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密市以东25公里的天山南麓脚下,有一条木秀水清的古沟,这条沟就是有名的庙儿沟野杏林风景区。据传,庙儿沟建寺于北魏时期,具有极其珍贵的考古价值,是见证哈密多民族、多宗教及绿洲文化的活化石。
庙儿沟的景色可以用如诗如画来形容。春天,花开满沟,姹紫嫣红;夏天,树影婆娑,山风送爽;秋天,硕果累累,香气袭人;冬天,雪花旋舞,一沟玉树琼枝,让人迷恋忘返。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工作需要,我在庙儿沟驻站监测了两年的水情水位,当时在庙儿沟有七八户维吾尔族人家,我曾多次听老一辈的维吾尔族老人讲述有关庙儿沟的回忆,因此我对庙儿沟早就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直观的感受。
有一次,哈密四世回王玉素甫来到庙儿沟打猎,当他看到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温和、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就向附近的维吾尔族乡民摊派差役,修建花园和避暑行宫,同时,还在山坡上垒起了几十里的围墙,围墙内栽种杏树、核桃、苹果、葡萄,其中杏树最多。
后来,哈密回王的避暑行宫就建在这些果木树的深处。行宫坐西朝东,有上百间房屋;在行宫西侧的土山上,还专门设有供回王休息的凉台,规模和风格如《新疆图志》中所记:“园林台榭小具规划,在崇山峻岭之下,院外果林树里,堤连巷曲,深径成幽,亦雅静足适。”如此绝妙佳境,确实是王者消暑纳凉的胜地。
当年我在庙儿沟监测水位时,闲来没事就经常到沟里去游玩寻奇。每当我穿过风景秀丽的野杏林和浓荫蔽日的巨大核桃树林,就能看到依山建造的一大溜高大的佛教石窟遗址。站在那遗址上,我心里总会涌出种种对过去的猜想。
庙儿沟之所以景色诱人,除了这里有山有水之外,就是那成片的野山杏林和高大的核桃树。驱车进了庙儿沟沟口,路的两边就是成片的杏树,每当冬去春来杏花盛开的时候,整条沟里就成了一片杏花的海洋,游人闻香而来,在尽情游玩和品尝鲜杏的同时,也为眼前的盛景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句。
到了炎热的夏天,行宫门口的两棵老榆树高大苍劲,格外引人注目。两棵榆树的树身需三人才能围抱,被誉为庙儿沟的树中之王,许多游人来到这里,都忘不了要站在老榆树前摄影留念。
当时住在庙儿沟的那七八户维吾尔族人家一直延续着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生活方式,住的是依山修建的土块房子,喝的是清澈的泉水,烧的是各类树木的枝条,吃的是最原始的烤馕,仿佛与外面是两个世界一般。
每年到了6月中旬,杏林里的杏子从下往上慢慢地开始熟了,那青里透黄、黄里透红的山杏诱得山外游客纷纷而来,一时间庙儿沟就进入了一年四季最热闹的时节,而那些维吾尔族村民更是忙碌着收获大批的山杏,一时销售不出去的杏子就在空旷的地方晾晒。那些晒干的野山杏据说在炎热的夏季用来煮制杏皮茶,不但是防暑降温的上等饮料,而且还有防癌的特效功能。如今,野山杏早已成了抢手货,而且价格也在不断攀升。盛开的杏花(王德全摄)熟透的杏子(王德全摄)庙儿沟的核桃也是非常出名的,在庙儿沟靠山的边上,一棵棵核桃树遮天盖地,有许多大的核桃树甚至能遮盖住半亩多地。到了夏天,鸡蛋大的青核桃挂满枝头,引得游客纷纷翘首企望;到了9月,那些挂在树上的核桃陆续裂开了嘴;到了10月,核桃成熟后就会离开外皮落下了树。
庙儿沟的核桃个儿比较小,但果肉非常饱满。据记载,核桃不但营养丰富、有健脑之功能,而且它的药用价值很高,中医应用广泛。医学认为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记述,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处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疼、心腹疼痛、血痢肠风”等功效。
愿庙儿沟有如世外桃源一般,永远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