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无力症:因维生素E会增加乙醯胆碱的利用率,可增加肌肉弹性,效果显著。
帕金森氏症患者:食物中的维生素E特别有助于预防帕金森氏症,但要注意的是,惟有从食物摄取而来的才有效果。
高血压或心脏血管疾病患者:可消除自由基,尤其在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方面有其效果。
食物来源
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谷类种子的胚芽及绿叶蔬菜的脂质中,人们每日所需的维生素E大多来自常见的食物(如粮食、蔬菜、坚果等)及各种植物油(如麦胚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水果及动物性食品(肉、鱼类)中含量很少。
人们从膳食中摄取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通常是食用油,但因为植物性食物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成熟程度、收获的时间和方式以及季节等,其油脂中维生素E的含量也会有所不同。
由于维生素E遇光、热、碱易破坏,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维生素E损失很大,如坚果及谷物焙烤或者加工后损失率为80%,绿色蔬菜烹调后损失率为65%。因此,在料理蔬菜菜肴的时候,尽量使用植物油。
同时,要特别注意温度的问题。一旦超过200℃开始冒烟的话,维生素E就会急剧地消失。对于保管方面也要注意,应将盛油的容器放置阴暗处。
过量表现
性早熟。
降低免疫系统功能。
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恶心、胀气、腹泻。
头痛、心悸、晕倒。
血清甲状腺素下降。
降低维生素A、K的利用。
导致血液无法凝固(血友病患者应小心使用)。
摄取须知
每天补充1~2次,维生素E多含于植物油中,生吃最能有效摄取。
维生素E本身无毒性,但服用太多会耗尽储存在体内的维生素A。
每日摄取量
维生素K
维生素K档案
别名:止血维生素、凝血维生素、抗出血维生素
种类:脂溶性维生素
简介:维生素K是促进血液凝固的化学物质之一,是形成凝血酶原不可缺的物质。维生素K有3种,即K1、K2、K3,在日常应用中,人们统称为维生素K。
由于维生素K也可由人体肠道细菌自行合成,所以除非有肠道疾病或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必须特地作补充外,一般人很少出现缺乏的情形。
主要功效
抗出血。
维生素K是一种凝固血液的营养素,它对人体具有抗出血作用,具体表现在参与血液凝固过程、能量代谢和肌体组织的活动。
受伤流血时或发炎内出血时,如果血液没有凝固的话,就会血流不止。维生素K缺乏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人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全身多部位出血,甚至颅内出血、死亡。
凝血功能障碍多发生于刚出生的婴儿,这是因为成人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以自行合成维生素K,以供肌体需要,而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无细菌,维生素K的合成很少(几乎没有)。故医生多半会视情况为新生儿注射维生素K。
总体来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有三种情况:
———即早发新生儿出血(婴儿出生后24小时以内);
———典型的新生儿出血(多于出生后1~7天发生出血);
———迟发性出血(通常在出生后8天至12个月内发生)。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可以发生在婴儿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早发性出血以头部血肿居多;典型的新生儿出血以胃肠道出血为多;迟发性出血以颅内出血居多。颅内出血是维生素K缺乏症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造成婴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
防治骨质疏松。
维生素K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发现,每日按常规服用维生素K的妇女,其骨钙质丢失率平均下降了30%。
防治偏头痛。
维生素K适用于各种类型偏头痛的预防,其预防价值明显优于其他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缺乏症状
容易出血。
新生儿出血疾病,如吐血,或肠子、脐带及包皮等部位出血。
成人不正常疑血,导致流鼻血、尿血、胃出血及淤血等症状。
需补充人群
吸收不良综合症、脂肪吸收不良或长期服用抗生素者:因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K的吸收,所以必须多补充。
新生儿:新生儿在出生后1~2周及满月时,重复注射维生素K1,可有效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导致的脑出血。
婴儿:因婴儿肠道内还没有细菌可自行合成维生素K,所以建议由食物中摄取,每天可摄取少量维生素K2。
肝功能差的人:由于患肝病时胆汁分泌受到障碍,对维生素K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故应多食用菠菜、花生油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早产儿:为避免产生新生儿出血的情形,应每天0.5~1微克,连续肌肉注射3天。
