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公元前30世纪
人物
.萨尔贡一世
.汉谟拉比
.尼布甲尼撒二世
虽然两河流域文明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农业文明,但是它却是由许多个城邦国家组成的。农业文明却孕育了城邦文明,这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奇迹。文明的圣火不但恩惠两河流域,而且为古希腊文明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在古代的两河流域,早发的农业社会文明不但养育了两河流域的人们,而且为这里建立严整的社会结构提供了物质基础。这里的人们,生活多彩丰富,社会严整有序,但却等级分明。
农业社会上的城市文明
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长达三四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畔分布着乌鲁克、尼尼微城、巴比伦城、乌尔城、爱里都城、拉伽什城、马里城、尼普尔城等大大小小无数个城市。这些城市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成为政治、经济或者宗教文化中心。所以也有人认为,两河流域的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又是一种城市化的文明。
现代化的城市中,一般来说,工商业占据了城市生活的主轴。在古代两河流域,情况也是如此。苏美尔时期的手工业就已经相当的发达,手工业者们精湛的手艺制作出来的作品令现代的考古学家都叹为观止。乌尔城出土的一个金头盔,上面雕刻的头发一缕一缕,栩栩如生。
工商业的发展催生了专门经营借贷业务的机构的诞生,银行应该是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发明。专门经营借贷的活动一开始是在祭司的主持下进行的,公元前2100年前后,神庙中的祭司就开办了一种商业性的借贷机构,这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当时借贷对象主要是一些农民。对一些比较穷苦的农民,祭司往往还会减免他们的利息。有趣的是,当时有许多妓女也将自己的钱财投资于神庙借贷,神性与妓女结合,这大约是为什么这些妓女被称为“神妓”的原因。
美妙多姿的生活
当时两河流域的城市居民的主食是面包。他们首先把大麦磨成面粉,然后加水和成面团,放上发酵粉——这是苏美尔人的首创,发酵后进行烘烤。另外,他们还会把面包做成甜味的,只要在和面的时候放入蜂蜜或者是椰子汁就可以了。
城市里居民喜欢饮酒。早在苏美尔时期,美索不达米亚的居民就已经会酿酒了。他们对酿酒技术的掌握,甚至比埃及人都要早。当时苏美尔人酿酒用的原料主要是大麦和小麦,另外大概还有黑麦。除了啤酒之外,他们还酿造海枣酒和葡萄酒。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在爱美方面表现出他们独特的追求。考古学家发现,在一些富有人家的墓葬里,有一些用来装香水的陶器,于是他们推论美索不达米亚早期居民就已经发明了香水。
除了香水之外,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其他化妆品也是很有特色的。考古学家曾经在两河流域发掘一个女王的陵墓,在墓葬里发现一个贝壳形状的化妆盒,这大概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专门的化妆盒。另外,考古学家们还在两河流域发掘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用过的各种首饰。这些首饰有用金属做成的,有用贝壳做成的,有用石头做成的,做工精细,巧夺天工。首饰有圆有方,有长有短,不一而足;有用在头发上的,有佩戴在脖子上的,不胜枚举。
考古发掘表明,音乐在当时人民生活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当时主要的乐器是竖琴。目前出土的古代两河流域的竖琴,青石做成的琴架,妆饰着金箔做成的牛头,做工精细,精妙绝伦。除竖琴之外,还有风笛、七弦琴、鼓、角、喇叭、手鼓等乐器。巴比伦人婚丧嫁娶,都会请一些乐队来歌舞助兴。
音乐之外,古代两河流域的贵族还喜欢狩猎,这与他们的游牧风气有着很大的关系。国王等人通过狩猎,来表现自己的英勇和强悍。当时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畜养野生动物的园林,供王室贵族打猎用。他们在这些园子里,驱赶野兽,骑马射猎。
