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能是说大公无私啦!”任人唯贤不能以亲疏为标准,认为任人唯亲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任人唯贤就是任用自己亲属以外的人。关键是个“贤”字,只要是贤才,不管亲疏远近,都可以选用。
唯亲不用
宋仁宗继位时年仅13岁,他的母亲太后刘娥掌权,成为宋朝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有一天,刘太后在召见大臣们时,忽然两眼含泪,满怀深情地说:“国家近来多难,若非你们同心协力,何以能有今天的局面。
现在大行皇帝(指死去的宋真宗)的后事已经处理完毕,你们可以把自己的子孙和内外亲戚开列一张名单给我,我当适当照顾他们。”
听了刘后的话,大臣们都以为太后会封他们子侄当官,所以一个个欢天喜地,把子孙侄子及内外亲戚,凡是成年男子都列了出来,恭恭敬敬地交给了刘太后。
刘太后得到这些名单,把它们贴在处理朝政房间的墙上。一旦有某人保举某人做官,刘后便把姓名与墙上的名单相对照。凡是被列入名单上的人她一概不用,大臣们这才叫苦不迭。
这种唯亲不用的办法虽然武断了点儿,但它却收到吏治清明的效果。在刘后掌权的年代里,没有产生权臣集团,这大概与这些亲属名单有关吧。
东汉刘庄即位后,一切遵循其父刘秀建立的制度,不作任何变更。皇后跟嫔妃娘家,没有一个加封侯爵,也不准他们掌握权力。
馆陶公主刘红夫(刘秀的女儿,刘庄的妹妹)替她的儿子要求当一郎官(禁卫官),刘庄不答应,而只赏赐钱1000万,并对文武百官说:“郎官将来还要到地方上为官,管辖百里,假如人选不当,人民就会受到伤害,所以要一再考虑。”尚书阎章的两个妹妹都是刘庄的妃子,阎章精力充沛,精通法令规章,依照正常考绩,早就应该擢升更重要的职位。但刘庄认为他是后宫姬妾的娘家人,为避嫌而没有给他擢升。
这样,一方面限制皇亲国戚为官,一方面全国官吏都由适当的人担任,一时间人民安居乐业,远近臣服。
切忌任人唯亲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很喜欢单凭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以往的杰出表现而想当然认为该员工一定能胜任其他重要的职位,殊不知如此一来,很有可能适得其反,误人误己。
汉武帝用人,从来是任人唯亲,而对有杰出军事才华的李广、李陵都不肯重用。汉武帝先是重用内亲卫青和霍去病,二人在对匈奴的作战中倒也屡屡获胜。霍去病18岁随军出征,20岁就因战功封侯。当时,汉武帝给这员小将建了一座府第,他却推辞不要,并慷慨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正是这两位大将军,横刀立马,四处征战,为汉疆域扩张、边陲安定立下了不朽功劳。从他们之后,汉家皇朝再不用低声下气,把自己的金枝玉叶送到荒漠边关去和亲了。汉武帝看到卫青、霍去病功勋卓著,后来继续重用内亲李广利,为了得到汗血宝马,派李广利前去西域大宛征讨,结果李广利大败而回。后来与匈奴交战,兵败投降,这是任人唯亲的结果。
唐太宗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才也正如此,所以我们在用人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关注人才使用是否得当。
我们再看看日本有一家叫技研工业公司的状况。该公司的董事长本田宗一郎。他创业后25年,时年60岁,自感需要让贤了,于是他把这份事业交给当时才45岁的河岛喜好。10年后,河岛又把接力棒传递给51岁的久未是志。正是他们几位奠定了本田四轮汽车事业的基础,成为继“丰田”、“日产”后日本汽车行业中第三把交椅的占有者。本田宗一郎压根儿没有想过由他的儿子来接手他的事业。他自有他的经营哲学:“家庭归家庭,事业归事业。”为了让贤,他甚至用眼泪去劝说任该公司常务董事的弟弟一起退休。
任人唯贤
要做到任人唯贤,就要唯才是举,还要避免以下几点:
1.不戴有色眼镜。
在用人问题上,人们最厌恶的是用有色眼光来看人。所谓用有色眼光看人,就是带着感情色彩,戴有色眼镜,带着成见看人。正如当前社会流行的一种说法那样,用有色眼光看人的人,往往是他“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中,你就中,不中也中;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种带有色眼光看人,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2.不以貌用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中国人民的一句有益的辨才格言。除艺术表演部门需要有一定的相貌标准外,其余各类人才,均不应将相貌之美丑定为人才标准。
明代有一个学官,名叫张和,正统年间参加廷试,本来按才学可得第一名,因为一只眼睛有毛病,被判为第四名,这可算“以貌取人”的一个典型事例。又如春秋时期齐国晏婴虽然个子矮小,却有很高的外交才能、治国才能,是古代有名的政治家。
正如泰戈尔说的:“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以相貌取人,判人,没有丝毫科学依据。事实上其貌不扬的人中,有不少有才学的人;而相貌出众的人中,也有不少平庸之辈。任何人也没有找到人的才能与人的相貌之间的必然联系。
3.不搞求全责备。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金无足赤,这是自然界现象;人无完人,这是人文学的真理。过分苛求他人的人,最终他也会被现实所不容的,成为孤家寡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前人,大凡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用人问题上是颇能注意求贤不求全的,对贤者,能赦小过,不计前嫌。
择人要敢于择用有才能但也有过错的人,这既是衡量领导者水平的问题,也是广开才路的问题。你既然真诚用人,真诚待人,容得他人过去过错,今日小错,自然能赢得众人之心,士为知己者死,士心归之,众才士趋之。曹操麾下一批贤才,就是因为曹操能赦人小过,善于待人而投奔过来的。择人要敢于择用有才能但也有过错的人,还有这样一层道理。常常是一个有突出才能的人,过错也是明显的。现在你只见他缺点一面,而不见他优点的一面,拒人门外于不顾,这等于否认他的优点,不让他突出才能,这于理不合,于情不公,也不是催人奋进之举。
择人敢于择用有才能但也有缺点的人。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讲了一段很有哲理色彩的话,他说:“倘若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必然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明显。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是十全十能。”杜拉克还如此断言:“一位经营者如何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见人之才,刻意挑其短而非着眼于展其才,则这样的经营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