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自动化学院测试技术与仪器科研团队
杰出科学家门捷列夫曾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试技术与仪器素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倍增器之称。十年来,我校测试技术与仪器团队在这一领域不断进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两三个人的项目组发展到30多人的大团队,在电子测试技术领域走到了国内的前列,成就了一段不断凝聚壮大的倍增历程。
从小到大:打造国内军用测试领域的“金字招牌”
测试技术在我校具有较好的历史积淀和学科传统。1958年我校就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电子测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在张世箕教授等老一辈知名测量专家的带领下,系统展开了电子测量理论、智能仪器、自动测试等方面的研究,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成果。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作为信息技术源头的测试技术再次面临重要的变革和挑战。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98年,时任CAT实验室负责人的陈光教授将军事预研项目“×××总线控制器”、型号项目“×××内嵌式控制器”和预研项目“×××逻辑分析仪”交付给王厚军、田书林和刚刚回国的师奕兵等3名青年教师独立负责。重大的责任将三位青年教师凝聚到了一起。在众多怀疑的目光注视下,攻坚克难。经过艰苦的努力,三个项目全部在2000年顺利通过验收并交付军方使用。此时,“测试技术与仪器”团队像一颗幼芽一样,找到了自己生根的基础。
2000年3月,正在急需科研项目展现水平、锻炼团队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机遇降临了:总装备部备部1999年下达给某单位的军工型号项目,由于技术难度高,承制单位无法完成,希望找业内其他单位接手。毋庸置疑,这是一根“硬骨头”!该项目涉及的数字存储示波器工程化技术国内尚在起步,小型化要求高,时间和经费都所剩无几。接是不接?面对这一挑战,王厚军和田书林老师经过一周的认真分析后,决定搏一搏。项目组在承接到该任务后,整合校内外力量,经过8个月的日夜奋战,在预定的时间出色完成任务。产品2001年定型后不仅成功应用到卫星发射基地等重要场合,而且在军事民用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这一前所未有的成功,获得了总装备部有关单位的肯定,不仅为我校的测试技术研究能力树立了形象、赢得了口碑,而且奠定了我校在军用测试仪器型号领域的地位。
2004年,团队完成了“高速数据发生器”项目,验收之日,总装备部首次要求各单位在青岛进行集中测试,对其可靠性和性能进行对比。我校的样机经过高湿、高/低温、振动、跌落等各种环境试验,连续工作18天未出现问题,成为当年产品一次性通过集中考核的两家单位之一。又是一次全胜!说起当时的情景,师奕兵教授掩不住自豪。
回顾在军用电子仪器领域走过的这段历程,王厚军教授说:从起初到主管部门去“游说”项目,到拿着自己做出的成果去争取,获得总装备部的初步信赖,隔一年获得一个项目;再到实力充分展示,每年拿到一个项目,成为总装备部测试仪器的定点依托单位;到现在每年都能拿到几个项目,团队在十年间用不懈的努力和实力打造出了国内军用测试领域的“金字招牌”。
目前,军用电子仪器已经成为团队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成为自动化工程学院的科研特色,“电子科大搞测试”已经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近十年,团队承担军事预研和型号项目30余项,完成了20多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的技术成果。“×××内场检测仪”等产品均以优越的性能装备到部队,部分产品打破了西方禁运,在我国武器装备的维护保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团队的科研攻关和技术管理能力也赢得了总装备部的肯定,成为业内流传的“一所(41所)、一厂(前锋电子设备厂)、一校(电子科技大学)”——总装备部军用测试仪器三大骨干和依托单位之一。
从怀疑到肯定:成为国内电子测试行业的重要技术源头
“高校教师能搞研究,但要实际做产品,靠不住!”十年前,这不但是军方的观点,也是仪器工业界的观点。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为什么高校还受到“歧视”呢?——高校教师怕麻烦,不愿意做产品工程化设计工作;组织形式不稳定,教师和研究生流动性大;管理松散,难以严格控制研制进度,对产品或装备投入市场的期限造成很大影响等等。但是,对于测试技术这一应用性很强的研究领域,只是搞样品、出论文是远远不够的,得到用户和市场的肯定是成功的重要指标。无论是军方还是仪器制造商,要的都是具有稳定和可靠性能,能批量生产的工程化产品。
在初步得到业界的认同之后,测试技术与仪器团队在产品工程化方面也遇到了挑战。当年已经在总装备部测试仪器学科专家组担任专家的王厚军教授深刻意识到这一问题对团队发展的制约,他一边着手抓内部管理,一边物色合适的专家补充到团队。机缘巧合,时任南京新联电子有限公司(南京电讯仪器厂)总工程师的黄建国教授对我校的测试技术与仪器团队和研究平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1年他加盟团队,从研究和管理两方面抓工程化工作。同时,还多方开拓与企业的合作渠道。用团队成员的话来说,黄建国教授带来了“产品的观念和规范”,为团队的成果转化打好了基础。团队不但连年承担军工型号任务,不断为军方配套,同时将军民两用的技术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进而向市场推广,这已经成为了团队近年来工作的另一个亮点。
