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号洛阳遗民、伊川老人,人称洛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岁隐居故里,志行高洁,有朝野之望。征召为学官,固辞不就。南渡初,流寓两广,居南雄州,屡却荐辟。绍兴五年(1135),经友人力劝,始赴临安,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旋兼权兵部郎中。十四年(1144)二月,诏为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次年六月到任。十六年十二月,为右谏议大夫汪勃所劾,罢官守祠,提举台州崇道观,寓居临海郡(治今浙江临海)。十九年,诏许守本官致仕。约次年秋冬,隐居嘉禾(今浙江嘉兴)岩壑。二十五年(1155),秦桧爱其才,强起,遂落致仕,任删定官、鸿胪少卿,为时论所讥。秦桧败,复致仕,重归嘉兴旧隐之地。绍兴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宋史》卷四四五有传。诗词兼工,著有《岩壑老人诗文》、《猎较集》等,已佚。词集名《樵歌》,以隐逸词风称名后世。
朱敦儒是南北宋之交的一位重要词人,年长陆游四十四岁,是陆游的前辈,陆游少时曾受知于他。宁宗庆元二年(1196),陆游七十二岁时,作《题吴参议达观堂堂榜朱希真所作也仆少受知于朱公故尤感慨云》云:
中原遗老洛川公,鬓须白尽两颊红。挥毫为君作斋榜,想见眼中余子空。余子碌碌何足数,独付庄周贾生语。看君践覆四十年,始知此公不轻许。公今度世为飞仙,开卷使我神凛然。清时台省要才杰,诸公谁致洛川客。(《诗稿》卷三十五)据《宝庆会稽续志》卷二《提刑题名》载:“朱敦儒绍兴十五年六月以左朝奉郎到任,十六年十二月罢。”①按:绍兴十五年即公元1145年,时陆游二十一岁,正当年少,与诗中所言吻合。陆游受知于朱敦儒,当在此时。时朱敦儒六十五岁。至于如何“受知”,因缺乏记载,已不得而知,但陆游七十二岁高龄对此尚念念不忘,可见当年交情非浅。
孔凡礼《陆游交游录》云:
查周必大《二老堂诗话·朱希真出处》条,知敦儒罢去浙东提刑以后,“致仕,居嘉禾”。查《系年要录》卷一六九记绍兴二十五年丙子敦儒“落致仕”,庚辰“除鸿胪少卿”。则陆游往嘉禾当为绍兴十七年(1147)至二十五年(1155)间事。②按:周必大记述朱敦儒罢去浙东提刑,后紧接着说“致仕,居嘉禾”。一般名人小传写法多如此,履历太多,不可能一一罗列,只能择其要者介绍,故文字多跳跃。朱敦儒“致仕,居嘉禾”,与罢浙东提刑并不是同年的事。实际上,朱敦儒两次隐居嘉禾岩壑,一次约在绍兴二十年(1150)秋冬开始,到二十五年十月二日,诏落致仕,秦桧强起之。十月二十三日,令依旧致仕。任职前后仅二十天,复归嘉兴旧隐之地,直至二十九年正月八日病逝。陆游赴嘉禾见朱敦儒应为绍兴二十年(1150)至二十九年(1159)正月间。
《澄怀录》云:
陆放翁云:“朱希真居嘉禾,与朋侪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顷之,棹小舟而至,则与俱归。室中悬琴、筑、阮咸之类。檐间有珍禽,皆目所未睹。室中篮缶贮果实、脯醯。客至,挑取以奉客。其诗云:‘青罗包髻白行缠,不是凡人不是仙。家在洛阳城里住,风吹铜笛过伊川。’”③(按:《榕园丛书》本《澄怀录》无此则。)这段时间内,陆游家居山阴,只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二十九岁时赴锁厅试,次年试礼部,到过都城临安,因此他有可能到离临安不远的嘉禾拜谒朱敦儒。据此可知,陆游一生中与朱敦儒至少有过两次交往机会。
陆游十分崇敬朱敦儒,一直铭记知遇之恩,朱敦儒逝后几十年,他仍经常怀念,文中多处述及。《老学庵笔记》中有两则记述朱敦儒。卷一云:
晏尚书作一士大夫墓志,示朱希真。希真曰:“甚妙。但似欠四字,然不敢以告。”景初苦问之,希真指“有文集十卷”字下曰:“此处欠。”又问:“欠何字?”曰:“当增‘不行于世’四字。”景初遂增“藏于家”三字,实用希真意也。
于此可见朱敦儒率直个性。又卷九云:
真宗御集有《苑中赏花诗》十首,内一首《龙柏花》。李文饶《平泉山居草木记》有“蓝田之龙柏”,宋子京又有《真珠龙柏诗》,刘子仪、晁以道、朱希真亦皆有此作。予长于江南,未尝见也。或云本出鄜、坊间。