痔疮患者:维生素K可有效防止痔疮出血的情况。
经常流鼻血的人:维生素K可强化微血管壁,并能促进血液正常凝固,能防止经常流鼻血的情况。
怀孕及哺乳期妇女:为让胎儿及新生儿能经由母体摄取充足的维生素K,在产前及产后适量进食绿叶蔬菜、水果,可有效提高胎儿及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建议对维生素K的摄取量能增加至每天65~75微克。
长期服用抗生素者:因抗生素会干扰人体对维生素K的代谢与利用,所以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必须在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或适量补充维生素K的补充品。
经血过多的女性:服用维生素K可减少经血量,能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的情形。
食物来源
人体内维生素K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肠道内细菌合成,其次是从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K广泛分布于各类食物中,其中富含维生素K的植物性(粮食作物及蔬菜)食品种类较多,动物性食品较少。
过量表现
发汗、皮肤发红。
产生中毒,其症状为呕吐及肝肾功能损伤。
造成高胆血红素症、黄疸、血栓等症。
摄取须知
天然形式的维生素K1、K2通常不会使人中毒。
维生素K药剂在强光中不稳定,易被分解,宜存放于阴暗处。
每日摄取量
维生素B1
维生素B1档案
别名:硫胺素、抗神经炎维生素
种类:水溶性维生素
简介:维生素B1是脱羧辅酶的主要成分,能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维持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维生素B1在神经传导中起一定作用。
主要功效
治疗脚气病。
脚气病不是通常意义上说的那种烂脚、臭脚(霉菌污染)的症状,而是影响生理健康的一种维生素B1缺乏的疾病,人们一旦患上脚气病,会产生脚酸、心悸、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症,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因急性心脏衰竭而死亡。
脚气病有婴儿脚气病、干性脚气病和湿性脚气病、混合性脚气病等类型。为了有效地加以预防,要特别注意使膳食包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的物质和其他营养素的供给。为此,每天食谱中应包括较多的新鲜玉米、豆类、肉和内脏等食物。单纯地补充维生素B1药物制剂,应根据病情注意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用量。
强化脑部神经功能。
维生素B1对脑部、神经等刺激传导功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人们称维生素B1为“脑的维生素”。它对保护良好的记忆,减轻脑部疲劳非常有益,是增进脑记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质。
缺乏维生素B1会引发另一种脑部疾病———韦尼克脑症。
缓和肌肉疼痛。
肌肉疼痛最常见的有三种,生理性疼痛、运动后肌肉疼痛和肌肉神经炎疼痛等。
首先,生理疼痛多见于女性痛经,引起痛经主要有几种原因:第一是由于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的,这种情况利用维生素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治疗疾病是先决条件。第二是月经期间,骨盆的周围开始充血,引起腰酸、腰痛或小腹痛,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年轻女性身上。大部分人以市面上销售的镇痛剂就可治疗,而辅助使用的则是维生素B1。维生素B1具有缓和肌肉疼痛的作用,在缓解痛经之外,也可帮助疼痛尽早消除。
其次,运动后肌肉疼痛一般发生在不常劳动或者不经常运动的人群,平日不常运动的人,一旦活动起筋骨,第二天就会感到肌肉疼痛,这是因为活动肌肉的时候,产生的乳酸等疲劳物质残留在血液中的缘故,维生素B1能够顺利分解这种疲劳物质。
神经炎也有可能会发生肌肉的疼痛,其最大的特征是除了疼痛的知觉以外,还会伴随着麻痹等症状,而维生素B1是与神经刺激传导机能息息相关的营养素,对治疗神经炎的效果非常显著。
抵抗疲劳增加体力。
疲劳时不仅会消耗身体内所蓄积的能量,疲劳度也会慢慢地增强。摄取足够的维生素B1,就可以恢复体力,消除疲劳。
维生素B1可适时地制造出肌肉所需的能量,加速分解疲劳因子,尤其是当情绪不稳定、身体疲劳、肌肉酸痛、做事提不起劲时,最能发挥其效用。
增强消化系统功能。
维生素B1能够增加消化液分泌,维护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特别是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缺乏症状
轻度缺乏会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出现忧郁、焦躁、易怒及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长期缺乏会出现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呕吐、便秘、心脏肥大、脚气病等症状。
