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艺术上特色多多,历代研究者多给予高度评价,当代不少学者也有专题论文研究。本文将平日研读陆游诗艺心得略作整理,名曰《陆游诗艺琐论》,文中皆有小标题,以求醒目,权当引玉之砖。
一“以文为诗”
陆游是大诗人,擅长诗性思维,因此,写起散文亦常“诗化”,“以诗为文”,此点特色读其文便知,李强还写有《浅论陆游的“诗人之文”》《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但另一方面,陆游又是散文家和学者,不少诗多书卷气,堪称“学者之诗”。正如苏轼“词似诗”,秦观“诗似词”,陆游有时则“诗似文”。他常“以文为诗”,将诗“散文化”。
“以文为诗”,陆游持赞赏态度,《老学庵笔记》卷三云:
张文潜言王中父诗善用助语,自成一体。予按:韩少师持国亦善用之,如“酒成岂见甘而坏,花在须知色即空”,“居仁由义吾之素,处顺安时理则然”,“不尽良哉用,空令识者伤”,“用舍时焉耳,穷通命也欤”。
虚词是散文用语,散文句法,律诗忌用虚词,用助词则成说话,缺乏韵味,历代诗论家多视为诗病。陆游则誉为“自成一体”,称赏他人,实为肯定自己。他的诗中亦多“助语”,别具特色,如“悲哉秦人真虎狼。”(《石首县雨中系舟戏作短歌》,《诗稿》卷二)“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诗稿》卷二)“酒虽美,不能使悲者乐。”(《对酒叹》,《诗稿》卷五)“万事从初聊复尔,百年强半欲何之。”(《感秋》,《诗稿》卷八)“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江楼吹笛饮酒醉中作》,《诗稿》卷九)“老矣判无黄鹄举,归哉惟有白鸥盟。”(《峡川东山》,《诗稿》卷十)“微官行矣闽山去,又寄千岩梦想中。”(《归云门》,《诗稿》卷十)“无端忤俗坐狂耳,甚欲读书如懒何。”(《遣兴》,《诗稿》卷十三)“但知礼岂为我设,莫管客从何处来。”(《醉中登避俗台》,《诗稿》卷十三)“谁其云者两黄鹄,何以报之双玉盘。”(《白东泾度小岭闻有地可卜庵喜而有赋》,《诗稿》卷二十二)“过得一日过一日,人间万事不须谋。”(《醉中信笔作四绝句既成惧观者不知野人本心也复作一绝》五首其二,《诗稿》卷三十五)“信哉天下有奇作,久矣名家多异才。”(《寄溧阳周丞文璞周寄诗卷殊可喜》,《诗稿》卷四十一)“老皆有死岂独我。”(《书剑》,《诗稿》卷七十九)陆游诗多长题,不少题目交待写诗的时、地、人及背景、情境等,独立出来,即是一篇短小散文。许多诗中或诗末有自注,是散文。如此,一篇诗作,韵散一体,有时看来真不知是散文还是诗歌。有些诗如《示儿》一类,多说教,似道德家言,近乎议论文。有的诗似游记,如“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南定楼遇急雨》,《诗稿》卷十)只是如日记记录行程踪迹。《秋日杂咏》八首其七云:“久雨初晴喜欲迷,青鞋踏遍舍东西。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诗稿》卷四十七)此诗与游记散文仅有形式上的区别。
有的诗明白如话,是口头语,是白话散文。如“似闲有俸钱,似仕无簿书。似长免事任,似属非走趋。”(《醉书》,《诗稿》卷五)“溪上之丘,吾可以休。溪中之舟,吾可以游。一裘虽弊,可度风雪虐。一箪虽薄,未有旦夕忧。愧于此心,鼎食岂敢饱。负其所学,蝉冕增吾羞。”(《溪上杂言》,《诗稿》卷二十七)《无酒叹》云:“不用塞黄河,不用出周鼎。但愿酒满家,日夜醉不醒。不用冠如箕,不用印如斗。但愿身强健,朝暮常饮酒。”(《诗稿》卷四十一)“以文为诗”,韩愈开其端,费衮《梁溪漫志》卷七说后人谓韩愈诗为“押韵之文”费衮《梁溪漫志》卷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以文为诗”,也是宋代不少诗人诗作的特色,如梅尧臣、苏轼、黄庭坚等多如此。对“以文为诗”,前人多持批评态度。刘克庄《竹溪诗序》云:“本朝则文人多,诗人少,……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辨博,……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非诗也。”《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四,四部丛刊本。刘克庄是从总体上批评宋诗,认为是“文人”之诗,而非“诗人”之诗,是有韵之文,而非真正的诗,其中当亦包括陆游。王士祯《蚕尾文》云:“务观闲适,写村林茅舍、农田耕渔、花石琴酒事,每逐月日,记寒暑。读其诗,如读其年谱也。”《带经堂诗话》卷一《品藻》,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说陆游诗似“年谱”,仅就客观情况言之,以艺术标准衡之,则似散文体的流水账,缺乏诗的韵味。不少诗写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唠叨琐事,事无巨细,逐日如实记之。读其诗集尤其是晚年作品,有时仿佛在看记事簿,在看日记。
