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捣蛋鬼”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脸皮厚”是他们最典型的外部特征。他们个性的特点是独立性强、胆子大,故意顶撞班干部或者老师们,做鬼脸、进行滑稽表演、说话怪腔怪调等。
言语多也是捣蛋鬼的外部特征之一。通常,调皮捣蛋的学生心里想什么就会说什么,很少会把话憋在肚子里。
课堂上的“捣蛋鬼”自律能力很差,但他们的自尊心却很强。当他们遭到老师们的批评、同学们的白眼时,他们的内心世界是相当复杂的——他们既要求摆脱老师们的束缚,又缺乏知识、经验和控制能力;他们求知欲强,求异心切,渴望猎奇涉胜,又缺乏正确的是非标准,爱讲哥们义气;他们既自尊又自卑,既重感情又容易偏激,把老师们的教育、帮助统统看作是对自己的损伤而妄加排斥和抵制。
调皮捣蛋是学生们的天性,它看上去无可厚非。但当它成为了学生们学习路上的绊脚石时,作为老师,则有责任帮他们清除这个障碍。
有一些老师认为,对于这些捣蛋鬼们一定要严加约束,以纪律来管理他们。此想法不能说不正确,但却不是对所有的学生都适用。每个调皮的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捣蛋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因此,老师们在具体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因势利导,从而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
经典案例
马宁,甘肃省华亭县东华小学的老师,也是一位模范班主任。对于课堂上捣蛋的学生,马老师从来不先入为主地乱加批评,而是从师生情感入手,从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上寻找对策。
在马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名叫梁小乐的学生。这个学生非常不守纪律,而让人头疼的是他不但自己不守纪律,还教唆其他“军心不稳”的学生扰乱课堂纪律。
记得马老师第一次给这个班上课前,一些老师就告诉他,说那个叫梁小乐的男生特别调皮,从没有一节课安静过。老师们在上课时不仅要讲课,还得花一些时间处理因梁小乐不守纪律而造成的烂摊子。
对此,马老师只是一笑了之,“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还能折腾到哪里啊?”
可谁知道第一次上课,梁小乐就给了马老师来了一个下马威。
那天上课铃声已响过3分钟,教室里还有个座位是空的,同学们说是梁小乐的。大概又过了两分钟,梁小乐才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而且没有喊报告,就径直跑向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马老师想:他这么着急,一定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于是,也就没理会迟到的梁小乐。
然而,马老师刚扭过头,准备书写本节课的课题时,背后突然传来一个男生的声音:“老师,梁小乐挡着我,我看不见黑板!”
马老师转过身来一看,发现梁小乐居然没坐下,还站在那里。于是,马老师问:“你怎么不坐下啊?这样会影响后面的同学听课的。”
“老师,我迟到了,要罚站、做检讨!”谁知道,梁小乐竟然一本正经地回答。
听梁小乐这么一说,学生们“轰”地一声,大笑起来。
“老师,他才不是那样的乖学生呢!他在故意捣乱!”听了梁小乐的解释,角落里有个声音反驳道。
“去你的!世界上除了我,哪里还有乖学生啊?老师,你说是不是?”梁小乐目不转睛地看着马老师。
“是这样啊!那我代表全班同学原谅你了,你坐下吧!”说完,马老师转身接着写没写完的课题。谁知,他刚转过身就听到“哎哟”一声。
又怎么了?原来梁小乐摔了个屁墩儿。
马老师刚要问梁小乐摔疼了没有,就见梁小乐使劲踹了自己的椅子一脚,“叫你不老实!摔死我了!”
没办法,马老师只好去安抚梁小乐。好半天梁小乐才坐在座位上开始听课。
可是,还不到十分钟,就听见有个女生又在尖叫。马老师循声望去,原来是梁小乐前面的女生。
“老师,梁小乐在我背后贴纸条!”该女生报告道。
“不是这样的,老师!她的衣服上有蓝墨水,我怕大家笑话她,才用纸条帮她掩盖的。”梁小乐一脸无辜地说。
听到这句话,那女生生气地瞪着梁小乐问道:“哪里有墨水了?明明是你不遵守纪律,打扰人家上课,你还找借口!”