因慢性酒精中毒而不能摄入其他食物时也可发生维生紊B1缺乏,初期表现为末梢神经炎、食欲减退等,进而可导致浮肿、神经肌肉变性等症状。
需补充人群
摄取高量糖类者:此类人群必须增加维生素B1的摄取量,才能将足够的糖类代谢并转换成能量。
发烧、甲状腺机能亢进、运动过度或肌肉活动频繁者:这类人因新陈代谢较一般人旺盛,需要更多的维生素B1,来帮助人体对养分的转换,以供给足够的能量给细胞所需。
常应酬喝酒的人:酒精会破坏肠胃对维生素B1的吸收,长期下来会导致人体缺乏维生素B1,所以必须特别摄取。
喜欢吃速食、泡面等加工食品者:若长期食用此类食物,容易使维生素B1摄取不足,所以必须注意维生素B1的补充。
孕妇:怀孕期间,维生素B1可确保胎儿正常的发育。
嗜吃生鱼片者:某些鱼中存在热不安定酶,会破坏维生素B1,降低人体吸收它的能力,而导致维生素B1缺乏症。这类人必须特别注意维生素B1的摄取。
老年人:因老年人对维生素B1的利用率逐渐降低,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应适量补充。
常感疲劳不振者:疲劳不振是维生素B1的缺乏症之一,多补充维生素B1可以降低肌肉中乳酸含量,除去人体内积存的代谢产物,进而消除疲劳。
消化不良或便秘者:维生素B1对肠胃消化系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多摄取对消化不良以及便秘患者很好。
神经炎神经痛的患者:维生素B1可减缓神经痛,所以又被称作抗神经炎因子,对神经炎的功效不言可喻。
遇生病、压力、变故的人,或手术患者:因消耗了比平常更多的能量,所以会需要更多的维生素B1,才能转换足够的养分给体内的细胞。
食物来源
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食物中,但它的含量随食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动物内脏中的维生素B1含量较高,例如牛、马、猪、羊等家畜的肝脏、心肌和肾脏等。
维生素B1还大量存在于粮食作物中,如谷类食物,包括大米、小麦面及玉米等。此外,人们常吃的蔬菜中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
过量表现
正常情况下,如果服用维生素B1每天超过5~10克时,会引起发抖、疱疹、头痛、浮肿、眼花、疲倦、食欲减退、腹泻、心律失常等现象。
临产孕妇大量服用,可造成产后出血不止。这些症状不会给人体带来任何后遗症,当停止服用维生素B1后,这些症状就会自动消失。
摄取须知
维生素B1在人体内仅停留3~6小时,多摄入的部分也不会贮藏于体内,必须每天补充。
加工过于精细的谷物,维生素B1将大量丢失。
维生素B1很容易在加热及加工过程中被破坏,也易溶于水,加上当食物接触紫外线、亚硝酸盐、亚硫酸盐及活性酵母时,便会造成维生素B1的流失,所以在处理的过程需要特别留意。
生吃某些鱼类,或饭后服用胃酸抑制剂,会造成其他食物中维生素B1的损失。
洗米时若能采用“快速洗米,充分泡水”的做法,则可以使米谷中维生素B1的流失减到最小。
有些人的体质对维生素B1较为敏感,最好就不要使用静脉注射维生素B1。
每日摄取量
维生素B2
维生素B2档案
别名:核黄素
种类:水溶性维生素
简介:维生素B2为橙黄色晶体,可溶于水,但溶解度较低,在碱性溶液中易溶解。耐热、耐酸,烹调过程中不容易遭破坏,但怕光,特别是怕紫外线。
主要功效
有“皮肤的维生素”之称的维生素B2,在维护皮肤的健康方面有相当好的功效;能促进机体发育和细胞的再生,促进皮肤、指甲、毛发的健康生长。
维生素B2对眼睛的健康也很有益,它能够增进视力,减轻眼睛的疲劳。
维生素B2在蛋白质、糖类以及脂肪的代谢与利用中也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除了可为身体转换能量外,其强化脂肪代谢的作用,可避免脂肪囤积于血液及肝脏中。
对体内细胞进行氧化还原的作用,防止过氧化物质的生成与堆积,进而预防动脉硬化与心脏疾病的发生。
有助于消除口腔、唇、舌的炎症。
维生素B2是机体各种黄素酶的辅酶部分,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广泛地起着递氢作用。
缺乏症状
缺乏时则容易造成嘴角发炎、长小水泡、溃烂,皮肤过敏、发炎、粗糙,或口腔内黏膜发炎肿痛等病变。
需补充人群
孕妇:若孕妇在怀孕期间有抽筋的情况,每天摄取10毫克可减轻症状。
素食者:因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多为动物性食物,素食中较为少见,若不注意,很容易导致维生素B2不足,应特别注意摄取。
服用避孕药之妇女:长期口服避孕药会使人体对维生素B2的需求增加,若不适量补充,则容易产生维生素B2缺乏症。
老年人:每日摄取20~30毫克的维生素B2,可有效预防冠心病、中风及动脉硬化等症。
动脉硬化患者:维生素B2可抑制血小板凝集,能改善心肌缺血,并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都有一定疗效。
想减肥的人:由于维生素B2有燃烧与加速脂肪代谢的作用,多摄取可使想减肥的人事半功倍!
有皮肤炎或容易过敏者:维生素B2能帮助皮肤抵抗阳光的伤害,并促进皮肤健康,对皮肤炎及皮肤过敏有预防的功效。
食物来源
蔬菜类:如干豌豆、深绿色蔬菜、豆荚等。
五谷杂粮类:如杏仁、黑豆、红豆、绿豆、芝麻等。
其他:如动物肝脏、牛奶及乳制品。
过量表现
瘙痒、麻痹、刺痛、灼热等症状。
尿液颜色偏黄。
摄取过多会随尿液排出,不会中毒。
摄取须知
维生素B2多余部分不会蓄积在体内,需每日补充。摄取高热量食物时,应增加摄入量。
同时摄取维生素B2、B6、C等效果最佳,尤其精神紧张的人更应如此。
维生素B2容易被紫外线破坏,所以在食用食物前,应避免将之直接曝晒于阳光下;即使是以塑胶瓶或纸盒盛装的牛奶,也应避免曝露在光线下太久。
烹煮时,为了让菜色更青翠而添加的碱性小苏打会破坏维生素B2,应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