王复礼《放翁诗选·凡例》强调律诗对仗宜稳,批评陆游诗多用虚字。他说:
又律师从无用四虚字为对者,如“谁其云者两黄鹄,何以报之双玉盘”,“一无可恨得归老,寸有所长能忍穷”。此风一开,遂有多用助语词者,以致句调委靡,格局卑弱,无复堂皇壮丽玉佩冠裳之度矣。王复礼《放翁诗选》,清康熙刻本。
吴乔《答万季野诗问》云:“子瞻、鲁直、放翁,一泻千里,不堪咀嚼,文也,非诗矣。”《清诗话》(上册)第26—2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亦批评陆游的诗流于浅白直露,不耐咀嚼回味,是散文而不是诗。当代学者如游国恩、李易《陆游诗选·前言》,朱东润《陆游研究》中《陆游的古体诗》,钱钟书《谈艺录》,胡明《关于陆游诗的评价》等,皆批评陆游诗的“散文化”倾向,以为缺乏诗味和美感。这些批评正中其弊,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平心而论,陆游“以文为诗”,以论为诗,亦不无可取处,偶一为之,亦可醒人耳目,有些感情和思想的表达,浅白直露反胜过含蓄委婉。
二“翻案”诗
陆游是极富个性的诗人,真诚坦率,独立思考,凡事有自己的见解,敢于破旧创新,最典型的是写“翻案”诗。所谓“翻案”诗,是指诗歌中的主题故意与传统说法唱反调,自出新意。“翻案”诗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翻案”诗,特指咏史诗中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者做出与传统完全相反的评价。广义“翻案”诗,则指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与传统完全相反,不限于咏史,亦不限于评价。
唐诗人喜作“翻案”诗,如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便是一首典型的“翻案”诗。宋玉《九辩》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宋玉以后,“文士悲秋”便成为传统,“悲秋”成为诗歌反复表现的主题。刘禹锡则一反传统,偏说“秋日胜春朝”,唱出乐观昂扬的励志高歌,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抖擞。杜牧亦喜作“翻案”诗,《赤壁》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认为,赤壁之战,周瑜打败曹操,凭的是东风与周郎方便。若不是“天公作美”,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这两个东吴美女就会被曹操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供自己享乐。言下之意,周郎是侥幸胜利,曹操并不是必然失败。杜牧胸怀大志,自负知兵,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他写此诗,是借史事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又《题乌江亭》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作者一反前人议论,认为项羽如能“包羞忍辱”,采纳忠言,再返江东,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杜牧强调真男儿要成就一番伟业,不应计较一时成败,应胜不骄,败不馁,百折不挠。这种议论是深刻的。杜牧另有《题商山四皓庙》写道:“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也是用翻案法。罗隐《雪》诗云:“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七夕》云:“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惟恐曙光催。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柳》诗云:“自家飞絮犹无定,争把长条绊得人。”皆一反常谈,翻案创新。王安石咏史诗亦多用翻案法,如《范增》云:“中原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又如《张良》、《明妃曲》,皆善于翻案。黄白石《雪》诗云:“说道羞明却不羞,日光玉洁共飞浮。天人胸次明如洗,肯似人间只暗投。”世谓雪之夜落为“羞明”,此反其语而用之,亦为“翻案”写法。
