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儿童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
——裴斯泰洛齐
在教育儿童过程中,成人往往以教育者自居,向儿童教授知识同时灌输思想。但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违背了教育的主旨,而且也未必能够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从儿童教育层面来说,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如沟通式的教育方式。因为灌输式的教育忽略了儿童心理教育的需求。而沟通式的方式则兼顾了儿童的心理教育。我们说,当儿童面对我们不再做多余的回答时,才体现出教育的意义。
满足儿童渴求平等的心理需求,就必须注意同儿童沟通。要让你的儿童知道,人人都可能会做错事,而意外犯一些无关紧要的错误是容许的。例如,一杯牛奶打翻了,就不要过多责备儿童,示意让他自己擦掉,千万不要小事化大,假如成人因小事惩戒他们,就会破坏与儿童的关系。当家庭面临离婚、死亡或其他问题时,要让儿童知道,不可隐瞒,允许他抒发感受,解除心理压力。教育需要让儿童从内心去接受。
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
难道敏锐的观察力不是一个我们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吗?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我们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我们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如果我们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我们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我们。意识到儿童不理解你,就会使你生气,我们生起这种气来,就往往无法摆脱。亲爱的同行,相信我,侵蚀学校生气勃勃的肌体,毒害学生集体生活的冲突,多半正是这种互不理解引起的。
——苏霍姆林斯基
沟通,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桥梁。懂得沟通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从小培养儿童与人沟通的意识,增强儿童与人沟通的能力,对儿童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培养乃至将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有些家庭中,成人只关注儿童的学习成绩,儿童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不理解成人,同时儿童非常缺乏待人处事的能力,见人不会说话,师生、同学关系也常会产生问题,就影响了儿童的学习效果与个性的发展,这也是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逐年增多的原因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看到这些情况:有的儿童在家里活泼好动,聪明伶俐,而一旦来到新的环境接触陌生人时,就会变得胆怯腼腆,呆板笨拙;有的儿童在学校里独自游戏、自言自语、显得很不合群;有的儿童则恰恰相反,与人交往处处逞强,横行霸道,显得盛气凌人;还有的儿童遇到熟人时,即使大人强迫其对人要有礼貌,他也缄口不语,设法躲避。这些情况的发生都是因为儿童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沟通决定着一个人人际关系的好坏,甚至影响着一生的得失成败。儿童是否善于与人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社会化过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未来是否能够把握机遇、收获幸福的关键。
例如,有两个同一个专业、同一年毕业的大学生,一个凭借着自己优秀的表现技能、活泼开朗的性格与较强的社会沟通能力,很快便谋到一个合资企业的理想职位,并干得称心如意。而另一个平时则拙于言辞、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沟通,结果大学毕业求职颇为不顺,最后只好给人做仓库保管员,终日闷闷不乐。
很显然,在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后,友善地与人相处,广泛地与人交流,密切地与人合作,则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有效沟通是关系个人事业、个人生活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家庭中对沟通技能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与儿童未来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紧密相连。如果一个儿童从小在家庭中学会了与成人沟通的技巧,当他走向社会时,他也能很快与他人沟通。所以,沟通这一关键,不仅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儿童未来人生的成败,千万不可轻忽。
懂得沟通,可以让儿童交到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多的信任与尊重;学会沟通,能教会儿童理解他人、体恤他人,也会让儿童变得更加懂事;善于沟通,可以让儿童为自己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友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儿童与人沟通的能力,就等于帮助儿童搭起了融入社会、融入时代,从而步入人生、步入成功的桥梁。
成人丰富儿童的生活。语言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在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此,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逐步扩大儿童的眼界,会让儿童在观察周围事物和人们的实际活动中,逐步增强他们的交流体验。在此过程中,让儿童经常讲述发生在身边或者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并加以鼓励,既能够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会激发儿童言语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丰富儿童的生活,让儿童领会沟通的必要,理解沟通的技巧,是成人的职责。善于沟通的儿童,拥有开朗的性格、健康的心态,能够赢得周围人的喜爱和帮助,这样的儿童,想不优秀都难。
