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知己知彼,准确定位。任何一项决策都是基于对大量相关信息的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决定。大学生择业首先要对自已有准确的定位和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适合于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自己的品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技能、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个性特长、心理素质、身体条件等综合素质。另外要广泛搜集就业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人才结构、需求情况等。只有掌握的信息全面、可靠,才能从总体上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进行比较和选择,筛选出自己相对满意的职位,取得就业的主动权。否则,可能使自己犹豫不决,从而错失良机,陷入被动。
(3)抢抓机遇,果断抉择。机遇是人们实现其选定的择业目标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有利于成功的偶然机会和境遇。一个人的成功,虽然要靠自身的能力,但也离不开机遇。对于处在人生选择重要关头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把握机遇是择业决策的关键。机遇是偶然中的必然,经验证明,有些毕业生在择业中,只盯着一个或几个信息,对其他的信息无所顾及,这样使得有用的信息擦肩而过,当苦苦追求而不得其果时,又懊悔当初没有抓住良机。行动是利用机遇的前提,自己不去找机遇,等待机遇从天而降的被动行为是不可取的,天上怎么会掉馅饼?有的人在繁杂信息面前无所适从;有的人不能自己做主,被种种因素所左右;有的人在竞争面前缺乏自信,没有勇气;有的人脱离现实,异想天开等等,抢抓机遇,关键是行动。能力是把握机遇的保证。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抓住机遇的能力又是不平等的。机遇常常光顾有准备的人。毕业生择业在同等条件下,有的善于掌握用人单位的偏爱而投其所好;有的以诚信和实意打动对方;有的以潇洒的风度赢得对方的青睐等等,这些都是能力的体现。
(4)及时反馈,适时调整。收集整理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择业目标是科学决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确立的择业目标是否最佳,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择业目标适时地进行调整,以便顺利就业。准确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择业目标的调整,真实而准确的信息反馈,是调整、完善择业目标的必要条件,只有收集到了准确的信息反馈,才有可能对择业目标作出正确的调整。因此,毕业生应尽量通过直接渠道收集反馈信息,减少中间环节,力保信息的准确和可靠。
【教学案例】
案例1:小杨为什么工作总不如意?
化工专业毕业的小杨,在一家化工企业工作几年后,考上了国内某知名大学MBA。毕业后的他到了一家与原专业相关的化工类的上市公司担任了两年HR(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随后又被上海一家美资企业“挖”走做了两年HR。
但不知是自己性格原因还是老板的原因,在工作过程中,杨先生总觉得自己的意见不能被老板采纳,渐渐地,他对公司失去兴趣,毅然辞去了这份高薪工作,重新选择了一家从事钢架构生产的民营企业担任HR,直到跳到现在的房产公司,杨先生一直觉得工作上没有满足感,为什么没有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呢?
案例分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通过系统科学的软件测试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大致性格特点、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只有在了解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将每个人放到适合的位置上,才能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
通过对杨先生进行MBTA的测试后分析:杨先生属于竞争形态十分明显的群体,这种类型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观意识强,总想找空间。作为目前大多数企业的HR人员,更多的要求是执行力、服务能力,而不是需要他们能够代替老板进行决策。
显然,像杨先生这样喜欢“跳权越权”的HR、喜欢控制局面的性格特点,自然会引起上司的不满。实际上,杨先生如果从事前线工作如销售、业务、工程任务的管理,或许更适合他。这需要每个求职者在工作之前,首先得了解自己,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案例2:对工作,我为什么会觉得“疲”?
刘萍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从普通的办公室人员做到今天的企业人事部门主管,已有近10年时间。
面对一成不变的工作状态,刘萍近年来越发觉得有种“疲掉了”的感觉,一直想重新换个新环境。最近,刘萍通过朋友关系,联系了家IT行业内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准备应聘他们的HR经理职位。跳槽前,一向谨慎聪明的她,找到了职业顾问。
案例分析: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盈利模式,从而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求职者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如果没有了解清楚就盲目跳槽,结果可想而知。
刘萍不愧是十分聪明的职场人士,通过跟她的交流、软件测试及分析发现:用动物的特点来形容刘萍的话,她属于“鸽子型”,这种人能量高、情商高、社交能力强,处理人和事都是一把好手。这类人的特点是,越是人际关系复杂的地方、工作关系复杂的地方,越能显示自身的价值。
而她想应聘的IT公司是个生产制造型企业,面对的基本是知识型员工,在这里做HR工作,不需要做很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工作。依刘萍的情况看来,去政府机关、房地产开发企业等或许更适合,这样更容易发挥潜能。
案例3:选错职业怎么办?