陆游宦游蜀地期间,海棠诗最多,《海棠》二首其二云:“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言太刻深。”(《诗稿》卷八)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云:“此前辈所谓翻案法,盖反其意而用之也。”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中华书局1959年版。陆游《庄器之作招隐阁项平父诸人赋诗予亦继作》首句云:“诸公共赋反招隐。”(《诗稿》卷十六),说明他有明确的“翻案”意识。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云:
陆放翁《黄州》诗云:“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是仲谋?”赵与时《宾退录》云:“陆诗本晁载之《咏昭灵夫人》诗:‘安用生儿作刘季,暮年无骨葬昭灵。’”予曰:非也。东坡有“但令有妇如康子,何须生儿似仲谋”。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下),第1321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陈衍《宋诗精华录》亦称赞《黄州》诗“翻案不吃力”。陈衍《宋诗精华录》第193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陆游《妾命薄》云:“妾命薄,早入天家侍帷幄。君王勤俭省宴游,宝柱朱弦尘漠漠。日长别殿承恩稀,旰昃犹闻亲万机。宫中虽无珠玉赐,塞上不见烟尘飞。不须悲伤妾命薄,命薄却令天下乐。”(《诗稿》卷十九)诗下自注云:“太白作此篇,言长门宫事,予反之。”结句借用明皇“朕瘦民肥”之语,为阿娇解嘲。清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三十则认为“非故翻成案”。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三十,清康熙刻本。又《饮张功父园戏题扇上》云:“寒食清明数日中,西园春事又匆匆。梅花自避新桃李,不为高楼一笛风。”(《诗稿》卷十七)卢紫房评曰:“翻案妙有讽意”。蒋澜《艺苑名言》引,清抄本。又《秋声》云:“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快鹰下鞲爪嘴健,壮士抚剑精神生。”(《诗稿》卷五)明显学习刘禹锡《秋词》翻案法,但陆游写的是“壮士”喜秋,较“文士”喜秋,有胜蓝之妙。
三“诗中有画”
宋张舜民《跋百之诗画》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苏轼《韩干马》云:“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全宋诗》第十四册《苏轼》卷四十八,第962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又《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七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可见,“诗中有画”是许多诗人艺术上的自觉追求,是诗艺成熟的重要标志。“诗中有画”,亦是陆游诗艺的一大特色。
陆游爱画,能作画,更喜赏玩名画,集中有不少咏画诗。他曾以着色山水屏寄赠好友韩元吉,韩作《陆务观寄着色山水屏》七言长诗谢之。陆游生长于山水美如画的江南水乡,诗文中屡屡赞叹故乡山水如画。《跋韩晋公牛》云:“予居镜湖北渚,每见村童牧牛于风林烟草之间,便觉身在画图。”(《文集》卷二十九)《小雨泛镜湖》云:“吾州清绝冠三吴,天写云山万幅图。”(《诗稿》卷十七)《舟中作》云:“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诗稿》卷四十一)陆游作诗有明确的“如画”意识。《春日》六首其五云:“今代江南无画手,矮笺移人放翁诗。”(《诗稿》卷四十二)对自己“诗中有画”颇为自得。又如“天空列嶂开图画,水落寒江学篆文。”(《雨后登西楼独酌》,《诗稿》卷四)“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稽山行》,《诗稿》卷十一)“江头渔家结茅庐,青山当门画不如。”(《渔翁》,《诗稿》卷十)“两卷硬黄书老子,数峰破墨画庐山。”(《初夏闲居》,《诗稿》卷六十六)“红树青林带暮烟,并桥常有卖鱼船。樊川诗句营丘画,尽在先生拄杖边。”(《舍北晚眺》,《诗稿》卷三十三)“烟雨千峰拥髻鬟,忽看青嶂白云间。卷藏破墨营丘笔,却展将军着色山。”(《雨中山行至松风忽澄霁》,《诗稿》卷八)说雨后山景似唐画家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画,又似李成的水墨山水画。