嘉泰二年(1202)十一月,陆游作《达观堂诗序》云:
朝请郎致仕吴公景先,少尝从洛川先生朱公希真问道,朱公为名所居堂曰达观,手书以遗之。且赋诗一章,属之,曰:“子为人深静简远,不富贵,必寿考,故吾以此事相期。”景先出仕五十年,不求速化,不治生产,位仅至二千石。晚为东诸侯客,遂引年以归,距八十不远,望其容貌,不腴不瘠,视听步趋如五六十人,非得朱公密传亲付,殆不能尔。朱公之逝甚异,世以为与尹先觉、谯天授、苏养直俱解化仙去,则吾景先亦其流亚欤?自朱公赋诗后,士大夫继作凡若干篇,属予为序。嘉泰二年十一月癸丑,放翁陆某务观序。(《文集》卷十五)陆游称朱敦儒为“朱公”,以示敬重,序中赞美朱敦儒识见,又称他逝世甚异,“解化仙去”,将其神化。可见朱敦儒在陆游心中的崇高地位。
嘉泰四年(1204)二月,陆游《跋云丘诗集后》云:
宋兴,诗僧不愧唐人,然皆因诸巨公以名天下。林和靖之于天台长吉,宋文安之于凌云惟则,欧阳文忠公之于孤山惠勤,石曼卿之于东都秘演,苏翰林之于西湖道潜,徐师川之于庐山祖可,盖不可殚纪。潜、可得名最重,然世亦以苏、徐两公许之太过为病。余则徒得所附托,故闻后世,非能岿然自传也。予观云丘诗,平淡闲暇,盖庶几可以自传者。政使不遇吕居仁、苏养直、朱希真、王性之、范至能,亦决不泯没,况如予者,鸟足为斯人重哉?其徒觉净以遗稿来,求题其后,十款吾门不厌,故为之书。嘉泰四年二月乙巳,笠泽陆某书。(《文集》卷二十九)陆游盛赞诗僧丘云诗,平淡闲暇,可以自传,不待名人誉扬。其中谈及,丘云诗亦得到朱敦儒的指点。朱敦儒作为诗界前辈,陆游一直崇敬有加。
嘉定元年(1208)四月,陆游又作《跋朱希真所书杂钞》云:
朱先生与诸贤,当建炎间裔夷南牧、群盗四起时,犹相与讲学如此。吾辈生平世,安居乡里,乃欲饱而嬉,可乎?嘉定之元四月乙酉,陆某书于山阴老学庵,时年八十有四。(《文集》卷三十一)陆游敬佩朱敦儒于逆境中仍讲学不停,不为外物所动。决心学习他这种精神,自己虽老,仍要读书治学。
陆游又作《跋岩壑小集》云:
朱希真《夜热坐寺庭》五字一篇及《病虎过酒楼》二古诗,皆出同时诸人上。(《文集》卷三十一)盛赞朱敦儒的三首好诗。陆游垂暮之年,病痛缠身,仍读朱敦儒的诗集,可见,他十分推崇朱敦儒的诗歌。
陆游生活志趣及诗词创作皆明显受朱敦儒的影响,这从陆游记述中即可看出。从作品本身看,相近处亦甚多。如两人均受张志和《渔父》词影响,朱敦儒有《浣溪沙·玄真子有渔父词为添作》,陆游有《渔父·灯下读玄真子渔歌因忆山阴故隐追拟》。朱敦儒多隐逸游仙及咏梅词,陆游亦然,特别是《卜算子》咏梅词,两人极为相似。
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樵歌·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放翁词·卜算子》)两词相较,皆咏梅花,以梅自况。朱词以荒山僻岭中有意躲避春光、不争春色、只有明月与之相伴的梅花自喻,寄托自己遗世独立、怀抱幽思而无人赏识、知音稀少的幽愤。陆游《卜算子》也是托物寄意,借梅花的高洁孤傲、坚贞不屈自况。不难看出,同为咏梅之作,陆游《卜算子》在创作上是受到朱词一定启发的。两词存在不少相似处:一是深渊古涧之梅,一是驿外桥边之梅;一是“似共春相躲”,一是“无意苦争春”;一是“幽思有谁知”,一是“黄昏独自愁”;一是“独自风流独自香”,一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可见,陆游《卜算子》确带有学习朱词的痕迹。但陆游在借鉴朱词时并非一味因袭,而是自具机杼。同为清高之词,朱敦儒素以清高脱俗自许,表达的是“独自风流独自香”,消极避世、隐士式的清高。而陆游常以家国为念,表达的是积极入世者爱国遭忌,壮志未酬的志士式的清高,“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暗喻自己对爱国忧民这一理想一如既往的执着追求,词中激荡着郁郁不平之气。从思想内涵来说,陆词要胜朱词一筹。两人词皆不知明确作年,从词意推测,朱词当为中年以前作品,陆游《卜算子》模仿其作是极有可能的。
后人亦将两人词作一起评价,刘克庄盛赞陆游词“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