成人要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例如,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铁杆只会用蛮力,不懂得沟通之法,所以,打不开锁头;而钥匙之所以能打开锁头,是因为它了解锁头的“心意”。可见,不能有效地沟通,就无法明白和体会对方的意思,就难以把要做的事情做得顺利圆满。如果成人不能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而是单方面把意见强加给儿童,这种教育最终必然失败。
有效的沟通是双方面的,是心与心的真诚的沟通,也是情感的交流。这种沟通应当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成人需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儿童的角度想问题,与其交流沟通。
例如,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儿童,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儿童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儿童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儿童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可见,如果不站在儿童的角度想问题,是无法理解儿童的真正想法的,进而也就无法与儿童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就难以达成共识。达不到共识,就难以步调一致。所以说,要帮助儿童“学会沟通”,成人就要注意改变自己传统的角色定位,不要处处站在家长威严的角度与儿童沟通。要做儿童的知心朋友,蹲下来跟儿童说话。只有在和谐、融洽和平等的沟通氛围中,才能做到成人与儿童之间最有效的交流。
成人应该努力为儿童创造一种家庭沟通的氛围,比如每天或每周规定与儿童交谈的时间,或在晚饭后的“小议”,或在周末的“相约”。注意寻找儿童感兴趣的话题,认真聆听儿童内心深处的声音。要真正走到儿童的心里,哪怕成人对儿童谈话的内容不感兴趣,也要认真听,让儿童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只有这样,儿童才愿意与成人沟通。儿童与成人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同时也是为其上学后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积极沟通打下了基础。
鼓励儿童多与老师交流。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儿童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与老师沟通良好,会让老师更多地了解儿童的优缺点,使老师能够因材施教,有利于老师把知识更顺畅地传递给儿童;儿童对老师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从老师那里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老师的期望与要求,使其对老师管理和授课的效能性都有帮助。
绝大多数老师喜欢礼貌大方、谦虚好学的儿童。家长要教儿童尊敬老师,遇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问好。学习中有疑难问题要主动请教老师,在请教的过程中,解决了学习难题,又多了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这样的沟通多了,才能引起老师的注意,增加老师对自己的了解,这样老师就越愿意与自己交流与沟通了。
教儿童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儿童在与同学的相处中难免会遇到些小矛盾和小摩擦,关键在于如何去处理、去沟通。一旦情况出现后,最好让儿童自己解决。作为成人,要好好听取儿童的申述,弄清原因、情节,引导他们采取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法解决。本着“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的处事方式来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就能与同学融洽相处。
建立儿童的自信。胆小害羞的儿童往往因为胆怯而不敢与人沟通,结果朋友圈子很小,并变得越来越孤僻、退缩。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不受欢迎的、别人不愿与之沟通的。如果他们形成了这样消极的自我概念,即对自我的一种稳定的认识,那么他们在行动上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得让人很难接近、很难沟通。成人要鼓励这样的儿童多进行人际交往,增强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自信心。当儿童认为自己是可爱的,被别人接受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得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爱的,人们愿意与之交流。沟通的人越多,就越会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在别人面前就不那么胆怯、退缩了。
儿童的自信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一点一滴培育出来的。成人是儿童自信心的重要培育者。如果希望自己的儿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的话,那么千万不要忽视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将有助于提升儿童的沟通能力!
成人教育儿童,总是希望以自己的成人观点、经验,居高临下地说什么,儿童就听什么。可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高级动物,而不是一个机器零件,想怎么加工就怎么加工。究其一些家庭教育失误的原因,成人缺乏“沟通”,就是其中之一。沟通是双方的联结,而不是一方在上面发号施令,另一方只有接受的份儿。
世间许多事情,往往是在相互“沟通”中得到理解和解决的。国家领导人的出访、企业之间的交流、经营者和用户的反馈等等,有很大成分旨在双方互相沟通,即使不能取得一致,也不容易出现不愉快的事情。俗话说,话是开心的钥匙。沟通一般是通过语言进行传递。人们常说,言多有失,话到舌尖留半句,话不投机半句多。外交辞令、会议语言、背后话、悄悄话、打开窗子说亮话,等等,都是在沟通中掌握的语言艺术。
成人要经常观察儿童的心理变化,有什么不正常的,就要和儿童沟通一下,把事情平和地化解,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两代人要互相学习,成年人应该试着去理解儿童,理解他们的文化和生存背景。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如果家长和老师不去与儿童进行有效沟通,而是单方把意见强加给儿童,这种教育最终必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