竞技性的娱乐活动主要有拳击、摔跤、战车比赛等。另外,考古学家们发现,在乌尔王陵墓里有一些赌具,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人喜欢赌博了。
严整的社会结构
一个前后连绵三四千年的文明,它的社会结构一定会有许多变化。例如在苏美尔城邦早期,还存在着原始意义上的军事民主制度的残余。每当战事一起,君王就会召集他手下主要将领开会研究应对策略,这些将领也大多是各个部族的族长。但是这种民主到公元前2500年前后就基本上找不到痕迹了,这时候苏美尔各个城邦大都完成了由军事民主制向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的过渡。国王是整个城邦国家的权力中心,而且往往还会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归于神的赏赐,宣扬自己是神的化身。所以从公元前2500年前后开始,两河流域的社会结构基本上是一种比较严整、典型的东方奴隶制度下的社会结构,具有金字塔式层层管理的特点。
比较著名的中央集权君主有阿卡德王国君主萨尔贡一世、古巴比伦王国君主汉谟拉比以及新巴比伦王国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萨尔贡一世的铭文中有“他使全国只有一张嘴”这样的字样,这说明萨尔贡一世时期全国上下集权制度的严厉。正是由于这种严厉的独裁和集权,才使得萨尔贡的子民保持了恐惧下的稳定。到了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更加强化了自己的中央集权统治,他颁行法典,残酷镇压反叛行为,同时宣扬自己是“众神之王”,权力是神授予的。尼布甲尼撒在位时期,两河流域的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这时候已经有了人本主义的端倪,所以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即位时发表的演说中,除了宣扬君权神授之外,还有了一些与城邦共存共亡、为城邦的繁荣兴盛谋福利的内容。他说:“庄严美丽的巴比伦,我视你一如我的生命。除你之外,任何其他地方,我都不愿驻足。在你仁慈的庇护下,我愿意尽我之所能,把你变成一个无比繁华、无比昌盛的巨大城邦,这种繁荣将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将接受天下国家的朝贡,你将接受所有人的顶礼膜拜!”这段演说,就已经很有现代领导者就职演说的意味了。
古代两河流域的官僚机构十分健全,用来维护一个城邦国家的正常运作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中央政府官员随时听命于国王的一切指令。一个比较特殊的阶层是祭司集团,他们的势力在整个两河流域历史上都是十分强大的,有时候他们甚至可以影响到国王的权力,对国王的活动造成一定的制约。而且,在对人民意识方面的影响,更是远远大于一般的官吏甚至国王。
等级分明的阶级
贵族和大商人构成社会的上层阶级,有些中央官员同时也是大贵族。商人集团在两河流域地区的地位很重要,因为城邦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几乎都要通过他们的参与。商人又可以分为官商和私商两种。官商顾名思义是指经营与国家或者王室有关的商业活动的商人,同时,官商还经营神庙经济,比如神庙财产的流通、土地的转换等等。私商的经营范围更为广泛,例如奴隶的贩卖、长途贸易,甚至还有银行投资、借贷等等。
贵族和大商人之下是自由民,他们主要由农业劳动者、手工业者以及一些小商人组成。关于自由民的经济政治状况,目前还有许多问题不是十分清楚。这些人大致是有一定的资产,自行经营或者雇佣少量的短期工人经营。他们要受到国家重税的盘剥,有时候还会遭到贵族以及大商人的欺压和排挤。命运最悲惨的阶层是奴隶。他们没有丝毫的自由,完全隶属于他们的主人。两河流域的奴隶来源大致有三个:首先是战俘。在两河流域城邦文明时期,城邦之间战乱频繁,战俘成为一项较大的奴隶来源。其次是奴隶所生育的子女,一般来说,奴隶所生的子女,自然还是奴隶,除非得到主人的特许。第三个来源是外邦人,这是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奴隶制城邦国家时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排外的惯例。还有一些人,由于没有能力偿付债务,沦落为债权人的奴隶。目前出土的文物反映出,新巴比伦时期大部分的商业契约和协议,或多或少与奴隶贸易有关,可见当时奴隶贸易的兴盛。两河流域的奴隶,大概是适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家庭生活的。无论他们做什么样的工作,都没有任何人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