小李是某理工院校的高材生,毕业后在一家民营软件公司的研发部门工作。五年来,他和他所在的团队为公司开发了许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产品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眼看着事业激情和工作绩效双收的大好前景,公司却由于资本运作进行了上层改组。他在这次改组中被调离研发部,担任测试部门的项目主管。小李在这个主管位子上表现很好,自己也更充分地发挥了自己价值,一做就是两年。
但是,最近他开始对这个工作感到不自在,而且感觉每天进入办公室都郁闷。特别是负责研发部和测试部的新副总管理能力十分低下,协调组织经验缺乏,又不善于沟通,经常采取家族式的管理弄得下面的人怨声载道。小李不知不觉中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因为自己的工作绩效开始滑坡,怀疑、批评开始成为他生活的主旋律,于是他对自己的职业方向迷茫起来。他也尝试着跳槽,但是结果却是拒绝、拒绝再拒绝。难道自己真的不适合往IT项目管理发展,应回到技术发展的老路?
案例分析:小李的个人素质在IT项目管理领域应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首先他的优势在于扎实技术背景,而且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小李的问题在于他把过多失败的责任归结到了自己身上,就像把失败责任全部推给别人和领导一样。同时,小李在跳槽前没有做充分的职业定位,造成跳槽时制订目标有点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跳槽的失败更加强了他否定自己职业方向的心态。
对于“选错职业道路”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
首先,分析“真的选错了职业道路了吗?”很多职业人士仅仅根据自己的满意程度来判断职业道路的正确性,这种看法实在偏差了。比如上面小李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说明。他在项目管理领域继续发展再合适不过了,肯定能取得很大的职业成就,只是因为公司管理层的问题就对自己的职业方向产生了怀疑。因此,判断职业路线的正确性,必须以科学的职业定位为基础,否则所有的判断将是没有任何实效性的。
其次,“如果真的走错了职业道路,怎么办?”可以通过对内外双因素的考察得出职业道路应该怎么走、职业生涯应该怎么规划等问题的答案。内因是指职业定位,应该对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倾向性、职业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并且把个人以往的所有职业行为进行整合,发现其惯常的行为模式和基本职业动力模型;外因则是对岗位因素进行研究,对职位工作内容、就职者资质要求以及对就职者的评价标准等等的详细信息要有充分了解,并且在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判断岗位与个人的匹配度。通过内外因结合,找到个人已有的和理想职位的差距在哪里、差距程度有多大、怎么消除这个职业“壁垒”,以及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怎么得到持续增强等一系列问题。
本讲小结
1.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特点是: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大学生就业走向“买方”市场;大学生就业过程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希望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
2.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第三次就业高峰期的持续影响;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毕业生择业期望与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国际经济形势下滑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产生影响。
3.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前正确认识并分析自己所处的就业环境,寻找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有助于帮助毕业生制订出符合社会实际的择业目标。
4.大学生择业必须处理好的五种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愿望与现实的关系;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竞争和风险的关系;就业与再就业的关系。
5.大学生应该树立的择业观是:高尚的职业理想;良好的敬业精神;勇于面对竞争;先就业再择业敢创业;到基层、农村去;发挥专业所长、注重综合素质。
6.大学生择业决策应遵循的原则:以大局为重,服从国家需要;面对现实,客观评价自己;主动求职,把握主次;择业的发展性原则。
7.大学生择业决策的方法:认清形势,明确政策;搜集信息,了解单位;正确估价,选准目标;把握机遇,果断抉择;注意反馈,适时调整。
复习思考题
1.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有哪些根本性的变化?
2.哪些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3.当前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发展趋势如何?
4.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5.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