陆游诗善于写景咏物,形象生动,逼真传神,或如工笔花鸟,或如写意山水,或如大泼墨。多“如画”名句,名句可绘成画,不仅有诗情美感,还极富画意、画境。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诗稿》卷一)“灯影动摇风不定,船声鞺鞳浪初生。”(《宿渔浦》,《诗稿》卷二十)“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晚眺》,《诗稿》卷二十五)“舟行十里画屏上,身在四山江雨中。”(《出游》,《诗稿》卷三十六)“栖鹊自惊移别树,流萤相逐度横塘。”(《夏夜》,《诗稿》卷三十七)“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西村》,《诗稿》卷四十六)“树罅忽明知月上,竹梢微动觉风生。”(《池上》,《诗稿》卷六十七)“山口正衔初出月,渡头未散欲归云。”(《舟中》,《诗稿》卷七十五)“溪鸟低飞画桥外,路人相值绿阴中。”(《门前小立》,《诗稿》卷七十六)有些诗整首即如一幅画。如“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故山飞。”(《柳桥晚眺》)《诗稿》卷四十七)“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夏日六言》,《诗稿》卷八十三)陆游律诗对句多“颜色对”,极具色彩美,生动如画,妙不可言。(参本节“对仗艺术”)读陆游的写景咏物诗,真如观画,令人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留连忘返。论者对此赞不绝口,清吴焯《批校剑南诗稿》评《游汉州西湖》云:“读之,使人置身景中。”(卷三)又评《泛湖至东泾》云:“村景历历眼前,足空尘想。”(卷二十二)评《若耶村老人》云:“绝妙寿诗,并有图画。”(卷五十五)评《衡门独立》“溪鸟”联云:“可画。”(卷七十六)昊焯《批校剑南诗稿》,汲古阁昊尺凫批校本。张霞芳《春漪斋杂识》评“堆盘菱熟胭脂角,藉藻鲈新淡墨鳞”句,认为可“入画意”。张霞芳《春漪斋杂识》,稿本。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评《西村》诗云:“情景交融,清空如绘,佳制也。”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梁清远《雕丘杂录》卷一说:“陆放翁诗,山居景况,一一写尽,可为山林史。”粱清远《雕丘杂录》卷一,清咸丰刻本。
四抒情法示例
陆游诗抒情手法多样,艺术上堪称奇妙,有效地达到抒情效果,此处总结二三。
1“荡开一笔”法
所谓“荡开一笔”法,是指诗写至末尾,思绪离开眼前景物情事,展开想象,笔墨荡开,由实转虚,由现实想未来,但不离题旨。如此,结构灵活,文情摇曳,引人入胜。如“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诗稿》卷一)此处表达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美丽风景的向往之情。“明年万事不足论,但愿月满人常健。”(《八月十四夜三叉市对月》,《诗稿》卷八)祝愿人月双圆,身体康健,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较,有异曲同工之妙。“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诗稿》卷十七)此处表达诗人厌倦宦海风尘,怀乡思亲之情。又如“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诗稿》卷三)“安得扬鞭出散关,下令一变旌旗色。”(《晓叹》,《诗稿》卷五)“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诗稿》卷十二)上述几例,皆抒发期盼早日收复故土之情。
2“回溯”抒情法
“回溯”抒情法与“追忆”抒情法同中有异,“追忆”可全诗皆写过去,不写眼前,“回溯”则先写眼前、现实,篇末回想过去,与眼前现实对比,思绪由眼前展开,今与昔交织一起,达到极佳抒情效果。如“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春残》,《诗稿》卷七)“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秋晚登城北门》,《诗稿》卷八)“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稿》卷二十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诗稿》卷三十八)3“逆反”抒情法