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价值能力形成中的主观因素。
个人要想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价值能力。这是使人能够为社会提供各种有益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具备的智力、体力和道德素质的总和。
第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决定着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目标、动力和结果。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人们的人生价值就会有质的区别。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一个以天下为己任,以精忠报国为任务的人,必然能够做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信心,而不会被困难和挫折压倒。一个心中只有自己的人,必然会被名利束缚,这样也不可能给社会创造出多大的贡献。
第二,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产不断地从依赖体力向依赖智力转化,科学知识以及掌握科学知识的知识分子在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可以说,个人贡献的大小,即人生价值的高低,是同个人的知识量成正比的。不学无术、愚昧无知的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不会带来什么益处,甚至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第三,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但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强壮的身体,旺盛的精力,是为社会做贡献、满足社会需要、实现人生价值的物质保证。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这种物质保证,纵然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为人民服务的满腔热情,也只能空怀壮志,徒叹奈何。
(2)为社会做贡献中的主观因素。
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构成人生价值的实体内容。而贡献总是在人们了解了社会的需要,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满足这些需要的过程中产生的。既然是这样,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可以说,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是贡献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人对社会的贡献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活动的结果。因而,在一定能力的基础上,个人要想做出更大的成就和贡献,就要认清时代的特征和时代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第二,人对社会的贡献过程很少是一帆风顺的。它总会遇到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的种种困难和阻力。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鼓起勇气,坚定信心,调动足够的力量去战胜困难,克服阻力,取得成功。
第三,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个人的劳动更具创造性。事实表明,人的各种劳动都会带来或大或小的贡献。但是劳动不同,贡献也会不同。只有创造性的劳动,才是贡献最大的劳动。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和政治家,生前贡献卓著,死后彪炳千秋,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劳动富于创造性。
第四,个人对社会在精神上的贡献,也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人为社会提供的精神产品,包括文化艺术的和思想理论的成果,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等,是常规的谋生式的劳动所无法产生的。它们需要充分调动人的感情上、道德上和思想上的一切有利条件,并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变为现实。
(3)社会历史条件的创造和改善中的主观因素。
在人生价值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中,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社会历史条件又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的创造。因此,在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这两方面,我们更应强调的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因为,每个人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社会财富的总量就越大,就能更充分地满足个人的需要,从而更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至于社会对人的尊重,实质上也是人对人的尊重。只有每个个人都具有了明确的是非观念,都懂得尊重别人,个人才会受到众人的尊重。因此,片面强调个人而否定社会,不仅否定了更多的个人,也否定了否定者自身。这就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法。
社会制度的改革与更替,无疑也要靠人的自觉努力。社会发展固然有它自身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总是需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展现出来。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会是一种自发的过程,它一定要依靠先进阶级、先进社会势力的主动斗争才能实现。因此,人们要想更大程度地、更加顺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自觉地投身于改造和完善社会制度的斗争中去。
总括上述三方面,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上,人的主观努力始终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我们只有抱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信念,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收获。而一切怨天尤人、等待观望的态度,都只会埋没和断送人生价值。
三、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第一,明确人生奋斗的目标。
没有自觉理性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付诸实践的理性是无意义的,只有自觉地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社会主导的价值目标为取向,以个人的实际条件为起点去进行人生价值的理性选择,并以坚韧的毅力顽强地与各种困难和障碍作斗争,为自己所做的选择负责,不懈地朝着选择的目标奋斗,人生价值实现才可能由理想变成现实。
人生是小志小成,大志人成。理想和目标是改变人生的最好工具。许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才干,而是缺乏理想和清晰的发展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他对社会就越有益。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最广大的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根本任务。它将原则、宗旨、利益、理想四个方面综合起来。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创造和服务。在为社会、为他人创造幸福的劳动中获得个人幸福,并为此贡献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马克思认为,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完善。马克思为实现这个崇高人生价值目标而奋斗了一生。
第二,充分发挥劳动创造能力。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是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的。早在远古洪荒时期,人类的祖先就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搏斗,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前进,使得人类逐步摆脱了茹毛饮血的蒙昧状态而成为万物之灵长。恩格斯在总结这一转变过程时曾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是对劳动重要性所作的非常深刻、精辟的论断。可以说,今天世界上所有能够显示人类智慧和才能的发明创造和社会进步,都是人们劳动实践的结果。从价值形成上看,人生价值是在劳动创造中形成的,人只有获得了劳动创造能力,才能获得稳定的价值属性。因此,一个人只有充分发挥劳动创造力,对社会尽职尽责做贡献,才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人生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每个人进行劳动创造的努力程度,是与他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成正比的。劳动能力发挥得越充分,贡献就越大,其人生价值就越大;如果劳动创造力没有完全发挥或完全不发挥,对社会的贡献就小或者没有贡献,其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
今天,世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技术不仅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成为其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将加快,发展中国家通过学习别国技术和经验而赶上发达国家的难度将增加。一个国家如果缺乏雄厚的科学和技术储备,缺乏对国防科技前沿动态的识别和回应能力,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必然失去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国内市场竞争优势,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在这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的道路上,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创造性,积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自古以来,无论是国家民族的兴旺,还是个人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一部中华民族历史,就是炎黄子孙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艰苦创业的历史。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华民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障碍,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光照日月名垂青史的英雄,谱写了一曲又一曲高亢激越的创业精神颂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坚韧斗志;一种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一种不怕牺牲、不懈追求的坚强毅力;一种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一种常怀忧虑、居安思危的清醒态度;一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高尚情怀。
今天,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人认为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了,不再需要了。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高举艰苦创业的旗帜。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无论什么时候,这个“传家宝”都不能丢。“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
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一要培养吃苦精神,二要强化创业意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勇于吃苦、善于吃苦、苦中求乐。中外历史上,许多名人大家都是在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做出巨大贡献的。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不允许任何人坐享其成。因此,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新时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条件。
第四,发扬不怕困难的精神。
人生价值的追求是一个不懈奋斗的实践过程。如果仅仅将选择停留在意识、观念的层次,对于价值实现来说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如果将选择仅仅局限在某一具体的行为上,那么对于人生价值实现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要不懈地奋斗,不断地实践。必须敢于和各种来自自然、社会、自我的困难、障碍进行艰苦斗争。不同的人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是不一样的,但是,任何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艰苦条件和困难作斗争。
中华民族素有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古往今来,一个又一个历经磨难、刚健有为的人物成为被推崇备至、千古传颂的英雄豪杰。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布衣百姓,往往对那些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做出自己成就的人比那些虽然取得相同成就但一帆风顺的人怀有更多的敬意。这或可是崇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中华民族的一个特有的价值偏好。
没有自觉理性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付诸实践的理性是无意义的,只有自觉地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社会主导的价值目标为取向,以个人的实际条件为起点去进行人生价值的理性选择,并以坚韧的毅力顽强地与各种困难和障碍作斗争,为自己所做的选择负责,不懈地朝着选择的目标奋斗,人生价值的实现才可能由理想变成现实。
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日益恶化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3.如何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