中处处高标准严要求,事事出大力气、下苦功夫,以一流的思想状态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及时挖掘和树立灾后重建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市掀起你追我赶的灾后重建新热潮。在深入开展“感动彭州·感恩社会”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感恩”活动,激励自己重建家园。
六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重树灾后重建的信心。2009年3月6日,彭州市龙门山第四届田园赏花节在葛仙山镇熙玉园隆重开幕,标志着彭州市灾后重建乡村旅游正式启动。4月1日~5月12日成都市第25届(彭州)国际牡丹花会如期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5月12日上午,在“5·12”抗震救灾一周年之际,由福建省对口援建彭州的小鱼洞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当地群众以当地民俗“踩桥”的方式庆祝小鱼洞大桥建成通车。6月18日晚,由龙门山镇国坪村农民主办的“中国龙门山湔江河谷·首届板房亲水啤酒节”隆重开幕。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向外界强烈传递了“彭州依然美丽”的信息,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群众重建家园的士气,对于树立加快推进彭州市灾后重建的信心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8月初,彭州市开展了“走进彭州民居·拥抱美丽新村”“走进灾区干部·发现重建精神”“走进灾区群众·共建精神家
园”三大主题15项活动,着力营造良好的重建氛围。在走进彭州民居方面,彭州市组织开展了“论道·彭州民居”“聚焦·彭州民居”“畅游·彭州民居”和“诗画·彭州民居”等系列活动,在四川新闻网等门户网站开设“彭州民居论坛”。开展活动以来,中央、省市媒体作了报道,许多游人慕名而来参观,“彭州民居”已经成为灾后重建的一张亮丽名片。在走进灾区干部方面,彭州市组织了“小记者采风团”“企业家深入灾区感受生活”“向灾区干部说句心里话”等活动,让大家了解干部长期超负荷作战,连续接受抗震救灾、“决战八一”“农房重建、社会事业、道路交通”三大会战、“决战9·1”“决战9·30”等重大挑战,主动走进矛盾,克服种种困难,化解众多难题,展现当代基层干部无私奉献、苦干巧干、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走进灾区群众方面,彭州市开展了“首届中国农民论坛”“我建我家·我爱我家”群众大讨论、“国学经典”进民居教育和灾区群众设计、制作、邮寄“感恩卡”等系列活动,树立灾后重建群众是主体意识,调动了广大群众重建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了感恩教育。在“情系台闽彭州感恩”的捐款活动中,广大群众捐款超过300万元。小鱼洞江桥村等重建点位在向灾区干部说句心里话活动中,通过打电话、写纸条等形式,表达了质朴的感情,深化了干群关系。精神家园重建初见成效。
7.8招商引资,树立彭州新形象
“5·12”地震发生后,彭州市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出台了《承接福建产业转移投资优惠政策》《产业发展灾后重建投资优惠政策》《引进社会资金进行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实施办法》《灾后促进房地产恢复发展扶持居民安居置业的(试行)意见》等灾后扶持政策;并及时调整印制《彭州投资指南》《彭州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册》《灾后招商项目册》等对外宣传材料,以及《目击彭州》《坚强同行》《彭州依然美丽》等视频资料,为灾后彭州树立了新的形象。灾后协议资金和正式签约项目超过了震前水平。
首先,彭州市充分利用各类展会平台,加强对外宣传。震后,彭州市外出参加各类展会及投资说明会11次,包括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四届海峡两岸旅博会、第九届西博会、第十届塑博会、第四届林博会、第十届海峡两岸花博会、第五届中国龙岩投资项目洽谈会、福州第十一届海交会、第六届商交会,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塑料橡胶及包装工业展览会,第十二届渝洽会等。同时市领导还主动上门拜访了近40家知名企业(协会)。在进行参展的同时,加大了对灾后彭州的宣传力度,优化了彭州市的投资环境,为灾后彭州的发展树立了新的形象。
其次积极邀请知名商会、企业前来考察。彭州市充分利用福建省援建彭州的有利形势,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灾后重建,帮助彭州招商引资。在震后一年的时间里,福建省经贸委、福建省委统战部、福建省工商联、福州市等组织的11批福建省商会、企业考察团,包括福建七匹狼集团、福建鸿星尔克集团、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永辉集团等共200余家福建知名企业相继莅临彭州考察,零距离了解彭州的投资环境。除此之外,浙江、湖南等地的100余家企业也相继对投资环境进行了考察。
第三,彭州市充分利用各级扶持政策,实施招大引强。彭州市在各类扶持政策出台后,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力求透彻理解,并在第一时间将相关政策融入本市的相应政策中。同时积极探索项目对接合作机制,在参加各类展会之余,加大同政府对口单位的衔接,健全长效的信息发布平台,为彭州市推广招商项目,发展意向客商,拓展了广阔的空间[38]。
7.9对口援建加速了彭州灾后美好新家园建设