马老师赶紧走过去,揭下了那张纸条。果然,那女生背后有一大片蓝墨水印。
“这是谁弄的?”马老师问道。
“老师,是梁小乐弄上去的!”有个同学回答。
“是你弄的吗?”马老师不想冤枉好人,于是赶紧问梁小乐。
“我……我不是故意的!钢笔没水了,于是我就吸墨水,然后看见滴在课桌上的墨水很好玩,就玩起来了。谁知道,我使劲一吹,就吹到她身上去了!”梁小乐一脸的委屈样。
望着眼前这个不断惹事的学生,马老师终于相信其他老师的话了。
对于梁小乐这种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马老师认为应该尽快想办法帮助他纠正自己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否则不但会影响梁小乐自己的学习,还会波及到其他同学,以致把别的同学也拉下水。
但在梁小乐心中,对老师们的印象很不好,并且因此而“怨恨”老师们,与老师们作对,而这对于他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非常不利。因此,马老师决定首先改变老师们在梁小乐心中的印象,让他明白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那么不公平。
于是,马老师再遇到梁小乐故意在课堂上捣乱的情况时,总是不急不躁地教育他,“年轻人,安静点,我们在上课。”或者先放下手中的事情,冷静地盯着梁小乐看几分钟。
当班里出现乱子时,马老师从来不先入为主、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学生,而是尽量让气氛缓和,然后再让学生到办公室说清楚事件的原由,根据是非做出合理的“判决”。最后事情解决完毕后,马老师总是会说一句:“同学们,为了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破坏彼此之间的友谊,值得吗?”
有一次,马老师故意在课堂上说:“有同学嫌我处理违纪问题不够果断,太婆婆妈妈!那是因为我不想冤枉一个好同学,即便这个同学给大家的印象并不好,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做每件事情都不好。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不要总是用一种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同学。”
马老师的做法,梁小乐都看在眼里。渐渐地,他在马老师的课堂上不再像以前那样捣乱。
但是,马老师知道这还不够,因为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梁小乐还是一如既往地违反课堂纪律。
于是,马老师就经常找梁小乐聊天,在聊天的同时旁敲侧击地教育他,让他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马老师!我从来没有遇见过像你这样的好老师!”梁小乐由衷地说。
马老师笑着说:“这也许是因为你没认真地观察过其他老师、没有认真去体会其他老师对你的关心。小乐,既然你现在已经知道在课堂上违反纪律不好了,以后就控制一下自己,认真听课,好吗?”
“可是,老师,我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总想逗逗其他同学,动动课桌里的东西。而且那些老师的课讲得没劲,我不喜欢听!”梁小乐苦恼地说。
“好!那以后老师帮助你。你啊,是因为没有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没有学习的兴趣才这样的。以后,我们就从这两点着手来改变你自己。怎么样,能配合我吗?”
“老师为我好,我知道!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努力配合的!”梁小乐信誓旦旦地说。
接下来,为了培养梁小乐良好的纪律习惯,上课时马老师总会把目光多给他几次,很多次,梁小乐刚想做些小动作,就被马老师及时制止了。
而且马老师还会突然性地叫他回答问题。而为了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梁小乐也不得不认真听讲了,“因为我怕让马老师失望”他如是说。
下课后,马老师还特地派梁小乐的好朋友监督他,一旦发现梁小乐有违纪倾向,就及时阻止他。渐渐地,梁小乐能够自我控制了,上课不再伺机找“事”做了。但他还是无法做到全心听课,还会时不时地打瞌睡。
看到梁小乐的转变,马老师虽然很高兴,但同时也意识到,梁小乐的学习兴趣还是没有被激发出来。
于是,为了提高梁小乐的学习兴趣,马老师还请其他老师配合,在课堂上尽量采用新鲜、有趣的教学方法,想办法吸引他的注意力。
比如,看到梁小乐在打瞌睡或者走神时,老师们就故意咳嗽一声,然后再讲个小笑话给大家听。而这也逐渐引起了梁小乐的注意,慢慢地,他开始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了。大家经常能看到他坐得笔直,积极地回答老师们的提问。
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梁小乐不但课堂纪律有了明显好转,而且成绩还上升了一大截。
案例解析
没有经过老师的同意就径直跑进了课堂、往女同学的身上吹墨水、故意在课堂上摔倒、在同学的背上贴纸条……短短的一节课,竟闹出了这么多问题,梁小乐可真是够捣蛋的。
而梁小乐的各种行为都表明他是一个典型的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因此,马老师觉得必须尽快想办法,帮助他意识到这样做的坏处,并且令其改正过来。
于是,马老师经常找梁小乐聊天,在聊天的同时旁敲侧击地教育他,让他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为了培养梁小乐良好的纪律习惯,上课时马老师总会把目光多给他几次,很多次,梁小乐刚想做些小动作,就被马老师及时制止了;然后又安排梁小乐的好朋友监督他,一旦发现梁小乐有违纪倾向,就及时阻止他;此外,马老师还请其他老师配合,尽量采用新鲜、有趣的教学方法,想办法吸引他的注意力。四招齐下,梁小乐老实了,不但课堂纪律有了明显好转,而且成绩还上升了一大截。
梁小乐的进步,是马老师不厌其烦爱心和耐心教育的结果,也是马老师不辞辛苦谆谆教诲的结果。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梁小乐也是如此。如果老师们的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如只一味地批评、责备学生们,甚至动不动就请家长,或者对学生们的问题处理得不公正、不能满足学生们的正当需要,就会使师生情感变得淡薄、疏远,甚至引起学生们的反感,这样自然就会在纪律性上表现出来。
其实,在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学生,他们人数不多,但“作用”可不小,很多老师遇到这些调皮的学生时,往往都会变得束手无策,不是随意在学生面前大声批评他们,就是运用粗暴的方式进行“暴力镇压”。
但这样的做法非但没有把学生们教好,反而给他们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使他们丧失信心,越来越调皮。
为什么这些学生喜欢调皮捣蛋呢?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就可以明白这是他们对现在应试教育的一种反抗。现在的教育方式,除了对学生们的行为予以强制以外,有时还强制性地制约学生们的思想,包括想什么和怎么想。学生们年龄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如此枯燥、乏味、单一的学习生活,他们怎么能够不反抗呢?
