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当高远。第一立志,俗话说得好,“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一夫立志,万夫莫夺”“只要有根,就会开出花朵;只要有志,就能干事业”。法国的巴斯德曾说过:“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个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第二早立志,自古英雄出少年,早立志是早成器早成才的关键。有志不在年高,莫扎特、爱迪生、巴斯德等都是少年立志的典范。莫扎特5岁时就立志要做一个杰出的音乐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作曲家。我国古代的班超、岳飞、李时珍,近现代的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更是少年立志的楷模。第三立大志,存高远。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同学们都是21世纪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立志,还要立大志,志当存高远。13年前,巴金在回答无锡市10名寻找理想的孩子的迷惑时指出:“理想就在你们面前,未来属于你们。只要你们把个人的命运同集体的命运连在一起,把人民和国家的位置放在个人之上,你们就永远不会迷途。”面对商品大潮的冲击,同学们应当如巴金爷爷所期望的那样,“昂起头来,风再大,浪再高,都要顶得住、站得稳,决不被‘黄金潮’冲倒,要立定好志向,不慕‘鼓钱包’;要做大鹏去翔宇,莫学小雀恋蓬蒿。”
立志做大事。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的向往与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就说过“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二、认识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长的征程,需要我们坚持到底;理想的实现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是一次奇特的探险,需要我们披荆斩棘;理想的实现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一条曲折的道路,需要我们拨开乌云,拾取阳光。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奋力前进的时候,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似一次长征。越是远大的理想它的实现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当人们觉得他即将来临的时候,却愕然地发现自己离目标却是这么的遥不可及。理想似一位害羞的姑娘总是姗姗来迟。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一个人毅力和耐心的考验,故需做好充分的准备。
纵观人类发展史,任何一种政治理想的实现都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其过程充满艰难、坎坷。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唯有经得起大风大浪,才能站在人生的高峰。在这一过程中遭受一点点困难就垂头丧气、悲观失望的话,他的理想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
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由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哪一过程的实现没有流血,哪一过程的实现没经过战争,又有哪一过程是一蹴而就的?历史长河的奔腾必然潜伏着无法预测的危机,必然有迂回和曲折。社会主义的运动进程,充分证明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到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经过了70多年,多少艰难的尝试,多少惨痛的失败,但中国人民并没有丧失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信心,相反,这更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在长期艰辛的探索中最终焕发出耀眼的光彩。第一次世界大战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大巨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人预言社会主义从此将沉睡于人类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不顾一切艰难,越过重重难关,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光明的前景,由此可见理想的实现是长期的、是曲折的,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似璀璨耀眼的宝石,每个人都想拥有它,但有些人只是观望、羡慕;有些人开始时下定了决心,但在困难的阻碍下又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另有些人,坚定决心,勇往直前,最终得到属于自己的宝石,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因而想要使理想转为现实,就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品质。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基础。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发现理想和现实是矛盾的,当人们满怀希望和热情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时,却发现阻碍重重,心里不免有一种失落感,容易产生对理想可实现性的怀疑,对于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这种困惑。当单纯的思想受到残酷现实的冲击时,他们会害怕,会彷徨,面对这样的情况,正确把握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在意识到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时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一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表现为:当发现理想与现实不相符合时,开始对现实产生失望感,甚至完全否定现实社会。二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表现为:当发现实现理想很难时,就开始安于现状,随波逐流,面对社会的黑暗面,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甚至与之同流合污。
之所以出现这种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不能辩证地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导致的。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它们之间的矛盾,属于“应然”和“突然”的关系,如果理想与现实完全统一,那么理想也就毫无意义了;另一方面,理想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就是未来的现实。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理想中包含着现实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理想到现实的转化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脱离现实谈理想就如同纸上谈兵。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仅把美好的愿望作为一个人对崇高理想追求的支撑,是绝对不行的。追求理想要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如同大厦没有支柱,游艇无发动机,要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坚定信念也是实现理想的必备素质。
在实际生活中,青年人仅凭一腔热血和美好的向往去追求理想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要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坚定崇高信念,使自己的人生趋于完美。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基本途径。提高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途径。人生理想,无论是共同理想还是最高理想,无论是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还是社会理想,都是关于未来的蓝图或设想,只有经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变为现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途径。
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阶梯。要把人生理想变为现实,需要多方面条件,就主观方面而言,尤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艰苦奋斗。
有的人认为,在战争年代、困难环境中必须艰苦奋斗,现在各方面的条件都好了,艰苦奋斗已经是过时的观念了。这是不合实际的错误想法。
第一,艰苦奋斗仍然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法宝。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之一。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从艰苦奋斗中不断成长起来的。艰苦奋斗不仅是指埋头苦干、勤俭节约,更重要的是指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实践、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第二,中国的国情需要艰苦奋斗。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科学文化还比较落后,在前进道路上仍然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农村尚有一些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也有一部分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困难很大。我们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加倍努力,靠全体人民艰苦奋斗。我们只有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付出艰辛劳动,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正确劳动态度,正确认识和处理与现实的关系,立足本职,让实现人生理想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才干,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水平;在生活上,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作风;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努力完成各项任务。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思考题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新的历史时期,怎样才能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4.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许多人都认为“金钱至上”,我们现在思考人生理想这样的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