“5·12”特大地震发生以后,中央决定由福建省对口支援彭州市灾后重建工作,一年多来,在福建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广大福建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在前方援建人员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下,福建省对口支援彭州市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福建建设者们以“心系灾区、共渡难关”为主题,“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尽心尽责做好对口支援的每一项工作,用爱心和奉献演绎着“福建速度”和“海西精神”。有9个项目通过了四川省优质工程“天府杯”评审,援建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四川省、成都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在18个援建省市中走在前列,一些工作经验在四川各灾区得到推广。
第一,全力推进援建项目,展现海西速度。援建项目方面,已实施141个援建项目,总投资30多亿元,其中“交钥匙”项目116个,总投资17.7亿元;“交支票”项目25个,总投资12.5亿元。目前已有100个项目建成和基本建成,其中“交钥匙”项目竣工率达66%,“交支票”项目资金拨付率达90%。产业援助方面,福建援建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先后组织10批次200多家福建企业,100多家在川闽籍企业来彭州考察。厦洽会、旅博会、漳州花博会、三明林博会、龙岩投洽会等,都为彭州设立专门展区,召开专题说明会,利用优势平台推介彭州。
第二,倾力实施“智力援助”,彰显海西智慧。规划援助方面,积极帮助彭州规划灾后恢复重建市域城镇体系。选派了12名规划管理人员和规划专家协助开展项目规划审批;由100多名规划设计专家参与的龙门山、白鹿等5个重灾镇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濛阳镇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已完成;创造性地为受灾农民安置小区编制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协调台北建筑师工会编制了丹景山18平方千米旅游概念规划。同时,派出福建省工程咨询中心、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深入重灾镇实地踏勘灾情,对重灾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提出咨询意见。就业援助方面,成立了福建省对口支援彭州市就业援助中心,举办了14场大型就业援助招聘会,先后组织252家企业为彭州提供了6万余个待遇较好的岗位,组织2131人赴福建异地就业。通过以工代赈等多种形式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累计就地就近转移就业1.5万余人。同时,把就业援助的重点放在提高劳动力职业技能上,先后有福州、厦门、晋江等市(县)在彭州建立了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并制定了培训补贴、推荐就业、劳务维权和子女入学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我市受灾群众增加就业机会。支医支教支警方面,先后组织选派了六批医疗防疫人员共559名,到彭州5家市级医院和10个受灾严重的镇卫生院全面开展医疗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组织调派两批公安干警共200名,帮助做好治安巡逻、维护交通秩序等工作;选派了两批共38名优秀中小学教师支教,并安排福建知名教育专家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组织了554名初中毕业生到福建24所中职学校免费就学,招收了51名地震孤儿和单亲贫困生到福州阳光各级学校就读。
第三,建立援建机制,体现海西效能。福建前线指挥部与彭州紧密联系,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项目推进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四个机制”。坚持每周星期五下午联合召开援建项目协调例会,集中协调解决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切实做到“四个抓好”,即抓好项目行政审批、抓好信息报送、抓好项目推进中问题的协调解决、抓好项目“三通一围”,做到信息传递及时、沟通交流及时、问题解决及时、移交项目建设场地及时,通力合作,高效推进对口援建工作。
第四,援建人员全力以赴,弘扬海西精神。福建省前方指挥部进驻彭州后,视彭州灾后重建为己任,以最严谨的工作态度、最有力的工作举措、最严明的工作纪律、最高效的工作节奏,精心组织落实对口支援各项工作。全体援建人员坚持规划高起点,工作快节奏,投入满负荷,项目出精品,以“白+黑”“5+2”的超常努力,在彭州大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海西奇迹,铸造了一座又一座援建丰碑,极大地提升了灾后彭州的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改善了灾后彭州的发展环境,加速了灾后彭州的新农村建设。涌现出一批无私的援建者,给彭州人民留下的不仅是重建的精品项目,而且留下了援建工作者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彭州人民将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