当然,这仅仅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们调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着不同的心理动机,比如,有些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仅凭兴趣做事情,容易在无意识中漠视或违背老师们的教学意图;有些学生则是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故意捣乱。
总之,老师们不能简单地看待学生们捣蛋的问题,应该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再用合适的方式加以矫正,从而帮助他们改掉不良的习惯。
方式方法
如今在各个学校,像梁小乐这样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导致这些学生不好好上课、违反纪律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自身性格、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不当等。
那么,老师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这些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呢?
1.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扰乱课堂气氛,是为了吸引大家尤其是老师的目光,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每当有同学对他的行为做出强烈反应或老师批评他时,他的目的就在客观上达到了,他甚至会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真的和过瘾。这样一来,不良行为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得到了强化。
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形时,教师不能被这样的学生牵着鼻子走,你想吸引我的眼球,我偏偏不看你,甚至可以与他周围的同学说一说,让大家采取与老师一致的态度对待他,不告状、不理会他,漠视他的存在,一段时间后他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很没意思,没有人注意,无形中起了负强化的作用,不良的行为就会慢慢减少。
2.角色表演展示学生的错误
有的学生有了不良行为也知道不对,但那都是老师说的,究竟什么地方不对,他自己也没有感受到。所以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场所,让一位平常表现好的同学与他来个角色互换,让同学学着他的样子做出些不良举动,不断打扰他写作业,使他意识到自己那样做已经影响到了别人的学习,不良行为得到收敛。
也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让学生以演小话剧的形式,把课堂上那些不利于学习的行为表演出来,并展开讨论,讨论后把应有的行为重新表演一遍,最好请平时爱捣乱的同学参加表演,使他加深对课堂不良行为的理解和控制。
3.善于利用他们的“闪光点”
不良行为的减少与良好行为的增加是相对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表现好的时候,教师要及时他哪怕是一丁点的良好表现,给以充分的表扬、鼓励。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表扬孩子时要有真情实感,要就事论事,要让孩子感到:老师的表扬是有真凭实据的。
4.加强对学生们的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将无法正常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因此,老师们应该让学生们认识到,只有遵守课堂纪律,正常的教学活动才能进行。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老师们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时就及时处理。这样时间一长,学生们就能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并且强化成为一种习惯。而学生们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自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
5.用真情去感化学生们。
比如,平常上课时,老师们要善于察言观色,发现学生们不认真听课时,可以先找到他们了解情况。因为学生们不认真听课,可能是因为某段时期,思想出现了问题或者情绪比较低落或者老师们的课不生动。
如果此时发现学生有某一方面的问题,老师们就应该能解决的帮忙解决,不能解决的想办法解决。即便明明知道学生们没有问题,也可以找他们谈谈,让他们知道老师们很关心他们、重视他们。
6.树立老师们的威信。
如果老师们没有威信,学生们就会在心里轻视老师们,即便屈服于老师们的强权,表面上服从,也会口服心不服。而这极易导致内向型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发生,同时还会降低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所以,老师们一定要树立威信。比如,平时讲课时声音要响亮、表情要严肃,处理纠纷要公平、对待学生们一视同仁,遇到难题不逃避、面对责任不逃避等等,这些都可以为老师们的表现加分,让学生们崇拜你、爱戴你。
一旦孩子有不守纪律的毛病,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打”字当头,要与老师联系,家庭、学校积极配合,帮助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
总之,对于课堂上的“捣蛋鬼”,老师们不能简单地加以训斥、批评,因为这种粗暴的方法不但对解决问题产生不了帮助,反而会加深学生们的对抗心理,使问题严重化。
老师们对他们应多一点了解和理解,多一点赏识和激励,多一点爱心和包容。有时,老师们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调皮捣蛋的学生们的信赖,让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学会自我控制自己,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遵守纪律的习惯,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也让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