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虽然已经沉寂了60多年,但人们对于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仍然记忆犹新,尤其是对美、苏、英三国领导人在抗击纳粹侵略斗争中的杰出表现更是赞不绝口。身残志坚的罗斯福在轮椅上组织并参与了影响大战战局的几乎所有决策;意志坚定的斯大林在摇摇欲坠的危局面前力挽狂澜粉碎了纳粹德国的侵略;具有文学家气质的丘吉尔面对敌人的封锁与包围始终保持高昂的必胜信念,他们为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轮椅上的巨人——罗斯福
1882年1月30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显赫的上层家庭。由于家境殷实,罗斯福从小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14岁那年就被父母送入了有“政治家摇篮”之称的格罗顿学校,这里的学习与生活为他日后的政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00年,罗斯福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学位。在哈佛期间,罗斯福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他巧妙利用时任纽约州州长的堂叔的关系,进入了哈佛大学校刊工作,并在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升任该刊的主编。1904年,罗斯福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他决定先成为一名律师然后向政坛进发,这是大多数美国政治家所选择的一条从政之路。
1907年,罗斯福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律师。经过3年律师生涯的历练,他决定加入民主党开始自己的政途,但这一决定遭到了身为共和党人的他的叔叔——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的强烈反对,并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是“卑鄙的兔崽子”和“叛徒”。尽管如此,罗斯福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每天都进行数十次的演说,最终如愿当选了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在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提携下,罗斯福当上了美国海军助理部长,由此进入了美国最高决策层。1921年8月,罗斯福带着全家来到坎波贝洛岛度假。在此期间,坎波贝洛岛上发生了一场林火,为了扑灭大火,罗斯福跳入了冰冷的大海之中。当他从海里登上岸之后,发现自己全身酸痛、四肢无力,经医生诊断,他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终身将在轮椅上度过。
面对这样的厄运,罗斯福并没有就此沉沦,不仅一直坚持各种康复治疗和锻炼,还在康复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人物传记和历史著作。1928年,病情得到稳定的罗斯福重返政坛,赢得了纽约州州长大选的胜利。在竞选过程中,罗斯福的对手经常利用他的身体残疾来攻击他,而罗斯福聪明地回击道:“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5年之后,罗斯福在总统竞选中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当时美国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罗斯福在宣誓就职仪式上号召大家一起携手渡过难关,并告诉大家“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上任之后的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很快就将美国经济带出了困境。1936年,政绩突出的罗斯福顺利连任美国总统。
1939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力排众议,敦促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修正案,决定取消对英国等国的武器禁运。1940年5月,当德军在欧洲大陆肆虐的时候,罗斯福未雨绸缪,要求国会追加国防拨款以加强战备,并加大对英国的军事援助。同年,罗斯福再次连任总统,从而打破了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确立的总统不得连任三届的传统。这年年底,罗斯福接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发来的紧急求援信,希望美国能提供给英国大批军事装备以对抗德国的入侵,但英国财政又无法支付这批装备的巨额费用。为了说服美国国会通过对英国的援助法案,罗斯福运用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我们把花园浇水管借给家宅起火的邻居,以帮助邻居扑灭火灾,而灭火之后邻居是归还水管还是赔偿水管,都好商量。”在罗斯福的努力下,美国国会于1941年3月通过了《租界法案》(即总统有权将武器装备租借给与美国安全有关的国家),大批军事装备开始源源不断地被运入英国。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向日本、德国和意大利正式宣战,罗斯福下令实施战争总动员。1942年元旦,在罗斯福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1943年1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确定了盟军在西西里进而在法国本土登陆的计划,并首次提出了敦促轴心国“无条件投降”的响亮口号。同年11月,罗斯福与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确立了盟军在缅甸的军事反攻行动。开罗会议结束后不久,罗斯福与丘吉尔就马不停蹄赶往伊朗的德黑兰,在那里与斯大林举行会晤,并最终协商解决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战后德国的处置、苏联对日作战等诸多重要问题,为二战的最后胜利铺平了道路。
1944年11月17日,罗斯福在盟军反攻的号角声中再次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可能是最后一位连任四届总统的人。1945年2月,身体状况欠佳的罗斯福依然带病参加了雅尔塔会议,这是三巨头的最后一次会晤。同年4月12日,罗斯福在佐治亚州的家里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享年63岁。
皮鞋匠的儿子——斯大林
与从小就衣食无忧、受到良好教育的罗斯福不同,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是在贫困与动荡之中长大的,他于1879年出生在格鲁吉亚哥里城的一个贫困家庭。斯大林的童年充满了家庭暴力,父亲是一个嗜酒如命的鞋匠,常常在酒后毒打老婆和儿子。在斯大林11岁那年,父亲因病离开了人世,他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变得更加艰苦。几年后,斯大林进入一所东正教中学读书,开始接触到当时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并很快投入到了革命活动中去。1899年,斯大林因参与宣传推翻政府的思想而被学校开除,随后就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俄国地下马克思主义运动,为推翻沙皇的腐朽统治而积极奔走。从那时开始,斯大林因从事颠覆活动而被沙皇政府多次投入监狱,有几次还被流放到遥远的蛮荒之地。在这段时期里,斗争意志异常坚定的斯大林获得了列宁的信任,开始委派他承担更多的领导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