十年来,团队没有一个项目延期,也没有一个项目让用户不满意,这个标志着能力和信誉的成绩背后是整个团队不分彼此的辛勤工作。2006年春节前两天,我校与优利德公司合作的第一批产品即将投入生产,但由于电路板焊接问题出现故障,为了赶时间进度,团队的研发人员和公司生产人员一起,整个春节期间连续加班甚至通宵工作,最终使产品按时投产。2007年4月,由我校研制、优利德制造的第一批系列测试仪器产品亮相深圳仪器展,产品推出速度和高性价比引起轰动,目前已获得1万多台的订单。优利德将每年持续投入400多万元研发经费,共同开拓更多的测试仪器系列产品。
良好的信誉带来了不断倍增的合作要求。团队目前与优利德科技、四川海特高新、江苏绿扬、国营783厂、东方自控等10多家企业保持有长期持续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企业“从犹豫中开始一个项目,到坚定地要求持续合作”的可喜局面。2007年,团队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四川海特高新共同成立了“成电科信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共同开拓测试系统技术与航电检测市场,同时与学校建立了对口的工程研发中心。目前,团队承担的横向合作经费已超过纵向,2007年预计将超过800万元,形成了纵向、横向平衡发展的科研格局。
在谈到如何逐步使团队成为国内电子测试行业的重要技术源头这一目标时,田书林教授说:我们不仅要在专业上下工夫,不断推出具有市场潜力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还要在管理上下工夫,探索一套既不失高校优势,同时又与企业要求的产品化设计和生产相适应的创新科研管理机制。为此,团队以电子科技大学测试技术及仪器研究所为载体,在所长黄建国教授的带领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黄建国教授介绍说:目前团队参照研究所的管理办法,对人、财、物实现集中管理,更有效地组织力量攻关,更高效地完成科研任务,力争将研究所做实。
从大到强:加大基础研究和队伍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团队在快速发展中形成了一支职称、知识、年龄及学缘结构均较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教师30多人,形成了以王厚军教授、田书林教授、黄建国教授、师奕兵教授等团队带头人集体,以王志刚、戴志坚、叶芃、刘科等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研究队伍。其中,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授和副教授7人,7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求学、进修或访问经历。近年来,团队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其中一等奖1项。
团队的发展也是每个成员的发展,用青年教师戴志坚的话来说,“这两年,团队发展较快,项目多有事做,工作忙锻炼人,发展方向规划好,每个人都提高很快,项目组的研究生别的合作单位都抢着要。”
谈到几年来的发展历程,王厚军教授说,“这是一个相对较窄的领域,国内很多高校本来有比我们更好的基础,但他们放弃了,我们坚持下来,壮大了,走到了行业领先的位置。目前,以我校为主力的国内测试研究力量的成熟和发展已经使安捷伦、泰克等测试领域的一流公司完全放弃了中低档次的市场,但是,要继续作出更高性能的产品,我们的团队在基础研究方面仍要加强。”
在团队主要负责基础研究的师奕兵教授对此也有同感:以前的知识积累在过去的研发中持续发挥了技术优势,目前我们更要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技术仍旧是高校科研的核心竞争力。
田书林教授介绍说:团队目前对基础研究空前重视,初步确立了“在科研中发现科学问题,以实验为主要手段展开基础研究,做有积累有价值的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三年来,团队连续选留和引进了哈工大、川大、西交大和本校其他学院的博士,促使他们参加科研项目,结合科研发现技术难题,对一些前沿性、基础性研究提前介入。在这一“转型期”,团队还制定了基础研究奖励机制,实行“学校、学院、团队”三级奖励,为积聚后续力量,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大投入。
2006~2007年,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总装备部备部预先研究基金、博士点基金、“863”项目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资助项目10余项。2007年,受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托,承担了《数字存储示波器通用规范》、《脉冲发生器通用规范》、《逻辑分析仪通用规范》等三项测量仪器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11项。同时,以该团队为核心,2007年还成功申报了“电子测试技术与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相信这将对团队的蓬勃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电子测量仪器属于国家基础工业,国外禁运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尖端科技的主要因素之一。“复杂电子系统综合测试诊断与预测技术”、“VLSI集成电路测试与可测性设计技术”等目前团队集中发展的方向,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缩短和发达国家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未来,团队带头人王厚军教授表示,希望能有更好的基础研究的积累,获得国家级的科技大奖,奠定我校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在国内高校中的领先地位。
(安澜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